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优雅杀手 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优雅杀手 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优雅杀手

2 蛇属于爬行纲蛇目.蛇体细长。分头、躯干和尾三部,颈部不显,身体表面覆盖鳞片,四肢消失,带骨及胸骨退化,但蟒科、盲蛇科、瘦盲蛇科和筒蛇科的种类还有骨盆及残余后肢,无活动性眼睑、瞬膜和泪腺,缺乏骨膜,鼓室萎缩,耳咽管也消;内耳的卵圆窗和方骨之间由耳柱骨相接。颅骨由于大量膜骨脱化或消失,已无双颞孔德痕迹。椎体前凹形。除寰椎和尾椎外,其余椎骨上都附有可动的肋骨,是蛇类向前爬动的主要支持器官。成对的内脏器官因受体型的影响,使其左右对称的位置变换成前后交错的位置,或只保留一侧器官,另一侧的则萎缩、退化。无膀胱。雄性有一对交配器,卵生或卵胎生。交配前有求偶的婚舞行为。 概述 大部分是陆生,也有半树栖、半水栖和水栖的,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及新西兰、爱尔兰等岛屿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虫等为食。一般分无毒蛇和有毒蛇。毒蛇和无毒蛇的体征区别有:毒蛇的头一般是三角形的;口内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一般情况下尾很短,并突然变细。无毒蛇头部是椭圆形;口内无毒牙;尾部是逐渐变细。虽可以这么判别,但也有例外,不可掉以轻心。蛇的种类很多,遍布全世界,热带最多。中国境内的毒蛇有蟒山烙铁头、五步蛇、竹叶青、眼镜蛇、蝮蛇和金环蛇等;无毒蛇有锦蛇、蟒蛇、大赤练等。 蛇的出现大概在1.5亿年以前,毒蛇的出现则要晚得多,它是由无毒蛇进化而来,在2700万年前才出现。目前世界上的蛇约有3000种,其中毒蛇有600多种。中国蛇类216种,毒蛇65种。蛇类是蜥蜴在进化过程中高度特化的一个分支,在种系发生上与蜥蜴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所以蛇的有些特征也同样见于蜥蜴的某些种类中,例如蛇蜥科没有四肢,体呈蛇形;巨蜥科的舌尖分叉和蛇一样;鬣蜥科的耳孔不显与蛇相似等。

3 蛇的形态结构 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或直线行走或弯蜒曲折而前进.这是由蛇的结构所决定的.
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界限不很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蛇没有四肢.全身被鳞片遮盖.有保护肤体的作用. 蛇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无毒蛇头部一般呈圆锥状.前端细而后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状,蛇的躯干部呈长筒状,蛇的尾部为肛门以后的部位 蛇的内部结构分为: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泄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染色体等十大部分.

4 骨骼系统 消化系统 动脉系统 呼吸系统 肌肉系统 静脉系统

5 骨骼系统 包括头骨、脊柱及肋骨三部分。 (1)头骨:从其来源而言,系由脑质、咽颅及皮颅组成。
     包括头骨、脊柱及肋骨三部分。 (1)头骨:从其来源而言,系由脑质、咽颅及皮颅组成。 (2)脊柱:由 块脊椎骨构成。脊椎分为寰椎、枢椎、躯椎及尾椎四部分。

6 肌肉系统 包括头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尾部肌肉以及皮肌等。 (1)头肌:分布于头的背面、腹面、两侧以及眼的周围。
    包括头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尾部肌肉以及皮肌等。 (1)头肌:分布于头的背面、腹面、两侧以及眼的周围。 (2)躯干部肌肉:分为轴上肌及轴下肌两部分,轴上肌位于脊椎骨之上面,轴下肌位于脊椎骨下面,并有K肌和短肌之分。 (3)尾部肌肉: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肌肉结构基本上与躯干肌一样。 (4)皮肌:系骨肌在胚胎时分化出来的一类肌肉,分布于躯干部的腹面。

