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隋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隋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隋瑾

2 学习目标 熟悉口炎的护理评价、诊断和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熟悉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表现,掌握液体疗法的护理 熟悉液体疗法的常用溶液及配制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小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 -腹泻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难点: -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常用的溶液及配制

4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吸吮和吞咽功能 唾液腺 口腔干燥,易受损感染 足月儿:良好——两颊部脂肪垫发育良好 早产儿:较差。
发育不完善,分泌唾液少, 口腔干燥,易受损感染

5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少,3月以前不易喂淀粉类食物。 4个月以上: 唾液分泌增多, 但吞咽功能差, —— 生理性流涎。

6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食管.胃 食管:漏斗状,弹力差,腺体缺乏--胃食管反流 胃:水平位,幽门良好,贲门括约肌不发达--呕吐,溢奶
酶少——消化不良

7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三)肠 肠道长,吸收面积大——利于消化吸收。 肠系膜长,活动度大——肠套叠.肠扭转 肠蠕动差——粪便滞留
通透性高——毒素进入血液——全身感染 乳糖酶活性低——乳糖吸收不良

8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四)肝 相对大——肋弓下和剑突下可触及 功能不完善——解毒差;出现肝充血肿大。对胆红素的结合功能差,造成黄疸。
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差。

9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五)胰腺 胰液分泌少,且受天气和疾病的影响大,容易出现消化不良

10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六)肠道细菌 胎儿:无细菌 出生后:细菌聚集在结肠和直肠——拮抗侵入肠道的致病菌。
母乳喂养:双歧杆菌 人工喂养:大肠杆菌 消化功能紊乱:肠道细菌繁殖进入小肠甚至胃内——肠炎、胃炎。

1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七)粪便 胎粪:出生后12h内,深墨绿色,无臭味。2~3d恢复。24h内无胎粪,疑肛门闭锁。
母乳喂养儿:金黄色、均匀糊状,有酸味,无臭味。 人工喂养儿:淡黄色、成形,臭,易便秘。

12 小 儿 口 炎 主讲 隋瑾

13 口 炎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 病变限于局部可称为舌炎、牙龈炎或口角炎等 婴幼儿多见,单独发生或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等

14 发 病 机 理 不当拭擦/饮料过烫/食物过硬/消毒不严 病毒/细菌/真菌感染 口腔 粘膜柔嫩 容 易 损 伤发 生 感 染
唾液腺分泌少粘膜比较干燥 容 易 损 伤发 生 感 染 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 唾液腺分泌少,口腔粘膜比较干燥 容易损伤而发生感染,有利于微生物繁殖 免 疫 力 低 下

15 鹅 口 疮 (thrush) 致病菌:白色念珠菌 易感人群:新生儿、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
临床表现:颊粘膜等处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不痛、不影响吃奶、多无全身症状。

16 鹅 口 疮 (thrush)

17 疱疹性口腔炎 致病菌: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性强。 易感人群:1~3岁小儿多见、可引起小流行 。
临床表现:齿龈红肿、口腔粘膜散在的小水泡、破溃成溃疡。疼痛明显,全身症状重,常引起发热。

18 疱疹性口腔炎

19 溃疡性口炎 致病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洁。
临床表现:粘膜充血水肿、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疼痛明显,常引起发热。

20 溃疡性口炎

21 治疗要点 对症治疗 清洗口腔及局部涂药(针对病原体选药),对疼痛较重影响进食者可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控制感染
 清洗口腔及局部涂药(针对病原体选药),对疼痛较重影响进食者可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控制感染 严重者全身用药,但鹅口疮一般不需口服抗真菌药,可口服微生态制剂,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 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

