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引言 生老病死是人必定要經歷的階段也是大自然的定律。 當中迫使人類死亡的有兩大原因:疾病和退化。如細菌入侵體內細胞或自身細胞出現 變異,導致身體不能正常運作。如果細胞不能復原,那部分器官便開始失去它的功用 ,這樣便會影響整個身體的正常運作,最終便會死亡。另外一個因素是細胞退化, 當細胞運作一段時間後,細胞便開始疲勞、衰退以至死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引言 生老病死是人必定要經歷的階段也是大自然的定律。 當中迫使人類死亡的有兩大原因:疾病和退化。如細菌入侵體內細胞或自身細胞出現 變異,導致身體不能正常運作。如果細胞不能復原,那部分器官便開始失去它的功用 ,這樣便會影響整個身體的正常運作,最終便會死亡。另外一個因素是細胞退化, 當細胞運作一段時間後,細胞便開始疲勞、衰退以至死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引言 生老病死是人必定要經歷的階段也是大自然的定律。 當中迫使人類死亡的有兩大原因:疾病和退化。如細菌入侵體內細胞或自身細胞出現 變異,導致身體不能正常運作。如果細胞不能復原,那部分器官便開始失去它的功用 ,這樣便會影響整個身體的正常運作,最終便會死亡。另外一個因素是細胞退化, 當細胞運作一段時間後,細胞便開始疲勞、衰退以至死亡。 對於在醫院工作的我們所知,疾病和退化都是少不了的入院原因。是次,我們將會深入 探討醫院內其中一個有關結腸癌病患的例子,希望令大家能夠對該類型的疾病有更進一 步的認識及了解。

3 個案探討 病者陳先生於今年 9/10 由家人陪同入院。 病者今年 52 歲,本年 7 月始腹部間痛,但無求診。 至 9 月尾發現大便含血,但無痛,往外界見醫,藥療效微。經朋友介紹往見主診, 由於病情惡化,大便習慣改變,始間腹瀉及便秘,不但大便含血並腹痛外,加上 胃口欠佳導致體重爆跌 10 公斤。在 10 月 4 日由主診於本院為病者施行取結腸腫瘤 的活組織化驗及結腸內視鏡手術,因結果皆呈現陽性反應,現遵醫囑入院進行 暫時性的結腸造瘻手術及部份結腸切除術,並於術後再配合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 以下將會是因應該病者所制定的一些護理措施,務求令病者於入院後得到貼心的照顧 及適當的護理,以致加快其痊癒速度。

4 護理過程 入院後之準備護理 : ⌂ 驗血 (CBP) ⌂ 血型配對 ⌂ 服食抗生素 ⌂ 由造口護士評估造口位置及大小 ⌂ 由醫生向病者介紹手術過程及風險 ⌂ 由護士向病者進行術前衛教 ⌂ 身體準備, 如皮膚 ⌂ 手術同意書

5 入院後之術前護理 : 1. 每日測量生命徵狀 2 次 ( 體溫, 血壓, 脈搏, 呼吸 ) 2. 手術前一天建立靜脈輸入作為溶液和藥物輸入的途徑 3. 手術前一天的 20:00 喝 2L Klean prep 4. 手術當天的 00:00 始禁食 5. 有需要時 06:00 施行 fleet enema

6 入院後之術後護理 : 1. 每小時測量生命徵狀 ( 血壓, 脈搏, 呼吸 ), 每天測量體溫 2 次 2. 每小時抽吸鼻胃管 3. 每 4 小時排空連接鼻胃管的袋 4. 每 8 小時及有需要時排空人造肛門的袋 5. 每 4 小時排空尿袋 6. 靜脈輸入維持病人體液平衡 7. 暫時繼續禁食 8. 準確記錄出入量 9. 每 2 小時轉換卧式 手術切除後, 加上放射性治療, 再進行化療可以增加疾病控制率及治癒率

7 出院後護理:  飲食方面:無造瘻者 ─ 2-3 星期漸恢復正常飲食,覆診時間。  傷口處理:教導病人保持清潔及傷口換症技巧觀察是否出現感染徵象、遵醫囑服用 止痛劑  服用藥物的注意事項及覆診 對於永久性乙狀結腸造瘻的心理照顧、日後護理及出院指導 心理照顧 / 自我概念紊亂 / 焦慮 聆聽、鼓勵發問、給予對方有關方面的資料、糾正不正確的觀念 討論日後生活改變的問題 幫助接受、學習、適應造瘻的照顧:應用各種用品或新的產品 清潔造瘻與周圍皮膚及更換便袋 觀察併發症及預防併發症發生 ─ 例如: i) 狹窄或阻塞; ii) 回縮 / 內縮; iii) 壞疽; iv) 結腸 脫出 / 脫垂; v) 切口性赫尼亞; vi) 結腸穿孔; vii) 腹壁結腸瘻管等 飲食指導 避免便秘 介紹成功病例、有關的志願團體及組織,如:造瘻人協會 教導如何面對各種問題 ─ 排氣、氣脹、氣味、除臭、社交、衣著 鼓勵家人給予支援認同 造瘻周圍皮膚之護理:應勤於更換便袋、清潔皮膚、保持乾爽、使用造口護養膠片 及避免腹瀉 飲食方面須避免進食產氣食物;避免引起便秘的食物,如堅果、油炸食物;避免攝 取引起腹瀉的食物;進食時細嚼慢嚥,且需攝取足夠的液體及營養 結腸造瘻灌洗以助建立排便習慣 性生活的改變

