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2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3 关于《左传》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4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关于《左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5 春秋时期形势图

6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按年月日顺序 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7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链接

8 故事背景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9 晋军 秦军 秦晋围郑形势图

10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辞:推辞 翻译

11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用:重用 而:才 是:这 过:过错 然:可是 (烛之武)许之 夜:在夜里。 名→状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曰 翻译

12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既:已经 使动用法 亡:使…灭亡。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来。 鄙:把…当作边邑。 名意动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以:来 陪:增加 厚:雄厚 薄:削弱 以为:作为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名 所害:所+动 尝:曾经 翻译

13 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为:给 (晋君)许君焦、瑕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所知:所+动 夫:发语词 有何厌 厌:满足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东:向东。 名→状 封:使……作疆界。 使动 肆:扩张。 形→动 阙:削减 焉:怎么 以:来 唯:希望 图:考虑 说:通“悦” 盟:结盟 戍:守卫 翻译

14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乃:于是 之:代指秦军 微:没有 夫人:那人 及:达到 因:依靠 而:却 蔽:损害 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 知:通“智”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郑国 翻译

15 叙事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亡郑利晋而阙秦 三点理由 说退秦师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晋师撤离

16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17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18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19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20 词类活用 形容词→动词 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21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22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23 特殊句式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24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25 特殊句式 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要…,何必…) 夫晋,何厌之有? (…,怎么…。) 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26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 何厌之有(餍)

27 古今异义 (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亦去之(离开/距离)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28 本课验收 A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A

29 本课验收 D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D

30 本课验收 3、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D

31 本课验收 4、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烦执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

32 本课验收 C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C

33 本课验收 6、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 》《 》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 编年 公羊传 谷梁传

34 本课验收 7、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① ; ② ; ③ ; ④ 。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35 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周礼》 《礼记》 《仪礼》 《论语》 《孟子》
占卜之书,神秘而哲理至深 十三经 《尚书》 主要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 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春秋左氏传》 重在史事的陈述 《春秋公羊传》 重在论议 《春秋谷梁传》 《周礼》 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礼记》 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仪礼》 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论语》 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孟子》 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 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孝经》 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返回

36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返回

37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 返回

38 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返回

39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返回

40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的相关内容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①:“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②,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③,而天不靖晋国④,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⑤,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⑥,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翻译 ①叔詹,郑国大夫。 ②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都姓姬。 ③离,同“罹”(lí),遭受。 ④靖,安定。 ⑤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三人。 ⑥侪(chái):类。 返回

41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比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返回


Download ppt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