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微生物学 绪 论 PREFACE 微生物学教研室
2
Microorganisms are ubiquitous
课程开始前谈一谈对微生物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大量微生物包围着的环境中 空气 水体 食品 …… 微生物无处不在 Microorganisms are ubiquitous
3
一些数字 全世界海洋中微生物的总重量约280亿吨 人体肠道内菌体总数达100万亿个左右(人体细胞数量50万亿)
新鲜叶子表面微生物数量达100多万个/g
4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 发霉的小麦
5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 发霉的玉米
7
真菌菌落
8
酵母菌 球状真菌 真菌菌丝------丝状真菌
9
白色念珠菌 Hairy leukoplakia (黏膜白斑) of tongue in AIDS Oral thrush鹅口疮.
10
Progression of Smallpox
天花病毒 Pox virus Progression of Smallpox Day 3 Day 5 Day 7
12
植物病毒 病毒侵染对花瓣颜色的影响
13
大型真菌 白蜡伞 猴头菌 金盖鳞伞 灵芝 毛头鬼伞 木耳 蘑菇
14
发光细菌-鱼 蓝细菌-细胞群体
15
头发上的细菌
16
产抗菌素的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卡特利链霉菌; B:弗氏链霉菌;
C:吸水链霉菌金泪亚种;D:卡那霉素链霉菌;E:除虫链霉菌; F:生磺酸链霉菌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诺尔斯氏链霉菌;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17
其它原核细胞微生物
18
螺旋体
19
支原体扫描电镜图片 支原体(mycoplasma)以前被认为是最小的能独立存活的原核生物,以前也被认为是地球上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小的细胞生物。 全世界90%的猪体内寄生着支原体。
20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e),一种微小的寄生的细菌。
上图是动物的淋巴细胞,红色的是寄生的立克次氏体。
21
青霉帚状孢子
22
黑曲霉
23
真菌(脚气病)
24
蜉蝣体表面的酵母菌
25
教材使用及参考书籍: 指定教材: 微生物学(周长林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2版,2009 教学网站:
26
参考书目
27
参考教学网站(课件) 推荐浏览网站: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http://nhjy.hzau.edu.cn/kech/biology/
2.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教学网 3.《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第八版网站 4.Microbiology 教材(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5.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杂志(google搜索链接)
28
www. 微 生 物 学 相 关 网 站
29
如何学习微生物学 爱 重要性 课后及时复习,并做好预习 及时了解该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微生物学是其他学科,如:遗传、生物信息等的基础 对以后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进入科研、生物技术公司,相当多的制药行业依赖该学科 课后及时复习,并做好预习 及时了解该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30
绪 论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绪 论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通俗定义: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专业定义: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殖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31
um 级:光镜下可见(细胞) 微生物 小(个体微小) nm 级:电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少数肉眼可见 单细胞 简(结构简单) 简单多细胞
简(结构简单) 简单多细胞 非细胞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 低(进化地位低)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 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
32
(二)微生物的特点 生命基本特征: 1、生命通过它的耐久性、适应性、它的生长及修复的能力和它的繁殖而延续下去,这是生命的基本的和普遍的特征。
2、新陈代谢,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是一切生命的另一基本特征。 3、控制与调节,是生命的又一基本特征。
33
(二)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分布广,种类多 适应强,易变异
34
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个体微小 “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肉眼的分辨能力:毫米=10-3米
“微米”=10-6米 “纳米” =10-9米
35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36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微小
37
个体小: 测量单位:微米或钠米 火星陨石中发现的细菌化石(直径 10 nm)
38
德国科学家H. N. Schulz等1999年在纳米比亚海岸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的一种硫磺细菌(sulfur bacterium),其大小可达0.75 mm,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纳米比亚硫磺珍珠”
39
比面=面积/体积 微生物的特点:比表面积大 乳酸杆菌 120,000 豌豆 6.0 鸡蛋 1.5 体重200磅的人 0.3
乳酸杆菌 ,000 豌豆 鸡蛋 体重200磅的人 同样体积的物体,如果分割的越小,它的表面积的总和就会越大。人的体表面积和相同大小体积的细菌的体表面积相比,人只有细菌的几十万分之一。这一特点也是微生物与一切大型生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
40
微生物的特点 吸收多,转化快 胃口大 1、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食物的时间: 大肠杆菌:1小时; 人:500年(按400斤/年计算)
2、重量相同下: 乳酸菌:1小时可分解其体 重1000至10000倍乳糖。 人:2.5×105小时消耗自身体重1000倍乳糖。 这一特性为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41
每天消耗与体重等重的粮食 每天消耗两倍于体重的粮食 每小时消耗2000倍于体重的糖!
