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普通型高中階段 規劃理念、設計與實施準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普通型高中階段 規劃理念、設計與實施準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普通型高中階段 規劃理念、設計與實施準備
國家教育研究院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104年10月13日 研究教師張淑惠

2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3 我們一起同行---

4 我們一起同行---

5 台中地區Big5社會科教師總綱研習(0316)

6 前言 幾個重要時間點 103年11月28日 總綱公佈 105年02月(預訂)領綱公佈 107年08月(預訂)正式實施
103年11月28日 總綱公佈 105年02月(預訂)領綱公佈 107年08月(預訂)正式實施 110年(預訂) 首屆使用新課綱高中學生升大學

7 問題與挑戰

8 回顧天下雜誌—教育專刊

9 回顧天下雜誌—教育專刊

10 回顧天下雜誌—教育專刊

11 為何要教育改革?國際思路及研究 新世紀的挑戰 全球化 高科技衝擊 經濟轉型 國際競爭 市場化 本地發展要求 教育情境的改變
教育目標及內容改變 學習方式改變 課程教學改革 教育設備改變 學生背景改變 學校管理方式改變 發展21世紀能力 改革學校 改進教學 建構世界級教育 引自鄭燕祥教授

12 國際教改3浪潮、範式轉變 未來 滿意 的 的 校內 發展 素質 的 改進 世界級學校 高競爭力學校 全球化 高效能學校 市場化 機構化
1980s—1990s 內在效能 1990s 外界效能 2000s 未來效能 引自鄭燕祥教授

13 我們的普通高中教育 出了什麼問題?

14 普通高中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15 世界主要國家的教改方向

16 PISA、TIMSS的數學及科學排名不錯,但學習興趣和自信卻低落
社會變遷帶來的教育挑戰 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 55%國中生沒有強烈的學習動機 2008年,台灣生育率1.05,全球倒數第1 教育的全球化、本土化與個別化 從學習逃走的孩子 新住民學生目前已佔國中小就學人數約9.7% 失去山林的孩子 PISA、TIMSS的數學及科學排名不錯,但學習興趣和自信卻低落 Web2.0時代 學習共同體的革命 世界是平的--今天你懂的,可能明天就沒用。重要的是學習力。 免試入學或大學申請入學逐漸成為重要趨勢 未來的工作,有6成還未被發明

17 臺灣出生及死亡人口成長趨勢

18 有些改變已經在發生…… 教師的教 學生的學 教師+教科書 自主學習、行動學習 教導最終結果 鋪陳學習歷程 競爭式學習 共生式學習 量的教育
質的教育 有目的的教育 有意義的教育 追逐直線式排名 探尋橫向式適性

19 PISA 2012各國數學素養表現變異 臺灣前後段學生差距世界第一 高表現高差距

20 臺灣學校內變異、學校間變異世界第一 學校內 學校間
OECD (2013), PISA 2012 Results: Excellence through Equity Giving Every Student the Chance to Succeed Volume II, p47

21 因此,十二年國教課綱要能…… 1.成就每一個孩子:考量一般的、優秀的、學習困難的孩子 2.引導孩子成為學習主體:讓每一個孩子願意學、能學、喜歡學 3.多元彈性:年級越高,課程越要差異化、彈性化,以適應不同需要 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

22 如何做?

