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噎 膈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韩捷. 一、概 述 一、概 述 1 、定义 1 、定义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 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 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 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 往以噎膈并称。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噎 膈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韩捷. 一、概 述 一、概 述 1 、定义 1 、定义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 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 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 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 往以噎膈并称。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噎 膈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韩捷

2 一、概 述 一、概 述

3 1 、定义 1 、定义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 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 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 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 往以噎膈并称。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 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 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 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 往以噎膈并称。

4 2 、历史沿革 2 、历史沿革 《内经》 首见于《内经》,称 “ 隔 ” (古隔同膈)。 《素问 · 阴阳别论》: “ 三阳结,谓之膈 ” 《素 问 · 通评虚实论》: “ 膈 塞闭绝,上下不通,则 暴忧之病也。 ” 指出了 发病脏腑与大肠、小肠、 膀胱有关,精神因素对 本病的影响较大。

5 《济生方》 首先提出噎膈病名, 后世医家沿用至今。 指出饮食、酒色、年 龄均与本病有关: “ 倘或寒温失宜,食 饮乖度,七情伤感, 气神俱忧 …… 结于胸 膈则成膈,气流于咽 嗌,则成五噎。 ”

6 朱丹溪《脉 因证治 · 噎 膈》 指出: “ 血液俱耗, 胃脘亦槁 ” 提出 “ 润养津血, 降火散血 ” 的治疗 大法。

7 景岳全书 注重从脾肾治 疗: “ 凡治噎膈 大法,当以脾 肾为主。 …… 治脾者,宜以 温养,治肾者 宜从滋润,舍 此二法,他无 捷径也。 ” 注重从脾肾治 疗: “ 凡治噎膈 大法,当以脾 肾为主。 …… 治脾者,宜以 温养,治肾者 宜从滋润,舍 此二法,他无 捷径也。 ”

8 3 、范围 3 、范围 一、食道恶性病变:食道癌、贲门癌、胃 底癌。 一、食道恶性病变:食道癌、贲门癌、胃 底癌。 二、食道良性病变:贲门痉挛、食道贲门 失弛缓症、食道炎、食道狭窄、食管憩室、 食管裂孔疝 二、食道良性病变:贲门痉挛、食道贲门 失弛缓症、食道炎、食道狭窄、食管憩室、 食管裂孔疝 三、食管周围器官病变:纵隔肿瘤、主动 脉瘤、心脏增大等压迫食管。 三、食管周围器官病变:纵隔肿瘤、主动 脉瘤、心脏增大等压迫食管。 四、其它:胃神经官能症。 四、其它:胃神经官能症。

9 4 、证候特征 4 、证候特征 1 、初起表现为吞咽食物噎塞不顺,食物尚可 咽下。 2 、继之汤水可入,固体食物难以下咽,终致 汤水不入,咽后随即吐出。 3 、晚期表现消瘦,乏力,面容憔悴,精神萎 顿,终致大肉尽脱,形消骨立。 4 、有的患者始终以吞咽梗咽不顺为主要表现, 并无膈的病征。

10 二、病因病机 二、病因病机

11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一、饮食不节 一、饮食不节嗜酒无度, 过食肥甘 胃肠积热,津液耗伤 过食肥甘 胃肠积热,津液耗伤 辛香燥热之品 痰热内结,阻塞食道 噎膈 噎膈 病 因

12 一、饮食不节 饮食过热、过快 损伤食道、胃脘 食物过于粗糙 常食发霉之物 痰瘀互结 食道狭窄 噎膈。 食道狭窄 噎膈。 病 因

13 二、七情内伤 忧思 → 伤脾 → 脾伤气结 → 水湿内生 → 痰浊; 忧思 → 伤脾 → 脾伤气结 → 水湿内生 → 痰浊; 恼怒 → 伤肝 → 气机郁滞 → 血行不畅; 恼怒 → 伤肝 → 气机郁滞 → 血行不畅; 病 因 痰、气、瘀互结于食道 → 噎膈

14 三、久病年老 胃痛、呕吐日久不愈 → 饮食减少 → 气血化 源不足 → 胃脘枯槁 → 噎膈。 胃痛、呕吐日久不愈 → 饮食减少 → 气血化 源不足 → 胃脘枯槁 → 噎膈。 年老体衰 → 精血亏损 → 气阴渐伤 → 津气失 布 → 痰气瘀阻 → 噎膈。 年老体衰 → 精血亏损 → 气阴渐伤 → 津气失 布 → 痰气瘀阻 → 噎膈。 病 因

