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徒阵 柏 Modified 8年之前
1
2009/5/20 永餘編製 1 梁皇寶懺懺文法意 主講者:永餘法師
2
2009/5/20 永餘編製 2 慈悲道場懺法 此懺以發菩提心為宗 「但作福不發菩提心, 如耕田不下種,既無芽何處求實」 菩薩三要行︰ 菩提心相應,慈悲為上首,空慧是方便 《大般若經》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大悲為首,由無所得而為方便」
3
2009/5/20 永餘編製 3 慈悲道場懺法 菩提心相應: 究竟無上的信願 慈悲為上首: 以普遍平等的慈悲為先導 空慧是方便: 徹法源底的的智慧
4
2009/5/20 永餘編製 4 慈悲道場懺法 整部懺文 以慈悲為上首(先導) 故稱慈悲道場 以信願為行持 故言「行經」
5
2009/5/20 永餘編製 5 慈悲道場懺法 故慈悲發願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 立此懺法並發大心 度化六道 — 一者願化六道心無限齊。 廣報慈恩 — 二者為報慈恩功無限齊。 護持戒法 — 三者令諸眾生受佛禁戒不起犯心。 恭敬謙和 — 四者令諸眾生於諸尊長不起慢心。 心慈不瞋 — 五者令諸眾生在所生處不起恚心。 歡喜讚嘆 — 六者令諸眾生於他身色不起嫉心。 布施利眾 — 七者令諸眾生於內外法不起慳心。
6
2009/5/20 永餘編製 6 慈悲道場懺法 ★菩薩十重戒 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 (賣酒)、說四眾過戒、自讚毀他戒、 慳惜加毀戒、瞋心不受悔戒、謗三寶 戒。 不論自行,或教唆他人行事,皆為其 所禁。《出自梵網經卷下》
7
2009/5/20 永餘編製 7 慈悲道場懺法 為他求福 — 八者令諸眾生凡所修福不為自身 ,悉為一切無覆護者。 行四攝法 — 九者令諸眾生不為自身行四攝法。 救濟眾生 — 十者令諸眾生見有孤獨幽繫疾病 起救濟心,令得安樂。 隨機化眾 — 十一者若有眾生,應折伏者而折 伏之,應攝受者而攝受。 發菩提心 — 十二者令諸眾生在所生處恒自憶念 發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8
2009/5/20 永餘編製 8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造懺弘法必先歸憑三寶 故皈依三寶第一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宜各人人﹚ 一. 起覺悟意︰ 1. 念世無常:形不久住。少壯必衰。勿恃容姿自處污 行。萬物無常皆當歸死。天上天下誰能留者。年少 顏色肌膚鮮澤。氣息香潔是非身保。人生合會必歸 磨滅。生老病死至來無期。誰當為我却除之者。災 害卒至不可得脫。一切貴賤因此死已。身體胮脹臭 不可聞。空愛惜之於事何益。若非勤行勝業。無由 出離 2. 慚懼交心:形同朝露命速西光。生世貧乏無德可稱。 智無大人神聖之明。識無聖人洞徹之照。言無忠和 仁善之美。行無進退高下之節。 3. 被忍辱鎧入深法門
9
2009/5/20 永餘編製 9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二. 殷重發心: 勇猛心、不放逸心、安住心、大心、勝心、 大慈悲心、藥善心、歡喜心、報恩心、度 一切心、守護一切心、救護一切心、同菩 薩心、等如來心。 三. 歸依三寶: 諸佛菩薩有無限期大悲,度脫眾生; 有無限期大慈,安慰世間。 (佛念眾生慈心無盡) 四. 起正信心
10
2009/5/20 永餘編製 10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如何起正信? 學佛者二大根機差異 1. 信行人:鈍根 ------------ 情意的 2. 法行人﹙智﹚:利根 --- 理性的 信與智是學佛所不可缺少的功德 『無慧之信,增長愚癡』 『無信之慧,增長諂曲』 ------ 《大毘婆沙論》
11
2009/5/20 永餘編製 11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何為正信佛弟子﹖ 「假如有世間,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 《雜阿含經》 ┌ 在思想上~應修於正見, 正確的人生觀 正信 │ └ 在行為上~應修於正命, 正常的經濟生活, 合理的收入消費。
12
2009/5/20 永餘編製 12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不信之罪,重罪之上,能令行人 長不見佛 諸佛大聖尊、覺法無不盡; 天人無上師,是故為歸依。 一切法常住、清淨修多羅; 能除身心病,是故為歸依。 大地諸菩薩、無著四沙門; 能救一切苦,是故為歸依。 三寶護世間,我今頭面禮; 六道諸眾生,今盡為歸依。 慈悲覆一切,皆令得安樂; 哀愍眾生者,我等共歸依。
13
2009/5/20 永餘編製 13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斷疑生信第二 深信因果:三世因果。 《因果影響,感應相生,必然之理, 理無 差舛,而諸眾生,業行不純,善惡迭用以 業不純,所以報有精粗。或貴或賤,或善 或惡,其事匪一,參差萬品,既有參差, 不了本行。以不了故,疑惑亂起。或言精 進奉戒,應得長生,而見短命;屠殺之人 ,應見促齡, 而反延壽。 …… 如般若所明 若有讀誦此經,為人輕賤者,是人先世罪 業應墮惡道 ……. 》
14
