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缎 樊 Modified 8年之前
2
中國歷史 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
3
我們的報告是關於中國著名的革命 —— 文化大革命。你可會立即想到它何時發 生、怎麼會發生等等。我們將會介紹文 化大革命,希望你細心欣賞。
4
文化大革命簡介 文化大革命, 是一場為了奪權而產生的政 治運動。而對於文革的界限, 一般是有兩 種說法 : 一是由 1966 年 5 月至 1969 年 4 月 ; 一是由 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而根據 歷史學家相信, 文革是在 1976 年結束的, 乃 因當年「四人幫」被捕, 文革集團完全破 裂. 。然而, 由於文革是由江青等為首的 「四人幫」策動, 至 1969 年仍能控制政權, 因此我們則取 1966 年至 1976 年之說。
5
1950 年韓國爆發內戰,英、美等西方國家介入朝鮮 半島的紛爭令中國大為不安,領導人毛澤東逐以短 期內「超英趕美」為目標,企圖藉激勵人民士氣來 加速科技發展,與資本主義打對台。但工業生產不 但沒有增長,國家更因為農地被荒廢而出現大饑荒。 這次「大躍進」運動 不進反退,中國死了二千萬人, 毛澤東因此被逼退到第二線,由作風務實的劉少奇 出任國家主席。毛澤東處心積慮,要重奪國家最高 權力,要向一群元老報復。一九六六年起,他以林 彪、江青等一班野心家為棋子,策動 一次大規模的 「政變」。這正是文化大革命。
6
遠因 文化大革命之遠因,主要是由於中國經濟的 千瘡百孔,雖然接而出現的「五年計劃」有效地 恢復經濟,但隨之而來的「三面紅旗」卻使到得 以喘息的經濟再度崩潰,同時亦使到毛澤東喪失 權力。由於中國在五十年代後期視蘇聯為頭號敵 人,毛澤東更提出「防修」,使中國的反資產階 級鬥爭更為嚴重,並透過運動形式使人民保持革 命精神,文革便奠基於這精神上的革命,使全國 跟隨毛澤東認為正確的方向。
7
近因 由於「三面紅旗」的失敗,使毛澤東喪失 權力。而劉少奇、鄧少平所昌導的「三和一 少」政策,亦使毛澤東和劉少奇之間的分歧 擴大,其後毛澤東透過群眾的支持,揭開文 化大革命的序幕。文化大革命的近因主要是 由於毛澤東想奪回失去的權力,先後發動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和「四清運動」。而 且毛澤東覺得自己的地位凌駕於黨之上,思 想脫離現實,使林彪、江清等人有機可乘。
8
序幕 文化大革命之發生,全因《海瑞罷官》一劇與〈二 月提綱〉這件事而引發的。 1960 年明史專家、北京副市長吳唅發表《海瑞罷官》 歷史劇本,毛澤東對此本甚為欣賞,但江青、康生 等卻對毛澤東此舉謂之為「大毒草」。 1965 年 11 月 在江青的策動下,上海《文匯報》發表了姚文元 〈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其實江青等 人的目的是想以文藝批判發難,藉此打倒北京市委 ( 吳唅為北京市副市長 ) 。 《海瑞罷官》受批判,掀 起文化界的極大震動。中央逐以北京市市長彭真為 首,組成「文化革命五人小組」 ( 文革小組早在 1964 年成立,目的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學水準 ) 。 1966 年 2 月,五人小組開會討論這場批判運動的形勢,草擬 〈關於當前學術討論的匯報提綱〉 ( 又稱〈二月提 綱〉 ) , 擬將問題局限於
9
學術範圍。與此同時,林彪委託江青在上海 召開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由江青撰寫「座 談會紀要」,其後以中央名義發下,〈紀要〉 中謂建國以來的文藝界「被一條與毛澤東思 想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 政」,因而「要堅決進行一場文化戰線上的 社會主義大革命。」 1966 年 4 月,在杭州的 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上, 中央正式宣 佈撤銷文化革命五人小組及〈二月提綱〉。 隨後,姚文元又發表〈評「三家村」〉一文, 對北京市委和彭真、吳唅等進行攻擊,文革 序幕亦隨之揭開。 Back
10
當時毛澤東栽培的紅衛兵到處抄人的家,找尋可攻 擊的對象。知識份子等人首當其衝,很快被定為 「反動 黑類」。然而,絕大部份指控都是無稽的, 任何背景、任何言行都可以成為被入罪的借口。結 果,毛澤東由一位領導人搖身一變成為「神」,成 功奪回權力,所有反對他的人都變成國家的敵人, 遭群眾清算、批鬥。劉少奇當然難逃劫數,但千萬 中國老百 姓,也因這場文革酷劫受盡苦頭。 此外, 野心家甘於被毛澤東利用,當然也有其好處。因著 毛澤東,他們不但可以扶搖直上,更可以假公濟私, 以革命、造反等理由清除甚至殺害他們的敵人。
11
這份報告不單令我們認識了更多中國的歷 史知識,我們更學會了跟同學解決彼此間 的分歧。特別在選擇題目時,儘管我們與 其他組別所選的題目相同,我們能夠和平 的談判,終於達成協議,令大家的協作技 巧得到改進。 最後, 我們覺得這個做文化大革命的報告十 分成功, 很有意思。
12
組員名單 謝穎琛 曹詠文 甘凱齡 郭詠菱 羅意祈 黃諾茵 翁文珊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