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对比 2015 年和 2014 年《考试说明》,基本无变化,仍 然保留 2014 年相对于 2013 年的改变。 说明 2015 年的高考命题的宗旨和方向应该基本趋于稳定。 仍将以生活或化学实际问题为命题载体,试题侧重综合考 查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仍将延续重视考查考生 “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对比 2015 年和 2014 年《考试说明》,基本无变化,仍 然保留 2014 年相对于 2013 年的改变。 说明 2015 年的高考命题的宗旨和方向应该基本趋于稳定。 仍将以生活或化学实际问题为命题载体,试题侧重综合考 查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仍将延续重视考查考生 “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 、对比 2015 年和 2014 年《考试说明》,基本无变化,仍 然保留 2014 年相对于 2013 年的改变。 说明 2015 年的高考命题的宗旨和方向应该基本趋于稳定。 仍将以生活或化学实际问题为命题载体,试题侧重综合考 查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仍将延续重视考查考生 “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 力 ” ,这也是新课标中所着力强调的,考生要对这类试题给 予充分的重视。

2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C.除去 KNO 3 固体中混杂的 NaCl 重结晶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重视课本实验 4 、重视基本实验考查

3 今后的题型是否将会稳中有变,仍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 载体,应用物质结构理论,结合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进行定 性推断与定量计算,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周期表的结构、物 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

4 ⑤浓、稀硝酸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⑥ C 、 CO 的还原性, CO 2 的性质、制取、检验; ⑦典型碳酸盐的性质; ⑧ Si 单质的制备和 SiO 2 、 H 2 SiO 3 的性质; ⑨有关实验和计算。 高考命题是否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化学基本 概念、反应原理、实验、计算等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5 实验和计算 ( 1 )实验题 实验题考查的呈现形式主要是以无机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为载体的 分离、除杂、鉴别、制备、仪器装置及基本操作、原理分析、评价、 数据处理或以上各项的综合考查。主要看题型特点,是选择题还是定 性问题或定量问题。 ( 2 )计算 计算模式主要是融入守恒、差量、极值、平均值思想的元素化合物 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速率和平衡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溶液中的计算(浓度、 pH 、 K sp 等),电化学的计算等。计算题既可 出现在选择题中,也可穿插在主观题中,近几年高考计算强度和容量 有加大的趋势,并有融入学科内和学科间综合的趋势,如能量密度、 实验中的产率、物理量代换进行计算式的表达等。

6 2 、对 2014 年新课标卷Ⅰ客观题的分析

7 12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 .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 .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命题意图:常见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考查基本实验能力。 思考:一轮复习中是否将常见仪器使用和操作进行精细 化分类归纳,如加热方法及对应仪器,玻璃棒作用及对 应实验,液体体积与容器容积在不同操作中的关系,需 要检漏的仪器及方法,有三种标记的仪器及不同操作中 的读数误差,气体验满验纯,离子和物质的检验等。还 可以表格形式进行多方位的发散性考查。 B

8 13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 2 S AgNO 3 与 AgCl 的浊液 K sp (AgCl)> K sp (Ag 2 S) B 浓硫酸蔗糖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 2 SO 3 Ba(NO 3 ) 2 溶液 SO 2 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 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 2 CO 3 Na 2 SiO 3 溶液酸性:硝酸 > 碳酸 > 硅酸 命题意图:以实验为载体较全面考查 K sp 、元素化合物性质,综合考查 设计、分析、评价实验能力。 思考:元素化合物的载体作用不容忽视,表格形式在客观题中呈现可以进 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双重考查。在一轮复习已建立完整的代表元素化合 物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是否可结合元素周期律进行物质性质的多元化迁 移,如将陌生方程式书写、实验和化学反应原理部分。 B

9 客观题常考题型: 有机化学题,涉及同分异构体( 08 年是空间构型)和有机物 的组成、结构、性质(包括分离、除杂、鉴别、反应类型等)。 溶液中离子平衡,主要涵盖微粒浓度大小比较、溶液 pH 、弱 酸和弱碱及水的电离及影响、溶度积常数等。 电化学,主要以新型电池为主考查电化学知识。 计算(着重渗入守恒、差量、极值、平均值等理念,有时侧 重反应原理),只是侧重点有所变动, 11 年、 12 年未出计算, 都将其融入大题中,大题明显增大计算强度和容量,如 11 年 26 题; 12 年 26 题、 27 题。 13 年实验题最后一问。 连续几年未出的元素化合物的计算是否关注? 又新添反应机理题?是否可与催化剂和活化能联系?