7

8 呼吸系统 与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1)消化管:起于口,止于泄殖肛孔。分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泄殖腔等器官。 (2)消化腺:从食道至大肠的整个管道上富有皱榻,有增大其表面积和增加消化腺分泌功能的作用这利于蛇吞食较大的动物和加强消化、吸收功能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包括鼻、喉、气管和肺四部分。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吐故纳新的生理功能

9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淋巴系及血液等四部分。主要完成新陈代谢这一重要生理功能。
泄殖系统包括泌尿和生殖两个系统。(1)泌尿系统: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排泄体内废物。(2)生殖系统:又分雌雄两性,是繁衍后代的器官。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1)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构成,是蛇体的最高统帅机关。(2)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是一种感觉神经支。 感觉器官由眼、耳的柱骨、内耳、颊窝、舌、犁鼻器和鼻组成。蛇体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外界环境各种不同的刺激,通过神经冲动,完成感觉功能。 染色体它是蛇类遗传物质的载体,也是繁衍后代的一种生殖细胞。 皮肤系统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1)表皮:由最深层的生发层、表层的生活细胞层和中间的角质层组成。体表的鳞片则是表皮角化的产物。(2)真皮:由浅层的疏松结缔组织、色素细胞以及深层的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10

11

12 蛇起源于古代的四足爬行动物,后来生存环境变了,由于习性原因
蛇起源于古代的四足爬行动物,后来生存环境变了,由于习性原因.蛇更适宜于匍匐穿行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穴居,原有四只脚渐渐成了累赘,因为它的脚原本不发达,后来退化为现在蜿蜒爬行,比它本来用脚行走更快,于是就慢慢退化了。 四肢退化 蟒蛇中后肢的残余

13 蛇的运动 蛇没有脚.怎么能爬行呢?实际上.蛇不仅能爬行.还爬行得相当快 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于它有特殊的运动方式: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难行.无法以这种方式爬行了.当然.不必因此为蛇担忧.因为在自然界是不会有像玻璃那样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体推向前方.这种运动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线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样. 第三种方式是伸缩运动.蛇身前部抬起.尽力前伸.接触到支持的物体时.蛇身后部即跟着缩向前去.然后再抬起身体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较缓慢的蛇.如铅色水蛇等.在受到惊动时.蛇身会很快地连续伸缩.加快爬行的速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

14

15

16

17 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首先看外形。毒蛇的头部大多呈三角形,因为在毒蛇头俩西侧口角的上方有一对毒腺,由于毒腺发达,头部两侧明显扩大而呈三角形。无毒蛇因为没有毒腺,所以头部大多呈椭圆形。但是单从头部外形区别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有些有毒蛇的头部并不呈三角形,如金环蛇、银环蛇。而有些无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如梭颈蛇。再从体表看,有毒蛇斑纹明显,蛇身粗短,从肛门以后突然变得细尖。无毒蛇斑纹不明显,蛇身细长,尾部长,从肛门以后逐渐尖细。有无毒牙和毒腺是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标志。毒蛇除有毒腺外,在它的上颌骨上还长有一对或数对粗长而弯 曲的毒牙。毒牙和毒腺相通,当毒蛇咬人时,毒腺内的蛇毒 通过毒牙注入人体内。无毒蛇没有毒牙,因此牙齿大小相似。被蛇咬伤后,如果从外形上一时辨别不清是否为毒蛇,或者在夜间根本没有看到蛇,那么只要细心观察伤口便可知道。 无毒蛇咬人后,在咬伤的皮肤上留下一排到两排均匀而细小 的牙痕;而毒蛇咬人后,除了两排均匀而细小的牙痕外,还有一个以上(一般为两个)大而深的毒牙牙痕。

