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师心理健康及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 第八讲: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 杨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师心理健康及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 第八讲: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 杨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师心理健康及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 第八讲: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 杨霞

2 什么是儿童心理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它特征的事物。在敏感期内,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突然爆发出某种新的动机为止。儿童在这段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是根源于儿童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强烈要求。正像刚孵化的虫子执着地追求光亮,小鸭子执着地跟随它们第一眼看到的那个动物,儿童对环境的喜爱迫使他们对环境接触。这种喜爱不是思考的结果,也不是教育的结果,更不是情绪的结果,而是由一种先天的内在机制所决定的。     敏感期的内在本质使儿童对这个世界无限地热爱,只有这种爱才能使儿童忘我地投入到对身边物体的研究和探索中去。     如果儿童在敏感期内他的兴趣受到妨碍,就会丧失以自然的方式适应环境的机会,儿童也就因此丧失属于个体的敏感性与动机,这会导致儿童精神发展和完成方面的障碍。因此,成人决不可以让儿童靠碰运气来得到某项敏感期的发展,而是要全面地帮助儿童得到所有敏感期的良好发展。

3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父母应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感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4 一、感知觉发展敏感期(0至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通过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您可以在家中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5 感知觉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给孩子适宜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平衡觉、温湿觉等方面的体验。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听一听,认识和感知自然界的花草虫鱼、山脉、河流、车船、建筑、日月星云等。同时要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营养摄入。这些都是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石。 视觉发展是最典型的例子。婴儿如果从出生起就缺乏有效的视觉刺激(例如在白内障的情况下),将导致本来用于视觉的脑细胞萎缩或转而从事其他任务。如果在三岁时还不能得到恢复,患儿可能永久性丧失视觉功能。

6 二、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一岁半到两岁,儿童有一个对细小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根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
一个时期内,幼儿手里总是紧紧攥着一些小东西,把物品贴身放置或攥在手里是儿童的行为方式。这可能给他一种感觉:拥有和不让这个东西转移的感觉。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细心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好时机。一些成人粗枝大叶的性格与这一敏感时期受到阻挠有关。

7 三、动作敏感期(0-6岁)    0-3岁是大肌肉动作的敏感期,其中1-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走路使儿童从不自由、需要帮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是儿童的第二次生命。到2岁的时候,儿童已经能够自如地走、跑、跳,非常活泼好动。 走的敏感期大概7个月开始出现。起先拒绝坐,不断要妈妈拉着双手跳,一段时间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走……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敏感期,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往往要重复练习三十多次。当幼儿学会上下坡时,就真正的完全的学会走路了。等会走了又开始说:妈妈抱抱!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1岁左右出现。

8 探索空间的敏感期,一般在一岁前出现,孩子不停地将东西扔出去,最好使用弹力球。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这些都是空间的要素:直观的位置,直观外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些是科学逻辑的起始点。 探索空间的敏感期应当在1岁前出现,弹力球是幼儿最初探索空间的最好东西。扔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漫游的敏感期一般在1岁到1岁半度过。表现为不断走动,这玩玩那玩玩,很不专心,专注于一件事物时间很短。

9 模仿的敏感期应该在1岁半到2岁出现,但大部分孩子的这个敏感期是在2岁半出现的。(见过1岁多点的孩子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跳跃的敏感期在2岁半到3岁时出现,是儿童走的敏感期的最高阶段的自我训练,成人害怕儿童出危险,常常不让儿童跳,也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更应该加强小肌肉的练习,也就是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练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从1岁半开始,就进入了手的敏感期,通过操作,儿童可以直接体验、理解物体的各种特性。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许多成人手笨,不会用筷子,不会按键,不会点钞,不会削苹果,不会栓绳索……都与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10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在孩子两岁半左右就应该给他提供纸笔,进行涂鸦,正常儿童会在这一年龄由涂鸦绘画自动开始尝试书写。

