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台 邹 Modified 8年之前
1
咸阳概况
2
咸阳地处关中,因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以北, 山水俱阳而得名。咸阳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 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建都于此, 号称 “ 华夏第一都 ” ,先后为周、汉、唐等 13 个朝 代的京畿之地,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境内有 帝王陵 27 座,王公大臣的陪葬墓 800 余座。全市 共有各类文物景点 4951 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85 处,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 历史的天然博物馆。
3
三原蓼花糖早在明、清年间就开始制作,距今已 有四百年历史。以香、脆、酥、甜为特点,长期 被人们列为馈赠亲友的精美食品。原料以芝麻、 糯米、植物油、白糖为主,工艺技术复杂三原泡 油糕由唐代佳点 “ 见见消 ”( 油浴饼 ) 演变而来。糕 面隆起泡泡蓬松,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状玲 成剔透,犹如巧制凌花。三原金钱油塔三原县金 钱油塔, 也叫 “ 千层饼 ” 。形如缕缕金丝盘绕, 层层塔 楼相叠,松软绵润,清爽利。
4
乾县锅盔、乾县豆腐脑、乾县挂面、乾县馇酥。 相传修筑乾陵时,士卒用头盔烙馍,历经千余年 才形成今天之锅盔。陕西关中地区都吃锅盔馍, 唯独乾县锅盔有名。陕西八大怪、锅盔象锅盖, 讲的就是乾县锅盔。乾州锅盔个大、味香,直径 约八寸,甚至更大,厚度一般在五六公分, “ 形如 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一层层, 用刀切开如板油 ” 。
5
秦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的一大创造, “ 法 天 ” 的思想意识十分明确。咸阳的平面布局和空间 结构被编织进美丽的神话,雄伟壮丽的规模充分 显示了秦帝国的威力,是王权集中思想在都城建 设上的具体反映。现代考古发掘判明,它的位置 北到今咸阳机场南侧的咸阳原,南到渭河对岸, 东到渭河和泾河交汇处,西到西安西郊阿房宫遗 址,方圆近 1O0 平方公里,中心在今咸阳市窑店 镇一带。
6
位于咸阳市彬县城西 11 公里处,从城 西,遥望公路南侧,有一座巍峨的古 典式楼阁,倚山崖而耸立,周围摩崖 小洞如蜂窝,崖下树木郁茂,风光绮 丽,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
8
大佛寺,原名庆寿寺,其建筑始于唐贞观二年 (公元 628 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 618 年),即唐帝国建国的第一年,割据甘肃东部 一带的军阀薛举率领大军进逼唐朝的首都长安 城,秦王李世民以西讨元帅的名义带领八总管 兵力前往抗击。从七月到十一月间,两军大战 于关中西部地区,经过数次的交锋,最终以李 世民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当年作战的主要地区, 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彬县一带。李世民为了悼念 死难的将士,特地在豳州修建了一所应福寺, 也就是今天的彬县大佛寺石窟。是唐太宗李世 民为庆贺其母亲六十大寿,派尉迟敬德监修的, 故取名 “ 庆寿寺 ” 。
9
大佛寺石窟依山而凿,寺有亭楼 3 层,高 50 多 米,其楼门洞上有 “ 明镜台 ”3 字。登台眺望,南 可见大佛像,北有宽阔的径水逶迤向东流去。 走进石窟,窟壁嵌满了造像,仔细一数共有 70 龛,造像 1001 尊。释迦牟尼端坐正中,二菩萨 倚靠两边。抬头仰望这尊高达 24 米、肩宽 13 米、 手指长达 2 米的陕西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像,造 形雄伟、雕饰富丽,发式作螺髻形,雍容端庆, 耳垂披衣、袒胸、盘膝端坐在莲座上,体态自 然丰满,颇显唐代风格,被誉为陕西和丝绸之 路第一大佛。
10