15 一、基本病机 一、基本病机 病 机 痰、气、瘀交阻于食道、胃脘 食管狭窄

16 二 病位:食道,属胃气所主。 病变脏腑关键在胃, 病变脏腑关键在胃, 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三脏之经络皆通过于食道。 三脏之经络皆通过于食道。 足太阴脾经 —— 上 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 足少阴肾经 —— 从 肾上贯肝膈,循喉 咙; 足厥阴肝经 —— 络 胆,布胁肋循喉咙。 三脏病变通过经络 影响食道。 病 机

17 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阻或津液干涸失润食管狭窄,胃失通降。 脾:健运失司 → 水 湿内停 → 聚而为痰; 肝:疏泄失职,气 失条达 → 气滞血瘀, 或气郁化火; 肾:肾阴不足 → 不 能滋养咽嗌;肾阳 亏虚 → 脾失濡润; 病 机

18 三、病理性质 —— 本虚标实 三、病理性质 —— 本虚标实 初期,痰气交阻于食道(哽咽不顺,膈塞难下); 初期,痰气交阻于食道(哽咽不顺,膈塞难下); 继则:瘀血内结 → 痰气瘀交结 → 胃之通降阻塞,上下不通 → 饮食难下,食入则出; 继则:瘀血内结 → 痰气瘀交结 → 胃之通降阻塞,上下不通 → 饮食难下,食入则出; 病久:以正虚为主。 病久:以正虚为主。 气郁化火,或痰瘀生热 → 伤耗津液 → 正虚。 气郁化火,或痰瘀生热 → 伤耗津液 → 正虚。 阴津日益枯槁:胃失濡养。 阴津日益枯槁:胃失濡养。 阴损及阳 → 脾胃阳气衰败 → 不能输布津液痰气瘀结更甚 → 虚实夹杂证。 阴损及阳 → 脾胃阳气衰败 → 不能输布津液痰气瘀结更甚 → 虚实夹杂证。 病 机病 机

19 三、诊 断 三、诊 断

20 1 、诊断依据 1 、诊断依据 一、轻症 —— 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 通过有停滞感或轻度梗塞感,咽部干燥或有紧缩 感。 一、轻症 —— 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 通过有停滞感或轻度梗塞感,咽部干燥或有紧缩 感。 二、重症 —— 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 阻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粘痰,严重失伴胸 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二、重症 —— 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 阻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粘痰,严重失伴胸 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三、病史: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肾虚。 三、病史: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肾虚。

21 2 、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1 、共同点:均有咽中梗塞不适的症状。 1 、共同点:均有咽中梗塞不适的症状。 2 、噎膈:有形之痰气瘀阻结于食道,以饮 食咽下梗阻,甚则食不得入。 2 、噎膈:有形之痰气瘀阻结于食道,以饮 食咽下梗阻,甚则食不得入。 3 、梅核气:为无形之痰气阻于咽喉,自觉 咽中如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但饮食咽下顺利。 3 、梅核气:为无形之痰气阻于咽喉,自觉 咽中如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但饮食咽下顺利。 噎膈与梅核气

22 3 、相关检查 3 、相关检查 一、胃镜检查:可直视下观察食道、贲门、胃体 的情况,以了解有无肿瘤、溃疡、狭窄等,若有 肿瘤可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性。 一、胃镜检查:可直视下观察食道、贲门、胃体 的情况,以了解有无肿瘤、溃疡、狭窄等,若有 肿瘤可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性。 二、 X 线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可直接观察到食管 的蠕动情况、管壁舒张度、食管黏膜改变、充盈 缺损及梗阻程度等。 二、 X 线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可直接观察到食管 的蠕动情况、管壁舒张度、食管黏膜改变、充盈 缺损及梗阻程度等。 三、 CT 检查:了解全食管壁的结构情况与周围器 官的关系。 三、 CT 检查:了解全食管壁的结构情况与周围器 官的关系。

23 四、辨证论治 四、辨证论治

24 1 、辨证要点 1 、辨证要点 一、辨病期与虚实 早期:吞咽时哽咽不顺,全身症状不明显 —— 多 实,或实多虚少。 早期:吞咽时哽咽不顺,全身症状不明显 —— 多 实,或实多虚少。 后期: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食常复出,甚则 胸膈疼痛,滴水难入,多虚,或虚中挟实。 后期: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食常复出,甚则 胸膈疼痛,滴水难入,多虚,或虚中挟实。 二、辨标本主次 二、辨标本主次 标实:辨气滞、血瘀、痰阻之不同及轻重。 标实:辨气滞、血瘀、痰阻之不同及轻重。 本虚:阴津枯槁;后期气虚阳微。 本虚:阴津枯槁;后期气虚阳微。

