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
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预防 肿瘤预防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3
肿瘤流行病学 研究目的 调查发病情况和分布规律 调查发病情况和分布规律 寻找病因及发病条件 寻找病因及发病条件 采取措施预防 采取措施预防 Epidemiology
4
肿瘤流行病学 研究对象 —— 人群 研究方法 描述性 descriptive studies 描述性 descriptive studies 分析性 analytical studies 分析性 analytical studies 生存分析 survival studies 生存分析 survival studies
5
㈠ 描述性研究 肿瘤发病频率 相关性研究
6
㈠ 描述性研究 —— 发病频率 地理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 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构成比 肿瘤登记死亡回顾肿瘤普查病理资料
7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morbidity rate morbidity rate 某年该肿瘤新出现病例数 某年该肿瘤新出现病例数 = —————————————— 同年平均人口数 同年平均人口数 ( /10 万)
8
㈠ 描述性研究 —— 发病频率 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某年该肿瘤死亡人数 某年该肿瘤死亡人数 = —————————————— 同年平均人口数 同年平均人口数 ( /10 万)
9
㈠ 描述性研究 —— 发病频率 患病率 provelence rate 调查期间病例总数(新 + 旧) 调查期间病例总数(新 + 旧) = —————————————— 调查期内人口数 调查期内人口数 ( /10 万)
10
㈠ 描述性研究 —— 发病频率 构成比
11
㈠ 描述性研究 —— 发病频率 地理分布 时间分布 年龄分布
12
㈠ 描述性研究 —— 发病频率 胃癌肝癌食管癌
13
肺癌乳腺癌膀胱癌肠癌鼻咽癌
14
年份 发病率 肺癌 胃癌 鼻咽癌 宫颈癌
15
㈠ 描述性研究 —— 发病频率 持续上升 如:食管癌、 胃癌、肺癌 年龄 发病率 升 - 降 如:宫颈癌 升 - 平 如:肝癌 老 - 平 如:鼻咽癌
16
㈠ 描述性研究 —— 相关性研究 肿瘤发病(死亡)率暴露可疑致癌因素 选择地区 监测和积累资料 多因素相关研究,要注意 暴露因素、暴露时间、资料可靠 暴露因素、暴露时间、资料可靠 相关程度
17
㈡ 分析性研究 人群个人经历特征与肿瘤关系 分为 回顾性(病例 —— 对照) 回顾性(病例 —— 对照) (果 → 因) (果 → 因) 前瞻性(因 → 果) 前瞻性(因 → 果)
18
㈡ 分析性研究 —— 回顾性 病例选择 符合标准 符合标准 来自同一地区和时段 来自同一地区和时段 活人 活人 对照选择 酷似病例组,有可比性(年龄、职业、 性别、住处等) 酷似病例组,有可比性(年龄、职业、 性别、住处等) 有一定数量, ≥ 病例组 有一定数量, ≥ 病例组
19
㈡ 分析性研究 —— 前瞻性 选择人群 暴露某因素 暴露某因素 有 / 无某种生活习惯 有 / 无某种生活习惯 患过某种病,等 患过某种病,等
20
㈡ 分析性研究 —— 前瞻性 随访若干年 暴露因素 有肿瘤 无肿瘤 合计 + A B A+B + A B A+B - C D C+D - C D C+D 合计 A+C B+D 合计 A+C B+D 且 P<0.05 成立 A C A C A+B C+D 如 —— > ——
21
㈡ 分析性研究 —— 前瞻性 RR= ———————————— = —————— = —————— 具某种因素的人群发病率 具某种因素的人群发病率不具某种因素的人群发病率 A/ ( A+B ) A/ ( A+B ) C/ ( C+D ) C/ ( C+D ) Relative risk 注意:两组数量、配对 控制混杂因素
22
㈡ 分析性研究 —— 干预性 根据病因假说 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选定人群 发病率改变 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
23
㈡ 分析性研究 —— 干预性 效果指数 = ———————————— = ———————————— 保护率( ×100 % ) = ————————————— = ————————————— 对照组发病率或绝对数实验组发病率或绝对数 对照组发病率 - 实验组发病率 对照组发病率 对照组发病率
24
㈡ 分析性研究 —— 干预性 注意 病因假设可信 病因假设可信 对照组易感性,暴露有可比性 对照组易感性,暴露有可比性 干预措施执行有保证,效果确定 干预措施执行有保证,效果确定 随访时间长 5 ~ 10 ~ 10 + 年 随访时间长 5 ~ 10 ~ 10 + 年
25
㈢ 生存分析 概念 生存概率 该时段结束时存活可能性 生存概率 该时段结束时存活可能性 生存函数 病人经历 t 个单位时段后仍存 生存函数 病人经历 t 个单位时段后仍存 活的可能性 活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 参数法 参数法 非参数法 非参数法 半参数模型 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 Cox ) 半参数模型 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 Cox )
26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 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种族易感性 发病稳定性 家族聚集现象