23 課綱研修標的 素養導向 連貫統整 多元適性 彈性活力 配套整合 適性揚才 終身學習 一、素養導向
課程以核心素養為連貫統整的主軸,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透過與生活情境的結合,學生能夠理解所學,進而整合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推陳出新,成為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 (一)核心素養彰顯以學習者為主體的理念,包含「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三大面向的全人發展,需兼顧並統整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學習。 (二)各領域/科目需兼重核心素養與分殊能力,核心素養主要用以引導一般課程的發展,各階段領域/科目應依其特性,適切地統整並融入課程內涵中。 (三)核心素養要適切地統整並融入課程內涵中,係經由總綱之「核心素養」、「各教育階段之核心素養」、「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間的雙向轉化而來,並需兼顧學習歷程與學習內容。 (四)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待教材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學習評量、行政支援等各層面的配合。 二、連貫統整 課程綱要研修應將國小、國中、高級中等學校三階段作整體與系統的考量,強化階段間的縱向連貫及領域/科目/群科課程間的橫向統整。 (一)總綱以十二年連貫方式進行研修,但需顧及不同教育階段及不同學校類型的差異,原則上可分為普通教育(含國小、國中、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教育,以及特殊類型教育等三種總綱。 (二)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的規劃,宜有十二年連貫的清晰脈絡,以避免名稱、內涵上的混淆。 (三)依據各教育階段性質及現場實務,合理分配各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的學習節數或學分數。 (四)各領域/科目學習階段的劃分宜有一致性。 (五)重大議題或新興議題,應整合融入相關領域/科目/群科課程或彈性學習節數實施,並加以落實。 三、多元適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程發展應考量其多元智能、興趣和性向等不同特質,激發其學習動機,促進其適性揚才。 (一)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與學習需求,適時進行課程分化或必要的課程分級。 (二)課程發展應考量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提供充實性、補救性或功能性課程及課程調整的彈性。 (三)課程規劃以「漸進分化」為原則,強調共同、試探、分化、專精的精神,輔以生涯發展,並提供專題、實作或探索等自主學習課程,讓學生了解並發展自己的興趣與性向。 (四)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應兼顧共同核心課程的強化與彈性分流的需求,以利基本知能之奠定及生涯發展之規劃。 (五)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應減少必修課程,提供多元的選修課程。 (六)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發展應朝向務實致用,適切規劃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 (七)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應提供學術導向及專業導向課程,並輔導學生適性發展。 (八)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應強化特定領域科目的課程安排,提供學生繼續發展其潛能。 四、彈性活力 課程綱要必須具備調整改變的彈性,兼顧教師、學校、家長及地方的需求和參與,且能夠連結社區力量及社會資源,發揮教學的活力。 (一)持續落實與推動學校本位課程,鼓勵學校及教師結合社會資源以充實課程、活化教學。 (二)保留國中小的彈性學習節數,並提供參考原則,以利其發揮正面效果。 (三)增加學校課程安排的彈性,並落實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學年學分制。 (四)明確劃分中央、地方及學校的課程權責,三者既分工又協作。 (五)鼓勵中小學的實驗辦學、民間參與,並強化高級中等學校與大學、產業的攜手協作。 (六)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並考量與社區特色結合,加強師生互動及親師合作。 五、配套整合 配套措施的規劃係為落實課程綱要的施行,以促進學生學習及維護學生學習權作為目的。配套措施應基於自發、互動、共好之理念,並持續以學生學習為焦點而進行對話與協作。 (一)建構協作平台:透過課程研發、課程教學輔導、師資培育及學習評量等系統之協作平台,整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教學之推展與實施。 (二)強化支持系統: 1.中央層級:爭取社會大眾對課程改革的理解與認同、健全課程教學的輔導與支持體系、優化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含在職進修)、修訂相關法規、挹注經費支援課程試行、鼓勵教材教法研發、完善教學與學習支援平台、持續建置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建置國家課程永續發展的機制與配套等。 2.地方層級:強化地方層級課程教學的輔導與支持網絡、充實圖書儀器與空間設備、協助學校課務運作與教學正常化、推動地方課程特色發展與評鑑等。 3.學校層級:強化課程研究發展的組織與運作、落實課程評鑑、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健全教學輔導制度、推動有效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研發有助學習的多元媒材,強化多元學習評量,以及實施充實與補救的適性教學。 (三)完善整體配套: 1.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推動,重新檢視與修訂課程綱要實施之相關法令規章。 2.配合課程綱要的研修與實施各階段,強化課程的溝通與傳播推展。 3.除正式課程外,應包括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等層面的改革。 4.課程綱要實施期程應整體考量課程試行、教材發展、教學轉化、學習評量及教學資源等,並以學生順利銜接不同學習階段或轉銜不同類型學校為原則。 5.配合課程綱要研修,同步調整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含在職進修),以及大學與技專校院招生方式、考試命題等。

24 總綱研修要落實十二年國教政策理念 圖片來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25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機制的設計理念與相關發展
(一) 理念 專責 課程發展機制 專業 整合 協作 永續 系統

26 建立國家課程綱要研發週期 階段

27 建置國家課程發展及協作機制 課程教學研發系統 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 協作中心 國教院 技職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結合學者專家及教師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教育部 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課程審議會 課程研究與發展 課綱研議、規劃與統籌 課程審議 回饋修正 提交課程文件 送審 審議回饋 師資培用與教師專業發展系統 (師培聯盟、教學輔導教師..) 評量與評鑑 (學生學力、入學考試、課程評鑑…) 課程教學研發系統 課程推動與教學支持系統 (中央團/學科中心/群科中心..) 國教署 相關單位 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 協作中心 師資藝教司

28 系統性建構課程發展 建置十二年國教 課程研究發展體系 5.規劃課綱實施情形調查及建置課程實施資料庫
4.研發並推展十二年國教課綱之教學模組與前導學校實踐經驗 3.成立規劃組,協助教育部協作中心運作,完善課程實施支持系統 2.研修總綱及各領域課綱 建置十二年國教 課程研究發展體系 1.彙整基礎性研究,研擬課程發展建議書及課程發展指引

29 國教院課發會及總綱研修之組織架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研究發展會 102.1成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研修小組 原住民族暨新住民
總召集人1人;副總召集人3人 總委員數25-33人 推動工作小組 執行長1人 組員:5-8人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研修小組 召集人1人;副召集人3人 國小組 國中組 高中組 職校及 綜高組 領域/科目/群科綱要研修 第三層 特殊類型課程 研修小組 召集人1人:副召集人2-3人 職校○○群科 召集人1人;副召集人2人 十二年○○領域課綱 第一層 十二年課程研發統籌與決策 十二年課程總綱研修 第二層 一般科目 專業科目 102.1成立 原住民族暨新住民 課程發展組 召集人1人 諮詢委員 102.6成立 102.10成立 特殊類型教育組 103.6成立

30 總綱草案歷經紮實、審慎的研發過程 從97年6月,至今已累積22項整合型基礎性研究報告。 從民國102年6月至今,共召開
13場次總綱研修工作計畫團隊會議、 5場次總綱研修小組核心會議、 10場次總綱研修小組全體代表委員會議、 10場次全國各區公聽會, 10場次課程研究發展會議; 總共投入約3200人小時的討論人力(尚未包括各分組會議人次及行政人力)。

31 做出什麼?

