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明 · 李中梓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医家, 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生于 1588 年,卒于 1655 年,享年 67 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明 · 李中梓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医家, 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生于 1588 年,卒于 1655 年,享年 67 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明 · 李中梓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医家, 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生于 1588 年,卒于 1655 年,享年 67 岁

2 李中梓,字士材, 号念莪 ,明末医 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于 1588 年,卒于 1655 年,享年 67 岁。 一、生平

3

4

5  《内经知要》 刊于 1642 年,为选辑《内经》而成,分道 生、阴阳、色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 八篇,是历来选注《内经》诸家中最为简明 扼要的一种,为初学者所 喜爱。 二、著作

6  《医宗必读》 共 10 卷,撰写于 1637 年。卷一通论医理, 卷二论脉法,卷三、 卷四论本草,卷五至卷十 分论 33 种病症,并附医案。 病机分析以《内经》理论为 纲,选方大多切于实用,在 中医入门书中影响较大。

7  《伤寒括要》  《雷公炮炙药性解》  《頣生微论》  《诊家正眼》  《病机沙纂》  《本草通玄》 其他著作:

8  李中梓的学术一传沈朗仲,二传 马元仪,三传尤在泾,使其学说 得以发扬光大。 三、学术传承:

9  ( 一 ) 先后天根本论  (二)水火阴阳论  ( 三 ) 治疗癃闭特色  (四)应用膏方特色 四、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

10 ( 一 ) 先后天根本论  1. 肾为先天之本论: 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 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也, 故曰先天之本在肾。 “ 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 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 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 ” ---- 《医宗必读 · 卷一 》

11 2. 脾为后天之本论 : 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 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 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 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 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 ……” ---- 《医宗必读 · 卷一》

12 3. 脾肾相互为用 “ 脾肾者, 水为万物之元, 土为万物之母, 二脏 安和, 一身皆治, 百疾不生。 ” “ 夫脾具土德, 脾安则土为金母, 金实水源, 且 土不凌水, 水安其位, 故脾安则肾愈安也。 ” “ 肾兼水火, 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 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 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 ---- 《医宗必读 · 卷一》

13  4. 先后天根本论 在诊断中的应用:必诊太溪、 冲阳二脉 太溪、冲阳分 别在哪条经脉?

14 5. 先后天根本论 在治疗中的应用 【 1 】先后天分治 治疗先天之本分水亏和火衰: 水亏者以六味丸滋肾阴, 火衰者以八味丸补肾阳。 治疗后天之本分饮食所伤和劳倦所伤: 饮食所伤者,以枳术丸健脾消饮, 劳倦所伤者,以补中益气丸甘温益气。

15 5. 先后天根本论 在治疗中的应用 【 2 】先后天同治 ( 1 )脾肾同补:用于脾肾俱虚之证。常用补中益气、四 君、六君、归脾等方补脾, 用六味、八味、大补阴、左归、 右归等方补肾; ( 2 )补肾兼脾:用于肾虚为主兼有脾虚者。以六味丸补 肾为主, 再加补脾之药。因为 “ 补肾之中, 不脱扶脾 …… 气药 有生血之功, 血药无益气之理也。 ” ( 3 )补脾兼肾:用于脾虚为主兼有肾虚者。常用四君子 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为主, 配伍附、桂等温补肾阳助 脾健运,“ 以复肾中之阴, 以救脾家之母 ”,“ 益火以助其转运。 ”

16 (二 ) 水火阴阳论  1 、阴阳和水火之间,强调平衡和相交: 天地造化之机,水火而已矣。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 ” 水火相交为既济之象, “ 物将蕃滋 ” ;水火不交为未济之象, 火偏盛则 “ 太旱物不生 ” ,水偏盛则 “ 太涝物亦不生 ”  2 、重视阳及气的作用: 譬如春夏生而秋冬杀也;又如向日之草木易荣;潜阴之花卉 善萎也。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 在滋阴之上。 ----- 《医宗必读 · 水火阴阳论》