18 毒牙的分类 依据其毒牙的位置及型式,主分成三大类:1)管牙类(Solendglyphs)、2)前沟牙类(Proteroglyphs)、3)后沟牙类(Opisthoglyphs);   (1) 管牙类:其头呈三角形,背部通常呈褐色调并带深色斑块,所有蝮蛇科蛇 类皆是属此;其毒牙长且大型呈中空的管状位于上颔前方两侧,平时藏于肉质鞘中,使用时才会往前伸出,除平常使用的一对毒牙外,其后方并常有1-2对备用牙,毒性多以出血性毒为主,倘若根据颊窝(Pit)的有无,我们又可将它们分成二亚科,即A)响尾蛇亚科(具颊窝):包括百步蛇、龟壳花、青竹丝、菊池氏龟壳花、阿里山龟壳花皆属之;B)蝮蛇亚科(不具颊窝):台湾仅产锁炼蛇这一种,颊窝是响尾蛇亚科特有的热感受器,藉此蛇类可察觉环境中细微温度差异,帮助它们捕食或避敌;至于锁炼蛇,尽管它不具有颊窝,但因其颜面神经末梢对于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它仍可透过类似的机制来捕食,在蝮蛇亚科中算是相当特殊的。   (2) 前沟牙类:其头呈椭圆或圆形;外表常具较明显甚至鲜艳的纵行或环状斑有警示的功能,所有眼镜蛇科蛇类皆是属此,其仅具一对固定表面具凹沟的毒牙,位于上颔前方两侧,但不若管牙类那般大,毒性多以神经性毒为主。   (3) 后沟牙类:其毒牙仅较一般齿稍大且位于上颔后方,这类毒蛇毒性通常不若蝮蛇科或眼镜蛇科蛇类那般强,黄颔蛇科有部份成员具此类型毒牙,包括:水蛇、唐水蛇、茶斑蛇、大头蛇和台湾赤炼蛇皆是,虽然这类蛇中毒时通常仅会肿胀,无致死之虞,但对一些体质较敏感的人仍可能引起较严重之过敏症状。

19 头部结构

20 十大毒蛇 第七名白眉蝮 这种蛇在北方也常见,而且颜色很多。 第四名舟山眼镜蛇 它的俗称是饭铲头。 第八名灰蓝扁尾海蛇 海蛇通常是剧毒无比的
第一名银环蛇 俗称:银脚带、过基峡。金环、银环都是剧毒的。吃饱后常在路边休息,拂晓时才回窝,夜行人路过常被咬伤。银环蛇的毒性比金环蛇强。书上说它们善良,行动迟缓,很少攻击人。一般人触动它时,它会把头压在身下藏起头不动。 第三名眼镜王蛇 俗称:过山峰。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第二名五步蛇 学名尖吻腹。毒腺大、毒牙长、毒素溶血性好,人被咬后不及时处理,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死翘翘了---高级杀手嘛! 第十名:金环蛇 俗称:金脚带。这是一种粗细适中的蛇,身体的横断面是极特殊的三角形。它的头很窄,并且和脖子浑然一体,它的鳞片也是光滑的。这种蛇从脖子到尾巴全身装饰着黑白(或乳白)相间的宽度大体相等的条纹。是危险的毒蛇。金环蛇的中毒症状都是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流诞、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肌肉麻痹、运动不协调、呼吸微弱发展至衰竭,最后死亡。不过它的毒性还比不上银环蛇。 第六名白唇竹叶青 竹叶青的身体是绿色的,不仔细辨认会与无毒的翠青蛇相混起来,但是它的尾巴焦黄,这正是与翠青蛇相区别的地方。因为它的尾巴似火燎焦,所以叫它「焦尾仔」或「火烧尾」。竹叶青有扑火和聚居习性。昼夜活动,多在夜间寻食。竹叶青喜欢上树,常缠绕在溪边的灌木丛或小乔木上,会主动攻击人。 十大毒蛇 第七名白眉蝮 这种蛇在北方也常见,而且颜色很多。 第九名圆斑蝰 俗称:百步蛇。听着好像比五步蛇差远了,其实一样的毒 第四名舟山眼镜蛇 它的俗称是饭铲头。 第八名灰蓝扁尾海蛇 海蛇通常是剧毒无比的 第五名原矛头蝮 它的俗称跟上面的差不多:烙铁头。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21 被蛇咬后的救治 1、看伤口,毒蛇咬人有可能把牙断在你肉里,把它拔出来。
1、看伤口,毒蛇咬人有可能把牙断在你肉里,把它拔出来。   2、冲洗:蛇毒在1-3分钟内是不会蔓延,这时挤出或冲洗蛇毒,可以有效排除大部分蛇毒。立即冲洗用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盐水或冷开水、肥皂、尿,最好将伤肢置于4~7℃冰水中(冷水内放入冰块),在伤处周围放置碎冰维持24小时,亦可喷氯乙烷(降温时注意全身保暖)。切记: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    3、扎结肢体:在近心端,用绑带像打绑腿一样螺旋型大面积紧缚肢体,延缓毒液蔓延。譬如脚踝被咬,就在膝盖下包扎。蛇毒是通过静脉传递的,静脉分布在人体表。用粗布条大面积压迫体表的静脉,可以有效防治蛇毒蔓延,同时又不会因为局部扎结过紧而阻断血液流通。这样可以尽可能阻止毒液的扩散,防止 毒素进入淋巴系统。结扎之后,赶紧赴医治疗,急救处理结束后,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没有绑带时,也可用绳子、布带、鞋带、稻草等,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厘米处作环形结扎,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结扎要迅速,在咬伤后2~5分钟内完成,此后每隔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液循环受阻而坏死。 到邻近的医院注射抗毒血清后,可去掉结扎。 4、无毒蛇咬后无须特殊处理,只需对伤口清洗、止血,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22

