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能力測驗, 興趣(性向)測驗, 及人格測驗 本課程內容僅供課堂使用,請勿作其它任何形式的公開 內容資料皆取材自本課程所指定參考書目
定義與測量心理特質—測驗的主要類型 能力測驗, 興趣(性向)測驗, 及人格測驗 本課程內容僅供課堂使用,請勿作其它任何形式的公開 內容資料皆取材自本課程所指定參考書目
2
現代測驗的演進一 對於心智遲滯者的分類與訓練
19世紀始,歐美照顧心智遲滯者機構興起,建立確認及分類統一標準的需求大增。 Esquirol(1938)以語言使用能力為主要指標(至今仍是),區分以下二者: 精神失常者:有情緒困擾,但未必有心智退化。 心智遲滯者:自出生起即出現的心智缺陷。 Seguin(法,1837)成立第一所心智遲滯學校。1848起移居美國繼續發展, 發明許多心智遲滯者的收容機構所使用的感官(學習感覺辨識)和肌肉訓練(控制動作發展)。 其部分程序被納入非語文智力測驗中。
3
現代測驗的演進二 實驗心理學帶來的影響 關注於人類行為的類化描述(一致性) 研究主要問題在於視、聽、及其它感覺刺激的敏感度、反應時間等。
帶動對觀察條件的嚴格控制。標準化條件。 如Wundt(1879)
4
現代測驗的演進三 英生理學者Fancis Galton的貢獻
為開啟測驗運動的主要人物。自對遺傳的研究中,瞭解測量個人特徵的重要性 1884年設人體測量實驗室,測生理特質。 以感覺區辨估量個人智力: 視覺長度區辨的Galton桿;聽音調的Galton哨;測量動覺區辨的砝碼系列。 極端心智遲滯者區辨冷熱、疼痛的能力有缺陷 開啟評鑑量表及問卷方法、自由聯想的應用 修正數學技術,使欠缺數學訓練者亦能以量化方式處理測驗結果。
5
現代測驗的演進四 Cattell與心智測驗
受前二學者影響 首先提出mental test(心智測驗)一詞:包括對大學生的一系列測驗,如肌肉力量、運動速度、疼痛敏感度、視覺及聽覺敏銳度、重量區辨、反應時間及記憶等心理功能。 為19世紀的測驗典型:當時發展一系列對學童、大學生及成年人的測驗。但Jawstrow(1983)發現這些測驗結果與相關效標(如教師評鑑、學業成就)幾乎無關聯。 Binet(1985)評:因這些過度集中於簡單、特殊的感覺能力。
6
現代測驗的演進四 Binet與智力測驗興起
1904年,研究心智遲滯兒童的教育;Binet & Simon合作發展出了第一分比西量表(Binet-Simon Scale, 1905) 1905第一版:30道題目,由簡而難;範圍廣泛,主要強調智力本質(判斷、理解及推理) ;以50位3歲到11的正常兒童,及發展遲滯兒童為受試。 1908第二版:增加總題數,並刪除部分不佳題目。以300位3~13歲的正常兒童表現,將題目區分為不同年齡組。在整分測驗上得分即為分數相同兒童的心智水準(mental level) 。後譯者以心智年齡取代該名詞 1911年第三版,Binet去世:小幅度修正及重新安置特定測驗,量表的適用年齡範圍延長到成年。 史丹佛大學Terman使用智力商數(intelligent quotient)取代生理年齡計法。
7
現代測驗的演進五 團體測驗:1917年因應世界大戰士兵分類需求而發展可大量施測的團體測驗
性向測驗:1920年後,許多智力測驗因其侷限性,改稱為”學業性向測驗” 一次大戰前,發展以特殊性向測驗補充整理測驗,稱特殊性向測驗(special aptitude tests 應用於職業諮商、人事甄選和分類。 以因素分析方法,發展出多元性向測驗組(multiple aptitude batteries,1945) 。以語文理解、數字性向、空間視覺化、算術推理和知覺速度的個別分數,取代總分或單一智商分數。適合作為個人內分或區分性診斷。
8