11 四、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儿童长牙时要使用牙,舌头发育时要使用舌头,这是1岁左右孩子的特点,他们用牙不断地咬、咀嚼东西,把东西塞满一嘴,但并不咽下。饼干和苹果都是孩子发展口腔的好东西。 儿童的口腔敏感期在半岁左右来临,应该在2岁前完成。需要活动口腔:表现为吃手,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个人认为母乳喂养对顺利渡过口腔敏感期也有很大的帮助。

12 语言发展的三个关键期: 一、  出生8—10个月是婴儿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期; 二、  1-1.5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  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汉语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13 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建构的支柱性能力,语言潜能开发条件:
(1)    正常发育的大脑和发音器官、听觉器官是语言获得的生理条件; (2)    丰富的感知、行为环境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抽象代表物,婴儿只有广泛地感知各种事物,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才能有丰富的知识对事物的特性和联系有一定认识,这时相关语言才能掌握。 (3)    必须适时地给婴儿语言模仿的机会。 (4)    使用语言是婴儿语言发展的动力。 3-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在这一时期学习外语比更晚学习外语轻松容易很多,但必须注意方式,在轻松快乐的游戏和自然的生活对话中学习效果最好。

14 五、秩序敏感期(出生几个月至4岁) 儿童在出生几个月到第二年,处在秩序的敏感期。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按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整理环境,把环境秩序化。这说明儿童已有了内在的秩序,这个内在的秩序反过在来检测环境,修正环境,要求环境符合他的内在秩序。儿童的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一岁半左右,孩子不让任何不熟悉的人碰他的东西或不让人坐他的小板凳,更不让人摸他的脸或手,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直到他对这些食物没兴趣了,才允许别人拿走。“……是我的”也是人的基本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人就没有安全感。 五岁之前的孩子不要强制他放弃自己的东西。有的孩子正处于“我的”占有敏感期,他要靠拥有自己的东西将“我”和“他人”区分开来。如果强制分享,就会造成巨大的恐惧感和危机感。

15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秩序感是儿童的重要敏感期之一。儿童是喜欢规则,遵守规则的,规则的内化意味着对社会、对群体共有秩序的遵守。孩子不仅会把规则变成秩序固定在自己身上,还会把它变成一种通则,孩子喜欢规则,就会把规则当作礼物送给父母、教师和喜欢的朋友。一个个良好的规则积累起来,最后造就一个文明的人。秩序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再来。

16 六、执拗敏感期 2岁至3岁的幼儿开始进入执拗的敏感期(即所谓的叛逆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的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些。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 儿童自我意识一旦觉醒,就开始用抗拒和拒绝别人的方式有意识地练习使用自己的意志,喜欢说“不”!如果儿童正常发展,他会在7岁后走出自我中心的疆域,达到和谐和顺从的人生状态。(儿童2岁时自我开始苏醒)

17 七、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18 八、音乐敏感期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出生头两年,孩子们的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期间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他的敏感期会顺延。让孩子在6岁前完成一系列敏感期是孩子理想的成长状态。 儿童对敏感对象因为感兴趣而投入,因为投入而持久,专一。他不仅热爱,而且要出成果;不仅要出成果,而且要结合生活;不仅要结合生活,而且要求被欣赏和承认。 当孩子全神贯注,不断重复,说明专注的品质正在形成。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

19 家庭成员之间意见不和,会使孩子处在不安和焦虑中,心情总是很紧张。所以不要当孩子的面争论。积极向上,快乐的成人自然会给孩子带来轻松和快乐,时间长了,快乐就成为儿童的主要心态,时间再长就变成一种品质,时间更长,快乐就让孩子必然做出成就。 在儿童的眼里,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和自己一样能说话,要吃饭要睡觉的,都是会生气,会疼痛的, 儿童要自我发展,这发展需要环境。家长的任务就是准备环境。儿童在一个环境中发展自我,这过程常常需要帮助,家长的任务就是提供帮助,在恰当的时候提供适宜的帮助。