32 十二年國教總綱的願景、理念與目標 自發 (本體觀) 互動 (認識觀) 共好 (倫理觀)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以尊重學生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 自發 (本體觀) 互動 (認識觀) 共好 (倫理觀) 啟發生命潛能 陶養生活知能 促進生涯發展 涵育公民責任 32

33 自發 互動 共好

34 核心素養: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支援各教育階段之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之間的統整。
自主行動 溝通互動 社會參與 終身學習者

35 重大議題:落實融入各領域學習內容 1.機制: (1)組成領綱研修小組時,適時遴聘重大議題相關學者參與;
(2)設置「跨領域」領綱研修小組,協助落實檢核。 2.內容:研修領綱內容時,發展重大議題落實融入的檢核表。

36 研修特色 1.透過核心素養發展全人教育 2. 務實推動課程連貫統整 3.強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4.落實學生為主體的適性學習
5.拓展教師活化教學空間 6.課程實施的配套整合

37 國民中小學課程架構 1.學校特色課程(專題/探究議題探究、技藝課程、戶外教育、服務學習等),帶動教學活化。
國民小學、國民中學 領域學習 彈性學習 1.學校特色課程(專題/探究議題探究、技藝課程、戶外教育、服務學習等),帶動教學活化。 2.學生適性學習(加深加廣及補強性學習、特殊需求、自主學習等),兼顧拔尖與扶弱。 在領域架構下,實施領域教學或分科教學 領綱研修將彈性設計課程的組合方式,以減少每學期所修習的科目數量

38 普通型高中課程架構 學制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部定 課程類別 類別項目 校訂 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補強性 選修 多元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
提供適性與差異化教學,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類別項目 課程類別 學制 提供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知識統整應用類型之課程為主 部定 校訂 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補強性 選修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延伸部定必修,訂有領域選修課綱,以銜接不同進路的大學教育 培養核心素養,鞏固基本學力,落實全人教育 提供更個別化與差異化之適性課程,如通識應用、職涯試探、大學預修等 多元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

39 技術型高中課程組成示意圖 部定一般科目 部定群專業科目 部定群實習科目 部定科適用之 技能課程模組 校訂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校訂一般科目

40 實施要點之架構

41 重大議題:落實融入各領域學習內容 1.機制: (1)組成領綱研修小組時,適時遴聘重大議題相關學者參與;
(2)設置「跨領域」領綱研修小組,協助落實檢核。 2.內容:研修領綱內容時,發展重大議題落實融入的檢核表。

42 研修特色及比較

43 天下雜誌2014教育特刊 103/11/26 學習者、實作者、溝通者,才是台灣下個世代所需要的創新領袖人才
天下雜誌2014教育特刊 103/11/26 學習者、實作者、溝通者,才是台灣下個世代所需要的創新領袖人才 單一知識已無法應付所需,而是愈來愈趨向跨領域結合 教改、教改,不要只是在課堂上授課,而是要誘發學生的動機,學生有動機就會自己學習 台灣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都在無比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國中準備考高中、高中準備考大學,有幾個人真正為自己活過?真正有時間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

44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各類型學校課程規劃

45 普通型高中課程架構

46 一棒接一棒 十二年國教普高課綱研修,不是翻天覆地,也不是斷裂式改革,而是延續普通高中自95暫綱、99課綱以來的理念與精神,一棒接一棒,朝向全人教育、通識素養、適性揚才、拔尖扶弱、卓越銜接、成就每一位學生,以達培養優質公民的道路前進。

47 普通型高中課程架構研修方向及重點 全人教育 強化通識 適性揚材 尊重差異 學生自主 彈性課程 多元進路 選課輔導 高中優質 校本特色
新增學生需修習跨領域統整、專題、探索體驗4學分 全人教育 強化通識 增加學生選修課程空間,分組跑班進行差異化課程 適性揚材 尊重差異 新增彈性學習時間每週2-3節,可包含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 彈性課程 新增學校應設置課程輔導諮詢教師,課程/學習地圖 多元進路 選課輔導 新增校訂必修4-8學分發展學校特色,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高中優質 校本特色

48 普通型高中課程架構 學制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部定 課程類別 類別項目 校訂 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補強性 選修 多元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
提供適性與差異化教學,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類別項目 課程類別 學制 提供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知識統整應用類型之課程為主 部定 校訂 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補強性 選修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延伸部定必修,訂有領域選修課綱,以銜接不同進路的大學教育 培養核心素養,鞏固基本學力,落實全人教育 提供更個別化與差異化之適性課程,如通識應用、職涯試探、大學預修等 多元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

49 普通型高中99課綱 VS 十二年國教總綱 課程架構項目 99課綱 12年國教 說明 應修習學分數 198 180
減下18學分轉為彈性學習時間 部定必修 138 118 可適性分組學習 ✔選修 60 54-58 重視適性輔導機制 ✔校訂必修 4-8 學校可提供學生多樣選擇,以發揮校本特色 ✔彈性學習時間 0節 12-18節 每學期2-3節 畢業條件 160 150 160的0.91倍,再依現況調整至150學分

50 自然領域共12學分,第一、二學期,每科2學分,上下學期對開;高二共計4學分實作、實驗課程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部定必修科目及學分數 數學高二分兩類不同課程 社會領域共18學分,建議每學期二科 自然領域共12學分,第一、二學期,每科2學分,上下學期對開;高二共計4學分實作、實驗課程 生命教育、生涯規劃列為部定必修 部定必修降為118學分

51 部定必修之課程實施說明 課程 依據 課程組合 適性設計
部定必修課程依據教育部發布之課程綱要實施。 部定必修課程之安排,學校得依實際條件就授課年段、學期或週數進行彈性開設,以降低學生每學期修習科目數。高一及高二每學期部定必修科目之開設以十二科以下為原則。 部定課程得採適性設計以因應學生學習之差異,相關設計由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研訂之。各校因實施適性教學得增加授課班級數,其所需經費及其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課程 依據 課程組合 適性設計