現代測驗的演進六 標準化成就測驗:1845,波士頓公立學校以筆試取代口試。1923史丹佛成就測驗為現代測驗之始,採常模參照;1930起以測驗計分機配合新的客觀測驗;1947成立教育測驗中心(ETS) ;1883年起,美國舉辦定期公職考試。 性格衡鑑:Kraepelin(1982)以自由聯想研究疲倦、飢餓及藥物的心理效果。後出現性格問卷及自陳量表: 自陳量表:其原型為第一次大戰時的用以篩選有嚴重心理困擾者的個人資料表(Woodworth發展,亦為後世情緒適應量表範本) 投射技術:應用於臨床。給予當事人結構不明確的作業,廣泛的作答範圍。假設個人將自己的特有反應投射到該作業上。自由聯想為最早的投射技術之一。另有如句子完成測驗、即興表演、繪圖、解釋圖片或墨漬等。
9
心理特質與作決定 診斷歷程的決定 穩定特質(心智能力,興趣,人格)的測量有助於作決定: 如智力屬穩定特質; 情緒與態度則屬流動特質
行為型態有助心理特質的分類: 例如認知表現可呈現一般智力的個別差異; 而投票行為則可呈現其政治信念; 個人對職業選擇的滿意與否(反應),則可看出其興趣. 具流動特質的心理測量,或與重要效標關聯度不高者, 則較無助於作決定. 例如情緒,態度,價值觀或特定(但無關的)技藝的測量等.
10
一般心智能力 (general mental ability)
在各領域的表現, 特別是學業表現, 及認知工作的表現
11
人格(personality) 在廣域的情境中, 個人行為的一致性
12
興趣(interests) 個人所滿意的情境或對情境的反應
13
Intelligence 智能是否真的存在? (有否共同認定的定義) 天才心智遲緩
1.智能是一種構念(construct),僅能對外顯行為加以測量, 推估 2.是系統性的, 在工作表現的差異(包括資訊的操控, 再現, 評鑑,及處理) 3.特定心智能力是特定工作型態的表現,如空間智能
14
智力(intelligence)理論
15
二因論Spearman’s theory(1904)
一般因素(general, g)與特定因素(special,s) 例如: 語意測驗立足於其一般智能(g因素)之上, 但亦受其特定能力(s因素)-語意理解之影響
16
塞斯通智力理論與群體因素 Thurstone(1935,1938)
智力測驗中有許多共同因素,稱群體因素(group factors),例如閱讀理解,語意分析,簡單加減運算,抽象能力.都與g因素有正相關,但二語意測驗間的相關,應比語意測驗與數量測驗間的相關性高 群體因素之間應是互相獨立
17
語意理解—字彙,閱讀理解,語意分析等 字彙流暢—快速產出及運作大量特定特質的字彙 數量—快速與精確數學運算的能力 空間—空間圖像的心智轉換能力 聯想記憶—rote memory 推理—歸納,演繹等技能
18
Cattell, R. B. (1963) 流動智力與結晶智力二者間有高正相關,但概念上有差異
流動智力: 發現事物關聯,如類推、字序、數序等;流動智力主要在於處理理性能力。 結晶智力: 事情記憶的儲存量。
19
智力階層理論(Vernon,1960,1965) g因素 S因素
20
Guilford’s Structure of Intellect Model
單位、類別、關係 系統、轉換、涵意 評量、聚斂思考、發散思考 記憶保留、記憶記錄、認知 視覺、聽覺、符號、語意、行為
21
Gardner’s 多元智能論 智能包括:邏輯-數學、語意、空間、身體-動覺、自知能力、知人能力、音樂。
1996年,再增加第八種智能-自然觀察智能 意義1:教育應為每個孩子量身裁縫 意義2:傳統的智力比較方式面向太窄
22
Sternberg智力三元論 組合性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經驗性智力(experiental intelligence)和適應性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 每個人處理訊息的方式可分為分析、創意和實用三種向度,而智慧正是這三種向度平衡綜合的結果。 心智活動可以分成數部分:取得資訊、實行特定心智工作、計畫、監控、及評鑑一般心智歷程。 環境適應力亦為智力的重要項目。