2009/5/20 永餘編製 14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因果︰ 指原因與結果。亦即指因果律。 蓋一切萬法皆由因緣而起,有因則必有果, 如以米麥為例,米麥之種子為因,而雨露、 陽光、土壤、人力等為緣,如此則能產生米 麥之果實。此種因果之間相應相酬的思想, 乃佛教教義體系中,用來說明世界一切事物 的關係之基本理論。
15
2009/5/20 永餘編製 15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業︰為造作之義。 即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 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 若與因果關係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為造作 ﹙因﹚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果﹚。 「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 求避終難脫。」 有部毘奈耶卷四十六(大二三‧八七九上)
16
2009/5/20 永餘編製 16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業的造作- 1 身、口、意,造作的行為 2 生命延續的根據 <業是生命的依據,自力自依上> 3 表業-看得見(外在的行為) 無表業-行為造作所留下的力量, 促進善惡行為之力。 業的造作-形成業的力量(業力)-果報
17
2009/5/20 永餘編製 17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深信因果所以正見業報 業報的感召: ( 1 )必報 夫人作善惡,行本有所因, 彼彼獲其報,終不有毀敗; 夫人作善惡,行本有所因, 為善受善報,惡受惡果報。 ( 2 )如影隨形 ( 3 )隨己資糧 老死之所壞,身及所受滅, 唯有施福惠,為隨己資糧。
18
2009/5/20 永餘編製 18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 4 )自作自受 1 不論獨作共作 2 不論他知不知 3 為他作果自受 4 善,不善業皆受 ( 5 )果還自招 ( 6 )果不能代<暫代> ( 7 )不能相互抵罪
19
2009/5/20 永餘編製 19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業報的作用: ( 1 )轉業:微小轉廣大 a心力-隨著心力上的讚同 b累積-不斷造作 《 法句經 》 勿輕小惡,以為無殃,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思想(意業)- 行為(身口業)- 習慣 ( 2 )引業、滿業: 引業-總報 滿業-別報
20
2009/5/20 永餘編製 20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 3 )決定業、不定業: 乃就業的果報及受報時間而言 1 報定時不定 2 時定報不定 3 時報均定-極重業 4 時報均不定-輕業 ◎為何會有不定三況呢? ----- 緣的變化 ( 4 )現報或後報業:<受報時間>三時業 1 現報業:一生造業,現生感報 2 生報業:身死後,來生感報 3 後報業:一生、二、三生, 千百生,才受報
21
2009/5/20 永餘編製 21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對業報錯誤的認識 ( 1 )只信現業現報,不信後世 ( 2 )信善惡有報,但報在子孫 <父債子還> ( 3 )只信今生到來生,不信前生 <不能接受已成事實的現況>
22
2009/5/20 永餘編製 22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業力論 ( 1 )業力是一種力量 任何行為皆自然產生一股力量, 而力量又追使人去造作新的行為。 受制於業力的束縛 ( 2 )形成氣質、品格的力量 影響一生的命運 力 業力 業
23
2009/5/20 永餘編製 23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 3 ) 業力之價值 1 是自力而非他力 2 是平等而非特殊 <法律之下、因果之下> 3 是希望而非絕望 4 是肯定而非否定<善有善報>
24
2009/5/20 永餘編製 24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隨業受報皆依 1 隨重業-業力強大 <賽跑> 2 隨習業-平時養成 <樹向陽、向日葵> 3 隨憶念-臨終意念
25
2009/5/20 永餘編製 25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斷疑生信第二 1 深信因果: 2 何謂苦樂:世間的苦樂 ( 衣、食、眷屬 ) 、出世間苦樂 ( 精進善法 ) 。 3 遇善知識: 遇善知識則其惑可除,遇惡知識則其愚更甚 4 成就善緣:見人作福唯應獎勸,彈指合掌,明進其 德,不宜起心生諸妨礙 …… 若今作礙,於未來世云 何能通達佛理?就理而尋損害實重(障人出家、持 戒、布施、忍辱、精進、發心、善緣) 《法華經言》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聲南無佛皆 已成佛道。而況有人發心勤於福善,不隨喜者,聖 所悲念。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