52 校訂必修課程架構→特色與創新 校訂必修4-8學分

53 校訂必修課程規劃說明 A.校訂必修課程係依學校願景與特色發展之校本特色課程。 B.校訂必修課程係延伸各領域/科目之學習,以專題、跨領域/科目統整、實作(實驗)、探索體驗或為特殊需求者設計等課程類型為主,用以強化學生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之 能力。例如:英語文寫作專題、第二外國語文、自然科學實驗、社區服務學習、戶外教育體驗課程、公民實踐、學習策略、小論文研究、本土語文、議題探索或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等。

54 校訂必修課程規劃說明 C.校訂必修課程由學校依其特色發展之需要自主設計課程為原則。部分課程,如本土語文、第二外國語文、實作(實驗)、議題探究或特殊需求領域等課程可由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普通高級中學學科中心、教育專業團體或校際教師社群等研發,經各該主管機關或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由學校自主選用。 D.校訂必修以通識、知識應用或校本特色課程為原則,不得為部定必修課程之重複或加強。學校得依其發展特色、師資結構及相關條件開設之。

55 選修課程架構 高一選修學分需開設共計2-10學分 選修學分共計54-58學分

56 落實選修課程→差異與適性 就學校整體課程規劃而言,依據必修、選 修(加深加廣、多元及補強性)課程,考 量不同程度、不同進路之學生之需求,規 劃適性學習之課程地圖。 選修開課的規劃及操作方式、師資調配及 分工、課程設計能力等,須預作準備。

57 選修課程規劃說明—加深加廣選修 選修課程包括加深加廣、補強性及多元選修課程,由學生自主選修。
A.加深加廣選修:供學生加深加廣學習課程,以滿足銜接不同進路大學院校教育之需 要。本類選修之課程名稱、學分數與課程綱要由教育部研訂,各領域/科目選修課綱 可規劃之學分數原則,如下表所示,由學生依其生涯進路及興趣,自主挑選領域/科 目之課程選修,惟國語文、英語文及第二外國語文等特別規定者除外。

58 選修課程規劃說明—加深加廣選修 社會領域選修共計24學分 自然領域選修共計32學分 學生自主選修

59 選修課程規劃說明—補強性、多元選修 B.補強性選修:因應學生學習差異與個別學習需要(如轉銜),補強學生在部定必修課 程學習之不足,確保學生的基本學力。 C.多元選修:本類課程由各校依照學生興趣、性向、能力與需求開設,各校至少供 6 學分課程供學生選修。本類課程可包括本土語文、第二外國語文(含新住民語文)、 全民國防教育、通識性課程、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大學預修課程或職涯試探等各類課程。

60 選修之課程實施說明 課程 審查 開課 倍數 開課 人數
領域/科目之選修課程綱要由教育部訂定或指定教育專業團體(大學、學術團體或普通高中學科中心等)或學校發展,供學校選用或運用。選修課程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納入學校課程計畫,送各該主管機關備查。 各校應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倍。 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課程 審查 開課 倍數 開課 人數

61 選修之課程實施說明—選課輔導 選課 手冊 課程輔導諮詢 免修學分規定
為落實學生適性選修課程,領域綱要研修小組應配合領域課程綱要之研訂,同步發展各領域課程手冊,建立完整課程架構及描繪升學及職涯進路關係,供教師選課輔導、學生選課參考與大學院校選才參採之用。 學生適性選修輔導需搭配課程諮詢及生涯輔導,包括參考性向及興趣測驗、大學院校進路建議的選修課程等。學生每學期應與課程諮詢教師討論,諮詢紀錄應列入高中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教師若擔任課程諮詢教師得酌減教學節數, 師資認證及相關辦法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特殊條件之學生得申請學科必修及選修部分課程免修。學科免修相關 規定由各校依據相關辦法訂定之,學生經鑑定通過後得予以抵免相關學分。學校應依 通過免修鑑定學生之需求給予跨班、跨年級修習之機會,並輔導學生適性選修其他課 程。 選課 手冊 課程輔導諮詢 免修學分規定

62 專題、實作及探索課程→整合與表現 學生需修習「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 (實驗)」或「探索體驗」等課程類型之相 關課程至少合計4學分。若學生於校訂必修 修習同類課程則可合併計算。 職涯試探:提供學生試探機會,可於選修 課程開設,或融入各領域/科目之各類型課 程設計中。

63 專題及跨領域課程之課程實施 A.各校開設跨領域/科目專題類課程,其專題小組人數及每位教師配置小組組數所需經費 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B.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之協同教學時,經校內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教學節數,其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 之。

64 彈性學習時間 每週3節→自發與創造 1.彈性學習時間包括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課程、學校特色活動。 2.彈性學習時間得安排教師授課或指導,並列入教師教學節數或支給鐘點費。全學期性授課列入教學節數,短期性授課或指導支給鐘點費。 3.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採全學期授課者,高 一 、高二每週至多 1 節。 4.為發揮學生「自發」規劃學習內容的精神,各校 對「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保障與作法,應納入 年度課程計畫備查、校務評鑑及輔導訪視之重點 項目。

65 學校特色活動規劃說明 依據學生興趣與身心發展階段、學校背景與現況、家長期望、社區資源辦理的例行性或獨創性活動。
例如教學參觀、媒體識讀、學習成果發表、節日慶祝、 健康體適能、國內外交流、聯誼活動、校際活動、始(畢)業活動、親職活動及其他創意活動。