22 鹅口疮 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加强口腔护理
疱疹性口腔炎 其他口腔炎 白色念珠菌 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性强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新生儿、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 1~3岁小儿多见、可引起小流行 婴幼儿、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洁 临床 表现 颊粘膜等处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 不痛、不影响吃奶、多无全身症状 齿龈红肿、口腔粘膜散在的小水泡、破溃成溃疡、 病程1~2周 粘膜充血水肿、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中性粒↑ 发热体温38~40℃ 、局部疼痛 治疗 原则 2%NaHCO3清洗制霉菌素加甘油涂患处 3%过氧化氢清洗局部涂锡类散等、对症处理 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加强口腔护理 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易患 新生儿亦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常见类型 疱疹性口腔炎: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传染性强,1~3岁小儿多见 常在集体托幼机构 溃疡性口腔炎: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所致 婴幼儿多见 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口腔不洁更易发生 鹅口疮 局部表现:颊粘膜、舌、牙龈、上腭等处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时点状,逐渐融合成片,可波及咽部或口腔大部,强行拭去可见红色创面 患处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 多无全身症状。重者可累及消化道或呼吸道,引起真菌性肠炎或真菌性肺炎 治疗原则 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局部涂1%甲紫溶液,每日1~2次 广泛病变者,可用制霉菌素每次10万U,加水1~2ml涂患处,每日3~4次 制霉菌素每次100万U加甘油20ml涂患处 疱疹性口腔炎 局部表现;口腔粘膜散在或成簇的小水泡,水泡破溃形成溃疡,溃疡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绕以红晕,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较大溃疡 全身表现:出现发热,体温38~40 ℃局部疼痛,哭闹、烦躁、拒食、流涎,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程1~2周 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禁用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如硝酸银、过硼酸钠等 局部涂锡类散、冰硼散等中药 疼痛者,在食前或口腔护理前用2%利多卡因涂局部,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避免酸性饮料 对发热者可给予退热剂 溃疡性口腔炎 局部表现:初起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边界清楚,易拭去,遗留溢血创面,不久又被假膜覆盖,涂片染色见大量细菌;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 全身表现:发热可达39~40ºC,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 控制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选用抗生素 加强口腔护理 局部止痛可用利多卡因涂 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及营养

23 护 理 诊 断 (问题) 口腔粘膜改变 疼痛 体温过高 知识缺乏 营养失调 (1)疱疹性口腔炎 (2)溃疡性口腔炎 (3)鹅口疮
一、护理评估---健康史 有局部刺激使口腔粘膜受损的病史 口腔不卫生:乳瓶、橡皮乳头消毒不严或乳母乳头不洁史 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诱发口腔炎,如腹泻、营养不良等 疱疹性口腔炎常有与本病患儿的接触史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1)疱疹性口腔炎 (2)溃疡性口腔炎 (3)鹅口疮 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患儿:口腔疼痛造成的哭闹、烦躁 家长:—患儿不能顺利进食而出现 焦虑 —急于寻求解决办法,愿意接受 健康指导 辅助检查 口腔粘膜涂片检查 血常规结果 护理诊断/问题 口腔粘膜改变 疼痛 体温过高 知识缺乏 营养不足 护理问题---口腔粘膜改变 相关因素—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造成感染 诊断依据—患儿口腔粘膜有炎症、疱疹、溃疡、乳凝块样物,口腔疼痛、不适 护理问题---疼痛 相关因素—口腔炎症刺激 依据—患儿有口腔炎、哭闹烦躁、流涎、拒食 护理问题---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患儿家长缺乏有关口腔炎护理及预防知识 依据---家长诉说不知如何护理患儿及预防再发 预期目标 患儿口腔粘膜恢复正常,表现为溃疡愈合 患儿口腔疼痛消失,表现为愉快进食、无哭闹 体温恢复正常 患儿家长能说出护理患儿的要点及预防再发的措施 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清洁 鼓励患儿饮水 按医嘱用药液清洗口腔,清除分泌物及腐败组织,减少感染,促进愈合 清洗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I小时左右为宜,动作应轻、快、准,以免引起呕吐 棉签在溃疡面上应是滚动,切不可磨擦 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溃疡面 涂1%甲紫或2.5%~5%金霉素鱼肝油 较大儿童可用含漱剂如克菌定或含漱剂如 0.l%利凡诺溶液 鹅口疮应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因碱性环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 护理措施2--局部涂药 涂药前先清洁口腔 用无菌纱布或棉球置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开口处以阻断唾液,防止药物被冲掉 吸干病变表面水分再涂药 涂药后闭口10分钟左右再取出棉球或纱布,勿立即饮水或进食 小婴儿不配合时可直接涂药 护理措施3--防止交互感染 护理人员护理口腔后要及时洗手 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 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乳瓶等应放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煮沸消毒 哺乳妇女的内衣要勤更换清洗 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隔离 护理措施4---监测体温 体温过高时,给予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 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做好皮肤护理 护理措施5---饮食护理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酸、辣、热、粗、硬等食物 —疼痛重者可先局部涂2%利多卡因止痛 —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肠道外营养,保证能量与水分供给 护理措施6---健康指导 根据患儿及家长的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讲解病因及预防要点 解释勤喂温开水的意义,指导清洁口腔的方法要点,强调给患儿温凉饮食,禁忌擦拭口腔,年长儿进食后漱口 指导乳瓶、乳头、食具、玩具的清洁消毒,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乳前后清洗乳头 解释流涎是患儿对疼痛的一种反应,对清洁口腔有一定作用,但应注意保持口周皮肤干燥,防止出现皮肤损伤 强调疱疹性口腔炎的传染性较强,应与健康儿隔离,食具也应分开 健康小儿可服抗病毒中药制剂如板蓝根汤预防,每日1次,连服3天

