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蕊 夕 Modified 8年之前
1
第二章 单元复习课
2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1 )条件:物体的振动. ( 2 )特点: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振动发声. 2. 声音的传播 ( 1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 传声,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 2 )传播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
3. 声速 ( 1 )定义:声音传播的距离与传播所用时间之比. ( 2 )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 ①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 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即 v 固 > v 液 > v 气. ②声速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4
二、声音的三特性 1. 音调 ( 1 )定义:声音的高低. ( 2 )频率 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声源振动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 ③单位:赫兹,简称 “ 赫 ” ,符号: Hz. ( 3 )影响因素:与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
5
2. 响度 ( 1 )定义: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 ( 2 )振幅 : 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 3 )影响因素 ①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②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 4 )表示:用分贝作单位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 :dB, 分贝数越 大,表示声音越强.
6
3. 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也称音品,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 音色不同. 4. 用波形图来表示音调和响度 ( 1 )用波形表示音调
7
( 2 )用波形表示响度
8
三、噪声及其控制 1. 噪声的来源 ( 1 )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 2 )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9
2.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 1 )等级单位:分贝,符号: dB. ( 2 )危害 ① 30 分贝~ 40 分贝,理想的安静环境; ②超过 50 分贝,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③ 70 分贝~ 90 分贝,会使人厌烦,分散注意力 ; ④ 90 分贝~ 110 分贝,就是强噪声了,会使人感到刺耳揪心,时 间长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
10
3. 减弱噪声的途径及方法 ( 1 )消声: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机动车辆安装消声器、桌椅腿 上装有橡胶垫等. ( 2 )吸声、隔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道路旁装有隔音 板、道路旁植树等. ( 3 )隔声: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耳塞、防声耳罩等.
11
四、超声与次声 1. 可听声 人耳能听到 20 Hz ~ 20 000 Hz 的声音. 2. 超声 ( 1 )定义:振动频率高于 20 000 Hz 的声音. ( 2 )特点:频率高、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 3 )应用:声呐、 B 超、超声探伤仪、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 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2
3. 次声 ( 1 )定义:振动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 ( 2 )特点: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得很远. ( 3 )危害: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毁坏机械、 建筑等. ( 4 )来源:有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龙卷风、泥石流等在发 生前会先有次声辐射,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 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3
我们怎 样听见 声音 产生:① ______ 传播:② ______ 声速:③ ______ 参考答案: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 速较大,气体中的声速较小;同一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 大;在 15 ℃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是 340 m/s
14
我们怎 样区分 声音 音调 响度 音色 定义:④ _____ 影响因素:⑤ ____ 定义:⑥ _____ 影响因素:⑦ ____ 定义:⑧ _____ 影响因素:⑨ ____ 参考答案:④声音的高低 ⑤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⑥声音的强弱 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 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⑧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⑨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
15
让声音 为人类 服务 听不见 的声音 噪声 超声:⑩ _____ 次声:⑪ ______ 定义:⑫ ____ 来源:⑬ _____ 控制措施:⑭ ____ 参考答案:⑩振动频率高于 20 000 Hz 的声音 ⑪振动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 ⑫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振动发出的 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噪声是指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 习和工作的声音 ⑬交通工具、工业、机械、建筑施工、人群喧闹等 ⑭主要从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6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1 )声音的产生条件 : ①要有发声体. ②发声体要振动. ( 2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 3 )发声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不一定发声. ( 4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7
2. 声音的传播 (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 介质. (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 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例如,在 15 ℃的空气 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18
【跟踪训练】 ( 2011· 淄博中考)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 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 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 A.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19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声音产生的原因和转换法. 音叉发声时, 小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不容易观察,通过观 察小球的运动推测音叉在振动,这是一种实验方法 —— 转换法.
20
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音 调响 度音 色 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声音的特色 影响 因素 振动频率振幅和距离 发声体本身(如材料、 结构、发声方式等) 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 改变 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 松紧、长短、 粗细等 改变用力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 式 举例尖锐刺耳震耳欲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说明 ( 1 )频率 : 物体在 1 s 内振动的次数 ( 2 )振幅 : 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
21
【跟踪训练】 ( 2011· 漳州中考)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 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 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 __________ 大大增强. 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___ ,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 【解析】本题考查乐音的三要素的知识. 扩音设备提高了声音的 响度,但是不能改变音色和音调;听众听歌声可分辨是谁唱 的,主要是依据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答案:响度 音色
22
噪声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1. 噪声定义 ( 1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 2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控制噪声的途径 ( 1 )防止噪声产生; ( 2 )阻断噪声传播; (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3
【跟踪训练】 ( 2011· 宁夏中考)下列做法中,可以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 A. 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 B. 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 工厂工人戴防噪声耳塞 D. 在马路两旁栽上树木 【解析】选 B. 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窗户安装双 层中空玻璃、在马路两旁栽上树木都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工人戴防噪声耳塞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 声源处控制噪声,即防止噪声产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