20 九、口的敏感期(2、3个月之后) 口的敏感期出现于儿童两三个月之后。这时,孩子不是用眼睛仔细观察抓到的物体,而是将它送给嘴去啃。这个时期的儿童急切地用他的舌头和嘴唇去感受事物,凭借来自舌头的味觉和嘴唇的触觉,吸收环境中每样东西的特质,以便寻找到采取行动的方法。孩子虽然有了大脑器官,但里面并没有任何内容,由于先天反射的作用,儿童具有吸吮与抓握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儿童最先使用的嘴,比其它的器官更加敏感。当儿童第一次将手无意间伸到嘴里后,由于吸吮手指给儿童带来了精神愉悦,儿童就会无意识地练习将手送到嘴里,之后发展到抓到东西也能够熟练放到嘴里。大脑会统合和比较来自嘴唇的不同质量、不同形状的感受,将它们留存在大脑中,成为大脑这个器官工作的早期产品——我们将其称为表象。     这个时期,儿童已经暴露在语言环境之下,开始吸收语音,逐渐地将自己收集到的感受与语音配对,形成有关词汇的认识。口唇的工作,又为说话提供了筋肉方面的运动,为将要发展的语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运动基础。

21 如果口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欲望压抑下来,成为将来的人格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习惯,如:吐吐沫、啃手指头、吮嘴唇、吃零食、讽刺挖苦别人、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等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遗留下来的问题。

22 在口的敏感期,儿童和成人的冲突是什么呢?就是成人想维持干净,而儿童不是这样——我们人类好不容易从不讲卫生状态发展到讲卫生的文明社会,那些从乡下来城里打工的阿姨,他们发现要让东家最能感受到、最容易满意的,就是讲卫生。在家庭里,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吃手和乱啃东西,每当发现孩子这样做时就会一把手和东西打掉,不让他啃,而带孩子的阿姨会反这一点发挥到极致。这个“不让”,也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工作的权利,剥夺工作的权利也就意味着阻碍了生命的发展。对孩子来说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前面说了,孩子身上先天就存在着促使他精神生命发展的密码,当你不让他这这样做时他会感到难受,难受了就要哭闹,用哭闹来争取。这一切,儿童都是无意识做的。     如果口的敏感期被这样对待了,这个痛苦就会永远留在儿童心里,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皮亚杰和蒙台梭利都认为(皮亚杰将此定为“感觉运动时期”),这是智慧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这其中还有着性快感的需要。这个性快感和我们成人认为的那个“性”是不一样的,是一种近似于成人快感的那种情绪。要是这一点被剥夺了,所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将来会喜欢攻击他人。男孩会是显性暴力,女孩会是隐性暴力(比如爱说闲话,讽刺挖苦人,诽谤人,吐唾沫等)。

23 十、手的敏感期(3个月之后) 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断地使用手的过程中,儿童发现了自己的手。当儿童的注意从嘴唇转向手的时候,感觉的中心也从口转移到了手。这时的儿童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这使他们所感受的事物范围扩大了许多,也正在这时,儿童和成人的冲突越发扩大化了。因为家庭的物品是成人心爱的物品,这些物品一旦成为儿童的工作材料后,就不会用爸爸妈妈那样的情感来爱护它们,而有可能把妈妈很珍惜的一条丝巾拉出来不断地在地上拍打,去感受那种柔软的感觉,会把正在吃着的香蕉抓捏得稀烂,去体会那种粘乎乎的感觉。如果他们捏碎了一颗鸡蛋,发现这个圆圆的蛋壳里有一些粘乎乎的东西,就会在打破并感受完第一个之后,再去感受第二个。这种时候,孩子的价值观和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冲突。成人使用的材料成为儿童探索和研究的材料,而这种研究和探索有可能是破坏性的。

24 十一、腿的敏感期(8个月之后) 儿童急切地需要扩大自己的探索范围,手的敏感期的来临之前,儿童就试探通过自己的运动方式,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一开始他们用爬行的方式,爬行带来腿和手的谐调运动,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运动神经的控制能力。这时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感到鼓舞,因为他从此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这种感觉像获得第二次诞生一样令他欣喜。自行活动将儿童带到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这时的儿童对走路无限痴迷,人一生中最喜欢走路的时期大约也就是这个时期。儿童为了感受腿和脚与地面碰触的感觉而不断地行走,为由自己的腿、脚把自己带到了目的地而欣喜。这个时期,成人要跟在儿童的后面,让他们满足自己走路的欲望。这时的孩子还有一个特征:哪里不平往哪里走,哪里脏往哪里走。这也会造成成人与儿童的冲突。因为成人为了效率一般会挑选近的、比较平坦的路,这使他们不能理解儿童的行为,强行将儿童从我们认为不好的道路上拉回来。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大哭,要求回到原来的路上去。