27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 部分国家和地区 NPC 发病率( 1/10 5 ) 拉丁美洲、南美洲 0.6 ~ 0.90.3 ~ 0.4 加拿大 0.6 ~ 1.20.2 ~ 0.5 美国加州中国人 19.16.4 黑人 1.10.3 白人 0.70.3 美国夏威夷中国人 10.35.1 当地人 4.41.6 欧洲 0.1 ~ 0.60.1 ~ 0.3 日本 0.1 ~ 0.40.0 ~ 0.1 新加坡中国人 18.77.1 马来亚人 4.80.6 印度人 0.90.0 国家、地区 男 女
28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 各省市 NPC 调整死亡率( 1/10 5 ) 全国 3.401.77 广东 12.465.00 广西 8.543.54 福建 6.052.87 湖南 5.553.02 江西 4.211.97 省、市、区 男 女
29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 中山市 NPC 发病率 发病率 ( 1/10 5 ) 年代 70 80 90 10 20 30
30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 四会 NPC 发病率 发病率 ( 1/10 5 ) 年龄 10 40 80 10 20 100 1 男女
31
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 家族聚集现象 代人 NPC 其它癌 349131 3 9 503 9 503 9 503 9 50 463 42
32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概念 流行病学研究中各种生物技术的应用 在分子和生化水平上确定致癌内外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生物标记方法(细胞、生化分 子上的异常改变并可测量) 将分子生物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结合,客 观、敏感、准确、定量反映体内暴露剂 量,揭示所引起的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的 改变即癌症发生机制
33
肿瘤预防 Cancer prevention 概念 病因预防 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34
㈠肿瘤预防概念 —— 三级预防 一级 —— 病因学预防 消除、避免致癌因素 消除、避免致癌因素 干预致癌物质代谢 干预致癌物质代谢 抑制致癌物与细胞 DNA 结合 抑制致癌物与细胞 DNA 结合
35
㈠肿瘤预防概念 —— 三级预防 二级 —— 发病学预防 早发现 早发现 早诊断 早诊断 早治疗 早治疗
36
㈠肿瘤预防概念 —— 三级预防 三级 防止复发 防止复发 减少并发症 减少并发症 防止致残 防止致残 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 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 减痛 减痛
37
㈡肿瘤病因预防 肿瘤病因的确定 化学致癌物检测 化学致癌物检测 病毒病因检测 病毒病因检测
38
㈡肿瘤病因预防 化学干预 intervention 定义 用一种和几种药物防止癌的发 生发展,或使其分化逆转 定义 用一种和几种药物防止癌的发 生发展,或使其分化逆转 肿瘤化学干预药物的作用 肿瘤化学干预药物的作用 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药物 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药物
39
㈡肿瘤病因预防 前驱物 致癌物与细胞分子反应肿瘤形成 阻止物 阻断物 抑制物
40
肿瘤化学干预药物的作用 减少致癌物内源性合成 VC 、 VE 减少致癌物内源性合成 VC 、 VE 减少或降低化学致癌物吸收 纤维 减少或降低化学致癌物吸收 纤维 改变致癌物代谢或自由基、活性氧生成 视黄醇、 β 胡萝卜素、番茄红 改变致癌物代谢或自由基、活性氧生成 视黄醇、 β 胡萝卜素、番茄红 抑制致癌物与 DNA 结合 黄酮类 抑制致癌物与 DNA 结合 黄酮类 抑制肿瘤形成 巯基化合物、多酚物质 抑制肿瘤形成 巯基化合物、多酚物质 抑制促癌过程或细胞增殖 孕激素 抑制促癌过程或细胞增殖 孕激素
41
㈡肿瘤病因预防 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药物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钙 β 胡萝卜素β 胡萝卜素 视黄醇类( VA ) 视黄醇类( VA ) 维胺酸和维胺酯 维胺酸和维胺酯 中药 中药 VEVE
42
㈡肿瘤病因预防 病毒疫苗 重组 EBV 痘苗病毒 重组 EBV 痘苗病毒 多价病毒疫苗 多价病毒疫苗
43
㈡肿瘤病因预防 主要问题 判断综合因素的致癌性 有困难 判断综合因素的致癌性 有困难 在病因线索中找出关键性因素加以检查 有困难 在病因线索中找出关键性因素加以检查 有困难 动物试验结果外推至人 有困难 动物试验结果外推至人 有困难 在流行病学资料不足时更有困难 在流行病学资料不足时更有困难 人体活动复杂性,常见人癌病因研究 有困难 人体活动复杂性,常见人癌病因研究 有困难
44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普查 肿瘤标志物 综合诊断
45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普查 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 确定对象 预建档案 确定对象 预建档案 据现有资料定出 制表格 宣传发动 据现有资料定出 制表格 宣传发动 普查率 >90% 普查率 >90% 确定方法和频率 确定方法和频率 第一次 初查筛选 复查临床 病理确诊 第一次 初查筛选 复查临床 病理确诊 第二次、第三次 …… 第二次、第三次 …… 资料分析统计 作出进一步防治计划 资料分析统计 作出进一步防治计划
