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一、概述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 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 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一、概述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 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 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2 一、概述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 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 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3 为什么要学这个病 重要的虫媒传染病 可发生大流行 发病者:症状突出 再感染新血清型易出现加重,死亡率增加

4 ㈢流行简史 ⒈ 国际: 一种古老的疾病, 1779 年发现,根据症状 命名 “ 关节热、骨折热 ” 。 20 世纪在世界各地多 次流行,病例数可达数百万。 1998 年,在热带 传染病中仅次于疟疾。在东南亚呈地方性流行 。 ⒉ 我国: 从秦朝已有记载。 20 世纪 40 年代在东南沿 海有过报道。 1978 年起在广州和佛山发生流行, 以后在华南各省发生不同程度流行。

5 我国近年登革热流行情况 78 年 佛山 4 型 79 年 广州、中山市 1 型 80 年 海南 、广东、 广西 3 型 86 年 海南 2 型 88 年 海南 2 型 90 年 广州、佛山 4 型 91 年 广州 1 型 93 年 广州、佛山 2 、 4 型 96 年 番禺 1 型 99 年 中山 2 型 02 年 广州

6 病 原 学 B 组虫媒病毒,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 单链 RNA 病毒( 哑铃状、棒状或球形,直径 40 ~ 50nm ) 4 个血清型 接种和培养:新生小鼠脑、猴肾细胞 株、伊蚊胸肌及 C6/36 细胞株 抵抗力 ( 不耐热, 50 ℃ 30 分或 100 ℃ 2 分灭活, 耐低温,一般消毒措施可灭活 )

7 血清学反应 ( 在初次感染的病例中 ): 出现时间 高峰时间 持续时间 红细胞凝集抑制抗体 4 ~ 5 天 2 ~ 4 周 数年 中和抗体 8 ~ 10 日 2 月 5 ~ 15 年 补体结合抗体 2 周 1 ~ 2 月 3 月

8 【流行病学】 ㈠传染源 ⒈患者: 发病前 6~18 小时至发病后第 3 天,少 数在病程第 6 天仍可在血液中分离出病 毒。 ⒉隐性感染者: 占大多数,可能是更重要的传染源。

9 ( 二 ) 传播媒介 虫媒病毒,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 介。 病毒在唾液腺和神经 C 内复制, 32 ℃吸血 10 天 后即有传播能力,传染期可长达 174 天。但如 气温 <16 ℃ ,复制减慢,感染力 ↓ 。 经卵可传下代。卵巢中检出病毒颗粒,可能是 储存宿主。 人被 1 ~ 2 只这样的蚊叮咬即可受到感染发生 DF 。

10 白 纹 伊 蚊 ( 白天、室外 ) 太 平 洋 岛 屿 、我 国 广东、广 西

11 埃及伊蚊 (白天、室内) 东南亚、 我 国 海南

12 ( 三 ) 易 感 性 同 型 病 毒 巩固的免疫力(最长 40 年) 异 型 病 毒 1 年以上交叉免疫 其 他 B 组 虫 媒 病 毒 交叉免疫 新流行区 普 遍 易 感 ,青 壮 年 多 见 地方性 流 行 区 多 为 儿 童 ( 四 ) 免 疫 力

13 ( 五 ) 地 理 分 布

14 先城市后农村, 先城市后农村, 家庭聚集, 家庭聚集, 隔年发病率增高, 隔年发病率增高, 近年有扩大流行趋势。 近年有扩大流行趋势。 ( 六 ) 季 节 分 布 登革热流行与伊蚊孳生有关,广东为 5~11 月,海南为 3~12 月。 登革热流行与伊蚊孳生有关,广东为 5~11 月,海南为 3~12 月。 ( 七 ) 其 他 流 行 特 征

15 发病机理 激活补体 血管通 透性 WBC PLT 抑制骨髓 第 1 次 V 血症 第 2 次 V 血症 +

16 出血 皮肤、心内膜、心包、胸膜、胃肠粘膜、肌 肉、 CNS 退行性变 涉及全身脏器,心、肝、肾、脑等 皮疹 小血管内皮 C 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 C 浸润。 重症者 肝小叶中央坏死及淤胆、小叶性肺炎,肺小脓肿 形成等 。 脑型 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肿及脑软化 病 理 变 化

17 临床表现 潜伏期 3~15 日,一般 5~8 日。 症状 1. 发热 急起( 80 %),高热, 39~40 ℃ 热程 5~7 天,骤退至正常 双峰或马鞍热 ( saddle fever ,发热 3~5 天后 T 降至正常, 1 天后再度 ↑ ) 儿童起病较慢,体温较低

18 2. 毒血症状 三红 颜面潮红、结膜充血、颈红 三痛 头痛;眼球后痛 (转动眼球时尤甚 ) ;骨、 肌肉、关节痛,程度重,严重者影响活动, 但外观无红肿,又叫断骨热( breakbone fever) 极度疲乏 (数周才恢复) ,消化道症状

