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 制作: Zhang Jiahua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 制作: Zhang Jiahua
2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 视感知规律 听感知规律 经验之塔理论 传播理论 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
3
视感知规律 人眼的视觉特性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1.0 0.8 0.6 0.4 0.2 人眼的视敏曲线 波长(nm)
4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范围: 人眼的彩色视觉: 人眼的分辨力: 人眼的视觉惰性: 0.0001cd/m2~几百万cd/m2
红、绿、蓝三种感色细胞 彩色光的三要素:亮度、色调、色饱和度 人眼的分辨力: 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率要比亮度细节的分辨率要低得多 人眼的视觉惰性: 人眼的亮度感觉滞后于实际亮度 视觉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秒
5
人的视觉心理 心理趋合: 画面均衡: 视觉重心: 人们的想象力会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 是人们对画面稳定感的一种形式感觉
画面的“重量”的中心。有右撇现象
6
视觉心理与构图 构图是把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元素包括线条、色彩、明暗、节奏等。
视觉心理对构图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7
颜色的象征寓意 红色——热烈、喜悦、勇敢、斗争 黄色——醒目、庄重、高贵、光辉 蓝色——安静、深远、幽清、阴郁
绿色——生意、健康、活泼、平和 白色——清洁、坦率、朴素、单调 紫色——柔和、幽婉、华贵、娴静 品红——秀丽、鲜艳、飘逸、悦目 黑色——沉着、恐惧、严肃、神秘
8
画面的明暗
9
听感知规律 人耳的听觉特性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 人的主观听感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人耳的掩蔽效应: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其他声音。
鸡尾酒会效应:在纷乱的酒会现场,人们照样能听出其中某个人的声音来。 颤音效应:人耳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 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10
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耳廓效应 声音绕过头部在两耳间产生的声压级差。
听觉神经中枢就是根据相位差和声压级差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来确定声音方位。 耳廓效应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由于耳廓形状特点而产生不同的反射。反射声进入耳道与直达声之间就产生了时间差(相位差)。 耳廓效应对声音定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频率较高的声音。
11
“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三大类十个层次) 抽象的经验 观察经验 做的经验 言语 符号 视觉符号 广播 录音 照片 幻灯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野外旅行 观摩示范 参与演戏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观察经验 做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
12
做的经验 有目的直接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演戏的经验
“塔”的底部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它是直接与客观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完整的生活经验,去取得大量有意义的信息与观念。 设计的经验 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制作过程所取得的经验。 演戏的经验 通常有许多事情我们是不能直接去实践而取得经验的,如一些历史事件,我们便无法再去取得直接的经验。
13
观察的经验 观摩示范 室外旅行 参观展览 电视和电影 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观摩示范是将重要的事实、过程与观念用形象动作去呈现出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准确的观察,从而获得一种观察经验。 室外旅行 见习旅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观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处于自然状态的事物。 参观展览 展览有陈列的实物、模型、图表甚至照片,由他们组合起来说明某一事件的特定的意义。 电视和电影 电视和电影主要是用图像与声音去表现客观事物,在银屏上呈现的只是客观事物的替代画面,而不是事物本身。 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由静态图像、广播、录音等提供的信息,通常能为没有文字阅读能力的人所理解。
14
抽象的经验 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是指平面地图、示意图、图表等抽象化了的符号,它们与现实事物已没有多少类似的地方,如地图中用圆圈表示城市、乡镇,用线条表示了公路、铁路,用曲线表示河流或等高线,用不同粗细的实线、虚线表示国界、省界、县界等等。 言语符号 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所谓抽象化就是这种符号已经没有实在事物的形态,不再含有对意义的视觉暗示。
15
“经验之塔” 的基本观点 “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但若把具体经验看得过重,则是很危险的。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16
传播的概念&类型 传播的概念 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 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人的传播 。
17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类型 传播 植物的传播 动物的传播 人的传播 机器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传播的类型
18
传播的类型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 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教育传播: 是由教育者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19
教育传播的特点 有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20
网络传播 概念: 特征: 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传播的数字化、互动性、快捷性 信息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
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 传播的开放性、选择性
21
传播模式 拉斯威尔“五W”传播模式 要素: 缺陷: Who?(谁?) Say what?(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从什么途径?) To whom?(对谁?) 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缺陷: 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22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干扰 反馈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23
贝罗传播模式 信源 受传者 通道 信息 贝罗模式传播(S-M-C-R模式) (SOURCE) (RECEIVER) (CHANNEL) 符
号 内 容 成分 结构 信息 (MESSAGE) 视 听 触 嗅 味 传播技术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 贝罗模式传播(S-M-C-R模式)
24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B教学方法 L教材 M教学媒体 P心理结构 怎样教 S社会结构 Z教育目的 在什么情况下教
教什么 用什么教 为什么教 教谁 教 学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25
2.3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传播过程 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通道、环境等。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调整再传送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26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自学传播 个别传播 课堂传播 远程传播 指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课堂传播 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亦即是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进行。 远程传播 是非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例如函授、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等。
27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 抽象层次原理 甲 乙 教师与学生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要使学生了解一件事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内能够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共同经验模型 抽象层次原理 传播的内容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并且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下移动; 既要说出抽象要点,又要用具体事物来支持;讲了熟悉的具体事物,又要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得出抽象的概念。 甲 乙
28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重复作用原理: 信息来源原理: 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新呈现,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同一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能增强教育传播效果。 信息来源原理: 有信誉的可靠的传播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 当传者是受者乐于接受的对象时,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为学生认可的形象与权威,同时也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选用的教材、资料的内容的来源应正确、真实、可靠。 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最小代价律:以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收获 媒体选择原理: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报酬/需要付出的努力。 教育媒体制作和选择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与教育媒体。要做到:方便省事;显著突出;吸引人;针对需要;注意受众已有的传播习惯。
29
习题 1、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哪些因素有关? 2、何为“心理趋合”?何为“画面均衡”? 3、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利用人的视、听觉特性。
4、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5、简述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贝罗传 播模式、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6、什么是网络传播?有什么特点? 7、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8、教育传播有哪些方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9、简述教育传播的基本过程。 10、谈谈如何将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用于课堂教学。
30
综合实践 观摩一堂优秀教师上的多媒体课,根据本章学过的视听教 育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就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根据经验之塔理论,案例中采用了哪些手段使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学习经验?有何启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哪些传播手段和方法?教学中运用了哪些传播规律? (3)根据视听心理规律,分析所用课件中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31
视听与传播理论 结 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