25 还有一种最不可取的方式:将孩子的鞋上装上会响的笛子。这种新奇的鞋在孩子走路时会发出尖利的响声,会打乱孩子对腿的感受和周围事物的观察,使孩子心烦意乱,要求妈妈抱,而不愿意再去探索来自腿的感觉。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蒙特棱利认为:“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几里路不会累,但小孩子在走路时不像成人那样在心里有一个目标。幼儿学习走路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地走,既没有节奏,也没有目标,但是四周的景物都吸引着他,鼓舞着他继续向前。如果成人这时想帮助孩子,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步伐与目标。

26 十二、自主敏感期(3-6岁) 当儿童能将自己听到的语词与他认知的事物、情感或感觉配对后,就可以逐渐地在大脑中使用这些带有语音的表象进行工作,也就是使用概念工作。这时真正的思维就出现了,也就是此时,儿童发现了“我”,发现了“我”也就意味着儿童将自己与别人分开,把自己与物体分开,只有这时,儿童才发现物体是有归属性的,并将人和物体一样归属。

27 从表面上看,这个时期的儿童有点儿像传统意义上的自私,因为他们常常强调什么东西“是我的”。如果他的东西被别人动了,就会非常痛苦,而且他们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是因为,儿童刚刚发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有一些物品是属于自己的,而另外一些物品不属于自己,这多少使他们对物品少了些安全感。在还没有建构起物品的流通性概念之前,儿童对物品只有归属性认知。儿童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地发现物品真正的归属性质和流通性质,才能够放松地看待自己的物品。这一时期的儿童仍然认为自己看到也就是别人看到的,自己需要的也就是别人需要的,自己的想法也是别人的想法。     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自主敏感期特征当成自私的表现,开始紧张,并开始专门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精神,故意将属于孩子的物品强行分给别人,真正地给孩子造成对物质的没有安全感。

28 十三、无理取闹期(3-9岁)     过了自主敏感期,孩子不再对身边物品的属性那么计较,那么紧张,由此而认识了“我”,并获得了“我的权利”的认识。他开始将这种认识扩大,从物质扩大到非物质领域,如:对人的权利界限的探索,对事物空间、时间、体积、永恒性和归属性的探索。这是一个更深层的领域,当儿童把对物质领域探索形成的经验和知识用于非物质领域时,就会遭到巨大的失败。这使儿童不能理解,从表现情况看,就是任性、蛮不讲理。

29 十四、完美敏感期(3岁以后)     当孩子关注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后,就开始出现了有关物体形式的审美。当他们爱上一个物体,就连它的形状也一起爱护起来,发现一个完整的形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愉悦和鼓舞。如果有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式的要求,也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发现完整与残缺,建构起自己内在的对于美的需求。

30 十五、文化敏感期(四岁以后)     从自主敏感期开始,儿童逐渐进入了对人类精神产品的探索和认知。在人类精神产品中,文化属于最灿烂的一颗明珠,这颗明珠当然会引起正在探求的儿童的注意。四岁以后的儿童,对文字、算术、科学、艺术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再像三岁或两岁时那样盲目地问为什么,而是就一个领域的疑惑提出疑问或自己的设想。

31 十六、婚姻敏感期(5岁以后)     从五岁开始,孩子们开始对人群组合发生兴趣,并开始了对各种组合形式的探索。由于婚姻的组合形式离儿童生活最近,所以儿童的探索就会先从婚姻开始。这个时候,他们会研究谁和谁结婚了,如果他们自己喜欢一个人,就会要求与他(她)结婚。在婚姻敏感期的过程中,儿童发现了情感,练习处理情感,从而认知了人类社会组成形式。