24 护 理 措 施 口腔护理:正确涂药 防止交互感染 饮食护理 发热护理 健康指导 鼓励患儿饮水
按医嘱用药液清洗口腔,清除分泌物及腐败组织,减少感染,促进愈合 清洗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I小时左右为宜,动作应轻、快、准,以免引起呕吐 棉签在溃疡面上应是滚动,切不可磨擦 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清洁 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溃疡面 涂1%甲紫或2.5%~5%金霉素鱼肝油 较大儿童可用含漱剂如克菌定或含漱剂如 0.l%利凡诺溶液 鹅口疮应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因碱性环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 护理措施2--局部涂药 涂药前先清洁口腔 用无菌纱布或棉球置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开口处以阻断唾液,防止药物被冲掉 吸干病变表面水分再涂药 涂药后闭口10分钟左右再取出棉球或纱布,勿立即饮水或进食 小婴儿不配合时可直接涂药 护理措施3--防止交互感染 护理人员护理口腔后要及时洗手 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 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乳瓶等应放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煮沸消毒 哺乳妇女的内衣要勤更换清洗 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隔离 护理措施4---监测体温 体温过高时,给予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 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做好皮肤护理 护理措施5---饮食护理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酸、辣、热、粗、硬等食物 —疼痛重者可先局部涂2%利多卡因止痛 —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肠道外营养,保证能量与水分供给 护理措施6---健康指导 根据患儿及家长的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讲解病因及预防要点 解释勤喂温开水的意义,指导清洁口腔的方法要点,强调给患儿温凉饮食,禁忌擦拭口腔,年长儿进食后漱口 指导乳瓶、乳头、食具、玩具的清洁消毒,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乳前后清洗乳头 解释流涎是患儿对疼痛的一种反应,对清洁口腔有一定作用,但应注意保持口周皮肤干燥,防止出现皮肤损伤 强调疱疹性口腔炎的传染性较强,应与健康儿隔离,食具也应分开 健康小儿可服抗病毒中药制剂如板蓝根汤预防,每日1次,连服3天

25 口 腔 护 理 目的、措施 方法、时间 注 意 事 项

26 保 持 口 腔 清 洁 清洗时间: 餐后I小时 左右 多 饮 水 清洗口腔 2-4次/日 涂药时间:清洁口腔后 局部涂药 鼓励患儿饮水
多 饮 水 清洗口腔 2-4次/日 局部涂药 鼓励患儿饮水 按医嘱用药液清洗口腔,清除分泌物及腐败组织,减少感染,促进愈合 清洗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I小时左右为宜,动作应轻、快、准,以免引起呕吐 棉签在溃疡面上应是滚动,切不可磨擦 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清洁 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溃疡面 涂1%甲紫或2.5%~5%金霉素鱼肝油 较大儿童可用含漱剂如克菌定或含漱剂如 0.l%利凡诺溶液 鹅口疮应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因碱性环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 涂药时间:清洁口腔后