23

24 蛇的价值

25 巨盲蛇Rhinotypholopsschlegeli 钩盲蛇Ramphotyphlopsbraminus
盲蛇科(Typhlopidae) 有6属150~226种,是盲蛇亚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少数分布于中美洲,此外有一种出现于南欧,两种见于美国佛罗里达。盲蛇亚目的三个科牙齿的位置各不相同,盲蛇科仅上颌有牙齿。盲蛇科最著名的种类当属钩盲蛇(Ramphotyphlopsbraminus),钩盲蛇是所有蛇类中唯一孤雌生殖的成员,只有雌性而无雄性。钩盲蛇也是体型最小的蛇类之一,身长仅15厘米。钩盲蛇原产于亚洲,但是由于潜伏于花盆的土壤中而被人类带到世界其它地方,现在除了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外,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部分地区以及很多大洋的岛屿上都能见到,成为分布最广泛的蛇类之一,钩盲蛇也是中国最常见的盲蛇,最北可见于重庆和宜昌。盲蛇科有少数种类的体型较大,如非洲的巨盲蛇(Rhinotypholopsschlegeli)身长将近1米,远远大于其它盲蛇。 巨盲蛇Rhinotypholopsschlegeli 钩盲蛇Ramphotyphlopsbraminus

26 尖吻蝮(五步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
蝰蛇科(Viperidae)   蝰蛇科有28~34属220~250种,是管牙的毒蛇,毒牙巨大并可以折叠收回,为最进步的蛇类。蝰蛇科成员的体型多与其他蛇类明显不同,身体短粗,尾短而突然变细,头大而成三角形,有些种类头上还有可感受红外线的颊窝。蝰蛇科可分为无颊窝的蝰蛇亚科(Viperinae)、有颊窝的蝮蛇亚科(Crotalinae)和原始而神秘的白头蝰亚科(Azemiopinae)三个亚科,它们有时也被升级为单独的科。蝰蛇亚科约有12~13属70余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各地。   蝰蛇亚科包括分布最北的毒蛇,其中极北蝰(Viperaberus)遍布欧亚大陆北部,也是见于英国的唯一毒蛇,最北可深入北极苔原地区。蝰蛇亚科包括一些毒牙最大的毒蛇,如非洲的加蓬咝蝰(Bitisgabonica)的毒牙可长达5厘米。加蓬咝蝰也是非洲最大和最著名的毒蛇之一,身体非常粗壮,与其近亲犀咝蝰(Bitisnasicornis)等同为花纹最复杂的蛇类。白头蝰亚科仅以白头蝰(Azemiopsfea)为代表。白头蝰是蝰蛇科最原始的成员,分布于缅甸和我国南方等地,非常罕见,目前人们对其所知甚少。蝰蛇科其它成员均属于蝮蛇亚科,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亚科,分布广泛,在除了澳大利亚以外的各个大陆都有分布,且在大多数地区都是主要的毒蛇。 白头蝰 Azemiopsfea 犀咝蝰Bitisnasicornis 尖吻蝮(五步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