17  1. 清金润肺 肺主气, 为水之上源, 若肺燥不 能生水, 气化不及州都, 则小便排出不利。当 用车前子、紫菀、麦门冬、茯苓、桑皮等 清金润肺。  2. 燥脾健胃 脾主运化水湿, 脾失健运, 精不归 肺,肺失通调, 小便排出不利。可用苍术、 白术、茯苓、半夏等燥湿健脾。 (三)、治疗癃闭特色

18  3. 滋肾涤热 下焦湿热壅滞, 肾燥而膀胱不利。 可用知母、黄柏、玄参、地黄、泽泻、茯苓、 通草等清热利水, 滋肾养阴。  4. 淡渗分利 水渗大肠, 甚者泄泻不止, 小便少。 可用茯苓、猪苓、通草、泽泻等淡渗分利, 实 后渗前。之法。

19  5. 疏理气机 气滞影响膀胱气化, 不能通调水道, 小便不利。可用枳壳、木通、橘红等调理气 机, 兼通水道。  6. 苦寒清热 热邪内蕴上中下三焦, 皆可影响膀 胱气化, 导致小便不利。热在上焦心肺可用栀 子、黄芩, 热在中焦脾胃可用黄连、芍药, 热在 下焦可用黄柏、知母。

20  7. 温补脾肾 肾阳不足可用金匮肾气丸, 中气不 足可用补中益气汤, 气虚可用利气散(黄芪、 陈皮、甘草)。

21  除上述七法外, 李氏还用通心散泻心经之 热, 治疗唇焦面赤, 小便不通;用牛膝汤 治血结之小便闭、茎中痛;用参芪汤治 疗心虚客热, 小便涩数;用清肺散治疗口 渴, 小便闭涩;用滋肾化气汤治疗因服热 药所致小便不利、脐下痛;滑石散治疗 男女转胞, 小腹急痛, 小便不利。同时还 介绍了洗方, 葱熨盐熨, 涂脐方, 熏外肾等 外治法。

22 (四)应用膏方特色 李中梓临证喜用膏方, 在《删补颐生微论》中专门 介绍应用膏方的目的与意义: “ 虚则重补其脂膏 …… 既取其便于频, 又取其润 也。 ” 用地黄膏、琼玉膏、人参固本膏、参术膏、龟鹿 二仙胶等治疗肺脾肾肝虚损, 常用地黄、枸杞子、 麦门冬、人参、白术、蜂蜜、鹿角、龟板。 并告诫中气不足及阴虚者, 不宜用苦寒直泄之药, 以 免损伤肺脾。

23  1. 补益脾胃  参术膏 人参、白术、薏苡仁、莲子、黄芪、茯苓、 神曲、泽泻、炙甘草 主治:壮仓廪之官, 治疗脾胃亏损, 或胀或泻。

24  2. 补益肺肾  人参固本膏: 人参、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 主治:肾虚肺热, 喘嗽烦渴。

25  3. 补肾益气  龟鹿二仙胶 鹿角、龟板、枸杞子、人参、酒 主治:大补精髓, 益气养神, 用于气血阴阳俱虚 之人。

26  4. 补益气血  琼玉膏 生地黄、茯苓、蜂蜜、人参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 健脾润肺, 治虚劳干咳。  地黄膏 生地黄、酒当归、白芍药、枸杞子、牡 丹皮、知母、地骨皮、人参、甘草 功效:滋阴降火, 养血清肝。

27  5. 收敛固精 五味子膏 五味子、蜂蜜 主治:神气虚怯, 不能收固, 梦遗精滑。

28 五、学术评议  1 、提出 “ 先后天根本论 ” ;  2 、探讨水火、气血、阴阳关系,提出 “ 气血 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 阳在滋阴之上。 ” 为其温补思想的集中反映;  3 、癃闭治疗经验;  4 、应用膏方特色。


Download ppt "明 · 李中梓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医家, 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生于 1588 年,卒于 1655 年,享年 67 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