27 正 确 涂 药 轻、快、准 清 洁 口 腔 棉签应是滚动 不可磨擦 涂药后勿立即饮水、进食 涂药 无菌纱布或棉球置于唾液腺开口处
吸干病变表面水分 涂药后勿立即饮水、进食 动作应轻、快、准,以免引起呕吐 棉签在溃疡面上应是滚动,切不可磨擦 涂药前先清洁口腔,用无菌纱布或棉球置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开口处以阻断唾液,防止药物被冲掉 吸干病变表面水分再涂药 涂药后闭口10分钟左右再取出棉球或纱布,勿立即饮水或进食 小婴儿不配合时可直接涂药 涂药 闭口10分钟 取出棉球或纱布

28 防止交互感染 医 务 人 员 勤 洗 手 患儿的用物及时消毒 鹅口疮患儿乳瓶等应消毒 指 导 家 长 哺乳妇女要勤换内衣
勤 洗 手 患儿的用物及时消毒 鹅口疮患儿乳瓶等应消毒 哺乳妇女要勤换内衣 疱疹性口腔炎注意隔离 指 导 家 长 护理人员护理口腔后要及时洗手 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 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乳瓶等应放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煮沸消毒 哺乳妇女的内衣要勤更换清洗 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隔离

29 体 温 监 测 降温措施 环境 发烧了!怎么办? 指导家长 护理观察

30 饮 食 护 理 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 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 避免酸、辣、热、粗、硬等食物 不能进食者,给予肠道外营养
保证能量与水分供给

31 健 康 指 导 (1)疱疹性口腔炎 (2)溃疡性口腔炎 (3)鹅口疮 口腔粘膜改变 疼痛 体温过高 知识缺乏 营养不足
一、护理评估---健康史 有局部刺激使口腔粘膜受损的病史 口腔不卫生:乳瓶、橡皮乳头消毒不严或乳母乳头不洁史 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诱发口腔炎,如腹泻、营养不良等 疱疹性口腔炎常有与本病患儿的接触史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1)疱疹性口腔炎 (2)溃疡性口腔炎 (3)鹅口疮 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患儿:口腔疼痛造成的哭闹、烦躁 家长:—患儿不能顺利进食而出现 焦虑 —急于寻求解决办法,愿意接受 健康指导 辅助检查 口腔粘膜涂片检查 血常规结果 护理诊断/问题 口腔粘膜改变 疼痛 体温过高 知识缺乏 营养不足 护理问题---口腔粘膜改变 相关因素—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造成感染 诊断依据—患儿口腔粘膜有炎症、疱疹、溃疡、乳凝块样物,口腔疼痛、不适 护理问题---疼痛 相关因素—口腔炎症刺激 依据—患儿有口腔炎、哭闹烦躁、流涎、拒食 护理问题---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患儿家长缺乏有关口腔炎护理及预防知识 依据---家长诉说不知如何护理患儿及预防再发 预期目标 患儿口腔粘膜恢复正常,表现为溃疡愈合 患儿口腔疼痛消失,表现为愉快进食、无哭闹 体温恢复正常 患儿家长能说出护理患儿的要点及预防再发的措施 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清洁 鼓励患儿饮水 按医嘱用药液清洗口腔,清除分泌物及腐败组织,减少感染,促进愈合 清洗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I小时左右为宜,动作应轻、快、准,以免引起呕吐 棉签在溃疡面上应是滚动,切不可磨擦 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溃疡面 涂1%甲紫或2.5%~5%金霉素鱼肝油 较大儿童可用含漱剂如克菌定或含漱剂如 0.l%利凡诺溶液 鹅口疮应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因碱性环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 护理措施2--局部涂药 涂药前先清洁口腔 用无菌纱布或棉球置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开口处以阻断唾液,防止药物被冲掉 吸干病变表面水分再涂药 涂药后闭口10分钟左右再取出棉球或纱布,勿立即饮水或进食 小婴儿不配合时可直接涂药 护理措施3--防止交互感染 护理人员护理口腔后要及时洗手 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 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乳瓶等应放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煮沸消毒 哺乳妇女的内衣要勤更换清洗 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隔离 护理措施4---监测体温 体温过高时,给予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 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做好皮肤护理 护理措施5---饮食护理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酸、辣、热、粗、硬等食物 —疼痛重者可先局部涂2%利多卡因止痛 —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肠道外营养,保证能量与水分供给 护理措施6---健康指导 根据患儿及家长的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讲解病因及预防要点 解释勤喂温开水的意义,指导清洁口腔的方法要点,强调给患儿温凉饮食,禁忌擦拭口腔,年长儿进食后漱口 指导乳瓶、乳头、食具、玩具的清洁消毒,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乳前后清洗乳头 解释流涎是患儿对疼痛的一种反应,对清洁口腔有一定作用,但应注意保持口周皮肤干燥,防止出现皮肤损伤 强调疱疹性口腔炎的传染性较强,应与健康儿隔离,食具也应分开 健康小儿可服抗病毒中药制剂如板蓝根汤预防,每日1次,连服3天