32 总结:提供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让孩子的敏感期充分度过。
在敏感期如何适度的引导和辅助孩子成长呢? 专门有人研究过儿童这方面的心理现象,如果“提供给儿童新的内容”与“儿童已知内容”之间差距太大,他们就不会对新内容发生兴趣,如果提供的“新内容”与“已知内容”太接近,对他们不具有挑战性,也不会感兴趣。所谓的“敏感期”,就是儿童自己内在的“敏感性”指引着他们恰当地选择新的内容。而我们发现,儿童自己选择新内容的方式恰好与上面所说的儿童心理学家的发现吻合。

33 关于提供太多的刺激会造成儿童不专注的问题,这得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环境中自然陈列的物品由儿童自己选择,只要这些物品不是堆在一起、使儿童每次选择时将所有的物品翻一遍,他们就会按照内在的敏感性指引,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材料。也就是说,这种工作材料刺激了儿童的敏感性。反之,儿童在选择在过程中由于经手的物品太多,就无力量去选择能够投入工作的材料,即便选择了,已无心力投入工作。如果工作材料都是有秩序地摆放在架子上,材料再多也不会出现不专注的情况。

34 另一种是,成人给孩子介绍工作。有人说:孩子内在的敏感使他们会按照事物客观的逻辑去选择相关的工作材料,如,蒙氏工作室里有许多种教具,正常的孩子会在选择“建构分散集合概念”的“纺棰棒箱”后,就会选择“建构长度集合概念”的“数棒”;选择完数棒后,又会选择“建构高度集合量概念”的“数塔”……我发现实际上不是这样,如果我们按照蒙特棱利的构想,在给孩子建构有关数字的概念时就必须得给孩子介绍工作,只有介绍工作才能让孩子按照这个逻辑过程发现1—10的数字,和它们所表达的量的之间的关系,否则,孩子可能由于选择了“纺棰棒箱”,在对很多的零碎的物品感兴趣的基础上去选择“千珠糕”。介绍工作也是刺激,在介绍工作的时候就要注意不可太多、太吸引孩子,太多了,孩子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那就破坏了孩子的敏感期了。

35 懂得孩子每个时期有哪些敏感期非常重要,做父母的可以知道如何引导孩子的发展,不至于武断粗暴地批评、制止孩子的正常行为,同时配合制定规则,不至于胡乱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规则。     孙瑞雪说,希望我们成人和孩子,象外星人遇见外星人一样,彼此了解,而不是现状中,是地球人和外星人的关系。     我们来按年龄解读敏感期,我只拣常见和容易被成人误解、阻挠的敏感期行为做个记录。

36 0----2岁半  主要发展智能结构     用嘴认识事物:孩子喜欢吃手、咬各种东西,请不要阻止他。所幸小乖这个敏感期我没有阻挠他,过渡得还可以。     探索空间:爬、抓、扔东西等,所有提手旁的动作都喜欢。     秩序:要求有程序。     自我意识:咬人、打人、说不等。提供可以咬的东西给他,帮助度过;对于打人,可以忽略他,不要对他说:不能打人、打人是错误的等,这样会强化打人的行为。     玩水、沙:不用说了,每个孩子都喜欢,吸引力长达12年。     审美:要求食物和用具必须完整。这个最容易被误解为蛮不讲理。例如:妈妈给孩子买了一个大蛋糕之类的东西,妈妈说,你吃不完这么多,妈妈吃一半你吃一半,于是掰下一半;孩子立即大哭大闹,非得要整个的不可。这个场景太常见了,以前我都认为,这样的孩子太自私太蛮横了,必须得管教。如今才知道,这是审美敏感期到来了。同样的情况,妈妈在完整的蛋糕上面咬一口是可以的,掰开不可以,因为破坏了完整性。由这个可以看出,孩子的审美意识完美意识很强,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艺术家。