大佛头部的周围,有浮雕坐佛 7 尊,边缘围绕 19 个飞天,是十分富有装饰性的精美雕刻。大佛两 侧的胁侍菩萨,高约 5 米,俗称 “ 丈八佛 ” ,头戴玉 冠,衣着华丽的璎珞,下着羊肠大裙,姿态自然 可亲。另外窟壁上还有很多佛龛,雕刻着大大小 小的佛及菩萨约 400 多个。大佛身躯之大,俗谓 “ 一指之大儿为腰 ” ,参观者只能在窟底仰视,或 者登楼层层眺望。 这里的石窟造像除寺楼内的大佛是唐代雕刻外, 其他石佛大多数均为北朝时期的作品。
15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上在空中飞舞的神,多 为女体,形象美丽,婀娜多姿,凭借飘拂的长带 凌空起舞。梵语称神为提婆,因为提婆有 “ 天 ” 的 意思,人们把这一类凌空飞舞的神像称为飞天。 这是古代的艺术匠师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 的圣洁美好的形象和自由翱翔的意境。飞天,佛 教中天帝司乐之神,以香为食,不近酒肉,每当 天上举行佛会,便凌空飞舞,抛洒鲜花,以作歌 舞。故又称香神、乐神或者香音神。
19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中的诗句 “ 飘然转旋 回雪轻,嫣娥纵送惊游龙。小垂手后柳无 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娥敛略不胜态, 风袖低昂如有情。 ”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诗句: “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 飘拂升飞行。 ”
20
大佛洞的左右两侧壁还各有一身高 达 17.5 米的菩萨立像,其中左胁侍 为观世音,右胁侍为大势至,那么 位于正壁的大坐佛就应该是西方极 乐世界阿弥陀佛了。
22
“ 罗汉洞 ” 的窟群共有 4 个面北排列着的小 石窟,各窟的形状、深度和高度都不一 致,除西起第 3 窟内,在壁上雕刻有浮雕 佛经故事 60 余幅,并留有唐宋以来游人 的铭刻,其余 3 个窟内,各有立体雕佛像 及菩萨像数尊,造型生动,雕工精致。 千佛洞由东西向排列的 3 个石窟组成,窟 内除少数雕刻成为立体的佛像和菩萨外, 其他都是壁间浮雕造像,约 300 多幅,还 雕刻有人物画像,造型真实,栩栩如生。
27
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 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 祀。三原城隍庙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 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 1375 年), 600 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 9 次,是我国目前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三原城 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
28
三原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 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 40 多座单 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 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 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 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 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整个建筑琉璃盖顶, 曲屋连属,是一座集明清建筑之大成的艺 术大观园。
29
大门正前方是一座高大精美的水磨砖照壁,起着 遮挡门户的作用,高 10 米、宽 9 . 5 米、厚 1 . 65 米。正中有一组雕刻华美的 “ 鲤鱼跳龙门 ” 的菱形 浮雕。壁前一对两万余斤的铁旗杆巍然耸立,高 13 . 85 米,各缠绕着两条铁龙,这对旗杆不仅造 形生动,而且还有导电避雷的实用功能。
