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現代中國 11/3/2015. 1. 中國改革開放 2.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課程內容 建國初期 (1949 年 ) 內政 ( 社會政 治 )  新政府沒收官僚資本以及西方企業在中國的資產及業務 。  政府頒布 《 土地改革法 》, 沒收地主土地 , 重新分配給農 民 , 改善農民生計 。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現代中國 11/3/2015. 1. 中國改革開放 2.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課程內容 建國初期 (1949 年 ) 內政 ( 社會政 治 )  新政府沒收官僚資本以及西方企業在中國的資產及業務 。  政府頒布 《 土地改革法 》, 沒收地主土地 , 重新分配給農 民 , 改善農民生計 。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中國 11/3/2015

2 1. 中國改革開放 2.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課程內容

3 建國初期 (1949 年 ) 內政 ( 社會政 治 )  新政府沒收官僚資本以及西方企業在中國的資產及業務 。  政府頒布 《 土地改革法 》, 沒收地主土地 , 重新分配給農 民 , 改善農民生計 。  「 三反 」 ( 打擊貪 污、 浪費及官僚主義 ) 、「 五反 」 ( 打擊私 營工商業者的行賄 、 偷稅漏稅 、 盜騙國家財產 、 偷工減料 及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不法行為 ) 內政 ( 經濟 )  仿效蘇聯推行 「 計劃經濟 」 外交  1950 年 : 韓戰  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交戰 , 令雙方關係惡化 。 但中國向 蘇聯推行 「 一邊倒 」 外交政策 , 兩國關係進入蜜月期 。 蘇 聯更派遣大量專家來華 , 協助中國建設

4 建國期間的政治運動 反右運動 1956 年 , 毛澤東提出了 「 百花齊放 , 百家爭鳴 」 的方針 , 號召黨外 人士 「 大鳴大放 」, 向共產黨和政府提出意見和批評 , 以提升政府 管治能力 。 一些人的批評變得激烈和尖銳 , 甚至提出多黨制等挑戰 共產黨領導地位的主張 , 引起毛澤東不滿 。 政府於 1957 年展開 「 反 右 」 運動 , 將激烈批評政府的人士打成 「 右派分子 」, 並對他們批 鬥及逼害 。 三面紅旗 「 總路線 」: 毛澤東遂在 1958 年提出 「 鼓足幹勁 , 力爭上游 , 多 、 快 、 好 、 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 的 「 總路線 」 「 大躍進 」: 全民大煉鋼 , 要求鋼鐵產量在一年內增加一倍 , 使鋼 鐵及其他重工業產量能在 15 年內 「 超英趕美 」, 同時亦要求農產品 產量大幅增長 。 「 人民公社 」: 實行集體生產 , 以 「 人民公社 」 完全取代私有制 。 公社實行 「 供給制 」, 設有公共食堂 , 為人民提供免費膳食 , 全面 實行共產主義 。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 毛澤東不甘大權旁落 , 退居二線 , 於是展開了文化大 革命 , 藉以奪回權力 。

5 歷代改革者之變革 年份代表人物重點主題 1949 – 1978 毛澤東政治改革階級鬥爭 1978 – 2007 鄧小平經濟改革經濟建設 2007 > 胡錦濤社會改革以人為本

6 改革開放背景 (1978) 民生困苦 外交關係改善 1971 年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並取得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 。 國內政局穩定 摒棄階級鬥爭

7 日期 : 1978 年 推行者 : 鄧小平 內容 : 對內改革 、 對外開放 涉及持分者 : 人物角度 : 1. 農民 2. 民工 3. 城市居民 4. 政府官員 5. 領導人...... 地域角度 : 1. 沿海地區 2. 內陸地區 3. 邊疆地區...... 國際角度 : 1. 中國本身 2. 已發展國家 3. 發展中國家......

