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五. 其它人口统计 (一) 婚姻统计 (二) 家庭统计 (三) 教育统计 (四) 迁移统计 (五) 行职业统计
2
(一)婚姻统计 涵义: 婚姻( Marriage )是男女两性确立合法的(或为 社会认可的)夫妻关系,组建家庭,共同承担生 儿育女职能的社会组织形式,反映了人口再生产 的社会形态。 状况: 未婚状况: 待婚 不婚( Non-marriage ) 或独身( Celibacy ) 已婚状况: 有配偶: 初婚( First marriage ) 再婚( Remarriaged ) 无配偶: 离婚( Divorced ) 丧偶( Widowed )
3
1 、 结婚事件统计: Nuptiality
4
2 、初婚事件统计
5
2 、初婚事件统计(续) 初婚 年龄 初婚人数初婚者年 龄总和 202004000 2150010500 2270015400 23110025300 24100024000 2584021000 263509100 271203240 28601680 4870114220
6
某地女性人口粗结婚表 年龄初婚概率 (×1000) 未婚人数结婚人数未婚人年 数 未婚人年 数累计 平均未婚 预期年数 X n X IXIX mXmX LXLX T X eXeX 154.0030100000400998007404047.40 1611.1959996001115990436406046.43 1726.3535984852595971885415615.49 …… 233619218382741385231348845842.20 24397.957624422971919563532362.17 25410.636314703603811684336732.29 …… 4832.788015551532281.47 4919.9169150375 0.50
7
3 、其它婚姻统计:
8
概念引介:婚姻模式( Marriage Pattern ) 初婚年龄及其男女两性年龄差 ; 年龄别结婚率及峰值结婚年龄; 已婚人群比重或不婚(独身)人群比重。 资料来源: UNPD, World Marriage Patterns 2000, 国别及其观测 年 平均初婚年龄 (岁) 15~19 岁已婚 比例(%) 20~24 岁已婚比 例(%) 40~49 岁已婚比 例(%) 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中国 1990 23.822.11.84.737.558.694.999.8 泰国 1990 25.823.56.015.231.552.096.894.8 乌干达 1995 22.518.211.449.855.187.796.998.6 美国 1995 28.726.01.3 3.919.333.991.993.9 瑞典 1997 34.0 31.80.1 0.42.37.176.083.5 2000 年联合国提供的婚姻模式观测指标
9
(二)家庭统计 家庭( Family )指由婚姻、血缘和收养关 系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家庭是社会的 “ 细胞 ” ,是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区 分: Family and Household 。 状况与类型:
10
指家庭成员的组成状况或类型划分。 按不同的标准有如下划分: 人数划分:一人户、二人户、 …… 代际划分:一代户、二代户、三代、 …… 婚姻划分:单身户;已婚户 属性划分:私人户(家庭户);公共户(集体户) 1 、家庭状况:
11
2 、家庭类型( Family Styles ) 核心家庭( Nuclear family )与扩大家庭( Extended family ): 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称为核心家庭,除此之外 还包括其他成员的家庭称为扩大家庭。一般说,核心家庭就是小家 庭,扩大家庭常为大家庭。 直系家庭( Stem family )与复合家庭( Joint family ): 两者都是扩大家庭的具体形式,由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 偶、后代所组成的家庭为直系家庭,这种家庭中只有纵向的直系亲 属关系。父母和两个或多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后代所组成的家庭 为复合家庭,在这种家庭中除了纵向的直系亲属关系外,还存在横 向的旁系亲属关系。 完整家庭与缺损家庭: 包括一对夫妻及其子女的家庭称完整家庭,夫、妻、子女三者 有所缺损的就称缺损家庭。
12
Generation and Kinship Structure FFM M F SD SWDH SSDD FB FS FFFM FBW FBD FBS FFBFFS FFF FFBW FBSDFBSS
13
(三)教育统计: 涵义: 教育是培养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受教育程度的 高低往往决定着国民素质的高低。 状况: 未受教育 → 受过教育 → 受过什么层次的教育 ↓↓ ↓ 文盲 脱盲 小学 →…… → 大学
14
1 、文盲率( Illiteracy Rate )
15
根据不同档次受教育人口计算的平均值。公 式表达: 2 、人均受教育年限
16
相关资料: 1990 ~ 2004 年全国人口受教育状况 1990 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4 年 粗文盲率 (%) 15.8812.048.998.33 人均受教 育年限 (年) 6.266.727.628.01 注: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标是按 6 岁及以上人口统计。 资料来源:转引自陈卫 “ 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 ” ,载《人口研究》 2006 年第一期。
17
3 、各类受教育程度人口
18