23
Gardner Sternberg 智能的內容與表現結果 傳統IQ為語言、數理、空間、音樂、運動智力,此為認知成份 智能的思考歷程 傳統IQ為吸收新知、智能表現,此為訊息處理的成份,並加上後設認知來監控知識獲得歷程
24
智力測驗發展史 1900,英國研究人類差異; 法國研究精神失常與心智遲緩的差異。
英、Francis Galton發展系統性研究個別差異的方法;Catell引入美國 Catell(1890)發展感官動作測驗以測量智力;最早使用mental test一詞 Wissler(1901)提出以感官動作測驗測量智能是錯的 測量個別差異 心智遲緩分類 個別化測驗 標準化團體測驗
25
智力測驗發展史 法Esquirol(1838)提出心智遲滯有不同階層, 語言發展是智能測驗關鍵
測量個別差異 法Esquirol(1838)提出心智遲滯有不同階層, 語言發展是智能測驗關鍵 法Seguin認為心智遲滯是可改善的,感覺動作訓練有高度助益,尤其是程度輕微者。日後因而設置了啟智學校;亦開啟了對標準化智力測驗的需求。 心智遲緩分類 個別化測驗 標準化團體測驗
26
智力測驗發展史 1905,Binet-Simon 量表(scale)發展,內含30項目,依難度排列。涉及語言、推理、理解、及心理性肌肉運動等。 (如視覺追踪、重複3個數字、找出事物關聯、定義一系列抽象項目) 。以答對項目比率計分。 1908,比西量表修正,增為58個項目。建立試題難度及解釋分數方法。以心智水準、心智年齡(mental level; mental age)解釋測驗分數。 1916,Terman修訂,發展Stanford-Binet量表(斯比量表) ,首先提出IQ計算方式:IQ=(MA/CA) ×100 測量個別差異 心智遲緩分類 個別化測驗 標準化團體測驗
27
智力測驗發展史 意義:IQ=100,智能為平均數; IQ愈高,心智年齡愈高 (今日IQ計算方式已轉為標準分數, 意義亦不相同)
問題1:四歲小孩(MA=5) IQ=125, 另一八歲小孩(MA=10) IQ=125, 二在者群體中表現的優越突出程度 一致嗎? 問題2:心智年齡會不會隨實際年齡增長 而增加? 1905,Binet-Simon 量表(scale)發展,內含30項目,依難度排列。涉及語言、推理、理解、及心理性肌肉運動等。 (如視覺追踪、重複3個數字、找出事物關聯、定義一系列抽象項目) 。以答對項目比率計分。 1908,比西量表修正,增為58個項目。建立試題難度及解釋分數方法。以心智水準、心智年齡(mental level; mental age)解釋測驗分數。 1916,Terman修訂,發展Stanford-Binet量表(斯比量表) ,首先提出IQ計算方式:IQ=(MA/CA) ×100 測量個別差異 心智遲緩分類 個別化測驗 IQ解釋 標準化團體測驗
28
試試看
29
智力測驗發展史 第一次大戰期間,為快速有效的分類、安置士兵,APA協會(主事者如Yerkes, Otis, Terman等人)協助發展經濟簡單的團體智力測驗,如Army Alpha(書寫的) ,Army Beta(非語文的). 測量個別差異 心智遲緩分類 個別化測驗 標準化團體測驗
30
良好智力測驗的特質 廣泛取樣 智力測驗非資訊測驗 指標之無差異性 充分的試題樣本
31
EQ與IQ孰重? EQ:衝動控制、延宕滿足、自我監控、同理心等特質
32
興趣測驗 興趣的本質:喜好的反應 可預測選擇,非能力或成就預測 偏向測量持續性和滿意度,而非表現如何。
33
興趣測驗的發展史 Thorndike(1912)應用興趣測驗於職業諮商歷程。 第一次大戰後開始發展。
