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腹 腔 镜 下 子 宫 肌 瘤 剥 除 术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张震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腹 腔 镜 下 子 宫 肌 瘤 剥 除 术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张震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腹 腔 镜 下 子 宫 肌 瘤 剥 除 术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张震宇

2 为了半打纯属良性的肿瘤而切除年轻妇女的子宫,不谛一次外科手术的彻底失败。 V- 邦尼 V- 邦尼 MYOMECTOMY !

3 认 识 子 宫 肌 瘤认 识 子 宫 肌 瘤认 识 子 宫 肌 瘤认 识 子 宫 肌 瘤  单发性子宫肌瘤  多发性子宫肌瘤  子宫浆膜下肌瘤:有蒂,广基  子宫肌壁间肌瘤  子宫粘膜下肌瘤: I 、 II 、 III 型  子宫阔韧带内肌瘤  子宫颈肌瘤

4  子宫肌壁间肌瘤位置特征 I 型:突向子宫浆膜面; II 型:位于子宫肌壁间; III 型:突向子宫内膜面 子 宫 肌 瘤 再 认 识 子 宫 肌 瘤 再 认 识 ( I )

5  子宫肌瘤包膜特性: I 型:松散型。 肌瘤完整、表面光滑,肌瘤与包膜间 疏松粘连,周边血管稀疏; II 型:黏着型。 肌瘤表面呈桑葚状,结节不平,肌 瘤与包膜错综粘连,周边血管较为丰富。 子 宫 肌 瘤 再 认 识 子 宫 肌 瘤 再 认 识 ( II )

6 I 型:松散型 I 型:松散型 肌瘤完整、表面光滑,肌瘤与 包膜间疏松粘连,周边血管稀疏

7 II 型:黏着型 II 型:黏着型 肌瘤表面呈桑葚状,包膜 错综粘连,周边血管较为丰富

8 手术类型 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 LM 4 腹腔镜辅助腹部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 Laparoscopic Assistant Myomectomy , LAM

9 手术方式 ( 1 )切开肌瘤伪包膜; ( 2 )剥除瘤核; ( 3 )缝合瘤腔; ( 4 )取出瘤体。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 LM Laparoscopic Assistant Myomectomy , LAM

10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 LM 4 腹部仅可见 TROCAR 穿刺切口,损伤小, 美观; 4 无法触摸宫体,可能遗漏隐藏的小肌瘤; 4 取出瘤体需使用特殊设备; 4 缝合瘤腔困难。

11 Laparoscopic Assistant Myomectomy LAM 4 LAM 可用手触摸宫体,寻找隐藏的小肌瘤; 4 取出瘤体不需使用特殊设备,方便、快捷; 4 常规方法止血及缝合瘤腔; 4 缩短腹腔暴露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创伤; 4 在腹腔镜辅助下,可更好探察盆腹腔,分离粘连, 在剥离大的子宫肌瘤时不必做很大的切口; 4 需在下腹部做一长 4—6cm 的切口。

1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手术难度评分系统 -- 手术难度指数( DDI ) Difficulty Degree Index LM ? LAM ?

13

1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手术难度评分系统( DDI ) 4 DDI<15 ,手术难度较低, LM 一般可以 成功; 4 DDI≥15 , <18 ,手术难度中等, LM 多数 情况下可成功; 4 DDI≥18 ,手术难度较大, LM 极为困难, 建议转为 LAM 。

15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 1 、单发或多发子宫浆膜下肌瘤,肌瘤最大 直径≦ 10cm ,带蒂肌瘤最为适宜; 2 、单发或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最小 直径≧ 4cm ,最大直径≦ 10cm ; 3 、多发肌瘤者肌瘤数目≦ 10 个; 4 、术前已经除外肌瘤恶变之可能。

16 1 、月经过多甚至并发贫血 2 、压迫症状:盆腔痛、腹胀、大便困难, 尿储留、下肢疼痛 3 、不孕、习惯性流产 4 、阻塞输卵管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

17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禁忌证 1 、子宫有恶性肿瘤之征兆; 2 、妊娠子宫。妊娠期子宫、盆腔充血,术中出血多;妊 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易形成血栓及栓塞; 3 、直径 <3cm 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尤其是子宫肌壁间多发 性 “ 碎石样 ” 小肌瘤,术中探查时难以发现肌瘤位置, 容易遗漏; 4 、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数目超过 10 个时; 5 、瘤体过大,影响手术野暴露,一般认为瘤体超过 12cm 不宜施术; 6 、肿瘤生长部位特殊,手术困难,如子宫颈部、阔韧带 内、近输尿管、膀胱或子宫血管处。