8 中國改革政策內容 : 「 改革 」 承包制承包制  內容 : 承包制主要是農民向政府承包土地耕 種 , 在上繳一定數額的農產品後 , 農 民可保留餘下的收成 , 並自由買賣或 自用 。  成效 : 1) 農產量增加 : 農民的收益和自己的付 出成正比 , 大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 極性 , 使中國糧食產量不斷增加 。 2) 農民收入增加 : 農民可保留部分農產 品在市場出售 , 農民收入因而日漸增 加 , 農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

9 鄉 鎮企業  內容 : 政府支持農民在農村發展 鄉 鎮企業 , 吸 納農村的剩餘勞動力 。 政府提供低稅率 、 優惠貸款等有利政策支持 鄉 鎮企業的發 展 。  成效 : 1) 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 : 投身 鄉 鎮企業的 農村就業人口日增 , 紓解農村的就業壓 力 。 2) 豐富消費品供應 : 各色消費品供應增加 , 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 。

10 國企改革國企改革  內容 : 擴大企業自主權 : 政府 「 放權讓利 」, 給企業下放部分 權力 , 讓企業在生產自主權 、 產品銷售 、 利潤保留方面 享有更大的自由度 , 用以鼓勵企業提高生產積極性 、 精 簡架構 、 裁減冗員 , 以賺取更大的利潤 。 政府容許企業 留下部分利潤 , 讓企業累積資金和財力 , 有助國企獎勵 職工 、 改善職工集體福利及繼續投資 。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 政府要求具備相應條件的大中型國 企 , 改組成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並在各地股 票市場上市 。 政府不再全盤控制國有企業 , 只通過國有 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 參與某些重要國企的決策 。  成效 : 國企的盈利能力增加 , 加上政企分家 , 國企對海外投資 者的吸引力也更大 , 大型國企得以在海外上市集資 , 吸 納了大量資金 , 並引入先進的管理技術 , 提升了國企的 競爭力 。 例如 : 中國移動通訊 、 南方航空等 。

11 「開放」「開放」 開放 城市 設立 經濟 特區  內容 : 1980 年 , 設立經濟特區 : 深圳 、 珠海 、 汕頭和廈門 。 其後更開放 沿海城市 , 這些城市中 , 政府為 外商提供土地及稅務優惠 , 以吸 引外商到中國投資 , 引進國外資 金 、 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 。

12 基礎建 設外資 企業 發展通訊與交通設施  類別 : 1) 外資企業 : 外國企業獨自在中國境內自資經 營 , 完全自負盈虧 。 2) 中外合資企業 : 外國企業和國內企業共同投 資 、 共同經營 , 並按投資比例分享利潤 、 分 擔風險和虧蝕的企業 。 3) 中外合作企業 : 外國企業和國內企業合作經 營的企業 。 中外企業合作形式一般是由國內 企業提供土地 、 原材料 、 勞動力或廠房 ; 外 國企業則提供資金 、 設備和技術等 。  成效 : 1) 創造大量就業職位 2) 增加政府稅收

13 改革開放下中國人民的生活 水平 經濟 方面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 值、 人均國內生產總 值 及人民的收 入持續增加 , 反映中國人民整體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 隨着收入增加 , 中國居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 , 中國 的居民消費總額及消費水平自改革開放起亦有顯著的 增長 。 教育 方面 基礎教育 : 政府在 1986 年起向全國學童提供免費的小 學及初中九年義務教育 。 政府並分別免除全國農村及 城市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費及雜費 , 進一步保障 全國學童接受教育的機會 。 醫療 方面 隨着經濟發展 , 政府用於發展醫療保健的資金不斷增 加 , 居民的健康情況亦日益改善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 現為 73 歲 , 已高於世界 67 歲的平均水平 。

14 改革開放下的問題 貧富懸 殊 地域 差距 中國政府在 「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 的原則下 , 改變了地域發展方針 , 決 定優先發展沿海地區 , 東部沿海地區 迅速發展 , 但中西部等內陸地區卻受 政策傾斜及地理因素限制 , 發展甚為 緩慢 , 以致地域差距日益擴大 。 城 鄉 差距 城市工商業的發展一日千里 , 農村的 發展速度卻遠遠落後 , 以致農民與城 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 城 鄉 的 貧富差距問題日益惡化 。

15 2. 貧富懸殊 ( 地域上 )

16 2. 貧富懸殊 ( 城 鄉 上 )

