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为了加强校际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教研工作的发展, 2011年12月14日,寿县一中(陈立功老师)、定远中学(汪长松老师)、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在庐江二中教室进行了三校同课异构教学交流联谊活动,历史学科寿县一中陈立功老师、定远中学汪长松老师、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就高三第一轮复习《罗斯福新政》内容,各显身手,充分展示了各自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学风格,获听课老师一致好评。这是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的上课课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为了加强校际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教研工作的发展, 2011年12月14日,寿县一中(陈立功老师)、定远中学(汪长松老师)、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在庐江二中教室进行了三校同课异构教学交流联谊活动,历史学科寿县一中陈立功老师、定远中学汪长松老师、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就高三第一轮复习《罗斯福新政》内容,各显身手,充分展示了各自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学风格,获听课老师一致好评。这是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的上课课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为了加强校际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教研工作的发展, 2011年12月14日,寿县一中(陈立功老师)、定远中学(汪长松老师)、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在庐江二中教室进行了三校同课异构教学交流联谊活动,历史学科寿县一中陈立功老师、定远中学汪长松老师、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就高三第一轮复习《罗斯福新政》内容,各显身手,充分展示了各自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学风格,获听课老师一致好评。这是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的上课课件。

2 庐江二中欢迎你 课后反思: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一去不复返?而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航海事业却蒸蒸日上?
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政策等方 面进行思考

3 真题链接(2011年安徽) D 20.图7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 A. 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 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 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D

4 必修2 第六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程 标准 考向 瞭望
必修2 第六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程 标准 考向 瞭望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2.从罗斯福新政和30年代危机爆发中,认识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的重要性,其作为命题的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5 一、危机萧条唤新政 背景

6 在1930年美国的大街小巷人民都在相互传唱着一首歌谣:
牛奶白白被倒掉, 玉米当作木柴烧。 富人发疯去上吊, 穷人饿得嗷嗷叫。

7 你好,老太太.请问你把选票投给了谁,罗斯福还是胡佛呢?
那当然是投给罗斯福啦. “ 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 美国往地狱里冲!” 胡佛把美国人民害惨啦 1932年 华盛顿街头

8 一、危机萧条换新政 ---背景 1、大危机、大萧条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一、危机萧条换新政 背景 1、大危机、大萧条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4、罗斯福当选总统临危受命

9 “ 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 ”
问题探究1 材料1: 选举前后,富兰克林·罗斯福驱车巡视全国,失业民众的贫困惨状和悲愤绝望的目光令他极为震惊。他到迈阿密演说时,一个精神崩溃的失业者狂呼着“快要饿死的人太多了!”冲出人群,举枪对罗斯福开火。幸好有人推挡了一下,他才没被击中,却把身边的芝加哥市市长打死了。 材料2: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在我们国家生活中每一个黑暗的时刻,直言不讳,坚强有力的领导都曾经得到人民的谅解和支持,从而保证了胜利。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面对危机造成的恐慌,罗斯福的态度 如何,有何依据? “ 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 ”

10 二、大刀阔斧施新政 ---内容 1、阶段 ⑴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 内容 (3R)
⑵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重改革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内容 (3R) 救济 (Relief) 救济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复兴 (Recovery) 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 改革 (Reform) 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11 社会福利 内容 具体措施 作用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工业方面(核心) 农业方面 社会立法 防止盲目竞争,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整顿银行;放弃金本位制;通过《紧急银行法》;管制证券业等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 制定包括工资、工时、行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工业方面(核心)  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 公布《农业调整法》等 农业方面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改善环境 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 社会福利 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政治地位 社会立法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12 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问题探究2:罗斯福是共产主义者吗? 马: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噢,为啥?
马: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哈哈。 马: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地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罗: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 “USA”变为“USSR”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 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

13 三.影响深远评新政 -----特点、实质及其影响 1、特点: 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来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即政府大规模
1、特点: 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来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即政府大规模 干预经济。 2、实质: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 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3、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①直接影响: ②间接影响: ③深远影响: 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 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4 问题探究3: 罗斯福新政究竟“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 和政策: (2)新的特点: (3)新的模式: (4)新的起点:
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的政策,即凯恩斯主义理论。 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 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 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新政实质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 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 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15 真题链接 B A C 【例1】(2009 ·江苏)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
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例2】(2010·天津卷)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A 【例3】(2011 ·江苏)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 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 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C

16 真题感悟 从近三年高考命题来看,本节内容是历史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江苏高考连续三年都出现本节的知识点,复习时应注意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知识加强理解和认识,并且把本单元知识体系进行构建,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其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7 专题链接 称20世纪 “世界现代化道路上的三次经济壮举”。概括指出“三次改 革调整”的含义、特点、积极作用及共同点 (1)含义:
20世纪2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并 称20世纪 “世界现代化道路上的三次经济壮举”。概括指出“三次改 革调整”的含义、特点、积极作用及共同点 (1)含义: (2)特点: (3)作用: (4)共同点: 苏俄通过市场、货币关系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利用国家干预经济 的办法实行 “新政”;中国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一些环节,实行改革开放。 苏俄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方法发展生产,美国利用国家 干预经济的办法,调节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 达到缓解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建立社会 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苏俄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 固了苏维埃政权。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促成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调节经济

18 课堂延伸 讨论:罗斯福新政对当今政府工作和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提示: (1)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 (2)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3)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防患于未然; (4)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19 谢谢大家! 庐江二中 严宴云

20 课外探究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指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另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Download ppt "为了加强校际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教研工作的发展, 2011年12月14日,寿县一中(陈立功老师)、定远中学(汪长松老师)、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在庐江二中教室进行了三校同课异构教学交流联谊活动,历史学科寿县一中陈立功老师、定远中学汪长松老师、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就高三第一轮复习《罗斯福新政》内容,各显身手,充分展示了各自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学风格,获听课老师一致好评。这是庐江二中严宴云老师的上课课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