相关资料: 1990 年以来全国各类受教育人口所占比重 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 1990 年 1.428.0423.3437.17 1995 年 2.038.2627.3138.43 2000 年 3.6111.1533.9635.70 2004 年 5.4212.5936.9330.44 资料来源:转引自陈卫 “ 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 ” ,载《人口研究》 2006 年第一期。
19
相关资料: 2004 年中国每十万人中拥有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数 大学生人数(人)研究生人数(人) 合计男女 男女 全国 1649198912969311966 东部 228727351830145182106 中部 12301488959689044 西部 12981607977526837 资料来源:转引自陈卫 “ 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 ” ,载《人口研究》 2006 年第一期。
20
指标引介:生命质量指数( PQLI ) PQLI -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一种综合评价人口素质的合成指标。该指数是 1975 年在大卫 · 摩里斯博士指导下,由美国海外发展 委员会提出。具体由以下三个指标合成。 1 )成人识字率( Adult literacy rate ) 2 )婴儿死亡率( Infant mortality rate ) 3 ) 1 岁的平均预期寿命( Life expectancy at age 1 )
21
指标引介:人类发展指数( HDI ) HDI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关于人类发展状态的概括性指标测评。该指 标创建于 1990 年,针对如下三方面内容对人类发 展成就进行测评。 1 )健康长寿的生活( Long and healthy life )。 2 )知识( Knowledge )。 3 )体面的生活水准( A decent standard of living )。
22
HDI 指标选取与构造 内容测评 健康长寿 的生活 知识体面的生 活水准 指标选取 出生时预 期寿命 成人识字 率 毛入学率人均 GDP 指数构成 预期寿命 指数 成人识字 率指数 毛入学率 指数 GDP 指数 教育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HDI )
23
HDI 指标阀值与计算公式 指标最大值最小值 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8525 成人识字率(%) 1000 毛入学率(%) 1000 人均 GDP ( PPP 美元) 40000100
24
实例演算: 1999 年亚美尼亚的 HDI 平均预期寿命 72.7 岁;成人识字率 98.3% ;综合毛入学率 79.9 %;人均 GDP 为 2215 美元。
25
2002 年全球不同收入类型的 HDI :指标数据 出生时预 期寿命 (岁) 成人识字 率(%) 毛入学率 (%) 人均 GDP ( PPP 美 元) High income 78.3 - 9228741 Middle income 70.089.7715908 Low income 59.163.6512149 World66.9 - 647804 China70.990.9684580 资料来源: UNDP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4 》, pp140.
26
2002 年全球不同收入类型的 HDI :计算结果 预期寿命 指数 教育指数 GDP 指数 HDI 指数 High income 0.890.970.940.933 Middle income 0.750.840.680.756 Low income 0.570.590.510.557 World0.700.760.730.729 China0.760.830.640.745 资料来源: UNDP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4 》, pp140.
27
中国 HDI 的变化
28
涵义: 人口迁移( Population Migration )泛指人 口在区域空间的位置变动。严格讲, “ 迁移 ” 应指人口从此地向彼地的移居活动,即改 变居住地、国籍或户籍的空间变动。 迁移是开放条件下影响人口变动的一个 重要因素。 (四)迁移统计
29
注意区分:迁移与流动 人口迁移( Population Migration ): 人口不仅在空间上发生变动,同时发 生居住地的永久性变动。在中国就是常住 户口的改变。 人口流动( Population Mobility ): 泛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流动,不论 其距离远近、时间长短、居住往返。
30
Migration VS Mobility The term of Migration is movement of individuals or groups which involves a permanent or semi-permanent chang of usual residence. In contrast the term Mobility is used for all forms of spatial mobility, whether permanent or temporary. Ref. Roland Pressat, The Dictionary of Demography, Edited by Christopher Wilson,1985, pp. 144
31
1985 ~ 1995 年中国城乡人口流动:流向、规模与比例 流动量(万人)流动率(%) 1985 ~ 19901990 ~ 19951985 ~ 19901990 ~ 1995 农村 → 城市 1642119648.5335.99 城市 → 农村 1401554.154.67 城市 → 城市 1126118033.2635.51 农村 → 农村 47679214.0623.83 资料来源:转引自李仲生《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资料展示:
32