25 2 、治疗原则 2 、治疗原则 一、基本原则:开郁理气,滋阴润燥。 一、基本原则:开郁理气,滋阴润燥。 初期:标实 —— 祛邪:理气、化痰、消瘀、降火,少佐滋 阴养血润燥之品。 初期:标实 —— 祛邪:理气、化痰、消瘀、降火,少佐滋 阴养血润燥之品。 后期:正虚 —— 扶正: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少佐理气化 痰消瘀之品。 后期:正虚 —— 扶正: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少佐理气化 痰消瘀之品。 二、注意事项: 二、注意事项: 治标:顾护津液,不可过用辛散香燥之品,存得一分津液。 治标:顾护津液,不可过用辛散香燥之品,存得一分津液。 治本:保护胃气,不可多用甘酸滋腻之品,留得一分胃气。 治本:保护胃气,不可多用甘酸滋腻之品,留得一分胃气。

26 3 、分证论治 3 、分证论治 噎膈 — 痰气交阻证 噎膈 — 痰气交阻证 主症: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甚则疼 痛,情绪舒畅时稍可减轻。 兼症: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 燥,大便艰涩。 舌脉: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27 方 药:启膈散加减。 常用 药:郁金、砂仁壳、丹参开郁利气;沙参、 贝母润燥化痰;茯苓,健脾和中;杵头糠,治 卒噎(《圣惠方》用此一味,蜜丸,治疗膈气 噎塞);荷叶蒂,和胃降逆。 噎膈 — 痰气交阻证

28 噎膈 — 瘀血内结 证 主症: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胸 膈疼痛,固着不移。 兼症:甚者吐出物如赤豆汁,肌肤枯燥, 形体消瘦。 舌脉:舌质紫暗, 脉细涩。 治法:滋阴养血,破血行瘀。

29 噎膈 — 瘀血内结 证 方 药:通幽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熟地、当归滋阴养血;桃 仁、红花、丹参、三七活血化瘀;五灵脂、 乳香、没药、蜣螂虫活血破瘀止痛;

30 噎膈 — 津亏热结证 主症:食入格拒不下,入而复出,甚则 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 干结如羊矢。 主症:食入格拒不下,入而复出,甚则 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 干结如羊矢。 兼症: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舌脉: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31 噎膈 — 津亏热结证 方药:沙参麦冬汤。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滋阴养 血;乌梅、芦根、白蜜,生津润肠;竹茹、 生姜汁,化痰止呕;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结。

32 噎膈 — 气虚阳微证 主症:水饮不下,泛吐多量黏液白沫, 面浮足肿,面色白,形寒气短。 兼症:精神疲惫,腹胀。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温补脾肾。

33 噎膈 — 气虚阳微证 方 药:补气运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砂仁、茯 苓、甘草温补脾气;陈皮、半夏、生姜、 大枣,降逆祛痰,和中养胃。

34 4 、预防调护 4 、预防调护 一、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避免进食过快、 过烫、咀嚼不足及过食酸菜、泡菜等。避免食用 发霉的食物,如霉花生、霉玉米。管好用水,防 止污染,减少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加强营养,多 食蔬菜、水果。 一、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避免进食过快、 过烫、咀嚼不足及过食酸菜、泡菜等。避免食用 发霉的食物,如霉花生、霉玉米。管好用水,防 止污染,减少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加强营养,多 食蔬菜、水果。 二、及时治疗食管慢性疾病:食管炎、食管白斑、 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疤痕性狭窄、憩室及食管溃 疡等。 二、及时治疗食管慢性疾病:食管炎、食管白斑、 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疤痕性狭窄、憩室及食管溃 疡等。

35 4 、预防调护 4 、预防调护 三、加强护理,嘱患者每餐进食后,可饮少量的 温开水或淡盐水,以冲淡食管内积存的食物和黏 液,预防食管黏膜损伤和水肿。饮食宜清淡,易 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帮助病人克服悲观、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关 心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三、加强护理,嘱患者每餐进食后,可饮少量的 温开水或淡盐水,以冲淡食管内积存的食物和黏 液,预防食管黏膜损伤和水肿。饮食宜清淡,易 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帮助病人克服悲观、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关 心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四、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四、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Download ppt "噎 膈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韩捷. 一、概 述 一、概 述 1 、定义 1 、定义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 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 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 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 往以噎膈并称。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