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011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2
2011 内 容 一、概述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心脏骤停的处理
3
2011 概述 心脏骤停( SCA ):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 终止。 为意外性非预期猝死,及时、有效的抢救存 活率可达 70-80% 心脏骤停常为心脏性猝死( SCD )的直接原 因
4
2011 概述 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 1 小时内发生的 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 引起的死亡。
5
2011 概述 原因: 心源性:冠心病 80% ,心肌病 5-15% 。 非心源性:电解质紊乱 、 酸中毒、 药物中 毒、 麻醉意外、手术、介入性操作、电击
6
2011 概述 发生机制: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 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 无脉搏性电活动(心电图显示间断出现的低矮宽 大畸形 QRS 波,但触不到脉搏、听不到心音,也 称心肌电 - 机械分离)
7
2011 心室颤动
8
2011 心室停顿
9
2011 无脉性电活动
10
2011 临床经过可分 4 期 前驱期 终末事件期 心脏骤停 生物学死亡 4-6min
11
2011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一) 心脏停跳 — 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室停搏,电 - 机 械分离 循环中止 — 血压测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 消失 意识丧失 — 心脏停跳后 6 ~8秒出现,呈深度昏迷, 对强刺激无反应
12
2011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二) 全身抽搐 — 部分病人有此表现,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脏病较 轻、全身情况良好者易出现,表现为全身伸侧肌群强烈收缩, 可在意识丧失同时或之后出现 呼吸停止 — 意识丧失后出现,先为断续样呼吸,然后停止, 并出现全身发绀,也可能为间歇性叹气样呼吸,如在心肺复 苏中措施及时而得当,其自主呼吸可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瞳孔散大 — 循环中止后约 50 ~ 60 秒时出现 呕吐、大小便失禁 — 部分患者或早或晚有此表现
13
2011 时间就是生命 —— 紧迫性 要尽可能早地进行 CPCR ,不要因为任何原 因而延误复苏时间。 现已证实: “4 分钟技术 ” 4min 内 50% 的存活率; 4 ~ 6min10 %的存活率; 超过 6min 者 4 %的存活率; 超过 10min 存活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14
2011 心脏骤停的处理 内容 —— 评估(判断) 呼救 初级心肺复苏 高级心肺复苏 复苏后处理
15
2011 心脏骤停的判断 突发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方法:看、听、感觉( ≤ 10s ) 2010 版取消看、听、感觉 判断: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有喘息)即可开始启动急 救系统
16
2011
17
心脏骤停的呼救 高声 高声 有效 有效 不延缓实施 CPR 不延缓实施 CPR
18
2011 心肺复苏术 Cardio - PulmonaryResuscitation , CPR 为恢复心跳与呼吸而采取的紧急急救措 施。 成功的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 CPCR ) 恢复心跳 、呼吸 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
19
2011 心肺脑复苏三个阶段 现场复苏 --- 基础生命支持 ( basi life support BLS ) 二期心肺复苏 --- 高级生命支持( advenced life support ALS) 复苏后处理 --- 持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
20
2011 一、基础生命支持 ---3-5min 内 1. 开放气道( Airway,A) 2. 人工呼吸 (Breathing,B) 3. 人工循环 (Circulation,C) 2010 版成人 CPR 有变化 C → A → B 代替 A → B → C 单人施救时首先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 进行 2 次通气,以避免延误首次按压。
