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依 毕 Modified 8年之前
1
第一章 早期臺灣 第一節 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族
2
臺灣歷史發展的特色 臺灣的考古發展及史前文化 原住民的族群與分布 早期文獻中的原住民 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學習重點
3
臺灣歷史發展的特色 臺灣歷史發展的特色 移民新天地:不同的族群,先後在不同的時間 陸續移入 政權更迭頻繁:四百年來,先後出現過荷蘭、 西班牙、鄭氏、清朝、日本、 中國民國政權 海洋性格顯著:自荷蘭統治時期開始 多元的文化內涵: A. 原住民文化 B. 漢人移入之中國文化 C. 日本文化 D. 歐美文化
4
臺灣的考古發現 臺灣的考古發現 開端:日治初期,日本學者在臺北的發現 A.1896 年-芝山岩遺址 B.1897 年-圓山遺址 有計畫研究: 1928 年臺北帝國大學設立 「土俗人種學教室」 二次大戰後: A. 機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中研院史語所 B. 成果:發現近二千處遺址 C. 較著名: a. 長濱文化-八仙洞遺址 b. 民國六十年代-濁大計畫 c. 民國七十年代-卑南、十三行遺址
5
臺灣的史前文化 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 5 萬 ~5000 年前 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 6500~4500 年前 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 5000~3000 年前 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 3500~2000 年前 金 屬 器 時 代:距今 2000 年前
6
舊石器時代 — 有三處 臺東 — 長濱文化 苗栗 — 網形文化 臺南 — 左鎮人 新石器時代 - 發現 2000 多處遺 址
7
( 一 ) 舊石器時代晚期 代表:臺東長濱文化、臺南左鎮人 生活狀況: A. 住在海邊洞穴-短期定居的小型隊群 B. 以採集、狩獵為生 C. 使用礫石砍伐器、片器、尖器 可能來自:中國大陸南部地區
8
( 二 ) 新石器時代早期 代表:大坌坑文化 生活狀況: A. 製作粗繩紋陶-紅褐色 ( 罐、缽 ) B. 以山田燒墾方式-種植根莖類作物 C. 小型定居或半定居村落 意義:可能為臺灣南島語族的遠古祖先
9
大坌坑文化人製作陶器模擬圖 5 2 揉土 拍打 6 3 4 1 7
10
( 三 ) 新石器時代中期 代表: 圓山文化 、 牛罵頭文化 、 牛稠子文化 生活狀況: A. 製作細繩紋陶-紅陶 B. 農業發達-稻米、小米 C. 可能已步入部落社會- 遺址規模較前期為大 D. 已有來生觀念-發現不 同葬式的棺具和陪葬品
11
代表:芝山岩文化、卑南文化、麒麟文化 生活狀況: A. 製作精美彩陶、黑陶 B. 已有繁複的社會組織和統治階層 a. 麒麟文化-巨石崇拜 b. 卑南文化-墓葬群、玉器陪葬品 C. 可能有小型戰爭與資源爭奪- 卑南遺址有無頭葬 D. 各文化已有往來、交流-卑南文化、圓山 文化均出現風格相近的玉玦 ( 四 ) 新石器時代晚期
12
( 五 ) 金 屬 器 時 代 代表:十三行文化 、 番仔園文化 、 蔦松文化 、 静浦文化 生活狀況: A. 使用鐵器 → 使生產力大為提升 B. 聚落規模擴大 → 可能有多社聯盟出現 C. 不同地區性文化呈現繁複的族群關係- a. 十三行文化出現東南亞、中國的器物 b. 沿海地區遺址普遍出現中國宋、元、明 歷朝的瓷器與硬陶 意義:發展為今原住民的直接祖先
13