32 向家长介绍口腔炎发生的病因及预防要点。 解释勤喂温开水的意义,指导清洁口腔的操作方法及要点,嘱年长儿进食后漱口。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正确刷牙,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指导家长对食具、玩具进行清洁消毒,教育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奶前后应清洗乳头。 解释流涎是患儿对疼痛的一种反应,对清洁口腔有一定作用,应注意保持口腔周围皮肤的干燥,防止出现皮肤湿疹及糜烂。

33 谢 谢!

34 小儿腹泻病 定义: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综合症,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夏秋季发病率高

35 病 因 易感因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36 易感因素 消化系统特点 ①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酶活力偏低;②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机体防御功能差:①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③肠道菌群失调,易患肠道感染 人工喂养:①家畜乳中体液因子被破坏;②食物、食具极易污染;③不能从母乳中获得SIgA

37 感染因素 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冠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产毒性、侵袭性、出血性)、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最常见 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38 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 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 肠酶的缺陷(原发性小肠双糖酶) 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肠蠕动增加
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减少,口渴又吃奶 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等

39 发病机制一 喂养不当  食物未充分消化吸收  积滞于小肠上部  肠腔内酸度 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繁殖  内源性感染  消化功能紊乱 食物发酵、腐败产生短链有机酸  肠腔内渗透压  渗透性腹泻  协同腐败性毒性产物  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强发生腹泻

40 发病机制二 病原微生物侵袭产生毒素 肠粘膜广泛炎性反应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受损,变性坏死 吸收功能障碍 继发性双糖酶分泌不足,肠腔内高渗

41 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病情<2周 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到2个月 慢性腹泻:病情>2个月

42 临床表现 轻型腹泻 :食欲不振,腹泻,恶心或呕吐,大便日解十次左右,量少、呈蛋花汤样 重型腹泻: 胃肠道症状--呕吐,严重者吐咖啡样液体
轻型腹泻 :食欲不振,腹泻,恶心或呕吐,大便日解十次左右,量少、呈蛋花汤样 重型腹泻:  胃肠道症状--呕吐,严重者吐咖啡样液体 --腹泻频繁,十次至数十次 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烦躁、嗜睡甚至昏迷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43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 (二)大便检查: wbc↑:细菌感染 wbc↓: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 过敏
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 过敏 (二)大便检查: 常规:wbc↑——侵袭性感染 培养:致病菌