21
2011 开通气道 —— 仰头抬颏
22
2011 人工呼吸 — 700-1000ml/ 次 12-15 次 / 分
23
2011 人工循环 机制(一) 心泵学说:胸外按压时直接挤压心脏,使心脏起到泵 血作用。心脏挤压时,心腔内血液受到驱动,由于各 瓣膜可起到正常生理作用,从而使心腔内血液按正常 方向流动并排出心脏;心脏按压放松时,胸廓因有弹 性而扩张,胸腔内压力为负压,静脉血被吸回心脏, 反复不断的按压与放松即可起到推动血液循环。
24
2011 人工循环 机制(二) 胸泵学说:胸外按压时主要通过胸腔来起到泵血作用, 心脏仅作为一个管道来起作用,部分病人中可能同时 存在心脏泵血,但作用可能极小。胸部按压时胸腔内 压力升高,主动脉内压升高,血液流向外周,放松时 胸腔内压下降,静脉血被吸回心腔,反复不停按压、 心脏瓣膜与上腔静脉瓣的阻隔作用,血液前向运动。 已得到超声的证实。
25
2011 人工循环的基本原则 心跳停止后,心脏按压越早越好。对心输出量已不能维 持人体最低需求、心音明显减弱、 SBP < 60mmHg ,即可 开始心肺复苏,如心率> 60 次 / 分,按其自主心率决定按 压频率。 维持不间断按压,尽量避免 8 秒以上的暂停。 正规操作。最好由 2-3 名医护人员轮流按压,每人每次不 宜超过 5 分钟。
26
2011 人工循环常见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肋骨骨折 其它并发症:胸骨骨折、肋骨胸骨分离、气胸、 血胸、肺挫伤、肝脾穿孔、脂肪栓塞 正确的心肺复苏可减少并发症,但也不能完全 避免 不可因害怕并发症而不进行胸外按压
27
2011 胸外心脏按压法 部位: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 姿势:掌根平行胸骨,肘固定、臂伸,垂直向 下按压 深度:胸骨下压至少 5cm ( 2010 版) 时间:按压与放松相等,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 回弹 频率:至少 100 次 / 分( 2010 版) 按压呼吸比: 30:2
28
2011
29
两乳头间
30
2011 交替式胸腹按压术 原理:下腔静脉缺少静脉瓣 优点:提高主动脉压力 20-30mmHg 缺点:腹部按压不宜过强、时间过长,易发生肝脾破 裂及食管返流 方法:胸部同前。腹部手法同胸部,双手重叠于脐部, 胸部按压放松时按压腹部。
31
2011 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一)
32
2011 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二)
33
2011 主动加压 — 减压心肺复苏术 原理:应用吸盘可使胸廓主动、迅速扩张,增加 回心血量,心室充盈更充分。 优点:增加心输出量 2-3 倍,增加脑血流量 1 倍, 冠脉的平均灌注压增加 30-40% ,心内膜血流量增 加 70-80% ,通气量增加。 方法:双手握主动加压 — 减压复苏泵手柄,将吸 盘按压在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其它同胸部按压。 缺点:按压力量不易控制,用力过度易发生骨折, 不适用于胸廓畸形、胸部皮肤瘢痕者。
34
2011 主动加压 — 减压复苏泵
35
2011 评估 体位 呼救 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C 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流程图 D 除颤 1min
36
2011 5 个 CPR 要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有效指标 大动脉搏动扪及; 瞳孔缩小; 知觉, 反射, 自主呼吸恢复; 缺氧改善(口唇、甲床)。
37
2011 S-120-180-90-2-100-30 : 2-5 (生命密码) S(sense) :意识 120 :急救号码 180 :体位(仰卧位,头、颈、胸、腹和下肢在一条轴线上,呈 180 ° ) 90 :开放气道(成人患者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地面呈 90 ° ) 2 :人工呼吸两次 100 :心脏按压的频率为至少 100 次 /min 30 : 2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 5 : 5 个周期,即每做 5 个 30 : 2 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应重新 判断一次呼吸和循环体征 郑进 中国急救医学 09 年第 1 期
38
2011
39
二、高级生命支持 纠正低氧血症 — 尽早行气管插管 除颤和复律 药物治疗
40