19 3. 皮疹 时间 病程的 3~6 天出现( T↓ 时) 持续 3 ~ 4 天消退 形态 斑丘疹或麻疹样多见,猩红热样、 红斑疹,出血点,可见两种以上不同皮疹 部位 手足 → 全身,痒、不脱屑 4. 出血: 25%~50% 有出血现象 多发生在病程的 5~8 天 5. 肝肿大: 见于 25 %病例

20 皮疹出现时期(天) 猩红热 1 ~ 2 风疹 1 ~ 2 水痘 1 ~ 2 麻疹 3 ~ 4 登革热 3 ~ 6 斑疹伤寒 4 ~ 6 恙虫病 4 ~ 6 伤寒 7 ~ 13

21 出血点

22

23

24

25 临 床 分 型 典 型 登 革 热 上 述 症 状 典 型 ,可 有 出 血 ,量 少 。 轻 型 登 革 热 类 似 流 感 ,发 热 较 低,全 身 疼 痛 较 轻 ,皮 疹 少或 无 ,无 出 血 ,有 淋 巴 结 肿 大 ,病 程 短, 1 ~ 4 天 。

26 重型登革热 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 3~5d 后 突然加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 化道大出血。 多于 1 ~ 2 天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或出血性休克。

27 【并发症】 以急性血管内溶血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 G-6-PD 缺乏的患者,可 出现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发 生率约为 1% 。 其他:心肌炎、肝肾损害、精 神异常、眼部病变等。

28 实验室检查 1. 常规检查 血常规: WBC↓ ( 早,第 2 天开始,第 4 ~ 5d 最低,可低至 2×10 9 /L ,退热后 1 周才正常 ), 1/4~3/4 病例 PLT↓ , N↓ , L↑ ,可见异型淋 巴 C 。 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型。 肝功能:半数转氨酶轻度 ↑ 。

29 ⒉ 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 出现晚( 2 周),持续时间 短( 3 月),近期感染, 1:32 ,可鉴定血清型 血凝抑制试验: 早( 4~5d ),流行区 1:1280 ,非流行区 1 : 640 ,群特异,非型特异 中和试验: 特异性最高,常用于最后鉴定血 清型,较繁复 双份血清: 4 倍增高(可确诊) 特异性 IgM 抗体: IgM 5 ~ 10 天出现,早期 诊断,简便、快速、特异,可测出型别

30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 ) 敏感性高于 病毒分离,特异性与病毒分离一致,可用于 早期快速诊断及血清型鉴定,技术要求较高。 4. 病毒分离 早期血标本( 5 天内,最好 3 天 )

31 诊 断 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区,流行季节 非流行区:有无流行区旅游史 临床特征: 起病急,高热, 双峰或马鞍 热, “ 三 红 ” , “ 三痛 ” ,皮疹 ( 3~6 天出现,持续 3 ~ 4 天) ,出 血,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WBC 、 PLT↓ 。血清学、病毒分离

32 【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 无皮疹、无淋巴结肿大,束臂 (-), WBC 可 ↓ , PLT 正常 麻疹 有前驱期上呼吸道及眼结合膜发炎的卡他 症状,有 Koplik 斑;皮疹多,从面部 → 躯干、四 肢 → 手掌、足底,面部多,脱屑;淋巴结和肝 肿大少见 猩红热 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明显扁桃体炎症表现,第 2 日出疹, 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均匀的针尖大丘疹,颈、 上胸 → 全身,面部仅发红而无疹,口周苍白, 脱屑、脱皮;杨梅舌, WBC↑

33 恙虫病 焦痂或特异性溃疡,外斐 OX k (+) 伤寒 早期 T 阶梯样上升,极期多为稽留热;玫瑰疹(胸 腹,淡红,稍隆起, 2 ~ 4mm ,少于 10 个,压之褪色), 神经系统症状; WBC↓ , Eos↓ ( >2 %可能性不大, >5 % 否定),血或骨髓培养(+),肥达(+) 流行性斑疹伤寒 寒冷地区的冬春季,虱咬史,神经 系统症状出现早、明显,外斐 OX 19 (+) 药物疹 用药史,痒,多对称性分布,多低热或无热, 停药渐退, EOS ↑ 流脑 冬春季,皮肤瘀点,脑脊液 WBC 明显 ↑ ,蛋白 ↑ , 涂片及培养可获致病菌 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乙脑、过敏性紫癜等

34 【预后】 自限性,病死率为 3/ 万。 1980 年我国登革热流行时,死亡率 16/10 万。 绝大多数死于重型登革热,在脑型病例中, 病死率极高,在 90 %以上,死因为中枢性呼 吸衰竭。

35 治 疗 (尚无特效治疗) 1. 一般治疗: 休息、流质或半流饮食,防蚊 隔离至完全退热。

36 2. 对症治疗 ( 最重要的治疗) 降温:物理降温,避免酒精擦浴, 慎用退热药,高热不退和中毒症状 严重时可用皮质激素, 强的松, 5mg Tid 补液:及时补液,但不滥用静滴 止血:止血药,输新鲜血或血小板 降低颅内压:脱水,激素

37 预 防 预 防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 不足以控制 切断传播途径:最重要,防蚊(白天) 、灭蚊 预防接种:疫苗在试验阶段

38


Download ppt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一、概述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 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 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