31
大门两边的八字墙和水磨砖照壁形成对应 建筑,也是精致华美的砖雕造型,东为 “ 苍 龙训子 ” ,西为 “ 鱼龙变化 ” 。反映了科举制 度的寓意图画。庙内有三重牌坊全系木质 结构。额坊上浮雕满棱,显得维妙维肖、 栩栩如生。
32
通过照壁和大门之间的第一道牌坊,便看到大 门外的两幅匾额,一为清邑人崔昭所书 “ 显佑城 隍庙 ” 的颂匾和清代状元王杰书 “ 城隍庙 ” 门匾。 一真一草,互为照应。城隍庙的大门门楼结构 富有特色,高达 15 米的建筑没有用一根平坦和 檩条,全部榫柳衔接,构成了十柱山门的艺术 瑰宝 “ 八卦悬顶无梁门 ” 。正中阴阳太极图用圆 形的图腾表示神秘天象。圆形外附天、地、雷、 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符号 撑托大门,有一种神秘威严的感觉。
34
跨过大门,两廊镶嵌的《岳飞书诸葛亮前 后出师表》石刻,猷劲雄健,洒脱奔放。 因其名相文章、名将书法、名人刻工,后 人称其为三绝碑。
35
第二道木牌坊,小巧别致,上书 “ 陟降在兹 ” , 意为升降在此决定。上边浮雕为 “ 尧王访贤 ” 及 “ 岳飞赶考 ” 等典故。两边飞禽走兽组成的 图画寓意深刻,暗隐联句,西边为 “ 肥牛瘦 马封候拜印 ” ;东边为 “ 出将人相封妻荫子 ” 。
37
随后一座牌坊,古朴端庄,浑厚大方。 上边 “ 监视 ” 二字有着浓厚的道学色彩, 左右对联 “ 福善祸淫,万里高悬日月鉴; 锄强扶弱,千年永奠山河图 ” 。上边浮 雕是反映唐代科举制度的 “ 十八学仕登 赢州 ” ,两边各雕 “ 三顾茅庐 ” 和 “ 书堂训 子 ” 。又有 “ 三阳开泰 ” , “ 丹凤朝阳 ” 谐音 形象雕刻。纵观前院建筑,两廊对称 而空旷,匠心独运的木、石二牌坊, 恰到好处地补充了空间,使前院建筑 变得紧凑,层次递进而有过渡感。
39
石牌坊后便是中院,院内殿庑周环, 曲屋连属,雕梁画栋,钟、鼓二楼 精巧玲珑,古色古韵。十二根朱红 园柱表示一年 12 个月和一天的十二 个时辰。
42
大殿庭院南为二重檐,北为四角挑檐 大舞台,整个建筑为九脊歇山式。巧 夺天工,匠心独居,台口一幅古联, 蕴含哲理,富有诗意: “ 假貌写真情, 莫闲看镜花水月;新声传旧事,须认 作暮鼓晨钟 ” 。
45
大殿庭院的木牌坊是庙内几座牌坊中 的佼佼者,挺拔峻伟,气度非凡。上 刻 “ 八仙过海 ” 、 “ 圮桥纳履 ” 曲故,周围 木雕 “ 童子拜观音 ” 等,共五十八个,面 向大殿,顶礼膜拜。后边木雕小白兔, 是聪明工匠留下的姓名印记,玉石栏 杆上雕的是石猴望兔的传说。大殿前 的一对石狮,高大雄伟、气宇轩昂。
46
月台东侧的大明诰命碑,镌刻着明 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的敕封诰命,嘉 奖 “ 三原城隍,聪明正真,圣不可 知 ” ,封为 “ 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 ” , 是建庙记事的重要物证。碑石为四 亿多年前的马氏螺化石,十分珍贵 难觅。
47
站在月台正中,抬头仰望, “ 城隍 殿 ” 三个楷体金字赫然人目,两边 隶书对联,工整绝纱,其上联为 “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 ; 下联为 “ 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 阔处行 ” 。
49
全庙最为宏伟的建筑是大殿,由拜殿和献殿两部 分组成,总面积 736 平方米。献殿建于明初,为 九进歇山式,拜殿为清代中叶续建,卷棚歇山式。 两殿结合,浑然干 4 体,天衣无缝,甚为奇巧。正 中央供奉六米多高的城隍神像,头戴冠冕、正襟 伟坐,方面慧目,五缕长须,身着衮服威严不失 慈祥,东侧塑城隍夫人,西侧塑送子娘娘,四大 天王侍立两旁,馆藏庙画十八层地狱图令人阴森 恐怖。
50
大殿后的寝宫,是全庙的华贵建筑。其垂花小 门小巧别致,垂莲柱凌空高挂,两边琉璃雕饰 造型逼真活灵活现,东为 “ 二龙戏珠 ” ,西为 “ 双 凤朝阳 ” ,构成一幅龙凤呈祥如意图,为城隍夫 人的休息地营造了一个祥和安谧的氛围。进入 垂花小门便迎对富丽堂皇的明烟亭。明烟亭为 卷棚式花亭或过庭。苏式彩绘,五光十色,华 美无比。格子门上挂一铁算盘,上写 “ 不由人 算 ” ,深邃含意尽人皆知。寝宫为三重檐二层楼 结构,楼高 18 . 8 米,总面积 690 平方米,是全 庙最高的建筑,登上二楼可将县城风光尽收眼 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