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皮 陈 Modified 8年之前
1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2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3
定 义定 义 肥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 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 等症状的一类病症。
4
文献摘要 1. 《内径》对本病有详细的记载 ● 证候 :“ 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 浊,其气涩以迟 ” ● 病因 :“ 喜食甘美而多肥 ” ● 分类 :“ 有肥、有膏、有肉 ” ● 预后 :“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 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 上溢,转为消渴 ”
5
文献摘要 2. 历代医家对本病都有独到的认识 ● 病机 : 《景岳全书. 杂症谟. 非风》:肥人多气虚; 《丹溪心法》、《医门法律》:肥人痰湿。 ● 治疗:《丹溪心法. 中湿》:肥胖应从湿热及气虚两 方面论治。《石室秘录. 肥治法》:治痰须补气兼消 痰,并补命火,使气足而痰消。
6
范 围范 围 单纯性(体质性)肥胖病 现代医学 继发性肥胖病
7
一、病因 1. 年老体弱 2. 饮食不节 3. 缺乏运动 4. 先天禀赋
8
病因 年老体弱 生理机能减退 过食肥甘 水湿痰浊 脾运失司痰湿蕴结 化气行水失常肾阳虚衰 饮食不节 水谷精微堆积 脾胃损伤 膏脂 水谷精微 输布异常 湿浊内生酝酿成痰
9
病因 缺乏运动 气血运 行不畅 水谷精微 输布异常 脾胃呆滞 膏脂痰浊 脾运失司 先天阳 热体质 胃热偏胜 食欲亢进 食量过大 膏脂痰 湿堆积
10
病因 年老体弱 饮食不节 缺乏运动 先天禀赋 气虚阳衰、痰湿瘀滞肥胖
11
二、病机 ● 基本病机:阳气虚衰、痰湿偏盛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气虚,或兼心肺 ●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气虚,或兼心肺 气虚;标实为痰湿膏脂内停,或兼水湿、血瘀,气 气虚;标实为痰湿膏脂内停,或兼水湿、血瘀,气 滞。 滞。 ● 病位及涉及脏腑:主要在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 切,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
12
转归 病机转化: 实 食欲亢进 过食肥甘湿浊积聚膏脂 脾胃损伤 脾肾两虚 脾虚不运 水湿内停 经络阻滞
13
转归 病理产物转化: 痰湿内停 气血运行不畅血瘀 气滞 蕴久化热 郁热 痰热 瘀热 湿热 痰湿
14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二、病证鉴别三、相关检查
15
一、诊断依据 1. 体重 > Broca 标准体重 ×20% 标准体重( Kg )= [ 身高( cm ) -100] ×0.9 2. 体重质量指数 > 24 体重质量指数=体重( Kg ) / 身高( m ) 2
16
二、病证鉴别 1 .肥胖与水肿 2 .肥胖与黄胖
17
1 .肥胖与水肿 症状 头面眼睑、四肢、 腹背甚至全身浮 肿,但以颜面四 肢浮肿为主 虽经治疗但体重减轻相 对缓慢 经治疗体重可迅速减 轻,降至正常 预后 体重增加兼伴有 头晕乏力、神疲 懒言、少动气短 等症状
18
2 .肥胖与黄胖 病因 肠道寄生虫与食 积所致 体重增加兼伴有头晕乏 力、神疲懒言、少动气 短等症状 以面部黄胖肿大为特 征 症状 多于年老体弱, 饮食不节,缺乏 运动,先天禀赋 有关
19
三、 相关检查 1. 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2. 血脂分析。 3. 测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胰岛素、皮质醇。 4. 肝脏 B 超检查,肝肾功能。 5. 抗利尿激素测定。 6. 测定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 7. 心电图、心功能、眼底及微循环检查。 8. 必要时可进行影像学或核医学检查。
20
辨证论治 一 、 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21
一、辨证要点 ● 身体重着,神疲乏力,腹大胀满 头沉胸闷,或有恶心,痰多者, 病变主要在脾。 ● 腰膝酸软疼痛,动则气喘,嗜睡 ,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夜尿频 多,多为病久及肾。 ● 心悸气短,少气懒言,神疲自汗 者,多为病在心肺。 本虚 标实 气虚 阳虚 水湿 瘀血 痰湿 1. 辨本虚标实 2. 辨明脏腑病位
22
二、 治疗原则 补虚 —— 泄实 —— 健脾益气(脾病及肾,结合益气补肾) 祛湿化痰 行气 利水 消导 通俯 化瘀 +
23
三、 证治分类 1. 胃热滞脾证 2. 痰湿内盛证 3. 脾虚不运证 4. 脾肾阳虚证
24
1. 胃热滞脾证 1. 症状: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 面色红润,心烦头昏,口干口苦,胃脘灼痛,嘈杂 ,得食则缓。 2.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 证机概要:胃热滞脾,精微不化,膏脂瘀积。 4.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5. 代表方:小承气汤和保和丸 6. 常用药及加减:
