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樗畸 乔 Modified 8年之前
1
旋毛虫病 旋毛虫为毛首目毛形科的线虫,是一种人 畜共患病。幼虫寄生于肌肉中称肌旋毛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肠旋毛虫。它是多宿主 寄生虫。除猪、人以外,鼠类、狗、猫、 熊、狼等均可感染,目前已有 65 种哺乳动 物可感染此病。
2
病原 成虫:雄虫 ---1.4-1.6*0.04- 0.05mm ,虫体前部细长为食道, 食道前段呈管状,食道后段由食 道腺细胞组成。食道后粗的部分 为肠管和生殖器官。尾端有泄殖 孔,泄殖孔外侧有一对目状突起, 中间有两个小乳突,无交合刺。 雌虫 ---3-4*0.06mm, 虫体前部细 长为食道,食道前段呈管状,食 道后段由食道腺细胞组成。食道 后粗的部分为肠管和生殖器官。 阴门位于食道中部,肛门在虫体 末端,胎生。
3
病原 幼虫:刚产出的幼虫 成圆柱状,大小约 80- 120*56um ,到感染 后 30 天,幼虫长大到 1mm ,宽 35um ,幼 虫前端尖细,向后逐 渐变宽,后端稍窄, 后部体内包含着肠管、 肠细胞、睾丸、或卵 巢,尾端钝 。
4
生活史 猪吃了含包囊肉类(猪肉 、鼠肉、狗肉等),在消化道 内幼虫逸出,幼虫钻入小肠经 48 小时发育 为成虫。雌雄 虫交配,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腺中发育,部分到粘膜下 的淋巴间隙中发育,雌虫产出幼虫(每条产 1000-1500 ) 经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胸导管再到右心、肺、体循环,随血 液循环到全身肌肉(肋间肌、膈肌、舌肌、嚼肌等),经 3-9 周幼虫在肌束和肌纤维之间形成梭形包囊。 包囊是由于幼虫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作用于周围的肌纤 维,引起肿胀和肌纤维膜增生而形成。开始包囊很小,最 后可达 0.25-0.5mm 。 猪感染后 1-2 月形成包囊,幼虫在包囊内具有 2.5 圈盘曲时 具有感染性, 6-9 个月包囊钙化,对里面虫体没有影响, 这样的包囊被其他猪吃了又会感染。 包囊呈梭形,长轴与肌纤维平行,内含一条幼虫,也有两 条,个别的有 6-7 条 。
5
流行病学 感染源 : 患病鼠,某些动物的尸体、蝇蛆、 步行虫及某些动物排出的含有未被消化的 肌纤维和幼虫包囊的粪便物质,生的废肉 屑和含有生肉屑的垃圾。 包囊幼虫的抵抗力:在零下 12 度时可保持 生命力 57 天。盐渍或烟熏时不能杀死深部 的幼虫。在腐败的肉内可存活 100 天 。
6
致病作用 旋毛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幼虫,幼 虫寄生于肌肉,形成包囊,使肌肉变性, 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结发炎。 如大量幼虫寄生于横隔膜等处时,宿主出 现呼吸困难,甚至麻痹死亡。 幼虫还分泌毒素,如用病猪血液注入易感 动物,可引起头脸水肿,痉挛等毒性反应。
7
症状 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腹泻,疝痛,发痒, 运动僵硬,肌肉疼痛类似风湿。 严重的则卧地不起,呼吸浅快,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眼及四肢水肿。 人的症状:腹痛,下痢,呕吐,发热,肌 肉疼痛。
8
病理变化 肌旋毛虫包囊呈梭形, 囊壁分内外两层,囊 内基质呈淡蓝色,囊 腔内含旋毛虫幼虫
9
病理变化 肌旋毛虫肉芽肿的中 心部位为死亡的虫体, 并有轻度钙化,外周 为上皮细胞样细胞层, 最外围有淋巴细胞和 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的 结缔组织
10
诊断 1. 人生前检查时酸性白细胞有否增多,用腓肠肌活检。 猪用舌肌活检。 2. 死后诊断:从猪的左右膈肌取样,切小块,撕去肌膜 与脂肪,先肉眼观察,细看有无可疑的旋毛虫病灶 --- 针 尖大小、露滴状、半透明。然后从肉样不同部位切取 24 小块(麦粒大小)放在旋毛虫检验器内压片检查, 24 小 块中有一个旋毛虫不能食用,必须经高温处理方可食用。 3. 区别诊断 a. 与菌痢区别:用粪便培养细菌 b. 与风湿性肌痛区别 c. 与猪囊虫、住肉孢子虫区别
11
治疗 1. 丙硫咪唑 2. 噻苯哒唑
12
预防 1. 严格执行肉品卫生检验制度 2. 坚持科学管理 3. 灭鼠 4. 及时治疗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