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恤楫 华 Modified 8年之前
1
1 第二章 第二節 聯俄容共的政策 時代背景 原由及考量 與反對及埋疑慮 影響與矛盾
2
2 前言 國民黨的躍動貫穿了一部 中國現代史,國共之爭, 支配了現代中國人的命運 ……
3
3 前言 從一九二三年以迄一九二七年這五年間,也 就是從孫中山容共到國民黨清黨這段期間, 是中國現代史上最關鍵時期。這五年對國民 黨十分重要,對共產黨也十分重要。 國共關係五大事:中山艦事件、國民黨改組 、廖仲愷案、寧漢分裂、清黨。
4
4 前言 孫中山先生基於當時政治情勢與革命環境的 需要,決定聯俄容共,不僅有其深遠的打算 ,抑且有其防患的謀劃。其條件:中共黨員 要以個人身份宣誓加入國民黨,信仰三民主 義,服從國民黨的黨紀。 統一戰線的涵義:「在沒有手槍可用,而且 又必須消滅敵人的情形下,就要製造一個擁 抱敵人的機會,在擁抱中用雙手扼死敵人」
5
5 大 事 記 年代事件 1912 中華民建國 1914 ~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5.2.1-.3.31 第一次東征,總司令楊希閔,滇、桂、 粵軍為主力,滇、桂觀望,粵、校軍反 成主力 1919.5 五四運動 1917 俄國十月革命 1920.8 上海共產黨組織正式成立 1921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上海 1922.3.16 陳烱明叛變,孫中山避登永豐艦
6
6 大 事 記 1923 二七慘案 ─ 京漢線罷工,吳佩孚派兵鎮壓 1924.1 國共兩黨正式聯合( 6.16 黃埔軍校開學) 1925.3 孫中山過世,國共兩黨關係生變 1925.7.1 國民政府成立 1925.11 國民黨西山會議 1926.3.18 中山艦事件 1926.7.1 誓師北伐( 11.11 國民政府遷武漢) 1927.4.18 南京政府成立(寧漢分裂) 1927 國共合作正式破裂及結束; 4 月上海清黨; 7 月武漢清黨 1927 ~ 1934 中國共產黨轉向農村活動
7
7 大 事 記 1927.7 下旬南昌暴動 1927.8-9 兩湖秋收暴動 1927.10.7 毛澤東率南昌暴動人民到井崗山 1927.11 廣州暴動 1930.10 中原大戰 1930.12 第一次圍剿 1931.4-5 第二次圍剿 1931.6-7 第三次圍剿、粵桂聯軍入湘九一八事變 1932.6-12 第四次圍剿、一二八事變、安內攘外 1933.7 第五次圍剿 ─ 大規模圍剿江西蘇區
8
8 大 事 記 1934 上旬中國共產黨展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6.12.12 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展開 1937.8 收編紅軍 1937.9.22 中國共產黨發表「共赴國難」宣言 1937.4 平型關戰役 1940 百團大戰 1948.9.12 瀋遼戰役 1948.11.6 徐蚌戰役 1948.11.29 平津戰役 1949.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9
9 時代背景 十月革命 共產國際 中共建黨 五四運動 一月指示 合作對象
10
10 時代背景 陳獨秀自遭北京政府囚禁獲釋後,開 始傳播馬克斯主義思想。 1923 年,京漢鐵路罷工事件發生,吳 佩孚派兵鎮壓後。 1925 年「五卅慘案」爆發前,中共始 終未具有真正的工農群眾基礎。 孫越宣言、陳烱明政變及吳佩孚的血 腥鎮壓。
11
11 時代背景 國共聯合戰線的形成 1. 國共兩黨革命運動的目標和主張, 都是以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為主 2. 國共兩黨殷切需要蘇俄的援助,對 於聯俄的政策立場一致 3. 國民黨求的是「中國革命力量的集 中和意志的統一」
12
