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如何从体表心电图预测 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近年来,对于心源性猝死( SCD ) 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进步,特别 是 ICD 的应用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 命。但是相关研究显示, SCD 仍是 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 年约有 50 余万人死于 SCD 。因此 有效识别高危患者,及时给予干预、 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如何从体表心电图预测 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近年来,对于心源性猝死( SCD ) 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进步,特别 是 ICD 的应用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 命。但是相关研究显示, SCD 仍是 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 年约有 50 余万人死于 SCD 。因此 有效识别高危患者,及时给予干预、 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从体表心电图预测 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2 近年来,对于心源性猝死( SCD ) 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进步,特别 是 ICD 的应用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 命。但是相关研究显示, SCD 仍是 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 年约有 50 余万人死于 SCD 。因此 有效识别高危患者,及时给予干预、 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3 心电图是一种迅速、简便、安全、有 效的无操作性检查方法,凡病人感到 胸闷,心荡、心慌、头晕、眼花、心 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都应做心电图 检查。目前心电图已普遍地被医生们 广泛的应用。 心电图是一种迅速、简便、安全、有 效的无操作性检查方法,凡病人感到 胸闷,心荡、心慌、头晕、眼花、心 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都应做心电图 检查。目前心电图已普遍地被医生们 广泛的应用。

4 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 开始 1h 内、意识丧失为先驱症状的自然死 亡。 Hinkle-Thaler 将 SCD 分为 3 类:心律 失常性猝死;循环衰竭性猝死;不能分类 的猝死。

5 据统计, SCD 患者有 80% 死于心律失常,其中 83% 死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 17% 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从病因分析,冠心 病是导致 SCD 的首要原因,约占 70% ~ 80% ; 其次是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 病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 ( ARVD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揭示 了原发性心电活动异常导致的 SCD ,对其机理 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6 目前,临床上预测 SCD 主要根据患者的基础 心脏病情况和心功能状态; Holter 检测到 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频度;心率变异性、 T 波 电交替、窦性心率振荡等无创检查,必要 时可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特别需要强调的 是,体表心电图对于 SCD 的预警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原发性心电活动异常 者,体表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常可提供有 价值的诊断信息。

7 1 .长 QT 综合征( LQTS ) 1 .长 QT 综合征( LQTS ) LQTS 心电图表现为 QT 间期延长(通常 QT > 0.48s , QTc > 0.44s ),伴 T 波、 U 波异常。 临床上,患者可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晕厥及 猝死。 LQTS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 LQTS ( 80% )主要与电解质紊乱、服用抗心 律失常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有关;原发性 LQTS ( 20% )是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目前已 知 11 个基因、数百个位点的突变与 LQTS 有关。 LQTS 心电图表现为 QT 间期延长(通常 QT > 0.48s , QTc > 0.44s ),伴 T 波、 U 波异常。 临床上,患者可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晕厥及 猝死。 LQTS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 LQTS ( 80% )主要与电解质紊乱、服用抗心 律失常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有关;原发性 LQTS ( 20% )是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目前已 知 11 个基因、数百个位点的突变与 LQTS 有关。

8 原发性 LQTS 分为 Romano-ward ( RWS )综合 征和 Jervell and Lange-Nielsen ( JLN )综合 征。前者最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 者相对少见,伴有神经性耳聋,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受累的离子通道包括钾通道、钠通 道。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由心电图表现可部分 推测突变的基因。

9 2 .短 QT 综合征( SQTS ) SQTS 心电图表现为: QT 间期显著缩短(< 330ms ),常有 ST 段缺失,胸导联 T 波高尖,双支对称 或不对称,降支陡峭。临床上 SQTS 患者常出现阵发性房 颤,可伴发室速、室颤导致猝死。同样, SQTS 也是遗传 性离子通道病,目前已知三个基因突变( KCNH2 、 KCNQ1 、 KCNJ2 )导致钾通道蛋白异常,是其发病因素。 SQTS 心电图表现为: QT 间期显著缩短(< 330ms ),常有 ST 段缺失,胸导联 T 波高尖,双支对称 或不对称,降支陡峭。临床上 SQTS 患者常出现阵发性房 颤,可伴发室速、室颤导致猝死。同样, SQTS 也是遗传 性离子通道病,目前已知三个基因突变( KCNH2 、 KCNQ1 、 KCNJ2 )导致钾通道蛋白异常,是其发病因素。

10 复极时钾离子外流增强,动作电位时程显著 缩短,使 QT 间期缩短,心室肌复极不均衡 性明显增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 发生。心电生理检查发现,这类患者心房、 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