44 辅助检查 (三)血生化 血钠:脱水性质 血钾:缺钾程度 血气分析:酸碱平衡 血钙 血镁

45 治疗要点 原则: 调整饮食 合理用药 控制感染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46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47 常见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腹泻 体液不足 体温过高 皮肤完整性受损 潜在并发症:酸中毒 低血钾 知识缺乏

48 护理措施 (一)控制腹泻,防止继续失水 调整饮食: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h);母乳喂养继续哺乳,停辅食;人工喂养稀释牛奶或用米汤代替;严重者全静脉营养。 控制感染: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观察排便

49 护理措施 (二)补充液体,纠正紊乱 脱水常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 口服补液:ORS盐 静脉补液

50 护理措施 (三)维持皮肤完整性 肛门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溃疡感染。需勤换尿布,温水清洁臀部,并涂药按摩。溃疡局部用灯泡照射。女婴注意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51 护理措施 (四)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 是否有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是否有低血钾表现

52 健康教育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夏季断奶。 指导家长配置和使用ORS盐。 注意食物新鲜、清洁,餐具消毒,防止肠内感染
及时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 防止受凉、过热,夏天多喝水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53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三、液体疗法常用的溶液 四、液体疗法

54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二)体液调节 (三)水交换特点

55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间质液 血浆 新生儿 ~1岁 ~14岁

56 细胞内液 血浆 间质液 细胞内液

57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58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体液中电解质组成 与成人相似,但生后数天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Na+、Cl-、HCO3- Na+占阳离子90% 细胞内液 K+、Mg++、HPO42-   与成人相似,但生后数天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

59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三)水交换的特点 生长发育快 细胞组织增长 水的需要量大 新陈代谢旺盛
摄入量相对多 体表面积大 呼吸频率快 活动量大 水的需要量大 水交换率大:尿液,不显性失水,大便,汗液不显性失水增多交换率高 缺水耐受差 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 肾浓缩稀释功能不完善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未完善

60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61 起的体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量的减 少,伴有电解质的丢失。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 起的体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量的减 少,伴有电解质的丢失。 脱水程度: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 脱水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通常用血钠浓度来判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情况

62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轻度脱水 脱水程度 失 水 量 占体重5% 精 神 稍差 皮肤弹性 尚可 稍干燥 前囟眼窝 稍有凹陷
失 水 量 占体重5% 精  神 稍差 皮肤弹性 尚可 稍干燥 前囟眼窝 稍有凹陷 眼  泪 有 口腔粘膜 略干 周围循环 正常 尿  量 稍减少

63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中度脱水 脱水程度 失 水 量 占体重5-10% 精 神 萎靡或烦躁不安 皮 肤 苍白干燥、弹性较差
失 水 量 占体重5-10% 精  神 萎靡或烦躁不安 皮 肤 苍白干燥、弹性较差 前囟眼窝 明显凹陷 眼  泪 少 口腔粘膜 干燥 周围循环 四肢稍凉 尿  量 明显减少

64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程度 重度脱水 失水量 占体重>10% 精神 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
失水量 占体重>10% 精神 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 皮肤 发灰、干燥有花纹,弹性极差 前囟眼窝 深凹陷,两眼凝视 眼  泪 无 口腔粘膜 极干燥 周围循环 周围循环差,四肢厥冷,休克 尿  量 极少或无尿

65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程度 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 失 水 量 体重的5% 体重的5-10% 体重的10%以上
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 失 水 量 体重的5% 体重的5-10% 体重的10%以上 精  神 稍差,略有 萎靡或烦躁 极度萎靡,表情 烦躁不安 不安 淡漠,昏睡昏迷 皮  肤 稍干燥,弹 苍白,干燥, 发灰或花纹,干 性尚正常 弹性较差 燥,弹性极差 前囟眼窝 稍凹陷 明显凹陷 深凹,两眼凝视 眼  泪 哭时有泪 哭时泪少 哭时无泪  口腔粘膜 稍干燥 干燥 极度干燥  周围循环 尚好 四肢稍冷 周围循环衰竭、四肢 尿  量 稍减少  明显减少 厥冷,极少或无尿