12 原由及考量 一、中共的原由: 1. 社會基礎薄弱、主義訓練不足,實踐經驗 也欠缺 2. 中國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 3. 荷蘭共產黨人馬林的建議 改組中國國民黨,聯合社會各階,尤其是農 民及工人階級。 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武力。 與中共合作,與蘇俄聯合。
13
13 原由及考量 二、中共的考量 1. 中共的階級基礎非常薄弱。 2. 未能向馬克斯主義者轉變。 3. 宣傳工作微不足道。
14
14 原由及考量 三、蘇俄的考量 四、共產國際的評估 五、中共的企圖
15
15 原由及考量 一、國民黨的原由 1. 列強不支持 : 2. 「孫越宣言」: 二、孫中山考量: 國共兩黨政治理念的整合 改組國民黨 為國家奠定重新統一的基礎
16
16 原由及考量 三、國民黨容共三條件 1. 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與社會青年 團團員都必須奉行三民主義。 2. 必須遵守國民黨的黨章,並服從國 民黨的決議。 3. 在國民黨中祇能以個人黨員的身份 從事活動,而不能秘密地形成共產黨 黨團,從事活動。
17
17 異議及疑慮 共產黨的異議 1. 革命之宗旨及所據之基礎不同。 2. 國民黨政策和共產主義太不相容。 3. 國民黨仍是一爭權奪利之政黨。 4. 加入國民黨,立即受陳烱明派之敵 視,即在廣東亦不能活動。
18
18 異議及疑慮 5. 對新加入之分子,絕對不能容納其 意見及假以權柄。 6. 各區同志對於加入國民黨一事,均 已開會議決絕對不贊成。 7. 工人應該在自己政黨旗幟下參加民 族革命:張國燾等反對與國民黨進行 黨內合作 執行指令:
19
19 異議及疑慮 國民黨的疑慮 1. 認為中共黨人的居心懷有高度疑慮 2. 抱戒慎的觀點: 3. 黨中不可有黨: 4. 廣東支部: 5. 蔣中正: 6. 限制跨黨之條文:
20
20 異議及疑慮 孫中山為爭取黨員的認同,採取的作法 1923 年起,孫中山決心借鑑俄共模式 改造中國國民黨,將政黨屬性改為民 主革命聯盟。 1. 在組織上: 2. 在思想上:
21
21 矛盾與影響 一、矛盾 1. 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但同時保持其共黨身分與組織, 2. 必須宣誓服從三民主義,但同時不 能忘卻身為中共黨人的使命 3. 意圖改變國民黨的體質,甚至奪取 革命領導權。
22
22 矛盾與影響 4. 引致純粹國民黨員對「國共合作」 政治路線的質疑。 5. 是國、共關係的起點,也是國、共 「革命」勢力蓬勃發展的關鍵 6. 是國民黨北伐成功的重要因素,也 是共產黨日後可以奪取政權的基礎。
23
23 矛盾與影響 二、中共在國民黨中要注意的事項 1. 在政治宣傳上: 2. 阻止國民黨集中全力於軍事行動。 3. 言語行動都須團結一致: 4. 使國民黨與蘇俄接近:
24
24 矛盾與影響 三、共產國際的決議中已為「國共合作」 的三個基本方針定調: 1. 在民族革命戰線上一切運動中幫助 國民黨。 2. 不應與國民黨合併。 3. 不隱藏自己特殊的旗幟。
25
25 矛盾與影響 四、中共「三大」所確定的統一戰線策 略:促成了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與 「國共合作」的形成。 五、影響: 1. 匯集全國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力量 2. 增強軍事實力 3. 共產黨擴大政治影響力 4. 中共黨員人數已大幅躍升
26
26 矛盾與影響 5. 國共的權力爭奪與理念爭執漸起: 6. 獲得部份農工群眾的實質響應: 7. 掌握與操控中央到地方的黨務工作 8. 進入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 來、政治教官聶榮臻、惲代英等;第 一期學生:徐向前、陳賡、蔣先雲
27
27 矛盾與影響 9. 使得中共得以登上國內政治舞台: 10. 成為國民黨統治區內工農運動的 主導力量: 六、其他 作為:組織部、農民部、工人部 共產黨的目的:漸漸擴大組織,以立 強大的群眾共產黨之基礎。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