42
一头500 kg的食用公牛,24小时生产0.5 kg蛋白质,而同样重量的酵母菌,以质量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水为原料,24小时可以生产 50000 kg优质蛋白质。
43
微生物的特点:生长旺,繁殖快 这一特性可在短时间内把大量基质转化为有用产品,缩短科研周期。也有不利一面,如疾病、粮食霉变。
微生物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大多数微生物几十分钟内就可以繁殖一代,如细菌一般每20~30分钟既可分裂一次; 生产味精的谷氨酸短杆菌,从摇瓶培养扩大到50吨发酵罐的过程中,在52小时内细胞数目增加了32亿倍; 乳酸菌每小时可产生为其体重1000~10000倍的乳酸; 一种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是大豆的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000倍; 这一特性可在短时间内把大量基质转化为有用产品,缩短科研周期。也有不利一面,如疾病、粮食霉变。
44
表1-3 若干微生物的代时及每日增殖率 微生物名称 代时 每日分裂次数 温度 每日增殖率 乳酸菌 分 ×1011 大肠杆菌 分 ×1024 根瘤菌 分 ×103 枯草杆菌 分 ×1013 光合细菌 分 ×103 酿酒酵母 分 ×103 小球藻 小时 念珠藻 * 小时 硅藻 小时 草履虫 小时 * 为念珠蓝菌属 (Nostoc) 的旧称,与细菌同属原核生物。
45
相当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 大肠杆菌一个细胞重约10 –12 克,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
48小时后:2.2 × 10 43个后代,重量达到2.2 × 吨 相当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
46
微生物的特点: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在人类及其它高等生物难以生活的环境中有些微生物仍然可以正常生活
47
从永冻冰层分离微生物
48
南极Vostok湖冰芯样品中的微生物
49
一般城市街道每立方米的空气中约含5000个 普通宿舍的空气中每立方米约含20000个 每克肥沃土壤中可含数亿个甚至更多的微生物
50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12 吨;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 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51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52
微生物的特点: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微生物对恶劣的环境有惊人的适应力。这是高等动植物无法比拟的,Eg. 高温、高酸、高盐、高辐射、高压、高碱、高毒、低温等。 抗热:265个大气压,250 ℃;最高生长温度可以达到113 ℃ ; 芽孢需加热煮沸8小时才被杀死。 抗寒:―12℃ ~ ―30℃ 抗酸碱:pH 0.5 ~ 13; 耐渗透压:蜜饯、腌制品,饱和盐水(NaCl 32%) 抗压力:有些细菌可在1400个大气压下生长;
53
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300℃之间生长;嗜盐细菌可在饱和盐水中正常生长繁殖;氧化硫杆菌能在pH 1-2酸性环境中生长。Bacillus.sp.(未定名)的芽孢在琥珀内蜜蜂肠道中已保存了2500万年--4000万年。
54
世界上最古老的活细菌(芽孢):2.5亿年 Nature 407, (2000)
55
个体小、结构简、且多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繁殖快、 数量多 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变异后代 突变率:10-5 – 10-10 ▼如:流感病毒
◆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灵活的代谢调控机制,并有很多种类的诱导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高温 250℃或300℃某些硫细菌可以生长; 低温 0到-196℃(液氮)大多数细菌能存活; 强酸 5%—10%的硫酸,氧化硫硫杆菌可生长; 强碱 pH值为9—11,某些曲霉和青霉可生长; 高盐 接近32%的饱和盐水,一些嗜盐菌可生长; 此外,有些微生物在抗干燥、辐射、耐压、耐缺氧、耐毒物等方面都有很强的适应性。 ★4 适应性强,容易变异 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这是高等动植物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究其原因也是由于微生物的体积小而表面积极大。估计一个微球菌 (Micrococcus sp.) 的细胞仅能容纳10万个蛋白质分子,而一个体积比微球菌稍大一些的E.coli细胞却含有2,000~3,000种不同蛋白质。因此细胞内部暂时不用的蛋白质不能总是贮存着。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灵活的代谢调控机制,并拥有种类繁多的诱导酶 (可占细胞蛋白质含量的10%)。 ◆遗传:指的是生物将自己的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特性。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在遗传物质的结构或数量上发生了改变。 变异的特点是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 突变频率一般为10-5~10-10 变异使得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性状面有所改变,形成新的性状;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形成各种具有特异抗性菌株的原因 微生物的个体多为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结构,它们通常是单倍体,加上它们具有繁殖快、数量多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即使其变异频率非常低(一般为10-5~10-10),也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 最常见的变异形式是基因突变,它可以涉及到任何性状,包括形态构造、代谢途径、生理类型、各种抗性、抗原性以及代谢产物的质或量的变异等。 ★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举例 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堪称生物界之最。任何有其它生物生存的环境中,都能找到微生物。而在其它生物不可能生存的极端环境中也有微生物存在。例如: 海洋深处的一些硫细菌可以在250℃甚至在300℃的高温下正常生长; 大多数细菌能耐受0~-196℃ (液氮) 的任何低温,甚至在-256℃下存活; 一些嗜盐菌甚至在~32%NaCl的饱和盐水中正常生活; 许多微生物尤其是产芽孢的细菌可在干燥条件下长时间保藏; Thiobacillus thooxidans (氧化硫硫杆菌) 是耐酸菌的典型,它的一些菌株能生长在5~10%的硫酸中; 有些耐碱的微生物如 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 (脱氮硫杆菌) 的生长最高pH值为10.7,有些青霉和曲霉也能在pH9~11的碱性条件下生长; 在抗辐射能力方面,人和哺乳动物的辐射半致死剂量低于1,000R,E.coli为10,000R,酵母菌为30,000R,原生动物为100,000R,而抗辐射能力最强的生物——Micrococcus radiodurans * (耐辐射微球菌) 则达到750,000R; 在抗静水压方面,酵母菌为500个大气压,某些细菌、霉菌为3000个大气压,植物病毒可抗5,000个大气压。