間, 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成員, E. K. Strong研究不同職業者的興趣類型,編成Strong 職業興趣表一、二版 G.F. Guder 亦發展類似測驗。 發展出特質—因素取向的分析方法 Holland(1973) :職業興趣可以分成六類:務實型(Realistic)、研究探索型(Investigative)、藝術型(Artistic)、社會關懷型(Social)、企業型(Enterprising)、和守分型(Conventional)。
34
Holland(1973) 趣類型 偏好模式 務實型(Realistic) 喜歡工業性的材料及戶外活動 研究探索型(Investigative) 對科學及探究性的過程很有興趣 藝術型(Artistic) 喜歡享受自我經驗及參與藝術性的活動 社會關懷型(Social) 喜歡幫助別人且喜歡參與他人活動 企業型(Enterprising) 喜歡享有權力及擁有政治力量的感覺 守分型(Conventional) 喜歡待在一個優良制度的組織中且從事類似辦事員的工作
35
良好興趣測驗的特質 有良好效標關聯效度 有良好的建構效度:應用特質—因素分析方法。(1)興趣應有良好定義(2)用不同方法測同一構念(取得)應有高相關;用同一方法測不同構念,相關應低。
36
人格測驗 人格的本質: (1)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 (2)人格表現因情境有所差異 (3)人類行為存在某種程度的共通性 行為的一致性
特質:是行為起源,非具體存在,為描述性的總結論。
37
人格的大五因素模式(Big Five) 外向性(Extraversion):健談、果斷、有活力、熱情、活躍等
和善性(Agreeableness):友好、合作、真誠、愉快、利他、有感染力等; 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冷靜、憂鬱、鎮定、神經質、消極情緒、神經過敏等; 責任感(Conscientiousness):有責任心、有條理、堅忍不拔、公正、拘謹、克制等; 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富想像力、有洞察力、聰明、有修養、直率、創造性、思路開闊等。
38
情緒穩定性﹝N﹞ 特質量尺:衡鑑適應良好─情緒不穩定性。能鑑定出容易心理抑鬱、不切實際的想法、過度慾求或衝動、不健全的因應反應者。
低分者特性:鎮靜、放鬆、不易情緒化、堅強、有安全感、自我滿足。 高分者特性:多慮、緊張、不安全感、慮病、情緒化、自卑。
39
外向性﹝E﹞ 特質量尺:衡鑑人際互動上的量與強度。對活動水平、尋求刺激或歡樂的能量等的評量。
低分者特性:保守、文靜、冷淡、工作取向、缺少活力、退縮。 高分者特性:主動、喜歡說話、長於社交、人際取向、樂觀、熱情。
40
開放性﹝O﹞ 特質量尺:衡鑑主動追求經驗和體驗經驗的程度;以及對陌生事物的容忍性與探索能力。
低分者特性:從俗性、重實際、興趣狹隘、缺乏藝術性、缺乏分析傾向。 高分者特性:好奇、興趣廣泛、創造性、獨創性、富想像力、非傳統性。
41
近十年來的研究成果表明:通過標準化手段瞭解性格,可以幫助預測個體將來的工作績效。性格對個人表現的影響接近甚至超過了個體認知能力對個人表現的影響。性格研究的迅速發展得益於"大五",即人格的五大因素分類學說的興起和廣為傳播, 通常稱為"大五人格理論"。
42
和善性﹝A﹞ 特質量尺:衡鑑個人在思想、情緒與行動上從同情到反對的連續向度中的人際取向程度。
低分者特性:好批評、粗暴、多疑、不合作、有報復心、殘忍、易怒、好支使他人。 高分者特性:心地善良、溫和、宅心仁厚、樂於助人、可信靠、正直。
43
嚴謹自律性﹝C﹞ 特質量尺:衡鑑個人的組織性、堅毅性、可信賴性及目標取向行為的動機。