8 各造瘻之區別: 項 目迴腸造瘻升結腸造瘻橫結腸造瘻乙狀結腸結瘻 大便形狀流質或半流質狀半流質狀半成形狀成形 液體需要量增加 可能增加不變 排便規則性無無不一定規律 人工造口袋及人工 皮使用 需要 不一定需要 定期腸道灌洗不需要 可能需要可能每 24-48 小時 需要灌洗一次 手術適應症潰瘍性結腸炎、結 腸損傷或疾病 、家族性腸息 肉症、創新、 癌症 下端結腸穿孔性憩 室炎:創傷: 結腸、直腸或 骨盆處無法切 除的腫瘤;直 腸陰道瘻管 下端結腸穿孔性憩 室炎:創傷: 結腸、直腸或 骨盆處無法切 除的腫瘤:直 腸陰道瘻管 直腸或乙狀結腸癌 、憩室穿孔、 創傷

9 疾病的起源或特性 結直腸癌是一種發生於大腸內壁 ( 粘膜 ) 的異常 ( 惡性 ) 增生,又被稱為大腸癌或結 腸癌。誘發因素:家族性大腸腺腫息肉群症、結腸或直腸息肉;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 結腸或直腸癌家族史;飲食喜好攝取高熱量、高脂肪、缺乏纖維素的食物、致大便在腸 道內停滯時間長。 癌症可發生於腸道任何部位尤其乙狀結腸及直腸,小腸很少發生, 50 歲以上的 發病率較高。如果不予治療,結直腸癌能夠體積增大且穿透腸壁至大腸外表層,它也可 通過血道和淋巴道轉移至身體的其他部位。繼發轉移可以發生於肝臟及肺等遠隔臟器。 症狀: *腹部腫瘤及淋巴腺腫大 *噁心、嘔吐 *腹痛 ( 因腸阻塞 ) *便血 *直腸肛門出血 *貧血 *厭食 *體重減輕 *大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秘或不規則等 *糞便變細及黏液增多、便不淨 或便後肛門墜脹等

10 診斷: 結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檢查;確定病變部位,組織 切片檢查﹝ 50 歲以後每 5 年檢查一次﹞;以切片檢查最能確立 診斷。 下腸胃道影像檢查﹝鋇劑灌腸、超音波、電腦掃瞄、磁力共 振、正電子掃瞄﹞ 直腸指診:直腸癌可藉由指診發現腫瘤的存在。 糞便隱血檢查﹝ 50 歲以後每年一次﹞。 血液檢查:血紅素及血比容值低;血清鐵值降低。 癌症抗原 (CEA) 測驗:濃度 > 10ng/ml 惡性腫瘤所致; 10>CEA>5ng/ml 局限性腫瘤; 20>CEA>10ng/ml 腫瘤向 外擴散; CEA>10ng/ml 腫瘤已轉移

11 ~ 家族中曾有人患上結腸直腸癌或遺傳性腸病的病史; ~ 曾患有潰瘍性大腸炎的病人, 30 年後約有 50 %的病人惡化成為大腸癌; ~ 飲食採高脂肪、低渣飲食的族群; ~ 患有家族性大腸息肉的病患,年齡達到 40 歲時,可能惡化為大腸直腸癌; ~ 曾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可能會再度罹患; ~ 結腸長期發炎 ( 又稱潰瘍性結腸炎 ) 。 結腸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

12 疾病在香港或世界的位置 眾所週知,癌症是威脅人類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 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人大腸癌的好發部位都不同,例如: 2006 年的全球健康報告 顯示亞洲與拉丁美洲直腸癌發病率較高,佔大腸癌發病的 70 % ; 而歐洲與與南北美州結腸癌發病率較高,佔大腸發病的 60 % 左右。 在大多數國家中結腸癌男女發病率沒有明顯的區別,但直腸癌的發病率男性則普遍高 於女性。 現已証實,大腸癌跟飲食習慣和遺傳因素有關。 大腸癌與其他癌症逐年下降的趨勢不一樣,其發病率逐年上升; 據中國在 2006 年向世界衛生組織 (WHO) 提交的全國健康報告,大腸癌逐年增加 4.7 % 。 最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消化疾病研究所與亞洲 14 個城市專家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 香港是東南亞地區結腸腫瘤最高發地區,也確認大腸癌已上升為癌症發病率的第二位, 每年約 3,500 個大腸癌新症,而因大腸癌死亡之人數達 1,500 名 ( 東南亞地區癌症調查, 2005) ; 數字連年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 估計本港每 21 名男士裏面,終其一生便有一人會患上大腸癌(約 4.8 % ) ( 太陽報, 2007) 。