66 學生應修習條件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及選修課程可修習學 分上限 180 學分,每學期30學分。
國語文(含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部定必修及選修至少須 24 學分。 英語文必修及選修或加第二外國語文選修至少須 24 學分。 學生需修習「跨領域/科目專 題」、「實作(實驗)」或「探索 體驗」等課程類型之相關課程 至少合計 4 學分。若學生於校 訂必修修習同類課程則可合併計算。

67 學生畢業條件 應修習總學分: 180 學分 畢業之最低學分數: 150 學分成績及格
必修及選修學分: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至少需 102 學分且成績及格;同時選修學分至少需修習 40 學分且成績及格。 不綁高級中等學校共同核心32學分。

68 立意良好,但做得出來嗎?

69 沒有配套,沒有十二年國教! 素養導向教學 學校本位課程 專題探究 落實選修 自主學習 課程彈性組合 考招連動 69

70 一、已建置國家課程發展及協作機制 課程教學研發系統 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 協作中心 國教院 技職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結合學者專家及教師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教育部 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課程審議會 課程研究與發展 課綱研議、規劃與統籌 課程審議 回饋修正 提交課程文件 送審 審議回饋 師資培用與教師專業發展系統 (師培聯盟、教學輔導教師..) 評量與評鑑 (學生學力、入學考試、課程評鑑…) 課程教學研發系統 課程推動與教學支持系統 (中央團/學科中心/群科中心..) 國教署 相關單位 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 協作中心 師資藝教司

71 持續推動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建置完善配套措施
法規修訂 選修配套 課綱宣導 課程計畫及評鑑 設備需求 各級課程推動機制 課程與教學研發 課程推動與教學支持 輔導、評量、評鑑與考招連動 師資培用與專業發展 前導學校 新舊課綱銜接 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 師培課程 教師發展 專業認證 學校轉銜 課綱與考招連動 71

72 二、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設計

73 申請入學成為主流

74 十二年國教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工作小組 主政單位:高教司、國教院 參與成員:高教司、國教院、國教署、大考中心、招聯會、大學端招生事務、高中端校長教師 召集人:高教司司長

75 (ㄧ)12年課綱類型與大學考招選才對應(構想)
12年國教課綱 部定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適性分流選修) 多元選修(AP、通識、應用..) 校必 學測:評量學生基本學力與核心素養。 各校依選才需要,參採AP、多元適性等等課程表現。 選科考:測驗學生進入不同大學進路的專門知識及學術準備程度。 專題 小論文 .. 採計學生學習歷程表現

76 招考案長程(110學年度起適用)規劃三原則(草案) 前言
(資料來源:十二年國教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工作小組103年12月1日會議定稿。教育部簽核中) 前言 有鑑於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實施迄今已逾12年,隨著每年3、4月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管道招生名額比例逐年擴大,引發高三下學期課程學習不完整之疑慮,另為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少子女化與M型化等現象的衝擊,並落實適性發展,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於103年5月22日議決通過「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調整方案」(簡稱招考案),期透過適切的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調整方案,達到大學選才多元化、高中教學正常化、學生學習完整化及促進社會流動之目標;招考案長程(110學年度起適用)調整方案將配合本(103)年11月28日公布之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依循下列原則規劃:

77 招考案長程規劃三原則 (107學年度起使用新課綱學生適用 ,並於110年參加大學入學相關考試)
1、大學招生維持多管道、多資料參採方式;考招設計應能有助於推動新課綱強調素養、跨領域及多元選修之精神。

78 2、招生管道以個人申請入學為主,尊重大學校系自訂不同管道使用入學考試成績之項目與組合,並重視學習歷程;大學各校系可於個人申請招生條件中,參考學生高中階段修習特定領域/科目之必修或選修課程,藉由檢視多種類資料,激勵學生適性發展,並能落實高中領域學習的完整性,讓學生於高中所學得以銜接大學教育。

79 3、大學入學考試配合大學選才需求辦理,以部定必修課程設計考科評量基本學科知能,加上部定加深加廣選修課程設計考科評量進階學習成就;所有入學考試成績公布後再依序進行個人申請與分發招生作業

80 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實施 教材教學研發與課程轉化之研究
整合一:領域教材與教學模組 整合二:課程綱要實施課程轉化之探究(子計畫三:普通高中)

81 凡事豫則立 十二年國教 課綱實施 學校課程轉化模組 素養導向教學模組

82 教育部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課程教學研發系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師資培用與教師專業發展系統、課程推動與教學支持系統、評量與評鑑) 協作中心秘書組 (師資藝教司統籌) 綜理相關行政事務、追蹤與管考 協作中心規劃組 (國家教育研究院統籌) 彙整、分析與設定協作議題 提出協作議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實施 教材教學研發與課程轉化之研究 整合型計畫一: 領域教材與教學模組 研發模式研究 (數學、自然科學、語文、生活課程等領域) 整合型計畫二: 課程綱要實施課程轉化之探究 (國小、國中、普通高中、實驗教育暨原住民民族教育)

83 貳、改變所涉及的相關環節與配套 課程開發、教師專業增能、大學選才…. 課程開發、教師專業增能、師資結構與文化、課務行政
跨領域統整、專題實作、探索體驗 課程開發、教師專業增能、師資結構與文化、課務行政 教室空間、開課鐘點費、大學考招連動….. 增加選修、差異課程、分組跑班 行政壓力、學生管理、家長態度、對學生的信任文化.. 彈性時間、學生自主學習 諮詢輔導教師的設置方式、實施、學習地圖、 大學考招連動…. 選課輔導、課程諮詢教師、學習地圖 學校的理解與運作、學校課程願景領導、校本課程發展 校訂必修、知識統整應用