27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响尾蛇 Crotalusadamanteus 蝮蛇亚科最著名的当属响尾蛇(Crotalus),以尾部可以发出声音报警和可以感受红外线而闻名。响尾蛇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但是有3种见于中南美洲。美国东南部的东部菱背响尾蛇(Crotalusadamanteus)体长超过2米,是北美洲最大最重的毒蛇。中南美洲的巨蝮(Lachesismuta)体型比东部菱背响尾蛇更大,体长近4米,是西半球最大的毒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蝮蛇和最重的毒蛇。在亚洲蝮蛇的种类很多,其中蝮蛇属(Agkistrodon)和烙铁头属(Trimeresurus)的成员是中国最常见的毒蛇,也是中国咬伤人的主要毒蛇。 草原蝰 Viperan ursini 蝮蛇 Gloydius brevicaudus 竹叶青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28 眼镜蛇科(Elapidae) 眼镜蛇科有70多属310多种,是前沟牙 的毒蛇。眼镜蛇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温暖
  眼镜蛇科有70多属310多种,是前沟牙 的毒蛇。眼镜蛇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温暖 地区,在陆地和海洋均有分布,其中在澳洲 是主要蛇类。眼镜蛇科成员形态大多数与游蛇科 类似,但少数种类,如大洋洲的棘蛇属Acanthophis 体型极似蝰蛇科成员,这可能与大洋洲没有真正的蝰蛇科成员有关。 眼镜蛇科成员的毒牙不能折叠收回,所以毒牙不能太大,远小于 蝰蛇科成员,其中体型最大的眼镜蛇毒牙并不大于最小型的蝰蛇,但 眼镜蛇科成员的毒性往往更加剧烈,陆地上毒性最大的蛇是澳大利亚的 内陆泰攀蛇(细鳞泰攀蛇)Oxyuranusmicrolepidotus,其一次排毒量可以杀 死25万只老鼠!陆栖的眼镜蛇有45属250种,在大洋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都有一些著名的种类。眼镜蛇在大洋洲是主要的蛇类,由于缺少其它蛇类,眼镜蛇占据了比较多样的生态位,著名的种类除了前面提到的泰攀蛇和棘蛇以外,还有虎蛇Notechis,伊澳蛇Pseudechis等,其中伊澳蛇属包括澳洲最常见和分布最广的毒蛇。亚洲的眼镜蛇中最著名的当属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大者体长可超过5米。非洲的眼镜蛇以曼巴蛇Dendroaspis最著名,曼巴蛇主要为树栖蛇类,但黑曼巴蛇Dendroaspispolylepis常在地面活动,黑曼巴蛇是非洲最大的眼镜蛇,体长可达4米,黑曼巴蛇也是非洲毒性最大的蛇,且动作敏捷,攻击速度快,非常危险。

29 Bungarus multicinctus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亚洲和非洲还有几种喷射毒液的眼镜蛇,主要攻击对手的眼睛。美洲的眼镜蛇以珊瑚蛇Micrurus和拟珊瑚蛇Micruroides为代表,它们是色彩最艳丽的蛇之一,也是美洲毒性最大的蛇类之一,一些美洲的无毒蛇如乳蛇拟态成珊瑚蛇来保护自己。扁尾蛇有1属6种,多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近海,但有一种分布于所罗门群岛的湖泊中。扁尾蛇毒性剧烈,但很少咬人。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黑曼巴 Dendroaspis polylepis 珊瑚蛇 Micrurus