13 疾病在香港或世界的位置 由於近年結腸鏡檢查的技術日趨進步以及市民的認受性明顯提高,新發現的大腸癌呈 早期的病例數有所增加。 根據 2001 年發表的全國癌症趨勢在中國內地, 90 年代比 70 年代大腸癌上升了 32% , 在發病率上升的同時,其發病模式也在變化。 有學者分析國內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發病趨得知:男女比例已由 1.5:1 變為 1.6:1 , 女 性顯著增加; 直腸癌仍然占大腸癌的大部份,但比例從 73% 降為 67% ; 早期的病人比晚期病例明顯增加,年齡段發病率 2005 年 > 報告小於 30 歲佔 6% 、 40-65 歲佔 58% 。 台灣的一個大型統計提示 50-80 歲占 75% , 而少於 30 歲佔 12% 。 日本的最近 20 年的大腸癌趨勢是平均年齡由 70 歲下降至 57 歲,年青人大腸癌發病時 多為晚期,女性趨向右半結腸,而男性趨向左半結腸和直腸 ( 亞洲大腸癌, 2005) 。 但美國由於醫療環境和醫療條件優越,大腸癌的普查工作相對做得較好, 結腸內視 鏡檢查己成為檢查大腸癌的金標準, 50 歲以上市民至少作一次結腸檢查,發現大腸 息肉則早期作內鏡下切除,就可以避免日後出現大腸癌。 美國人早年已意識到結腸癌的成因,在飲食習慣上已作出調整以及早作出檢查,故在 美國,患上直腸及結腸癌的逐年下降 1.5% 。反觀香港,不但沒有推行結腸癌普查, 港人亦缺乏相關知識,令發病率有超越美國之勢。

14 感想 俗語有云「時間就是金錢」, 現今香港人生活節奏緊張,人類所追求的,是名與利, 慾與望, 又有誰會好好關注自己的健康 ? 可是,當身體出現警號,不管你擁有甚麼, 或許都不能將健康挽回了。我們作這個案研究,就是希望能從中喚醒人類對結腸癌 的警覺性,從而減低患病機會,使工作,健康,心靈都能獲得滿足,取得平衡。 腸道,就有如一所工廠,每天營營役役地替我們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廢物, 與其他重要器官緊密相連,一旦受癌病威脅,腸道運作將大受影響,甚至危害一個 人的整體健康,而直至目前為止,沒有一種藥物或治療能夠百分百將癌病治癒,因 此,預防便成為了重要的一環,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我們應當好好保護腸道健 康,使這所工廠能健康運作一生。 既然結腸癌之發生與飲食,家族性有關,我們應當注意均衡飲食,更應定期施行身 體檢查, 40 歲以上人士,應每年施行糞便隱血測試一次,每二至三年接受直腸內視 鏡檢查,必要時則進一步接受大腸內視鏡或鋇劑大腸攝影檢查。如遇有大便習慣改 變,便中帶血、腹部不適、貧血、腹部腫塊等症狀時,便應盡早求醫,以接受早期 治療,提高康復機會。

15 感想 金錢,權利,都只是身外物,從來只有健康體魄能夠使你安享晚年,在醫院內,我 們不難發現許多有名利,有地位的人士,窮盡一生去創立事業,晚年卻飽受疾病煎 熬,甚至奪去寶貴性命,又或終日臥於病床上,動彈不得,一個小小的動作,也得 他人協助,才可完成,好不淒涼 ! 或許你會抱怨,上天為何如此不公平,但驀然回 首,一個人的最大成就,不正是能捍衛自己的健康嗎 ? 只有健康的體魄才可以輔助 你去尋找更多的慾望,反之, 即使你有再遠大的夢想,也不能實現了。 生、老、病、死、沒錯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逃得過, 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好好利用我們的知識,去減低患病機會,使自己的一生過得 更豐盛,更精采,更無憾 ! 在此亦盼望於未來日子,世界各地在醫療上能夠有更多 的新思維,新研究,使人們能夠遠離惡疾。

16


Download ppt "引言 生老病死是人必定要經歷的階段也是大自然的定律。 當中迫使人類死亡的有兩大原因:疾病和退化。如細菌入侵體內細胞或自身細胞出現 變異,導致身體不能正常運作。如果細胞不能復原,那部分器官便開始失去它的功用 ,這樣便會影響整個身體的正常運作,最終便會死亡。另外一個因素是細胞退化, 當細胞運作一段時間後,細胞便開始疲勞、衰退以至死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