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宜宾市一中2015级语文备课组 设计者:蒋润萍 审核人:陈素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宜宾市一中2015级语文备课组 设计者:蒋润萍 审核人:陈素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宜宾市一中2015级语文备课组 设计者:蒋润萍 审核人:陈素梅

2 文言文该学些什么? 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完成) 2、理解词语和句式: (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常见的虚词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3 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和文学常识。 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其写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4 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每篇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要整理到积累本上)。 2、异读字(一个字保留了两个以上的读音,且音不同则义不同的字)。
3、古今异义。有: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轻重、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和名称说法的改变。

5 通假字的四种类型(基本规律) 1. 声、韵母都相同:系向牛头充碳直 “直”同“值” 2. 声母相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同“放” 3
通假字的四种类型(基本规律) 1.声、韵母都相同:系向牛头充碳直 “直”同“值” 2.声母相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同“放” 3.韵母相同: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 4.形近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

6 4、偏义复词:即一个词由两个意思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只取其中的一个语素的词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5、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如“食”有“吃”、“吃的东西”“专指饭”等等词义,如何判断一个词究竟用哪个词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增强阅读能力。 6、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7 《左传》介绍

8 《左传》简介 《左传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9 《左传》简介 《左传》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10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关于《左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11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你知道吗?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汉书》等。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积累语文小知识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第一部词典 《尔雅》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13 春秋时期形势图

14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15 释“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16 1.题解: 明确: 退:使动用法。 使······撤退 师:军队 2.题目引出了哪些问题? 明确:①为什么退? ②如何退? ③结果怎么样?

17 字词注音 fán quē zhuì 秦军氾( )南 夫( )晋,何厌之有 fú 无能为( )也矣 wéi 失其所与,不知( ) zhì
秦军氾( )南 fán 夫( )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 )也矣 wéi 失其所与,不知( ) zhì 共( )其乏困 gōng 秦伯说( ),与郑人盟 yuè 若不阙( )秦 quē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zhuì 夜缒( )而出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páng

18 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晋侯、秦伯:晋文公、秦穆公。五级爵位制。 以:因为。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数→动 军:驻扎。名词→动词   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9 重要实词例释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有二心。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0 “言于郑伯”相当于“于郑伯言” 若:如果。使:派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之:代词,他。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之:代词,他。 师:军队。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21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什么)已,同“矣” 犹: 尚且 辞:推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而: 表顺承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然:然而,但是 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过,过错。也,判断句的标志。 (烛之武)答应这件事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22 2、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④约数。
2、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④约数。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⑤表处所。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3 执事:办事的官吏,对对方的敬称 夜:名词作状语。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在夜里;当夜。 而:表修饰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而:表顺承 执事:办事的官吏,对对方的敬称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24 薄:削弱 厚:增强 越:越过。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来,表目的。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其:这 件事 焉:哪里,怎么。以: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 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 薄:削弱 共:同“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古今异义。 厚:增强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5 3、鄙 ①边远的地方。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鄙陋。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③看不起,轻视。
3、鄙  ①边远的地方。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鄙陋。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③看不起,轻视。  (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 昭公十六年》)

26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君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借代) 。 而:表顺承 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27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足。 阙: 侵损, 削减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既东封郑: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东:向东。封:疆界,使……成为疆界。 焉:从哪里 肆:延伸,扩张。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 以:表目的,来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28 ②què 城楼 。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4、阙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29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说:通“悦”,高兴。 盟:结盟。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戍:守卫。 乃:于是。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30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之:指秦军。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而:表转折。敝:损害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因:依靠 及:达到 与:结交,亲附 易:交换 知:同“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去:离开。 之:代郑国 其:代词,自己的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31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史记》) ④幽微,精妙。(例:微言大义)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史记》)  ④幽微,精妙。(例:微言大义)  ⑤隐蔽,不显露。(例:见微知著)  ⑥如果没有。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2 6、敝 ①坏,破旧。 (例: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敝帚自珍) ②谦词。(敝人 )
6、敝  ①坏,破旧。  (例: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敝帚自珍)  ②谦词。(敝人 ) ③疲惫。(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④损害,衰败。  (例:因人之力而敝之。)

33 重要虚词例释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顺承,连词) ⑤舍鱼而取熊掌也 ⑥广起,夺而杀尉 (表并列,连词) (表顺承,连词)

34 ⑦出淤泥而不染 ⑧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⑨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表转折,连词) (表递进,连词) (表修饰,连词)

35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目的,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⑥以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 ⑦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凭借) (介词,按照)

36 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⑨屠惧,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⑩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辱之,以激怒其众 介词,依靠 介词,把/用 连词,表目的,来

37 3、焉  ①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 朝济而夕设板焉(语气词,表陈述)  (5) 将焉取之(兼词,于之) 

38 4、之   ① 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② 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军)  ③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助词“的”)  ④ 臣之壮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9 5、其   ① 君知其难也 (他的,代词)   ② 吾其还也 (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③ 以其无礼 (郑国,代词) 

40 古今异义(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今有急而求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儿子)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 物品)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的动作)

41 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现象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2.且贰于楚 (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2.且贰于楚 (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3.秦伯说,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 4.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变得弱小)

42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夜缒而出 3.朝济而夕设版焉

43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44 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 1.臣之壮也(壮年) 2.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3.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45 使动用法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3.阙秦以利晋 动词使动用法,使…侵损、消减

46 特殊句式 省略句 ( )辞曰:“臣之壮也” ( )许君焦、瑕夜缒而出 敢以( )烦执事 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47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48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之一,加重语气,不翻译。)

49 状语后置 特殊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介词结构“于晋”做后置状语)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介词结构“于楚”后置做动词“贰”状语) 佚之狐言于郑伯(佚之狐于郑伯言) 亡郑而有益于君(亡郑而于君有益──介词结构“于君”做后置状语)

50 A D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 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 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试一试

51 D C C 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C ⒋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邻之厚,君之薄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敢以烦执事 D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 ⒌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 道路上的主人。 试一试

52 高妙的劝说艺术 你平时可曾成功地劝说过别人?谈谈你的经验。 有理—— 有利—— 有节—— 有体—— 援古例今,审时度势
洞悉对方心理,缩短彼此距离 不卑不亢 语言得体,语重心长

53 塑造人物的方法 1.环境烘托(疾风知劲草) 2.他人的陪衬 3.个性化的语言 4.细节描写“夜缒而出”

54 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 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 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 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 有政治家的风度。

55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的相关内容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①:“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②,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③,而天不靖晋国④,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⑤,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⑥,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翻译 ①叔詹,郑国大夫。 ②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都姓姬。 ③离,同“罹”(lí),遭受。 ④靖,安定。 ⑤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三人。 ⑥侪(chái):类。

56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比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57 二、对于现代人 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 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 3、宰相肚里能称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8 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
  与诸葛亮一样 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 尽管怀才不遇,但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59 我的感悟 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一生划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


Download ppt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宜宾市一中2015级语文备课组 设计者:蒋润萍 审核人:陈素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