原住民的族群與分布 稱呼:隨時間及環境的不同而有改變 A. 清代以前-稱「東番」 B. 清治時期-分「生番」、「熟番」 C. 日治時期-稱「蕃族 ( 高砂族 ) 」或「平埔族」 D. 民國 36 年行憲後-「山胞」 ( 依居住區域分 「平地山胞」與「山地山胞」 ) E.1980 年代後-「原住民」
14
平埔族 約有 10 個族群 已融入漢人社會 高山族 約有 12 個族群
15
南島語族的分布圖 西起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東到太平洋 的復活節島,北起臺灣,南到紐西蘭。
16
早期文獻中的原住民 早期文獻中的原住民 ( 一 ) 《東番記》的記載 1. 陳第隨沈有容來臺剿倭所寫下 2. 記載西拉雅族的生活與文化 A. 母系社會 -- 女人擔任農耕工作 B. 婚後夫妻不同住,小孩由女方照顧
17
( 二 ) 西方人士的記載: 1. 《臺灣島志略》-荷蘭牧師康第紐斯 (Candidius) A. 描述新港社的西拉雅族 B. 住家:以竹子築成,有四個出口 C. 作物:以稻米為主,用來釀酒 D. 婦女乘船捕蟹、蝦、蠔 E. 行村落氏族內婚-婚後男女各與家人居住 F. 「尪姨」 ( 祭司 ) 掌握宗教生活 2. 西班牙神父艾斯奇維 (Esquivel) - 臺北地區原住民 A. 描述大雞籠與金包里社群間經常競爭 B. 大雞籠社人不耕作 a. 游走各村為人修房子、弓箭、衣服和手斧 b. 擅長操舟、交易-東海岸一帶
18
尪 姨 臺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吉貝耍部落,於每年農曆九月五日 由尪姨帶領西拉雅族人,舉行「嚎海祭」,以感念先人 渡海來臺的艱辛。
19
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 一 ) 政治組織:以部落為單位 1. 十七世紀曾出現跨社聯盟-大肚番王 2. 領袖產生: A. 世襲-排灣族、魯凱族、鄒族 B. 推選-布農族、阿美族 3. 政治運作樞紐: A. 鄒族-會所 ( 庫巴 ) B. 西拉雅族-公廨
20
據學者研究,陶壺是阿立祖 最常見的造型,這和南島文 化圈祀壺的習俗是一致的。 平埔族的公廨 臺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吉貝耍部落 中的「中公廨」,公廨是平埔族 議事及奉祀阿立祖的地方。
21
鄒族會所
22
( 二 ) 社會組織 A. 母系社會-阿美族、卑南族 B. 父系社會-布農族、賽夏族、鄒族 C. 貴族社會-排灣族、魯凱族 D. 祭團組織-泰雅族、太魯閣族 E. 漁團組織-達悟族 排灣族貴族
23
( 三 ) 經濟活動 1. 粗放農業: A. 採游耕、輪耕方式 B. 使用手鍬、手鋤 C. 種植旱稻、小米、薯類 D. 女性為耕作勞動力 2. 狩獵: A. 男性負責 B. 獵捕鹿、羌、山豬 3. 漁撈: A. 邵族-浮嶼誘漁法 B. 達悟族-點火把誘捕飛魚 4. 貿易: A. 以物易物 B. 以硫磺、鹿皮、黃金交換 鹽、布、鐵
24
邵族的「浮嶼誘魚法」 浮嶼是利用數根竹子綁製而成,並將它放在水中,再移植 水生植物於上的一種設置。圖中日月潭水面上看似小島的 東西就是浮嶼。
25
( 四 ) 宗教信仰: 泛靈信仰,舉行各種歲時祭儀 1. 阿美族-豐年祭 2. 賽夏族-矮靈祭 3. 排灣族-五年祭 4. 西拉雅族-以「祀壺」方式尊崇祖靈 「阿立祖 」
26
達悟族新船下水儀式 達悟族拼板舟於下水前,舉行新船下水儀式
27
( 五 ) 手工藝: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1. 利用麻、竹、藤等材料編製手工藝 2. 雕刻: A. 祖靈柱-排灣族、魯凱族 B. 拼板舟-達悟族 3. 製陶:阿美族、達悟族
28
祖靈柱 祖靈柱是排灣族與魯凱族每戶人家的守護神,每 個圖樣都有一則故事,述說始祖起源、家庭沿革 人形木雕座椅 屏東縣霧臺鄉神山部落教堂內魯凱族人形木雕座椅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