18 手 术 准 备 手 术 准 备  术前处理:纠正贫血,改善凝血状态 缩小瘤体,利于手术操作 缩小瘤体,利于手术操作  手术时机:月经中期之前

19 手 术 方 法  放举宫器  水 分 离  切开包膜  分离包膜  剥离瘤核  缝合瘤腔  旋切瘤体  预防粘连

20 手 术 主 要 步 骤

21 手 术 方 法手 术 方 法手 术 方 法手 术 方 法 视频缺失

22 术 后 处 理  放置腹腔引流管  使用缩宫素  常规监测体温  预防性使用抗菌素  进行避孕、生育指导

23 术中术后并发症  皮下气肿  高碳酸血症  术中出血  术后晚期出血  皮下血肿  盆腔蜂窝组织炎  深静脉血栓

24 术 后 并 发 症 - 远 期 4 粘连 4 子宫腹腔窦道 4 妊娠期子宫破裂

25 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 ( 1 )切开子宫肌壁时应分清解剖层次,镜下仔细辨 认血管位置,遇到血管时应先凝后切; ( 2 )肌瘤包膜全层切开后,可于出血部位用双极电 凝做局部全层凝固止血,电凝面积不可过大,以 免影响创面愈合 ; ( 3 )处理好肌瘤蒂部; ( 4 )包膜内注射催产素盐水混合液; 缝 合 ( 5 )缝 合 是最有效的止血措施,应按粘膜肌层、 肌层、浆膜肌层逐层缝合创面;

26 切除组织的取出 4 经腹部小切口 4 经后穹隆 4 Morcellation

27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评价 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局限性 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复发率 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生育的影响

28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局 限 性 4 暴 露 4 止 血 4 探 查 4 缝 合 4 器 械

29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局 限 性  1 、直径 < 3cm 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尤其 是子宫肌壁间多发性 “ 碎石 ” 样小肌瘤;  2 、子宫体积超过妊娠 24 周大小时;  3 、弥漫性子宫肌腺症;  4 、子宫粘膜下肌瘤适宜行 TCRM 者。

30 Rossetti (2001) 253 例经腹及腹腔镜子宫肌瘤 剥除术患者,二者术后 2 年后复发率分别为 23% 和 23.5% 。 Doridot (2001) 196 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者, 平均观察 42 月,总复发率 22.9% , 2 年累计复发 率为 12.7% , 5 年累计复发率为 16.7%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 复发率

31 L M 生 育 能 力 的 影 响 4 Landi (2003) 354 例腹腔镜肌瘤剥除术,术后妊娠 76 例, 其中 4 例妊娠 2 次, 1 例双胎妊娠。 12 例早孕期流产, 1 例异位妊娠, 1 例胚胎停止发育, 1 例葡萄状胎块。 31 例妇女足月阴道分娩, 26 例剖腹产终止妊娠,未发现 子宫破裂者。 4 Malzoni (2003) 144 例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患者, 瘤体直径 5-18cm ,平均 7.8cm ,有不孕史者占 70.8% , 术后妊娠 26 例,阴道分娩 9 例,剖腹产 12 例,流产 4 例, 异位妊娠 1 例,未发现子宫破裂。 4 Dessolle (200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妊娠率高达 40.7% ,妊娠率的差别与患者年龄有关,年龄 <35 岁、 不孕时间 <3 月者,妊娠率高。

32 L M 对 生 育 能 力 的 影 响 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可改善生育功能, 患者可阴道分娩。 4 患者子宫毕竟有疤痕,腹腔镜术后子宫 破裂偶见报道,患者孕期应严密监控, 防止子宫破裂的发生,一旦发生保证得 到及时救治,方可确保母婴平安。

33 结 语 4 腹腔镜下剥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 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是高选择性的 —— 不论对于疾病还是对于术者 4 术中宜实时进行难度指数评价,减少患 者损伤,以保证手术彻底性和安全性


Download ppt "腹 腔 镜 下 子 宫 肌 瘤 剥 除 术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张震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