66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性质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水钠丢失 失水=失钠 失钠>失水 失水>失钠 血钠浓度 mmol/L <130mmol/L >150mmol/L 体液丧失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病史特点 呕吐,腹泻,胃 营养不良伴慢性 伴有高热,不显性失水 肠引流,肠瘘, 腹泻,水进入多, 出汗多而给水少,钠盐 短时期饥饿 长期限盐,烧伤 进入多,尿崩症,脱水剂 临床特点 典型脱水表现 易发生休克,头 脱水表现轻,皮肤粘膜 痛,嗜睡,抽搐, 干燥,烦渴,高热,烦躁 昏迷 不安,肌张力高,惊厥 发 生 率 最多见 次之 少见

67 二、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 碱性溶液 10%氯化钾 混合液 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 前者为等渗液
后者为高渗液,但可看作是无张液。 电解质溶液 生理盐水 (0.9%氯化钠溶液) 等张液,含Na+和Cl- 各154mmol/L。 10%氯化钠: 高浓度电解质溶液, 3%氯化钠溶液用于 纠正低钠血症 碱性溶液 5%碳酸氢钠 高张液 等张液浓度1.4% 11.2%乳酸钠 等张液浓度1.87% 10%氯化钾 混合液

68 二、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 作用:提供水分和能量 溶液:5%葡萄糖溶液——等渗,常用 10%葡萄糖溶液——高渗。 (无张力)
张力:维持液体渗透压中电解质浓度的高 低。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等张。

69 二、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电解质溶液 作用:提供水分和电解质 溶液 氯化钠溶液: 0.9%氯化钠(生理盐水)——等渗 复方氯化钠——等渗
注意:大量使用可造成高氯性酸中毒

70 二、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碱性溶液 纠正酸中毒 NAHCO3溶液1.4%(等渗)和5%(高 渗)——儿科纠酸首选 乳酸钠溶液——临床少用

71 二、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氯化钾溶液 作用:纠正低钾血症 注意:尽量口服,切忌静推,静滴缓慢,浓度不超过0.3%,见尿补钾。

72 二、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和配制 溶 液 名 称 1:1液 2:1液 3:1液 4:1液 2:1等张 含钠液 3:4:2液
溶 液 名 称 1:1液 2:1液 3:1液 4:1液 2:1等张 含钠液 3:4:2液 3:2:1液 6:2:1液 9:2:1液 溶液内容(份) 糖:盐:碱 1:1 2:1 3:1 4:1 3:4:2 3:2:1 6:2:1 9:2:1 简易配制(ml) 5~10%GS 0.9%NaCl 5%NaHCO3 (11.2%乳酸钠) 配制4:1液500ml 5%或10%GS:4/5×500ml=400ml 0.9%NaCl: 1/5×500ml=100ml 配制3:2:1液500ml 5%或10%GS:3/6×500ml=250ml 0.9%NaCl: 2/6×500ml=167ml 1.4%NaHCO3 :1/6×500ml=83ml 4:1液500ml 10%NaCl:1/5×500×0.9%=10%x      x=9ml : 2/6×500×0.9%=10%x      x=15ml 5%NaHCO3 :1/6×500×1.4%=5%y       y=24ml 5或10%GS: =461ml

73 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和配制 溶 液 糖 盐 碱 张力 (葡萄糖) (氯化钠) (碳酸氢钠) 名 称 1:1液
溶 液 名 称 1:1液 2:1液 3:1液 4:1液 1:2液 3:4:2液 3:2:1液 6:2:1液 9:2:1液 糖 盐 碱 张力 (葡萄糖) (氯化钠) (碳酸氢钠) 1 1 1/2 2 1 1/3 3 1 1/4 4 1 1/ /3 3 4 2 2/3 3 2 1 1/2 6 2 1 1/3 9 2 1 1/4 液体张力=(盐份数+碱份数)/总份数