17 1. 三農問題 農業問 題 中國的農業依然屬於 「 小農經濟 」 模式 , 人均耕地面積小 、 資 金有限 , 加上生產設備及技術落後 , 以致中國農業生產成本偏 高 、 經濟效益偏低 , 未能建立大規模生產的農業產業 , 故出現 農民 「 種田不賺錢 」 之弊 。 中國於 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 , 中國的農產品須與國外價 廉物美的農產品競爭 , 中國農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 農村問 題 社會資源向城市傾斜 , 農村社會的投資遠不及城市 , 以致民間 有 「 城市像歐洲 , 農村像非洲 」 的說法 。 政府對農村投放的資 源也相對較少 , 以致農村的基礎建設不足 、 社會福利缺乏 。 農民問 題 農民問題主要是農民收入偏低 , 長期貧困 ; 同時 , 農民的權利 長期被漠視 , 甚至受到地方的基層官員壓迫 。 部分地方政府違 法徵地 , 進一步侵害農民權益 。

18 3. 民工問題 農民工人數 : 1.5 – 2 億 A) 工作待遇 B) 社會福利 : 住宿 、 教育 、 醫療 …

19 農民工問 題 農民工簡稱民工 , 是指改革開放後 , 離開農村到城 市工作的農民 。 然而 , 農民工卻是城市中工作條件 最差 、 生活環境最苦 、 收入最低的群體 。 下崗工人 問題 政府決定重組國企 , 精簡架構並裁減冗員 , 部分國 企則要破產或私有化 。 在國企改革過程中 , 超過 3000 萬的工人失去工作 , 他們被稱為 「 下崗工人 」。 由於下崗工人的知識及技術水平偏低 、 年紀又較大 , 加上缺乏切合現今社會所需的工作技能 , 以致他們 長期失業 , 僅靠工作單位給予微薄的基本生活費以 維持生計 。

20 人民生活壓 力沈重 ( 新三座大山 ) 上學難中國推行義務教育 , 免除學童小學至初中九年間的學費及雜費 。 不 過 , 不少中 、 小學依然巧立名目 , 胡亂收費 , 例如學校要求家長繳 交贊助費 、 住宿費 、 補習費 、 報紙費等 , 遂有 「 義務教育不義務 」 的說法 。 中國的高中及大學的學費近年亦急速上漲 , 學費升幅遠高 於人民收入的增長 , 對低收入家庭 , 特別是農村家庭構成沉重負擔 , 故有 「 高中生拖累全家 , 大學生拖垮全家 」 之說 。 看病難中國政府的醫療開支水平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 政府僅承擔小部 分的醫療開支 , 居民的醫療負擔自然較重 。 內地醫院追求利潤 , 常 常胡亂收取費用或故意使用高價藥物 , 令百姓難以負擔 。 醫療費用 高昂 , 以致國內居民即使患病也不敢看病或住院 。 住房難隨着城市化發展 , 城市人口不斷增加 , 房屋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情 況 , 樓價逐漸上升 。 部分地方政府官員收受了地產商的利益 , 讓地 產商成為興建私人物業的壟斷者 , 肆意抬高樓價 ; 亦有地方政府官 員任由樓價不斷攀升 , 使地價亦能相應提高 , 以增加政府賣地收入 , 樓價上漲 , 令許多城市人無法購買房屋 , 即使購買了房屋 , 每月也 要以大部分收入來償還置業的貸款 , 生活捉襟見肘 。 通貨膨脹改革開放後 , 中國經濟急速發展 , 對消費品的需求亦大增 , 加上國 內及海外投資者的大量資金湧入 , 造成投資及經濟過熱 , 引發通貨 膨脹 。 物價飛漲加重人民的生活負擔 , 貧窮階層更是首當其衝 。 例 如在 2007 年 , 中國的食品價格曾急劇上漲 , 肉類價格更大幅上升近 五成 , 嚴重影響民生 。

21 政府對社會民生的回應 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西部的電力分別送到廣東 、 華東和京津唐地 區 , 以緩解東部能源短缺的情況 , 同時為西 部居民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 青藏鐵路 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發展 南水北調中國西北部地區乾旱 、 供水不足 , 黃河常出 現斷流 推行社會 保障制度 城市的 保障制度 1)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 醫療保險制度:政府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3) 住屋保障:「廉租房」「經濟適用房」 農村的 保障制度 1)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加的農民在看病或接受治療後, 可報銷部分藥費或住院費 改善勞工 福利及保障 實行 《 勞動合同法 》 最低工資 制度 例如 : 2015 年深圳最低工資為 $2030 , 上海 為 $2020 。 養老保險 制度 在職人士每月須按一定比率繳納養老保險供 款 實施 宏觀調控 調控貨幣利率 、 調控稅率 、 來壓抑或刺激經濟 , 以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22 改革開放帶來的問題 環境問題水污染水污染 空氣 污 染 固體廢物 污 染 生態破壞