84 這些改變所涉及的相關環節與配套,過去相關計畫已為107年新課綱的實施奠定不少基礎,提供不少資源…。例如:教育部的高中優質化計畫、均質化計畫、科技部的高瞻計畫….;新北市的旗艦計畫;台北市的領先計畫….。本計畫在前述計畫的基礎上,將更聚焦在新網課綱實施所需的轉化與準備… 107課綱不是從0開始

85 子計畫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在普通高中實施之課程轉化探究
課程綱要實施及轉化的標的 適性揚才、落實選修 素養導向、強化通識 學生自主、彈性時間 以學校為基地的整體變革與改進方法 大齒輪 方法論 (1)發展不同類型前導學校課程轉化的案例(含模式、機制、實施配套) (2)促成內外部系統連節與協作、結構與制度的配套落實、支持系統的完善 (3)激發學校自生變革的動能 任務與目的 關注策略 建立機制 賦權增能 形構社群 強化支持 完善配套 (機制)。(能力)。(支持網絡) 內外部連結 、協作與配 套 轉化項目 (必選項目) 學校課程計畫 關鍵詞:學校總體經營。學校課發會之運作與機制、校長/主任課程領導能力、校長/主任專業社群。教育部高中課務工作圈。高中優質化/均質化方案。直轄縣市競爭型計畫。高瞻計畫。 中齒輪 轉化項目 (自選項目) 實作及探索體驗課程 跨領域/科目專題 彈性學習時間 適性課程 關鍵詞:教師專業展現。學校教師的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課程領導、校內教師專業社群(學科內與跨科)、跨校專業社群、大學與學科中心的支持網絡。 小齒輪

86 高中前導學校的任務與重點

87 中正高中、北大高中、大園國際高中、臺中女中、彰化女中、北港高中 東石高中、臺南二中、高雄師大附中、枋寮高中、宜蘭高中、花蓮女中
12所高中研究合作學校(前導學校) 考量學校大小規模、區位、定位、類型(完全中學、兼設職業類科..)、隸屬(國立、直轄市、縣市)…..。第一波12所學校。 中正高中、北大高中、大園國際高中、臺中女中、彰化女中、北港高中 東石高中、臺南二中、高雄師大附中、枋寮高中、宜蘭高中、花蓮女中

88 十二年國教高中新課綱前導學校社團

89 將課綱轉化簡化以大-中-小三齒輪表示 教育系統結構 學校 教師(課程、教學..

90 小齒輪(持續滾動) 中齒輪(永續) 大齒輪(依時序逐漸公告)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加深加廣選修、彈性學習時間等… 小齒輪(持續滾動) (學校願景、課發機制、跑班模式、中層課程領導) 學校課程規劃、學校專業支持、課務行政 學校配套的支持 中齒輪(永續) 課綱研訂、大學考招、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教師員額、課程諮詢教師、落實選修、經費、人事、法規等 大齒輪(依時序逐漸公告)

91 教育系統結構 學校 教師(課程、教學.. 高中優質化計畫。 特別是在小齒輪著力甚深,奠定了學校變革與107課綱轉化的豐厚根基

92 通過107課綱讓學校中齒輪重新定位與啟動去盤整與帶動過去高中優質化及高瞻計畫所做的小齒輪工作

93 子計畫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在普通高中實施之課程轉化探究
課程綱要實施及轉化的標的 適性揚才、落實選修 素養導向、強化通識 學生自主、彈性時間 以學校為基地的整體變革與改進方法 大齒輪 方法論 (1)發展不同類型前導學校課程轉化的案例(含模式、機制、實施配套) (2)促成內外部系統連節與協作、結構與制度的配套落實、支持系統的完善 (3)激發學校自生變革的動能 任務與目的 關注策略 建立機制 賦權增能 形構社群 強化支持 完善配套 (機制)。(能力)。(支持網絡) 內外部連結 、協作與配 套 轉化項目 (必選項目) 學校課程計畫 關鍵詞:學校總體經營。學校課發會之運作與機制、校長/主任課程領導能力、校長/主任專業社群。教育部高中課務工作圈。高中優質化/均質化方案。直轄縣市競爭型計畫。高瞻計畫。 中齒輪 轉化項目 (自選項目) 實作及探索體驗課程 跨領域/科目專題 彈性學習時間 適性課程 關鍵詞:教師專業展現。學校教師的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課程領導、校內教師專業社群(學科內與跨科)、跨校專業社群、大學與學科中心的支持網絡。 小齒輪

94 107課綱轉化項目時程規劃表 中齒輪 小齒輪 中齒輪 學校總體課程計畫(學校現況、定位、願景、理念、總體課程地圖等,過渡階段的準備)
實施轉化 項目 年度 學校總體課程計畫(學校現況、定位、願景、理念、總體課程地圖等,過渡階段的準備) 課程發展與實作項目 課務行政及運作機制 (課程發展組織、領導、流程、模式、平台、社群等) 校訂 必修 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 跨領域/科目專題 彈性學習時間 補強性及適性選修課程 其他(素養導向的領域或跨領域教學、職涯試探等) 103年度下學期 104年度上 學期 104年度下 學期 105年度上 學期 105年度下 學期 106年度上 學期 106年度下 學期 107課綱轉化項目時程規劃表

