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绊 郁 Modified 8年之前
1
毛首鞭形线虫 ( 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 , 1771 )
2
毛首鞭形线虫 ,呈世界性分布。 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引鞭虫病 ( trichuriasis )。本病是世界上分布 最为广泛的蠕虫病之一,与蛔虫病、 钩虫病都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在 我国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古尸 中证实已有此虫的寄生。
3
一、 形态 1 、成虫 : 前端细长,约占整 个虫体的 3/5 ,后端短 粗。 雌虫长 35 ~ 50 mm , 尾端钝圆,阴门位于 虫体粗大部前方的腹 面。 雄虫长 30 ~ 45 mm , 尾段向腹面呈环状卷 曲,有交合刺 1 根 。
4
2 、虫卵: 呈纺锤形,大小约 为( 50 ~ 55 ) um×(22 ~ 23) um, 黄褐色,卵壳较厚, 两端各具一个透明 的卵塞。卵内可以 看到分裂为 2 ~ 4 个。
5
二、生活史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内,严重感染时, 亦可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寄生。雌虫每 日产卵约 1000 ~ 7000 个,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泥土中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约经 3 ~ 5 周 即可发育为感染期卵。经口进入人体后,在小肠 内,幼虫逸出,移行至盲肠,以其纤细的前端钻 入肠壁粘膜至粘膜下层组织,后端则裸露在肠腔 发育为成虫,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感染期虫卵至成虫发育约需时 1 ~ 3 月。鞭虫 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 3 ~ 5 年。
7
三、 致病作用 1 、致病机理:由于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的刺激作 用,可致肠壁粘膜组织出现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 症反应。少数患者可有细胞增生,肠壁组织明显增厚, 以及在炎症基础上形成肉芽肿等病变。严重感染者可致 慢性失血。 2. 临床表现:临床轻中度感染者为多见,感染者常无显著 症状,偶见腹痛,右下腹痛,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腹胀、便秘、低热及过敏现象等症状。血中嗜酸性粒细 胞一般不增加,或仅有轻度增加。 重度感染寄生的虫数在 1000 条以上,儿童多见。最 常见的症状为慢性腹泻,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约半数 重症患者可有直肠脱垂。患者常有发育不良、生长迟缓、 消瘦、贫血等其他营养不良的表现。腹部常有压痛, 以 右下腹为甚。
8
鞭虫寄生于结肠 鞭虫造成的直肠脱垂
9
四、诊断 1 、症状和体征:对卫生习惯不良的儿童,长 期有慢性腹痛、腹泻者,应考虑本病。 2 、病原学检查: ( 1 )粪便检查:可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 沉淀法及饱和盐水浮聚法等。 ( 2 )乙状结肠镜或直肠镜检查:镜检如发 现成虫, 即可确诊。
10
五、流行 1 、流行概况 鞭虫全球性分布,在热带及温带地 区常与蛔虫感染并存。我国鞭虫平均感染率为 19.9% ,以 10 岁~ 14 岁年龄段感染率为最高,达 26.4% ,这可能与儿童卫生习惯较差,以及接触 感染期虫卵的机会多有关。 2. 流行环节 ( 1 )传染源:人是鞭虫病的唯一传染源。 ( 2 )传播途径:因接触被虫卵污染的泥土、蔬 菜,经口食入感染期卵。苍蝇、蟑螂等亦 可作为传播媒介。 ( 3 )易感者:人群对鞭虫普遍易感。
11
六、防治 1. 病原治疗 丙硫咪唑(阿苯达唑):首选药物,剂量 400mg ,顿服。 甲苯达唑: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2 、预防 ( 1 )加强卫生宣教:普及卫生知识,注意个 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 2 )加强环境卫生:保护饮用水的清洁及加 强粪便管理,特别是教育儿童不要随地排便 以及避免在可能污染虫卵的地上游戏。 ( 3 )对病人和带虫者应重视驱虫治疗。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