23 6. 環境問題 : ( 水源污染 ) 1. 地下水缺乏 2. 河流水 污 染 ( 複合型 污 染 : 工業 、 城鎮 、 農村 )

24 6. 環境問題 : ( 空氣污染 ) 來源 : 汽車 、 工廠 、 燃料 影響 : 酸雨 、 空氣 污 染物過多 ( 二氧化硫 、 煙塵...)

25 6. 環境問題 : 荒漠化 原因 : 1. 過度放牧 2. 過度開採 3. 過度砍伐 4. 過度耕作

26 8. 能源問題 能源需求 持續增長 依賴進口資源 能源資源分布遠離消費中心

27 人口問題(人口過多) 中國自 1980 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後 , 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已大 幅下降 。 然而 , 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龐大 , 每年的人口總數依 然數以百萬計地增加 。 隨着人口數量持續增加 , 人們對淡水 、 糧食 、 能源等資源的需 要也相應增加 , 令中國出現資源短缺的問題 。 人口增長也促使 土地開發及城市發展 , 帶來生態環境受破壞 、 環境 污 染嚴重等 問題 。 中國的勞動人口也隨人口增長而擴大 , 增加社會的就業 壓力 。

28 人口問題 ( 人口老化 ) 2008 年 : 老人人口比例 12% 6 個成人 > 1 個老人 2040 年 : 老人人口比例 28% 2 個成人 > 1 個老人

29 人口問題 ( 男女不均 ) 「 一孩政策 」: 城市只准生一個男孩或女孩 ; 農村已婚女性只 可生一個男孩 , 如生育一個女孩 , 必須隔四年並經過批准才可 生第二胎 。 2005 年 : 男女比例為 119 : 100 2020 年 : 3000 – 4000 萬 「 光棍 」

30 人口問題 ( 「 小皇帝 」 ) 中國式 「 港孩 」 三低 : 抗逆力低 、 自理能力低 、 情緒控制力低

31 貪 污 問題 貪 污 腐敗集團化 , 黨內形成許多利益集團 2007 年 : 成立國家預防腐敗局 ( 內地 ICAC) 例子 : 前上海市市長 (1980 年代 ) : 陳良宇 1) 利用職權在國家土地規劃審批 、 政府招商合 作等謀取私利 2) 挪用 44.5 億社會保障基金

32 文物破壞 原因 : 1) 過度側重經濟及現代化 例如 : 四合院 、 胡同 2) 人民缺乏文物保育意識

33 改革開放對文物保育的挑戰 發展經濟的考慮忽略文物保育 破壞文物 個人與整體利益的 考慮 缺乏文物保護 意識

34 推行文物保育的政策 立法監管  實施 《 文物保護法 》, 並先後公布多批國家歷史文化 名城名單  要求各地必須原址保護文物 , 保留其原狀與歷史信息 , 並要制止可能破壞文物古蹟安全的生產和社會活動 , 亦應防止環境 污 染破壞文物 加強保護  設立 「 大遺址 」 保護基金 , 列出 100 個 「 大遺址 」 歷史 遺蹟 , 由國家撥款修葺和維護 , 並嚴格禁止經濟建設 破壞  積極把具有歷史價 值 的古蹟申請為 「 世界遺產 」 免費開放博物館 , 提升文物保育意 識  全國的博物館 、 紀念館等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 公眾 對文物的認識與文物保育的意識亦有所提高

35 中國管治 中國國家機關 中國管治的挑戰 中國政府對管治問題的回應 貪腐問題 信訪與上訪 群體性事件 反貪 污 增加施政 透明度 擴大基層民主

36 綜合國力 硬實力 + 軟實力 = 綜合國力 經濟力量 、 軍事力量 、 科技水準 人力資本 、 自然資源 、 政府能力 、 外交力和文 化影響力等...