低分者特性:漫無目的、不可信賴、懶散、粗心、散慢、意志薄弱、好逸樂。 高分者特性:按部就班、可信賴、努力、自律、守時、細心、整潔、有雄心、有毅力。
44
1、這些因素是人格分析的維度,並不是指人格類型。人們在大五維度上呈不同程度的分佈。大多數人的測試結果居於高分值和低分值之間; 2、人格特徵形成于成年初期,並在接下來的45年或更長時間內處於穩定狀態; 3、人格因素及其具體特徵是有遺傳性的,至少部分受到影響; 4、這些因素在史前或許具有適應性價值; 5、這樣的因素劃分具有普遍意義,即使在截然不同的語言體系,諸如漢語和德語; 6、瞭解個體人格因素的差異性有助於洞察人性,幫助病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案。
45
人格評量方法:賴氏人格測驗為例 增加對自己的瞭解
共有150題,構成十三個量表,每一量表代表一項人格特徵,即活動性〔G〕、領導性〔A〕、社交性〔S〕、思考性〔T〕、安閒性〔R〕、客觀性〔O〕、協調性〔Co〕、攻擊性〔Ag〕、抑鬱性〔D〕、變異性〔C〕、自卑感〔I〕、神經質〔N〕、虛偽性〔L〕等。可測得個人的內外向性格、社會適應性及情緒穩定性等三類共十二種人格特徵。協助個人瞭解自己在個性、情緒、社會適應等方面的人格特質。
46
賴氏人格測驗 賴氏人格共有150題,內容共區分三大主題,第一項為內、外向性,包含(活動性、服從性、社會的、思考的、憂慮的);第二項為社會適應情形,包含(客觀的、協調的、攻擊性);第三項為情緒穩定情形,包含(抑鬱性、變異性、自卑感、神經質)等項目。 測驗常模共區分大專組、高中職組、國中、小組等,內容的信度、效度均以本國學生做為常模組,可信度非常高,但需要施測者對受測者的受測狀態做適當的修正,不能僅以書面反映做解釋,如果想再進一步了解狀況,需以其他人格測驗或再測方式來檢定。 測驗結果共區分五大內容,解釋如下:
47
賴氏人格測驗 一、A型:(平均型) 具有這類型的人是一個平凡的人,其人格特徵是性格中向(既非內向也非外向),社會適應是普通(既非良好也非不良),情緒穩定性是中等(既非很穩定也非不穩定),但仍可從其各個量表的等級位置予以解釋。如其中有些量表在1等和2等,或4等和5等,則可依其量表的人格特徵個別解釋。
48
賴氏人格測驗 二、B型:(偏右型) 具有這類型的人是性格外向又好動、社會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因而容易產生反社會行為,倘若生活環境欠佳,精力又充沛,就有暴力行為的產生,故稱為暴力型。據研究結果,犯罪少年或問題行為學生以這類型者較多,故若能善用本測驗予以鑑別,並加以輔導,則可達防範於未然之效。
49
賴氏人格測驗 三、C型:(偏左型) 具有這類型的人是性格內向、不好動、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穩定,所以比較遵守規紀,聽人指揮、被動、穩定、冷靜的個性,故稱為鎮靜型。這類型的人較適合擔任室內工作。
50
賴氏人格測驗 四、D型:(左下型) 具有這類型的人是性格外向又好動、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穩定,可做團體的指導或領導人物,故稱為指導型。適合從事室外工作、擔任幹部或領導的工作。在求學時可擔任班長或班級幹部,帶動同學參加各項活動。
51
賴氏人格測驗 五、E型:(右下型) 具有這類型的人是性格內向不好動、社會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這種人意志不堅,自我脆弱,常有自責的心理傾向,因而容易產生非社會行為或精神官能症徵候,個性亦顯得有怪僻的趨向,故稱為怪僻型。這種人需要予以輔導,否則會造成心理不健康
53
良好人格測驗的特質 應具詮釋力 應具穩定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