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 、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 、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4 、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 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 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同目标 3 、 4.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 、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 、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4 、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 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 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同目标 3 、 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 、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 、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4 、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 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 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同目标 3 、 4

2 在文学的百花园中,有一朵百合 花,她历经四十多个寒暑,依然 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成为一朵永 不凋谢的奇葩,她就是女作家茹 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让 我们随着文学泰斗茅盾一起,欣 赏《百合花》的清新和俊逸,欣 赏她传神的细节描写吧!

3 茹志鹃

4 理清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作者简介 茹志娟,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 1925 年 9 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 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 11 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 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 武康县武康中学。 1943 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 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 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 1947 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 1955 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1960 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 作协上海分会理事。 1977 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 海文学》编委。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 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 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5 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 《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 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 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新时期以来,茹志鹃又发表 了 10 多篇小说,随着主题的深化,风格亦有所改变,于清峻 中隐含锋芒。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 版社 1958 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2 年)、 《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9 年)等。新时期以 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 1979 年 2 月)、《草原上的小路》(《收获》 1979 年第 3 期)、 《儿女情》(《上海文学》 1980 年 1 月)、《家务事》(《北 方文学》 1980 年第 3 期)。《一支古老的歌》(《文汇增 刊》 1980 年第 3 期)等。

6 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 的一种阅读方法。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 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 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 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 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 注意以下几点:

7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 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 三个方面入手: 1 、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 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 形象的特征; 2 、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 盾冲突; 3 、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8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 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 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 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 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 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 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 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 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9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 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 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 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 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 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 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 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 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10 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情节: 护送 —— 借被 —— 救护 —— 献身献被 主题: 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 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 民鱼水情

11 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小战士 保持距离、给我午饭 ------ 细心地关怀同志 腼腆羞涩 ------ 朴实、纯洁 借被子又想送回去的举动 ------ 正直 掩护群众和伤员 ------ 舍己救人

12 她尽咬着嘴唇笑 ------ 娴静、美丽、忸怩、羞涩 敬献心爱的嫁妆 ------ 善良纯朴 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 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 -------- 热爱解放军 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形象分析

13 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有几处 ? 1 、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2 、通讯员给 “ 我 ” 两个馒头 3 、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4 、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

14 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 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 “ 我 ” 开饭时我看到的; 第三次 “ 我 ” 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 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 ” ; 第四次战士牺牲后新媳妇缝那个破洞。 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 前后用了四次:(有何作用?) 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 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 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15 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 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 “ 我 ” 留下的两个 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 关心、体贴; 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 “ 我 ” 无意中 摸到他给 “ 我 ” 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 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 人痛心疾首。

16 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 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 的细节 : 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 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 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 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 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 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 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 好 百合花.ppt

17 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 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 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 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18 “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 ……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 鲜温润的香味 ” 。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 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 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 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 我 ” 一 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 主义精神。 景物描写的作用

19 “ 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 月 …… 那一轮皎洁的月亮, 我也憎恶起来了 “ 。这一景 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 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 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 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 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 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20 茅盾( 1896 - 1981 ),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1913 年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 1916 年毕业,进入上海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曾参加五四新 文化运动, 1920 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 小组,参与中共筹建。 1920 年开始文 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 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对 我国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倡导 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对我国 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27 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 相继问世的《动摇》 (1928) 、《追求》 (1928) 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 强烈的反响。

21 中篇小说《虹》发表于 1930 , 1933 年的长篇小说《子夜》 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茅盾曾三次居住虹口,山阴路 132 弄 6 号为茅盾在虹口的第三寓所。 1946 年 5 月自渝来沪住此。 为《文汇报》、《大公报》等撰稿,发表由 259 人签名的 《上海文化界反内战斗争自由宣言》、《郭沫若、茅盾等 为李闻血案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书》、《我们大声疾呼美 军应赶快退出中国!》、《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 由》等多种宣言。参加纪念鲁迅逝世 10 周年活动, 12 月应 邀访苏,次年 4 月回国。 11 月 14 日,党中央为保护他的安全, 派叶以群护送他去香港。 1948 年 32 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 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建国后 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五届政协全国委员 会副主席。

22 茅盾的《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 第一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 “ 清新、俊逸 ” 的 风格。 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 的。 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 风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23 形成研究专题 如:( 1 )走近茅盾或走近茹志娟,了解其人; ( 2 )茅盾或茹志娟的作品的风格(语言、某 种手法)初探; ( 3 )我眼中的小站士或新媳妇的形象 ( 4 )我眼中的某位小说家及其作品等等。

24 写作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 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 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 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 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 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 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25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 “ 我 ” 的 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 身说: “ 不用打针了。 ” 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 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 “ 我 ” 劝 道: “ 不用缝了。 ” 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 却拿着针 “ 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 ,此时, 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 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 眼前 …… 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 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 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26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 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 妇却 “ 劈手夺过被子 ” ,将这条洒满 “ 象征着纯洁与 感情 ” 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 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 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 上了诗意的句号。


Download ppt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 、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 、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4 、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 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 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同目标 3 、 4."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