37 綜合國力 : 經濟方面 進出口貿易 「 世界工廠 」 貨幣升 值

38 綜合國力 : 軍事方面 總兵力 : 230 萬 ( 世上最大 ) 國際維和

39 綜合國力 : 科技方面 年份 1988 「 長征四號 」 1996 「 神舟一號 」 2001 「 神舟二號 」 2002 「 神舟三號 」「 神舟四號 」 2003 「 神舟五號 」 2005 「 神舟六號 」 2007 「 嫦娥一號 」 2008 「 神舟七號 」 翟志剛 、 劉伯明 、 景海鵬

40 資源力量 自然資源 人力資源

41 綜合國力 : 外交方面 鄧小平 「 轁光養晦 、 絕不當頭 」 中國的外交策略 : 各國關係 : 美國 、 日本 、 台灣 、 北韓 、 其他發展中國家 強調和平發展中國不斷強調 「 和平發展 」, 以減少他國的疑慮 , 避免激起國民及外國 的競爭心態 , 從而促進合作 。 迎合國際價 值 中國政府積極改變自己的政治架構 ( 如 : 提升法治 ) , 同時於經貿上配合國 際社會的慣例 ( 如 : 版權法 ) , 讓國民多接觸文化產物 , 從而改變他國對自 己的看法 , 減少因價 值 觀不同而存在衝突 。 參與國際事務中國積極加入不同的國際組織 : 1971 年恢復聯合國地位 、 2001 年加入世 界貿易組織 、 2003 年與其他發展中國家聯成 G20 集團等 。 此外 , 中國在 國際救援 、 反恐等國際事務上 , 扮演積極的角色 。 增加經貿合作中國跟各國不斷擴大經貿上合作 , 如 : 中國與印度 、 巴基斯坦 、 日本 、 歐洲 、 美國等 , 都有著愈來愈多的合作 , 從而促進關係 , 令雙方更趨互 相依賴 , 以作為談判時的籌碼 。

42 中國的外交歷史 XXX 「 一邊倒 」 和平與發展的 外交政策 新世紀的 外交政策

43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中美關係 台灣問題 、 朝鮮問題 、 貿易以至人權等議題上存在分歧 中日關係 日本侵華戰爭的責任及賠償 釣魚台及東海油氣田領土主權問題 中俄關係 邊界問題一直是兩國矛盾 ( 已簽署有關邊界領土的條約 ) 中國多次向俄羅斯購買先進軍備 中歐關係 中國和歐洲在人民幣升 值、 關稅和設置貿易壁壘等問題上爭議較多 中印關係 中國和印度兩國長期就邊界問題爭拗 在處理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問題上分歧頗大 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 與第三世界國家保持友好關係 , 在國際社會上互相合作和支援

44 「 中國威脅論 」 和平崛起 VS 和平發展 經濟方面 能源方面 軍事方面 外交方面 太空方面

45 「 中國責任論 」 中國乃大國 , 應遵守國際不同的條例 : 環保 、 人民幣升 值、 降低關稅 … 甚至解 決國際危機

46 綜合國力的提升 1. 航天科技成就 2. 人民幣重要性 3. 儒家文化 、 普通話普及 4. 北京奧運 5. 上海世博 6. 四川救援

47 中國傳統文化部分

48 中國傳統家庭 ***** 重視倫理道 德 人際關係 — 「 五倫 」  儒家重視 「 五倫 」, 即君臣 、 父子 、 夫婦 、 兄弟 、 朋友這五種人 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 。  當中以父子關係為主軸 。 行為準則 — 「 三綱五常 」  「 三綱 」 包括 「 君為臣綱 」、「 父為子綱 」、「 夫為妻綱 」, 是 中國傳統社會基本的行為規範 。 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中 , 子女須聽從父母 , 妻子須服從丈夫 , 而身 為父親和丈夫的男性也須以身作則 , 作為家人的好榜樣 。  「 五常 」 則是指 「 仁 、 義 、 禮 、 智 、 信 」 宗族為本集體主義  傳統家庭非常重視宗族 , 家庭成員甚至會把家庭 、 宗族的利益置 於個人利益之上 , 個人榮辱與宗族榮辱息息相關 。  在傳統家庭中 , 個人須服從集體的決定 , 例如傳統婚姻是 「 合二 姓之好 」 的家族大事 , 婚姻必須由父母作主 。 傳宗接代  傳統社會重視血緣親子關係 , 確保宗族繼續繁衍 、 後繼有人是家 庭成員最重要的責任 。 由於女性長大後會出嫁 , 只有男性才能延 續宗族血脈 , 所以生育男丁才算得上傳宗接代 。 推崇孝道  「 孝 」 包含孝敬 、 孝順和孝養的意思 , 指為人子女者 , 應對父母 長輩恭敬順從 。  古語有云 :「 百行孝為先 」,「 孝 」 被視為傳統的美德 , 而儒家 推崇孝道 , 提高了傳統家庭對孝的重視程度 。  儒家強調將 「 孝 」 推而廣之 , 除了對父母 、 長輩和祖先盡孝外 , 也應尊敬他人的長輩 , 也即是儒家所指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的 意思 。