11 3 . Epsilon 波 3 . Epsilon 波 Epsilon 波常见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 ( AVRD )患者( 30% ),后壁、右室心梗患者有时也可 记录到该波。其心电图特点是 QRS 波后的低幅棘波或震荡 波, V1 、 V2 导联最明显,有时合并 RBBB 。 Epsilon 波是 右室部分心肌细胞延迟除极形成,因此主要出现在 V1-2 导联, QRS 波 -ST 段起始部之间。 Epsilon 波常见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 ( AVRD )患者( 30% ),后壁、右室心梗患者有时也可 记录到该波。其心电图特点是 QRS 波后的低幅棘波或震荡 波, V1 、 V2 导联最明显,有时合并 RBBB 。 Epsilon 波是 右室部分心肌细胞延迟除极形成,因此主要出现在 V1-2 导联, QRS 波 -ST 段起始部之间。

12 ARVD 时,右室心肌细胞退化,被纤维或脂肪组织替代,包 绕岛状心肌细胞;右室心梗时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均导致 右室不均衡、延迟除极,出现 Epsilon 波。这类患者可出 现反复室速、室颤或猝死。 Fontaine 双极胸导联记录最 明显。

13  4.Brugada 波  1991 年 Brugada 兄弟报道了一组右束至阻滞、 ST 段抬高和猝死的病例,被命名为 Brugada 综合征。 Brugada 波的特点是:右胸导联 J 波, ST 段抬高,以及 T 波改变。根据心电图 ST 段抬高的特点,将其分成下斜型 ( I 型)、马鞍型( II 型)、低马鞍型( III 型)。 

14  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到 Brugada 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 离子通道病,钠通道蛋白基因 SCN5A 等不同位点的基因 突变,导致 2 时相 INa 减少,破坏了 2 时相平台期 Ito-INa- ICa 的平衡,外向电流占优势(特别是右室心外膜 Ito 强度 大),心外膜下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40% ~ 70% ,而心内 膜变化不明显,造成跨壁复极离散度明显增加。 Brugada 波的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变性、间歇性和隐匿 性的特点;自发性 I 型者风险度最高,可出现快速性、多 形性室速或室颤,导致患者猝死。

15  5 . Lambda 波  Lambda 波心电图特点:下壁导联出现 ST 段下斜型抬 高,与 QRS 波融合、形成 QRS-ST 复合波,其后 T 波倒置; QRS-ST 复合波上升支的终末部及降支均有切迹(图)。

16  临床上,多见于年轻的男性患者,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 心脏病,可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史,或晕厥、猝死家 族史。研究发现,有些 Lambda 波患者在极短时间内,各 级心脏电活动消失,死于原发性心脏停搏。 Lambda 波的 发生机制可能源自离子通道异常,可能与 SCN5A 基因突 变有关,导致钠通道激活或失活缺陷。

17  6 .特发性 J 波  特发性 J 波心电图特点是:呈圆顶状,起始自 R 波的降 支,与 R 波相连、形成尖峰 - 圆顶状(图)。多出现在胸前 导联,形态可多变,受心率、体温、体内 PH 值影响。临 床上特发性 J 波的患者可发生室速、室颤,和心源性猝死。

18  多数学者认为, J 波与心室提前发生复极有关。这类患者 心外膜、 M 层心肌细胞内 Ca2+ 离子浓度升高,动作电位 平台期抑制或消失, 3 相复极提前出现,使动作电位时程 缩短。 “ 早期复极区 ” 可与正常区之间形成电功能的各向异 性,复极差异和离散可导致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因此,注意早期复极综合征可能并非全是良性心电图改变。

19  7 .急性心梗 SCD 高危的心电图表现  急性心肌梗死( AMI )后,伴随着心肌坏死、交感过 度激活,心电活动极不稳定, SCD 发生率较高。 AMI 后 SCD 高危患者的心电图也有特征性改变,如广泛前壁心肌 梗死+新出现的 RBBB ,胸前导联 ST 段持续抬高,墓碑样 ST 段抬高, T 波电交替等等。

20  总之, SCD 发病凶险,受累人群绝对数量仍较大,抢救成 功率低(< 2% ),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ICD 的发明和应用可成功的预防和治疗 SCD ,关键是能够有效 识别高危患者、及时干预。在应用各种新技术评估 SCD 风 险时,应当重视体表心电图给我们提供的重要信息。

21


Download ppt "如何从体表心电图预测 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近年来,对于心源性猝死( SCD ) 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进步,特别 是 ICD 的应用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 命。但是相关研究显示, SCD 仍是 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 年约有 50 余万人死于 SCD 。因此 有效识别高危患者,及时给予干预、 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