30 游蛇科(Colubridae)   游蛇科多达300属1600~1800种,爬行动物的最大一科,包括现存2/3的蛇,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且为除澳洲以外各地的主要蛇类。游蛇科成员非常复杂,相当于进步蛇类的收容所,亚科众多,划分混乱,有时有些成员被列为独立的科,其中最有争议的是分布于非洲和中东的穴蝰,和新蛇亚目各科的成员均有些相似,但亲缘关系均不很近,有时被单列为穴蝰科Atractaspididae。 游蛇科多数为无毒蛇,部分为后沟牙毒蛇,其毒性多 数不大,但也有极少数剧毒的种类和少数毒牙前置的种类。 游蛇科成员形态多种多样,其中有些种类一 个种就有多种不同的花纹,最著名的就是美洲的 王蛇Lampropeltisgetula和乳蛇Lampropeltistriagulum。王蛇 有10余个亚种,彼此之间差异甚大,从外表上往往会 误认为是不同的种类。乳蛇亚种多达25个,虽然无毒 ,但是外表与剧毒的珊瑚蛇非常相似,不同 亚种的乳蛇看起来很象是不同种类的珊瑚蛇。 游蛇科最奇特的种类当属亚洲热带地区的几种 金花蛇属成员Chrysopelea,它们可以在空中滑翔一段 距离,有飞蛇之称。剧毒的游蛇科成员主要分布于 非洲,如非洲树蛇属Dispholidus和非洲藤蛇属 成员Thelotornis,它们的毒性均可致命,且非洲藤蛇的毒液尚无抗毒素。

31 虎斑游蛇Rhabdophis tigrina
乌梢蛇 Zoacys dhumnades 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us 金花蛇 Chrysopelea 乳蛇Lampropeltistriagulum 黄脊游蛇 Coluber spinalis 中国水蛇 Enhydris chinensis

32 蟒蛇科(Boidae)   蟒蛇科约有17属73种包括现存最大的蛇类,但多数种类没有那样大。蟒蛇科不仅有后肢带残余,还有残余的后肢,呈鳞片状,有些种类还有可以感受红外线的颊窝。蟒蛇科可分为卵生的蟒亚科和主要为卵胎生的蚺亚科,二者均即包括巨型蛇类,也包括一些中型蛇类。蚺亚科包括蚺和沙蟒,二者有时也进一步分成两个亚科。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美洲,少数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新几内亚岛。蚺中最著名的是分布于南美洲北部的绿水蟒Eunectesmurinus,这是现存最大的蛇类,虽然身长一般略小于网蟒,但是比网蟒更重。更常见的是红尾蚺Boaconstrictor,其分布广泛,见于美洲大部分热带地区,亚种多达10余个。 绿水蟒Eunectesmurinus 红尾蚺Boaconstrictor

33 普通蚺的一些亚种是蚺中体型比较大的成员,长达4
普通蚺的一些亚种是蚺中体型比较大的成员,长达4.5米,但是比绿水蚺要小很多,而一些亚种体型很小,长仅1米。沙蟒有10多种,身长多不超过1米,适应在沙中穴居,与其它蟒蛇科成员习性截然不同。沙蟒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干燥地区,并有一种见于欧洲,而北美有两种小型的蚺蛇也与沙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蟒亚科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地区,其中多数分布于大洋洲,而最著名的蟒属Python则分布于亚洲和非洲,蟒属中有多种巨型蛇类,其中东南亚的网蟒Pythonreticulatus身长可达10米,是最长的蛇,只是重量要小于绿水蟒。亚洲的印度蟒Pythonmolurus的非洲的非洲岩蟒Pythonsebae身长均可超过7米甚至更长,是仅次于绿水蟒和网蟒的巨蟒。澳洲的蟒中最著名的是地毯蟒Moreliaspilota,地毯蟒长2~4米,亚种繁多,不同亚种花纹差异很大。分布于澳洲北部和新几内亚的绿树蟒Moreliaviridis在幼年的时候颜色为黄色或桔红色,但成年后变成绿色,绿树蟒与南美洲的葱绿树蚺Caralluscaninus非常相似,但并非近亲。 网蟒Pythonreticulatus 印度蟒Pythonmolurus 绿树蟒Moreliaviridis