25
常用药 : 大黄泄热通便 连翘、黄连 清胃泻火 枳实、厚朴 行气消导 山楂、神曲、莱菔子 消食导滞 陈皮、半夏 理气化痰和胃 加减: 湿热郁于肝胆,用龙胆泻肝汤; 风火积滞壅积肠胃,表里俱实者,用防风通圣散
26
2. 痰湿内盛证 1. 症状: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 满,痰涎壅盛,头晕目眩,口干而欲饮,嗜食肥甘 醇酒,神疲嗜卧。 2. 舌脉: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3. 证机概要:痰湿内盛,困遏脾运,阻滞脾运。 4.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消痞。 5. 代表方:导痰汤 6. 常用药及加减:
27
常用药: 健脾化湿 加减: 湿邪偏盛者,可加苍术、薏苡仁、赤小豆、防己、车前子。 痰瘀交阻者,加当归、赤芍、川穹、桃仁、红花、丹参、泽兰。 半夏、制南星、生姜 燥湿化痰和胃 橘红、枳实理气化痰 冬瓜皮、泽泻淡渗利湿 白术、茯苓 决明子通便
28
3. 脾虚不运证 1. 症状: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 胀,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 如常或偏少,多有暴饮暴食史。 2. 舌脉: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 细。 3. 证机概要: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湿内停。 4.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5.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 6. 常用药及加减:
29
常用药: 益气健脾 加减: 脾虚水停,肢体肿胀明显者,加大腹皮、桑白皮、木瓜。 腹胀便溏者,加厚朴、陈皮、广木香。 腹中畏寒者,加肉桂、干姜。 山药、扁豆、薏苡仁 渗湿健脾 陈皮、砂仁理气化滞,醒脾和胃 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 利水渗湿 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大枣
30
1. 症状: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 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 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 2. 舌脉: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3.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气化不行,水饮内停。 4. 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化饮 5. 代表方: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6. 常用药及加减: 4. 脾肾阳虚证
31
常用药: 附子、桂枝补脾肾之阳,温阳化气 茯苓、白术 健脾利水化饮 白芍 敛阴 加减: 畏寒肢冷者,加补骨脂、仙茅、仙灵脾、益智仁,重用肉桂、 附子。 水湿内停者,加泽泻、猪苓、大腹皮。 气虚明显,伴见气短,自汗者,加人参、黄芪。
32
既是预防 措施,又 是治疗的 重要环节 精神调摄 适当锻炼身 体 调节饮食起 居 预防调护
33
结语 病因: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 病位:在脾与肌肉,与肾气虚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脾肾气虚、痰湿偏盛 辨证论治:辨本虚标实,脏腑病位;以补虚泄实为 治则 转归:病久变生消渴、头痛、眩晕、中风等证
34
临证备要 1. 肥胖常可兼见血瘀,而形成气滞血瘀证 症见:形体丰满,面色紫红或暗红,胸闷胁胀,夜不 能寐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 薄白或薄黄,脉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35
临证备要 2. 肥胖之属于痰湿,气滞、血瘀者常可化热伤阴,而形 成阴虚阳亢证 症见:体胖、情绪急躁,易怒,食欲旺盛,头晕胸闷, 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治则:滋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36
临证备要 3. 疗效评价: 药物治疗以 1-3 个月为一个疗程。 3.1 有效: 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 3Kg 以上或 F% (脂肪百分率) 下降 5% 3.2 显效: 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 5Kg 以上或 F% 下降 5% 以上 3.3 近期临床痊愈: 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已达到标准体重范围内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