37 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这时候要注意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概念。举几个反面典型帮助理解:孩子摔倒了,成人会“打地”来安慰孩子----哈哈,这个太司空见惯了,我现在明知道不对,有时候都有这样的冲动,可见也是从小建立了错误概念,这个将导致长大后不会承担责任,喜欢推卸;对孩子说你不听话会被抓走----建立对警察的错误概念,可以随便抓人;说天黑不能出门,导致我们长这么大了还怕黑;我就亲耳听过一个3岁多的孩子绘声绘色地对我说:天黑了外面有狼,不能出去,会被狼吃掉,然后她还进行了联想,什么有美国的大灰狼飞过来,专门吃小孩子(她补充说不吃她)等等,我听的时候觉得很搞笑,还觉得孩子很有想象力,后来才知道是大错特错。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说“这是我的”----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事物;这个最容易被批评为自私。自私的意思是为了私利损害他人利益。

38 3----4岁     执拗:这个是和秩序感关联的,表现为无论做什么都要按照他的秩序来,十分执拗,不然就大哭大闹。例如,妈妈带孩子进电梯,妈妈先按了楼层,孩子立即大哭,非得出去,重新进去由他来按才行----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理解,不要动辄扣个不讲理的大帽子。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推倒再重垒,建立三维空间。这个时期粉红塔和棕色阶梯比较适合孩子。     色彩:开始认知色彩。可以用色板让孩子认识。认颜色每次拿单独一个颜色,不能同时一个画面上几个颜色出现;每次最多认3个色就好了。也可以准备颜料和画板,让孩子自己调色。

39 语言:开始对句子感兴趣,重复和模仿他人。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就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越喜欢。比如:踢死你、打死你、臭PG、去死吧、王八蛋等等。这时候我们要忽略他、淡化他,孩子见你没反应,很快就没兴趣说了。     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常表现为执拗,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走来的。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如剪刀、笔等。要给孩子使用真实的工具,教给儿童正确的使用方法。孙瑞雪反对切切看这样的玩具。汗一个,我又白买了。现在给小乖当玩具算了。     藏、占有: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开始物品交换和人际关系。这个藏和占有,不一定是他需要这个东西,如果这一阶段不满足,成人后会停留在这个阶段。

40 4----5岁     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哪里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千万不要再说什么孩子是从垃圾箱里或者哪里捡回来的了,太愚蠢了。家里要准备各种百科全书,人体的、自然的、物理的、化学的等等,全都得有。     情感:开始表达情感,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敏感。     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相互依恋。     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后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我拿这个问题考问乖爸:如果你的女儿说长大了要和你结婚,你会怎么说?乖爸左思右想后说:我会跟她解释一些关系,说清楚我和妈妈是夫妻,不能跟她结婚。----看,这就是反面典型,哈。正确的做法是无须更正和解释,可以说好的,等你长大了。随着时间推移,孩子自然而然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这个时期孩子可能会问很多问题,比如可不可以和不爱自己的人结婚,可不可以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等等,父母要在这时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

41 审美: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产生浓厚兴趣。     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浓厚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这个在4岁半最明显,一定要让儿童通过实物进行练习,不赞成孩子心算,支持笔算,儿童使用具象思维越久,抽象思维就越有潜力。     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对性别和自身身体的认识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客观。因此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洗澡,异性也没关系,儿童可以这样认识身体,消除青春期对身体的神秘感。     绘画、认字、音乐:提倡给孩子听名曲、看名画、读名著,这个阶段是人格奠定的重要时期,给孩子看的东西都要选择最美好的。认字要以实物配对的形式。

42 5----6岁     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书写。     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动植物实验、收集:热烈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一些螺旋状敏感期伴随着孩子一直到12岁:     绘画、音乐(从节奏到旋律到对音乐表现的感悟)、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秩序、自我、婚姻。

43 6岁以后的敏感期:     理财。这段时间特别热衷于钱,喜欢钱,想办法得到钱,可以让他们通过做家务等挣钱,形成财商。儿童会特别珍惜自己挣的钱,而惦记着花别人的钱。要在以前,我一定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贪财啊,呵呵,又错了。     深入思考。这段时间的关键在于反复和孩子讨论问题。

44 联系方法: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明日大厦609房间 电话:


Download ppt "教师心理健康及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 第八讲: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 杨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