95 107課綱適性揚才、學校本位課程須同時關注 學制 普通型高中 部定 校訂 課程類別 類別項目 部定 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多元 選修 校訂
補強性 選修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 培養核心素養,鞏固基本學力,落實全人教育 延伸部定必修,訂有領域選修課綱,以銜接不同進路的大學教育 提供更個別化與差異化之適性課程,如通識應用、職業試探、大學預修等 提供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知識統整應用類型之課程為主 提供適性與差異化教學,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包含自主學習時間

96 ? 建構學校課程地圖 中齒論+小齒輪的Know how 高中教育的定位、目標與功能 學校願景、使命與目標 學校願景/使命/目標 年級
部定必修 校訂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多元選修 補強性選修 彈性學習時間 團體活動時間 高一 高二 高三 中齒論+小齒輪的Know how

97 台北市明倫高中(取自網站)

98

99 課程地圖與十二年國教課綱有什麼關係? 一、類型與層級 (一)總綱層級的課程地圖 1-12年的課程地圖 理念-目標-素養-領域/科目 (二)領綱層級的課程地圖 目標/素養/表現--知識/學習架構(含學習性質、難易層級、學習順序)---延伸學習建議(考量大學選才、類群進路) (三)學校層級的課程地圖 願景、目標、特色課程地圖(必/選修、校必、多元…..) (四)學生的課程地圖

100 普通高中課程類型架構 學制 普通型高中 部定 校訂 課程類別 類別項目 部定 必修 加深加廣選修 多元 選修 校訂 必修 補強性 選修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 培養核心素養,鞏固基本學力,落實全人教育 延伸部定必修,訂有領域選修課綱,以銜接不同進路的大學教育 提供更個別化與差異化之適性課程,如通識應用、職業試探、大學預修等 提供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知識統整應用類型之課程為主 提供適性與差異化教學,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包含自主學習時間

101 課程結構 國英必選及其他科必修 (含補強性選修)

102 課綱規劃學分數,學生自主選修。非每生必須修習學分
99v.s107課綱 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比較 領域/科目 99課綱必修 十二年國教(107課綱) 部定必修學分數 加深加廣選修(升學進路) 國語文 24 20 8(必選4) 英語文 18 6(英文)、6(二外) (以上任一或合計必選6) 數學 16 16(8+8) 8 自然 12 32 社會 藝術 10 6 綜合 4 科技 健體 14 課綱規劃學分數,學生自主選修。非每生必須修習學分

103 應修學分數不變,調整必修/選修,兼顧基礎學習及適性學習
以國語文為例,興趣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選擇(至少須修習24學分) 總計 不同性向、興趣學生 加深加廣 選修 部定必修 國學常識 2學分 各類文學選讀 多元選修 (通識應用、專題、大學預修課程等) 補強性選修 20學分 語文表達與應用 專題閱讀與研究 小說選讀 4學分 28學分 對文學院 有興趣學生 區域文學選讀 2學分 26學分 對傳播學院 有興趣學生 語文表達與應用 2學分 專題閱讀與研究 24學分 大學考招參採適性選修的課程 對理工學院有興趣(所選擇學校不採計選科考)

104 領域綱要研修進程

105 普高英語文必、選修初步規劃(草:公聽會版) 學生學習歷程要求加深加廣選修6學分(可與第二外語合計)
英語文(18) 部定必修(18) 加深加廣選修(6) 英語聽講(1) 英文文法(1) 英文閱讀與寫作(2) 英文寫作(2) 多元選修/補強性選修 參考領綱/學校自訂

106 普高自然科學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公聽會版)
部定必修(12) (分科8、跨科4) 加深加廣選修(32) (分科) 物理(10) 物理(2) 探究與實作一(2) 化學(10) 化學(2) 生物(8) 生物(2) 探究與實作二(2) 地科(4) 地科(2) 多元選修/補強性選修 參考領綱/學校自訂

107 普高藝術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公聽會版)
部定必修(10) (分科) 加深加廣選修(8) (跨科) 基本設計 音樂(2-6) 新媒體藝術 美術(2-6) 多媒體藝術 表演創作 藝術(2-6) 多元選修 參考領綱/學校自訂

108 普高綜合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公聽會版)
部定必修(4) (分科) 加深加廣選修(6) (跨科)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2) 家政(2) 加深 思考:智慧的啟航(2) 創新生活與家庭(2) 生命教育(1) 生命啟航:生命意義與生涯發展(2) 加廣 預約幸福(2) 生涯規劃(1) 創意與行銷(2) 參考領綱/學校自訂 多元選修

109 普高科技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公聽會版)
部定必修(4) (分科) 加深加廣選修(8) (分科) 工程設計專題製作(2) 生活科技(2) 機電整合專題製作(2) 進階程式設計(2-4) 資訊科技(2) 機器人程式設計(2) 多元選修 參考領綱/學校自訂

110 普高健康與體領域必、選修初步規劃(草:公聽會版)
部定必修(14) (分科) 加深加廣選修(6) (跨科模組課程:健康與運動休閒) 安全教育與傷害防護(2) 健康(2) 運動與健康(2) 體育(12) 健康與休閒生活(2) 多元選修 參考領綱/學校自訂

