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2 1.水:药典规定制药用水为饮用水、纯化水、注 射用水、无菌注射用水 2.非水溶剂 ⑴醇及多元醇: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 1.水:药典规定制药用水为饮用水、纯化水、注 射用水、无菌注射用水 2.非水溶剂 ⑴醇及多元醇: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⑵醚类: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 ⑶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 ⑷酯类:醋酸乙酯、油酸乙酯、苯甲酸苄酯 ⑸植物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 ⑹烃类:丙烷、丁烷、己烷、环己烷、液体石蜡 ⑺亚砜类:二甲基亚砜

3 δ越大极性越大,两种组分δ越接近越易互溶。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一)介电常数ε(见表2-1)   溶剂的介电常数系指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反映溶剂的极性大小。水的介电常数最大为80,将电解质加入后其离子间引力降低到原来的1/80 。 (二)溶解度参数(δ) 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也表示极性大小 δ越大极性越大,两种组分δ越接近越易互溶。 生物膜δ平均值21.07±0.82与正辛醇接近,溶液理论不适用于体内,但可作为模拟生物膜相测定分配系数的一种溶剂。

4 药典规定七个名词: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二节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 (一)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一定温度(气体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常用一定温度(25 ℃ ±2℃)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药典规定七个名词: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

5 极易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6 测定中完全排除解离和溶剂影响是不可能的,实测的多为平衡溶解度或表观溶解度。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二节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 (二)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1、药物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指药物不含杂质、在溶剂中不解离或缔合、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浓度。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药物溶解度<1mg/ml(极微溶解)就难于吸收。新化合物首先要测定的参数。根据相溶原理图来测定。 测定中完全排除解离和溶剂影响是不可能的,实测的多为平衡溶解度或表观溶解度。

7 A B C 特性溶解S。 数份不同程度过饱和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达平衡,离心过滤,取上清液适当稀释,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
药物:溶剂(mg/ml) 数份不同程度过饱和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达平衡,离心过滤,取上清液适当稀释,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 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以药物质量-溶剂体积比率为横坐标作图。A:药物发生解离或有杂质或与溶剂复合或增溶;B:药物无解离纯度高;C:抑制溶解的同离子效应

8 药物配成不饱和到饱和数份溶液,恒温振荡过滤测浓度,实测浓度纵坐标,配制浓度横坐标作图,转折点A即为该药物平衡溶解度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二节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 (二)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2、药物平衡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配成不饱和到饱和数份溶液,恒温振荡过滤测浓度,实测浓度纵坐标,配制浓度横坐标作图,转折点A即为该药物平衡溶解度 S A S。 C

9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1.药物分子结构 相似相溶。在极性溶剂中,与 溶剂形成氢键,S增大,如形成分子内氢键S减少。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二节 一、药物的溶解度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1.药物分子结构 相似相溶。在极性溶剂中,与 溶剂形成氢键,S增大,如形成分子内氢键S减少。 成盐后S增加。 2.溶剂化与水合作用:阳离子水合作用强, 离子水合数目随离子半径增大而降低 3.多晶型:晶型不同晶格能不同 溶解度:无定形>结晶型 4.溶剂化物(结晶时溶剂进入晶格) 溶解度:有机化物 >无水物>水合物

10 6.温度:溶解过程一般为吸热,随温度升高溶解 度加大。放热过程则反之。 7.pH 值与同离子效应: pH 值影响成盐。加入同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一、药物的溶解度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5.粒子大小:对可溶性药影响不大, 难溶性药物粒子 >2μm几乎无影响 <100nm 随粒径减少而增加 药物微粉化可增大溶解度。 6.温度:溶解过程一般为吸热,随温度升高溶解 度加大。放热过程则反之。 7.pH 值与同离子效应: pH 值影响成盐。加入同 离子物质溶解度降低。盐酸盐药物在0.9%氯化 钠中溶解度比水中低。

11 8.混合溶剂:与水任意混溶,能增加难溶性药物 溶解度,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一定比例,药物溶解度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一、药物的溶解度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8.混合溶剂:与水任意混溶,能增加难溶性药物 溶解度,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一定比例,药物溶解度 比在任一单纯溶剂中的都大,且出现极大值, 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 因两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改变混合溶剂 极性,降低介电常数,利于难溶性药物溶解。 (为什么?)