10 客观题作用是协调整套试卷的知识点的覆盖面,兼有给大题 补点填缝之功效,为了完善和补充大题中残留和难以贯穿的知 识点, 如 13 年新课标Ⅱ卷 12 题考查了盖斯定律;Ⅱ卷 13 题、Ⅰ卷 11 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 13 年Ⅱ卷 11 题填补了电化学知识的 考查。近几年常以 STSE 为切入点补充相关知识考查;同时, 以表格形式对实验和实际问题进行多元化考查形式频繁,也是 一种补点的方式。同时兼顾着强化和突出主干和重点知识,不 避讳大题中已呈现的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有实效的主干知识, 如: 13 年Ⅰ卷 10 题进一步强化电化学知识;综合性有所加强。 13 年Ⅱ卷 9 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将电解质、晶体结构、 微粒结构等知识点融入其中。

11 关于三道必做题的处理 总体来看: 必做的大题重综合性,重能力,重方法,重分析过程,渗透科 技前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比重渐大,且题型基本固定,一个 探究实验,近几年定量试验和有机实验独领风骚;一个无机综 合题,主要形式是在新背景下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无 机化学知识,并渗入化学原理的内容,拼盘形式居多;一个化 学原理综合题,涉及考点主要为速率和平衡,电化学,离子平 衡,反应热等。

12 有关实验题 ( 1 )偏向题材创新,重视信息与已有知识的整合 新课标的实验题,近几年在力争主打一个 “ 新 ” 字,题材新,背景新, 信息新,更多的考查学生挖掘、整合、应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水平, 并且将信息和已有知识有效有机的融合,增大了综合性,广度和深度, 使题目更有内涵。即便是来源于课本的题材,也多赋予新意,不落俗 套。如在药品使用、仪器拓展、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创新,有时则是对 课本上多个实验进行组合式考查 ( 如 2010 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化学实 验题 ) ;如在实验原理、实验途径的创新 ( 如新课标全国理综卷 2008 年 测定铁元素含量、 2009 年探究碱式碳酸铜组成的两种方法 ) ;还有实 验条件的创新等。遇到新信息时,在沉淀出信息的基础上,要升华到 这些信息揭示了物质的那些性质?这些性质与本实验有何关联?这些 信息与已有知识能否迁移或融合?信息对应的的情景或物质只要在题 目中出现,马上联系信息。

13 ( 2 )重视考查能力、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的实验题要求能较好的设计和评价试验:仪器辨认和基本操作,仪 器的连接和优化,评价装置的优缺点并能进行改进,验证化学原理,设计实验 步骤,描述实验现象,环境保护的意识,安全的意识,审视实验原理和目的是 否统一,误差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表达能力越来越被青睐,在其他类型的 题目(如原理题)中也频繁出现。在叙述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标准的化学 语言叙述,杜绝使用口语,切忌错别字,如 “ 活塞 ” 不能说成 “ 开关 ” , “ 倒置漏斗 ” 不能说成 “ 反放的漏斗 ” , “ 苍白色火焰 ” 不能说成 “ 白光 ” 等; ; 二是要注意言简严 密、整体监控、可行到位、科学有序、有因有果。如检查气密性,一般要有 “ 形成密闭体系 ” 、 “ 产生压强差 ” 、 “ 叙述现象 ” 、 “ 得出结论 ” 四步;再如某物质检 验要有:取样 — 加试剂 — 现象 — 结论等几个环节;还如描述某实验现象,可从 海(溶液中)陆(液面)空(液面上)入手统筹兼顾。

14 另外,近几年更偏重有机实验和定量实验的考查,有机实验也在 尝试渗透计算(如计算产率),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定量实验考查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 “ 数据的测量 + 数据的处理 + 得出结论 ” 型;二是 “ 给出数据+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 型。但无论 是哪种题型都可能会涉及对计算能力的考查,后者往往还有控制 变量思想、对比分析方法的融入。 备考过程中,是否将有机实验、定量实验、定性试验(制 备和性质验证)、探究型实验等常现的综合实验题型照顾。

15 《考纲》的具体要求 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及分析 高考需要 还要关注: 学生答题暴露出的问题 复习的整体规划 学生需要 明确两个需要,准确切入二轮复习

16 高考备考实际上就是依据高考的需要,高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常见共性问题: ( 1 )读题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抓关键词、句) ( 2 )实验设计思想有待培养 ( 3 )对题目的实质内容理解不准确 ( 4 )化学基本功有待加强(公式掌握、原理应用、切入点选取、热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 5 )计算能力有待提升 ( 6 )有效数字的概念有待加深 ( 7 )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 ( 8 )信息采集不全、挖掘不透、整合不清、应用不对。与已有知识 不能有效迁移和融合。 这些很多都是考纲特别强调的,平时需重点予以关注,有意识的穿插入相关练习中,常 练习,多强化。

17 五、对今后高考的思考

18 6 、重视教材,回归课本 注重课本典型实验:海水提溴、碘,中和热测定,反应速率测 定,中和滴定,相关物质的制备(课本实验总结略);注重课本新 填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部分填了 4 个;注重课本新填内容: 吉布斯自由能、溶度积常数、电离平衡常数、 TiCl 4 水解制 TiO 2 。


Download ppt "1 、对比 2015 年和 2014 年《考试说明》,基本无变化,仍 然保留 2014 年相对于 2013 年的改变。 说明 2015 年的高考命题的宗旨和方向应该基本趋于稳定。 仍将以生活或化学实际问题为命题载体,试题侧重综合考 查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仍将延续重视考查考生 “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