探讨:有关概念的辨析 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制度分类) 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流动性分类) 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文化分类)
33
2000 年人口普查中按 “ 户口登记状况 ” 划分的五款人 人户统一: 1 、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人户分离: 2 、居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3 、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人户待定或未定: 4 、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待定 5 、原住乡、镇、街道,现在国外工作学习,暂无户口 注意:第二、三款人为流动人口。判断标准是:时间上逾半年,空间上跨乡、镇、街道。
34
参考文献:段成荣、孙玉晶 “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化 ” ,《人口研究》 2006/4 。 对 “ 人户分离 ” 现象的进一步观察 2000 年市内人户分离人口金字塔 2000 年跨省迁移人口金字塔 2000 年全国流动人口 13800 万,其中, “ 市内人户分离 ” 人口为 3600 万。
35
对流动人口的进一步订正 2000 年全国剔除 “ 市内人户分离人口 ” ( 3600 万)的流动人口规模为 10175 万,其中县 (市)内流动人口 3100 万,省内跨县流动人口 3375 万,跨省流动人口 3700 万。 参考文献:段成荣、孙玉晶 “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化 ” ,《人口研究》 2006/4 。 翟振武等,《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6 。
36
人口迁移分类 国际迁移(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迁入( Immigration );迁出( Emigration ) 国内迁移( Regional migration ) 迁入( In-migration );迁出( Out-migration )
37
1)1) 2)2) 3)3) 4)4) 统计指标
38
资料观察: 1995 ~ 2000 年世界主要地区国际人口迁移 资料来源: UNP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2002. 注:同期美国净迁移人口 125 万,净迁移率 4.5 ‰ ,中国为- 38 万,净迁移率- 0.3‰ 。
39
论点引介: 终身迁移( Lifetime migration ) 在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时,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就是 根据 “ 出生地 ” 来判定被调查者是否发生过迁移行 为,当被调查者的出生地与现调查地(或居住地) 不一致时,就被认定为 “ 曾迁移者 ” ,这类 “ 曾迁移 者 ” 就被称为终身迁移者。 参考文献:刘金塘等 “ 中国人口终身迁移状况分析 ” , 《人口研究》 2004/3 。
40
部分省区终身迁移状况 地区 终身迁移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例 迁移人口构成终身迁移 人口在各 省的分布 (%) %其中省外迁 移(%) 省内迁移 (%) 省外迁移 (%) 全国 14.77 - 57.9342.07100.00 北京 44.3134.4822.1977.813.34 上海 43.8528.1335.8464.163.98 广东 30.0218.1939.4160.5913.86 天津 26.2616.9835.3464.661,45 云南 11.193,5568.2531,752.61
41
论点引介: 非永久性迁移( Non-permanent migration ) 表现为一种不改变常住地,一次或多次往返于迁 入地与迁出地之间的循环性移动。亦被称为 “ 循环 流动 ” ( Circulation )或 “ 暂时迁移 ” ( Temporary migration )。这种 “ 流而不迁 ” 的人口行为使迁移 者保持着双重归属与两栖特征。 研究发现,现实中的暂时迁移现象远甚与永久迁 移,而且具有更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参考文献:朱宇 “ 国外对非永久性迁移的研究及其对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启示 ”. 《人口研究》 2004/3 。
42
概念引介:迁移替代( Replacement Migration ) 通过迁移人口来弥补迁入地长期低生育率 情势下减少的人口规模,同时改善严重老 化的人口年龄结构。该概念是联合国人口 委员会 2000 年提出的。 观点: “ 削峰填谷,城乡一体化,共同实现 人口老龄化 ” 。
43
(五) 行职业统计 行业: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它社会经济 活动的种类。人口普查划分了 16 大类 92 个行业。 职业:从事生产活动的种类。人口普查划分了 7 大类 60 多个 行业。 概念区分:行业与职业
44
人口的产业划分和户籍划分 农村人口=农业人口+部分非农人口 城镇人口=非农人口+部分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 非农化 非农人口 农村人口 城镇化 城镇人口
45
第一产业( First Industry ): 农业 第二产业( Secondary Industry ): 工矿业,交通业 第三产业( Tertiary Industry ): 文教卫生,服务业 人口产业构成
46
关于 “ 剩余劳动力 ” 概念辨析: “ 剩余 ” 的相对性 指标评测:依据来源 理论探讨:? 现实观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