46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普查 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 敏感性 = ————————×100 % 敏感性 = ————————×100 % 特异性 = ————————×100 % 特异性 = ————————×100 % 准确性 = ————————×100 % 准确性 = ————————×100 % 真阳性 真阳性 真阳 + 假阴(总瘤数) 真阴性 真阴性 真阴 + 假阳(非瘤数) 真阳 + 真阴 普查总数 普查总数
47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普查 结果评估时要考虑几种偏性 结果评估时要考虑几种偏性 时间领先偏性 时间领先偏性 选择偏性 选择偏性 生物学特性偏性 生物学特性偏性
48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时间领先偏性 时间领先偏性 时间 有症状 死亡 普查
49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选择偏性 选择偏性 志愿者-自我选择-高危-预后好 志愿者-自我选择-高危-预后好
50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生物学特性偏性 生物学特性偏性 “ 间期癌 ” 生长快、恶性、预后差、易遗漏 “ 间期癌 ” 生长快、恶性、预后差、易遗漏
51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普查 普查利弊 普查利弊 利 改善检出肿瘤的预后 改善检出肿瘤的预后 早期手术破坏性较小 早期手术破坏性较小 阴性者放心 阴性者放心 节约资源 节约资源 弊 偏性存在未必改善预后 偏性存在未必改善预后 临界性病变过份治疗 临界性病变过份治疗 阴性者放松警惕 阴性者放松警惕 假阳性! 假阳性! 有些检查有危险性 有些检查有危险性 消耗资源 消耗资源
52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肿瘤标志物 肿瘤产生的与其相关的物质 肿瘤产生的与其相关的物质 肿瘤产生 有诊断特异性 肿瘤产生 有诊断特异性 能从血、排液、组织中检出 能从血、排液、组织中检出 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发展程度 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发展程度
53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肿瘤标志物 肿瘤性胚胎性抗原 肿瘤性胚胎性抗原 CEACEA AFPAFP 糖类抗原 糖类抗原 CA19-9CA19-9 酶类 酶类 激素类 激素类 蛋白类 蛋白类 基因类 基因类 rasras p53p53
54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肿瘤标志物 AFU α-L 岩藻糖苷酶 消化道肿瘤AFU α-L 岩藻糖苷酶 消化道肿瘤 AFP 肝癌AFP 肝癌 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毛膜肿瘤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毛膜肿瘤 CEA 消化道癌CEA 消化道癌 CA19-9 胃肠癌抗原胃肠癌CA19-9 胃肠癌抗原胃肠癌 CA-153 乳腺癌抗原乳腺癌CA-153 乳腺癌抗原乳腺癌 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 VCA/IgA EB 病毒壳抗原抗体鼻咽癌VCA/IgA EB 病毒壳抗原抗体鼻咽癌
55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应用指引 1995 对大肠癌 CEACEA 建议不要用于筛查 建议不要用于筛查 分期 制订手术方案时参考 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 因子 分期 制订手术方案时参考 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 因子 随访时可能有助查出肝转移 随访时可能有助查出肝转移 其它 其它 不足以支持 LASA CA19-9 应用于临床 不足以支持 LASA CA19-9 应用于临床 不足以将 FCM p53 表达和突变 ras 应用于筛查 诊 断 治疗和监测 不足以将 FCM p53 表达和突变 ras 应用于筛查 诊 断 治疗和监测
56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应用指引 1995 对乳腺癌 CEA CA-15-3 CA27.29CEA CA-15-3 CA27.29 不足以应用于筛查 诊断 预后评估和监测 不足以应用于筛查 诊断 预后评估和监测 某些患者可用于转移性肿瘤治疗后病情进展情况 某些患者可用于转移性肿瘤治疗后病情进展情况 ER PRER PR 用于发现激素治疗有效患者 用于发现激素治疗有效患者 不足以应用于预后判断 不足以应用于预后判断 其它 其它 不足以将 DNA 流式细胞仪 c-erb-B2 p53 组织蛋白 酶 D 的表达和突变用于任何临床项目中 不足以将 DNA 流式细胞仪 c-erb-B2 p53 组织蛋白 酶 D 的表达和突变用于任何临床项目中
57
肿瘤标志物应用分级系统 TMUGS Tumor marker utility grading system 半量化 0 ± + ++ +++0 ± + ++ +++
58
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 综合诊断
59
肿瘤预防小结 病因发病学预防具有长远的根本 的战略意义 三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应努力发现和检测肿瘤标志物
60
参考资料 曾益新,主编. 肿瘤学. 第 2 版.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03 李桂源,主编. 肿瘤学基础. 第 2 版. 长沙:湖 南医科大学, 1996 马文丽,等,主编. 分子肿瘤学. 北京:科学 出版社, 2003
61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