12 常用助溶剂为两类:有机酸及钠盐,如苯甲酸钠为咖啡因的助溶剂; 酰胺类如乌拉坦、尿素、烟酰胺等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一、药物的溶解度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9.添加物 (1)助溶剂:助溶(hydrotropy)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在溶剂中(水)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碘在水中溶解度1:2950 ,加碘化钾增至1:10 。 常用助溶剂为两类:有机酸及钠盐,如苯甲酸钠为咖啡因的助溶剂; 酰胺类如乌拉坦、尿素、烟酰胺等 如茶碱—二乙胺(氨茶碱)。常见难溶性药物及助溶剂见表2-5

13 9.添加物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2)增溶剂:增溶(solubilizaion)指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作用。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被增溶物质称增溶质。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称增溶量。(具体在第三章表面活性剂中讲)

14 药物溶出速度是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Noyes-Whitney方程: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二节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二、药物的溶出速度 (一)药物溶出速度表示方法 药物溶出速度是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Noyes-Whitney方程: 当Cs》C 即C<0.1Cs时 溶出条件称漏槽条件 药物体内吸收被认为是 漏槽情况 K:溶出速度常数 S:固体表面积 Cs:溶质溶解度 C:t时间溶液中溶质浓度 D:扩散系数 V:溶出介质体积 h:扩散层厚度

15 (二)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及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1.固体粒径和表面积:粒径小表面积大,溶出快。 2.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黏度低、扩散快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二节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二、药物的溶出速度 (二)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及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1.固体粒径和表面积:粒径小表面积大,溶出快。 2.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黏度低、扩散快 3.溶出介质的性质:模拟胃液、肠液等 4.溶出介质的体积:全部溶出时最终浓度应为溶 解度的10%~20%(符合漏槽条件) 5.扩散系数:黏度低,半径小,D大 6.扩散层厚度:搅拌使之减少,溶出加快

16 (一)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一、药物溶液的渗透压 (一)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半透膜指药物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可自由通过 而药物分子不能通过的膜。纯溶剂侧向溶液侧移 动,渗透压相等达平衡。依赖与溶液中溶质粒子 的数量,是溶液依数性之一。 单位:渗透压摩尔浓度,常以每千克溶剂中 溶质的毫渗透压摩尔来表示。

17 毫渗摩尔浓度 = n×1000 ( mOsmol/kg) 分子量 n:溶质溶解时生成的离子数或药物种数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一、药物溶液的渗透压(一)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每kg溶剂中溶质克数 毫渗摩尔浓度 ( mOsmol/kg) = n×1000 分子量 n:溶质溶解时生成的离子数或药物种数 葡萄糖=1 氯化钠=2 硫酸镁=2 氯化钙=3 枸橼酸=4

18 (二)渗透压测定方法 由冰点降低值间接求得(冰点降低值) 正常血浆渗透压749.6KPa 285 ~310 mOsm/kg (三)等张溶液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一、药物溶液的渗透压 (二)渗透压测定方法 由冰点降低值间接求得(冰点降低值) 正常血浆渗透压749.6KPa 285 ~310 mOsm/kg (三)等张溶液 1.测定装置:渗透压计或精密贝克曼温度计 2.测定法:新鲜蒸馏水调0,标准液校正 测供试品渗透压摩尔浓度

19 二、药物溶液的pH与pKa值(解离常数)测定 1、 pH值: pH计测定 各体液pH值不同 2、 pKa值:电导法、电位法、分光光度法、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二、药物溶液的pH与pKa值(解离常数)测定 1、 pH值: pH计测定 各体液pH值不同 2、 pKa值:电导法、电位法、分光光度法、 溶解法等 pKa 酸性 碱性 < 强酸 极弱碱 2~ 中强酸 弱碱 7~ 弱酸 中强碱 > 极弱酸 强碱

20 滴重法:液体在管口成滴落下时,落滴大小与管口半径及表面张力有关。 落滴重量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关系: mg=2πrσ σ =mg/2πr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三、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影响吸附。 测定方法:最大气泡法、吊片法、滴重法 滴重法:液体在管口成滴落下时,落滴大小与管口半径及表面张力有关。 落滴重量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关系: mg=2πrσ   σ =mg/2πr m:落滴质量 r:落滴半径 σ:表面张力

21 《中国药典》规定用毛细管式和旋转式黏度计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四、药物溶液的黏度 黏度:动力黏度、运动黏度、特性黏度 《中国药典》规定用毛细管式和旋转式黏度计

22 小结: 学会基本理论在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研究中运用 1.重点掌握: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2.重点掌握: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及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3.熟悉: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测定方法


Download ppt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