111 新課綱的領綱長什麼樣子? 基本理念 課程目標 時間分配 領域呼應核心素養 學習重點:學習表現、學習內容 實施要點

112 學習重點(學習表現、學習內容)雙向細目表

113 後續進程 整裝待發

114 近期及後續重要時程 103.06展開領綱研修小組籌組,進行領綱研修 辦理第一階段(研發為主)課綱前導學校 審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 各領域綱要陸續舉辦公聽會(北中南 東四場各兩天,與技術型高中一般科目共同 舉辦) 陸續發布各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綱要 辦理第二階段(拓展為主)課綱前導學校 預計各級學校開始逐年實施(一、七、十年級)

115 整裝待發(普通型高中為例) 總綱公告(1031128) 領綱公告(預訂10502) 新課程實施(10708) 整合計畫一: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
103學年度 104學年度 105學年度 106學年度 107學年度 總綱公告( ) 領綱公告(預訂10502) 新課程實施(10708) 整合計畫一: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 整合計畫二:課綱實施之課程轉化 國教署均質化及優質化、各縣市政府、科技部等計畫 「校定必修、彈性學習時間、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選修課程發展及落實、職涯試探」之課程研發(103—106學年度) ( )完成學校課程計畫 (10703)公告學校課程計畫

116 教師的圖像 自發 互動 共好

117 身為教師的我們想想該如何裝備自己去面對這波課綱的改變?
理解: (1)環境掃瞄(盤點之前所作的課程) (2)總綱的理解(遠景、理念、目標、課 程架構、實施要點) (3)領綱的思維與改變 行動: (1)讀書會、工作坊 (2)教師專業社群(跨領域/科目;跨校) (3)99課綱的彈性下試行

118 身為教師的我們想想該如何裝備自己去面對這波課綱的改變?
(請各科討論並分享~25分鐘) (1)新課綱與99課綱的不同 (2)就核心素養與學校遠景思考,貴領域 /科目可以發展何種課程?(校訂 必修、多元選修)部定課程如何在校 本的精神下更適性? (3)以學校特色來思考,「彈性學習時間」 可以如何安排與運用?

119 各領域教師因應107年領綱發展 國語文 英語文 數學 領域 99課綱 107年課綱(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 教師因應 調適策略
24必+4文教必選修 18必+2中華文教+8選4 教師需任教四門共計8學分的選修課程 1、104年9-10公聽會提早了解領綱必修、選修內容 2、利用99課綱的選修彈性在105學年度開課 英語文 24必 18必+6選(學生可另搭第二外國語文6學分) 教師需任教四門共計6學分的選修課程 數學 16+必選高三選修 8+8(理工、商管經濟一類;人文藝術等另一類,學生二選一)+高三甲(理工)、乙(商管經濟) 1、高二8學分數學與以往不同 2、高三人文藝術傾向可不修選修數學 3、數學多元選修課程的開設

120 各領域教師因應107年領綱發展 領域 99課綱 107年課綱(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 教師因應 調適策略 社會
24必+高三必選修(社會組) 18必+24選(學生自主選修) 1、部定必修18學分在四學期如何多元彈性處理 2、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為單獨課程(地理三門、公民二門、歷史二門未訂) 1、104年9-10公聽會提早了解領綱選修、必修內容 2、利用99課綱的選修彈性在105學年度開課 自然 科學 16必+高三必選修(自然組) 12必(高一8+高二4探究與實作)+32選(學生自主選修) 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為必修課程延伸(物化各10、生物8、地科4) 綜合活動、健體、藝術、科技、全民國防 36必(含全民國防2) 34必(含全民國防2)+26選(學生自主選修) 1、新課綱相較99課綱少2學分,受影響之科目需透過校訂必修、加深加廣選修或是多元選修調節 2、各校需開設多元選修6學分

121 若干領域/科目的師資需求將增多 語文 本土 新住民語文 領域 科技 第二外國語文

122 課程設計及發展能力 跨領域統整課程 學校本位課程 校訂必修課程 專題、實作及探索體驗課程 選修課程

123 朝向素養導向的教學 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 學習歷程、方法及策略 實踐力行的表現

124 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學校課發會運作與總體計畫 教學研究與適性教學 專業社群與公開授課 課務行政調整及建立 家長及民間協作

125 揚帆啟航--- 教師面 學科面 總綱讀書會的籌組與運作 (討論總綱的精神與內容,試排課程架構,找出問題,並提出解決策略)
參與學科中心或相關總綱及領綱的研習 課程諮詢教師的認證 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課程的結合 積極參與或成立教師專業社群(PLC)共同備課與設計課程 學科如何在學校本位中建立特色 跨領域/科目對話的可能,並可以共同設計課程 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體驗等課程的設計,如何進行 職涯試探課程如何設計 與學校周邊相關資源的整合,如大學

126 揚帆啟航--- 學校面 跨校面 學校特色的建立,如何形成共識? 建構學校課程地圖
校訂必修課程4-8學分,是哪些?學校如何開?學生如何選?教師如何評量? 教師如何增能,如核心素養的教學評量、課程設計 選修課程如何開設?相關配套 課程設計的啟動…設計、試行、反饋、修正 教師觀課的風氣和文化的建立 各校的校訂必修某種程度一致,或差異 各校的選修是否可以互選? 相關活動的結合

127 轉變需要時間,我們攜手開創機會…… 如果理念方向是對的,我們就需要點滴努力、攜手前行。
數年之後,才有機會看到:或走近,或走遠,至少我們沒有停留在原地。

128 大家長久的努力,期待…… 系統協作 課程精進 教學活化 喜悅學習

129 感謝聆聽 敬請指教


Download ppt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普通型高中階段 規劃理念、設計與實施準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