49 提倡祭祖  中國傳統家庭重視孝道 , 而祭祖是延續和體現 孝道的方法之一 。  祭祖的方式主要有家祭 、 祠祭和墓祭三種 。 祭 祖的時間主要在幾個傳統節日 , 包括清明節和 重陽節等 。  傳統的家庭觀念認為兒孫可以透過祭祖來慎終 追遠 、 追源溯始 , 並且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 也 相信祖先在天之靈會保佑宗族後代的平安幸福 。 男尊女卑 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 , 由於只有男性能 夠 延續血 脈 , 所以男性在家庭中擁有較高的地位和權力 , 在家庭擔任主導和支配的角色 。  女性在傳統家庭中則作為從屬的角色 , 地位低 微 , 古時社會更有 「 女子無才便是德 」 的說法 。 女性在家庭中的主要工作是侍奉翁姑 、 生兒育 女和照顧家人起居飲食等 。

50 中國傳統的家庭功能 宗族繁衍 功能 社教化 功能 承傳社會 地位的功能 經濟功能 保障功能 情感功能 宗教功能

51 現代家庭與傳統家庭的比較 家庭規模與 結構 規模縮小 結構類型多樣化 家庭功能家庭社教化功能減弱 、 家庭教育功能提升 家庭成員疏離 、 情感支援延續 閒暇時間增加 、 消費層次提升 家庭觀念方面倫理觀念弱化 婚姻觀念改變 家庭的依存關係延續 個體得到重視 家庭關係趨向 平等 價 值 觀念改變

52 現代家庭的結構類型: 核心家庭父母與其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 單親家庭由子女與父或母組成的家庭 再婚家庭配偶死亡後再婚 , 或與原配偶離婚後再婚所組成 的家庭 丁克家庭夫妻雙方都工作而沒有孩子的家庭 空巢家庭只有年老夫婦或只有其中一人生活的家庭 非婚同居家 庭 男女雙方未婚同居所組成的家庭 隔代家庭只有祖孫兩代組成的家庭

53 促成傳統家庭模式轉變或延續 的因素 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 文化思想的影響生育觀念的改變 女性教育程度和社會地 位的提升 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 經濟發展的影響 人口流動加劇 教育水平提高 , 就業機 會增加 社會承擔的功能日多 物質文化條件改善 固有核心價 值 的影響

54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中國傳統習俗 1) 節日 : 農曆新年 、 清明節 、 端午節 、 中秋節 、 重陽節 2) 二十四節氣 : 「 春雨驚春清穀天 ; 夏滿芒夏暑相連 ; 秋處露秋寒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 。」 3) 生命禮俗  婚嫁習俗 : 「 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三書六禮 3) 生命禮俗  喪葬禮儀 4) 民間信仰  拜祭祖先, 拜土地

55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孝親敬祖 重家庭 、 集體 重倫理關係 重和諧人與人的和諧 人與自然的 和諧

56 中國習俗面對的挑戰如下 : 迷信與科學 群體與個體 形式與實用 保守與創新 商業元素


Download ppt "現代中國 11/3/2015. 1. 中國改革開放 2.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課程內容 建國初期 (1949 年 ) 內政 ( 社會政 治 )  新政府沒收官僚資本以及西方企業在中國的資產及業務 。  政府頒布 《 土地改革法 》, 沒收地主土地 , 重新分配給農 民 , 改善農民生計 。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