2011 心脏电复律 ---- 心脏电除颤 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 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 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 疗过程 。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
41
2011 除颤开始的时间是 CPR 成功的关键 若未能在 8-10 分钟内除颤并恢复自主循环,必将造成永久 性大脑损害 呼吸循环停止后,每耽搁 1 分钟,成功率下降 7 ~ 10% ,超 过 12 分钟,生存率只有 2 ~ 5% 主张开展公众参与的除颤 AED 是心搏骤停 “ 灭火器 ”
42
2011 盲目除颤 主要意义:争取时间,以便及早复苏。 心脏骤停患者 80-90% 为室颤。 一分钟内可连续三次除颤: 200J-200 ~ 300J- 360J ,非同步 药物除颤:三次电除颤未奏效,推注肾上腺素 1mg , 3-5min 一次,直至 3mg/ 次,每次给药 30-60s 除颤一次 360J
43
2011 药物治疗 途径: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 气管内 心内注射
44
2011 药物治疗 给药途径( 1 ) : 外周静脉途径 优点:技术简单、并发症少、不中断心肺复苏 缺点:药物到达中心循环的时间长 注意: 只可考虑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 药物应快速注射 注射药物后立即给 20ml 液体注入 抬高肢体 10 ~ 20 秒钟 弹丸式: 推药 -NS20ml- 按压 - 除颤 (推药 + 按压 =1min )
45
2011 药物治疗 给药途径( 2 ): 中心静脉 优点:药物很快达到作用部位。 除颤和外周用药仍无自主循环时考虑使用。 需要有经验的人员,设备,有一定风险。 可使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离中心循环最近,但 并发症多,需停止心肺复苏。股静脉,穿刺容易,并发 症少,但离中心循环较远,需插入一根长导管
46
2011 药物治疗给药途径( 3 ): 气管内给药 可给药物: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 剂量为静脉应用的 2 ~ 2.5 倍 药物稀释至 10ml 用一根长导管插至气管插管的远端,注入药物 快速加压通气数次 因给药次数有限,现应用有争议。
47
2011 缺点:有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气胸等严重并发 症,且需要中断心肺复苏。 仅在无其他途径时才考虑使用,一般不主张应用。 注射部位:左侧第 4 肋间隙,胸骨左缘旁开 2-2.5cm 注意:一定要证实针头进入心腔才能注药 药物治疗给药途径( 4 ): 心内给药
48
2011 药物治疗 药物: 室颤 —— 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胺碘酮或溴苄胺 普鲁卡因胺 药物: 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 停顿 —— 肾上腺素 阿托品 异丙肾上腺素
49
2011
50
心室停顿或严重心动过缓的处理
51
2011 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1) 心脏有效泵血:停止心脏按压下, 心音基本正常,收缩压 80mmHg 以上。 此时心电图表现:窦性,异位, 心电不稳定。
52
2011 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2) CPR 已历时 1h ,心或脑死亡证据仍持续存在 心脏死亡:持续性心脏静止 脑死亡标准:① 昏迷伴反射消失② 15 分钟无呼吸③瞳孔散 大④脑反射活动消失⑤静止型脑电图 在开始 CPR 前循环呼吸停止已 >15min
53
2011 三、持续生命支持 全身支持:维持有效循环、呼吸管理、水电 平衡、防止急性肾衰、防止继发感染 脑复苏: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 降温 脱水 防抽搐 人工冬眠 高压氧舱 促进脑血流灌注
54
2011 低温是降低大脑代谢率的有效方法 降温: 早( <5min ) 深(头温 28°C ,肛温 32-35°C ) 快( 30min 达到降温效果) 够(持续时间: 12-24h ,以听觉恢复为指标)
55
2011 早期启动 早期 CPR 早期除颤 早期 ACLS
56
2011 CPCR —— 三阶段九步骤法 BLS ( basic life support ): A(Airway) 、 B(Breathing) 、 C(Circulation) ALS(advanced life support) : D(Drug) 、 E(Electrocardiograph) 、 F(Firbrillation treatment) PLS(prolonged life support) : G(Gauging) 、 H(Human mentation) 、 I(Intensive care)
57
2011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