34

35 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
海蛇科(Colubridae) 海蛇科(Hydrophiidae)50余种海栖毒蛇的统称。身体扁平,尾呈桨状,适於水生生活。鼻孔开口于吻背,有瓣膜司开闭。有几种的躯干比头和颈部粗,在咬猎物时能保持身体稳定。有的(阔尾海蛇亚科〔Laticaudinae〕)像陆栖种类那样具宽大的腹鳞,其他(海蛇亚科〔Hydrophiinae〕)种类腹鳞皆小,不适於陆地。最大的(如日本的鲜美海味——阔带青斑海蛇〔Laticauda semifasciata〕)体长相当于一般种类的两倍。大多栖於澳大利亚和亚洲的沿海及海湾,仅黑背海蛇(Pelamis platurus)广布太平洋至马达加斯加和整个西半球。体长约1公尺。深棕色或黑色,腹部为鲜明的黄色,吃鱼。有时集大群於海面晒太阳。扁尾蛇亚科有几个种上陆产卵,其他皆於海中产幼蛇。海蛇一般冲击缓慢,但有的种类(如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和钩嘴海蛇〔Enhydrina schistosa〕)潜有致命的可能性。 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 长吻海蛇Pelamis 海蛇科

36 其它蛇类 岛蚺 Casareadussumieri 筒蛇 Aniliusscytale 古巴林蚺 Tropidophis melanurus
阿拉佛拉瘰鳞蛇Acrochoridusarafurae 筒蛇 Aniliusscytale 古巴林蚺 Tropidophis melanurus 美洲闪鳞蛇Loxocemusbicolor 针尾蛇 Uropeltis ceylanica 岛蚺 Casareadussumieri

37 双头蛇-两头忙 蛇目游蛇科的一属。体呈圆柱形,全长约400毫米。头与颈区分不明显,眼较小,瞳孔圆形,背鳞平滑。尾短,较钝,与颈部有相似的斑纹,骤看也像头部,故名两头蛇。已知60余种。分布于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中国产3种:云南两头蛇仅见于云南,尖尾两头蛇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钝尾两头蛇(见图)主要分 布于华中和华南,栖息于海拔200 ~975米的山区。地下穴居。以蚯 蚓和昆虫为食。卵生。

38 双头蛇--变异蛇 双头蛇确实比较常见,原因在于蛇的基因(控制头的那段)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 双头蛇因为身体结构不同于正常同类,多数只能存活1周到2周,目前知道存活最长的双头蛇:8年.   如果移植另一个头上去,原先的头会透过体内调节把新的头逐渐变成不是头的样子.   如果两个头想向两个相反的方 向行走的话,在两个头分岔之处, (这里的蛇皮很脆弱的)有一定的 可能会裂开,导致双头蛇死亡。

39 蛇在自然界的作用 野生动物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们通过食物链的关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一旦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青草——蝗虫——蛙(鼠)——蛇——鹰,这就是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如果人类无节制地捕猎野外的蛇,蛇就越来越少,导致森林、草地和农田的鼠害越来越猖獗,鼠害和虫害给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生态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40 蛇的药用价值 蛇是颇为珍贵的中药材。蛇头、蛇眼、
蛇蜕、蛇胆、蛇肝、蛇膏、蛇毒等均可入药。蛇肉具有强壮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 可治疗病后体弱、风痹麻木、关节疼痛等症。蛇胆具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的 功效,主治小儿疳积、痔疮肿痛。据临床报导:蛇胆汁乙醇溶液,是治疗角膜炎、 角膜溃疡、角膜斑翳之良药。以蛇胆汁、川贝母、杏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蛇胆川 贝液”,是目前临床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止咳祛痰良药,对治疗气管炎、支气管 炎等疾病引起的喘咳、胸闷气促等症,总有效率可达96.8%。蛇蜕又名蛇皮、蛇壳, 是蛇蜕下的皮膜,具有祛风定惊、杀虫、退翳消肿、清热解毒的功能,可治目翳、 疮疖、痔漏、痄腮、疟疾、小儿惊痫、疥癣、瘰疬等症。蛇毒,是目前国际药材市 场上十分昂贵的珍奇药材。据报导:1盎司(相当于28.35克)美洲蛇毒液价值28万美元,我国特产五步蛇毒液的出口价格是黄金出口价格的50多倍。在现代医学中, 利用蝮蛇毒制成的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癌、抗血凝作用。近年来,科学家们从东 南亚的一种叫红口蝮蛇的毒液中分离制成的“防芬”药物制剂,对治疗癌转移和血 管栓塞等疾病疗效非常理想。

41


Download ppt "优雅杀手 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