74 二、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口服补液盐(ORS) 氯化钠3.5g 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钠2.9g) 特点: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偶转运机制
   加温开水1000ml稀释 2/3张含钠液 特点: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偶转运机制 葡萄糖为2%,水钠充分吸收 溶液渗透压接近血浆 含电解质纠正钠钾氯损失 碳酸氢钠可纠正酸中毒 能迅速恢复肠道正常渗透压和正常吸收分泌功能

75 三、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 用于轻-中度脱水最初4小时 用量ml=体重(kg)×75 静脉输液补液 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

76 三、液体疗法 静脉输液补液 首先要明确脱水的程度、性质 然后分 三步 累积损失量(发病后水和电解质总的损失量)
三步 累积损失量(发病后水和电解质总的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开始补液后继续丢失的体液量) 生理需要量(热量、液量和电解质三方面需要量) 三定 (补充累积损失量时)定量 定性 定时 然后考虑酸碱平衡、钾、钙、热量等问题 制定出治疗计划

77 三、液体疗法 补充累计损失量 定量(输液量) 定速(输液速度) 轻度脱水 50ml/kg 中度脱水 50-100ml/kg
原则上先快后慢 重度脱水快速输入等张含钠液 高渗脱水输注速度应缓慢 总量应在8-12小时输毕

78 三、液体疗法 (补充累计损失量) 定性 根据脱水性质: 低渗性脱水 2/3张含钠液 等渗性脱水 1/2张含钠液
低渗性脱水 2/3张含钠液 等渗性脱水 1/2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 1/3-1/5张含钠液 若判断困难,先按等渗处理 见尿补钾 严重酸中毒需补碱性溶液

79 三、液体疗法 注意事项: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 见尿补钾 随时调整 补充继续损失量 补充生理需要量 葡萄糖供能 70-90ml/kg
尽量口服或 1/4-1/5张含钠液 一般每天10-40ml/kg 1/3-1/2张含钠液 均匀输入 可用口服补液盐 注意事项: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 见尿补钾 随时调整

80 第一天液体疗法的定量、定性、定时 累积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 脱水液体量/液体成分 液体量/液体成分 液体量/液体成分
   累积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 脱水液体量/液体成分 液体量/液体成分 液体量/液体成分 程度 (ml/kg) 轻度 50 按脱水性质 而定,等渗 补1/2-2/3张 ml/kg ml/kg 1/2-1/3含钠液 /5张含钠液 中度 低渗补2/3- 等张,高渗 补1/3-1/5张 重度 含钠液 完成 小时 小时 时间 (8-10ml/kg.h) (5ml/kg.h)

81 重度脱水患儿有周围循环衰竭,应于头1/2~1小时内静脉输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
三、液体疗法   重度脱水患儿有周围循环衰竭,应于头1/2~1小时内静脉输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   以上为婴幼儿的补液量,随着年龄增长,累积损失量相对减少,学龄前期酌减1/4,学龄期酌减1/3。

82 如有进食,生理需要量补充要扣除进食所含的水量,不需补60~80ml/kg
三、液体疗法 如有进食,生理需要量补充要扣除进食所含的水量,不需补60~80ml/kg 第一天补液总量: 轻度脱水:90~120ml/kg 中度脱水:120~150ml/kg 重度脱水:150~180ml/kg 生理需要量=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1200~1500ml)-750ml-250ml      =200~500ml

83 四、补液护理 第一步:评估(内容) 第二步:补液准备及解释 第三步:补液的速度和顺序 病情观察 评估贯穿于补液全程

84 四、补液护理 速度 根据评估结果补液 (l)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
(2)静脉补液: 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 尽快(30分钟)补充血容量; ②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谈、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点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严禁直接静脉推注); ③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速度

85 五、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 输液是否通畅,有无输液反应 判断输液有效性:脱水改善程度 观察低血钾表现 监测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注意大便的变化,计算记录24h出入量

86 六、特殊情况下的液体疗法 婴幼儿肺炎伴腹泻 营养不良 新生儿

87


Download ppt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隋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