地球上大洋最深处为关岛附近的马里亚纳海沟,水深达11,034m,压力约为1,103.4个大气压,可是仍有细菌生存着; 耐缺氧、耐有毒物质等特性在微生物中也是极为常见的。 ★——青霉素产量变异、耐药性变异举例 例如,青霉素生产菌 Penicillium chrysogenum(产黄青霉)的产量1943年为每毫升发酵液中含20单位青霉素,4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微生物遗传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该菌产量变异逐渐积累,加上发酵条件的改进,目前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发酵水平每毫升已超过5万单位,甚至接近10万单位。微生物的数量性状变异和育种使产量提高的幅度之大,是动植物育种工作中绝对不可能达到的。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微生物发酵工厂都十分重视菌种选育工作。 另外一些对人类有害的变异也很常见,如医疗工作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对抗生素所产生的抗药性变异。青霉素1943年刚刚问世时,对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最低制菌浓度是0.02μg,过了几年,制菌浓度不断提高,有的菌株耐药性竟比原始菌株提高1万倍。表1-4所示为有关S.aureus耐青霉素菌株的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人类在利用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时,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抗生素等化学治疗剂;同时也要记住抗生素不可滥用。 ▼如:流感病毒 ◆微生物形体小,一般都是单细胞、简单的多细胞或非细胞的,通常都是单倍体,再加上繁殖快、数量多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虽然突变频率很低,但也很容易出现大量变异的后代。 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变异后代
56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57
突变实例: 青霉素的生产: 青霉素的用量: 100000单位/ ml 20单位/ ml(1943) 数百万-千万单位/次
(耐药性变异) 最高:10万单位/天(40年代) 数百万-千万单位/次
58
(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61
(四)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类地位 按生物学特征可划分为十二大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蓝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其中八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放线菌、真菌与医药关系密切。 六大界
63
(五)微生物的细胞水平分类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进行有丝分裂,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同时含有两类核酸,具有胞膜。如真菌,藻类以及原虫等。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较低,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核仁等结构。不进行有丝分裂,缺乏细胞器。DNA和RNA同时存在,具有胞膜。这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无典型的细胞结构,仅由一种核酸( DNA或RNA )和蛋白质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通过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病毒,类病毒等属之。
64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生物学特性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结构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单个染色体,无组蛋白
有核膜、核仁,多条染色体,DNA与组蛋白结合 细胞壁 大多数含肽聚糖 无肽聚糖 细胞膜 一般无甾醇 常含甾醇 内膜 简单,有中介体 复杂,有内质网 核糖体 70S (50S+30S) 80S (胞浆),70S (线粒体) 线粒体 无 有 其他细胞器 多种 鞭毛结构 简单 复杂(“9+2”型) 遗传特性 细胞分裂方式 横二分裂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繁殖方式 无性或有性,方式多种 遗传重组方式 接合、转化或转导 有性方式 生理生化 氧化磷酸化部位 固氮作用 有些有 胞吞/胞吐作用
65
(六)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 1.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的诞生,它将肉眼的分辨率提高到微米级水平,而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眼分辨达到纳米水平。列文虎克是第一个用显微镜来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
66
2.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而对灭菌技术的原理等作出科学解释的是巴斯德,他所进行的举世闻名的曲颈瓶实验,不仅彻底否定了当时十分流行的“生命自然发生学说”,而且为微生物学中的无菌技术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67
无菌操作
68
3.纯种分离技术 纯种分离技术是人类揭开微生物世界奥秘的重要手段。要揭开在自然条件下处于杂居混生状态的某一微生物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是有益还是有害,就必须采用在无菌技术基础上的纯种分离方法。早期对微生物群体进行单个纯化分离者是李斯特。但真正取得突破的是柯赫发明的培养皿琼脂平板技术。
69
4.纯种培养技术 微生物纯种培养技术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若为微生物提供一个初级培养的实验方法并不复杂,但要使微生物在大规模生产中良好地生长或累积代谢产物,就得考虑一些最为合理的培养装置和有效的工艺条件,并且还要在整个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中严防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即防止杂菌污染。发酵罐的发明及大规模地普及使用,它为生物工程学开辟了崭新的前景。同时微生物发酵工业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70
(七)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及命名 界Kingdom 门 Phylum 真菌门 Eumycophyta 纲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 真菌门 Eumycophyta 子囊菌纲 Ascomycetes 内孢霉目 Endomycetales 内孢霉科 E.domcetaceae 酵母属 Saccharomyces 啤酒酵母 S.Cerevisiae Hansen
71
常用的几种分类概念 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有机体的集合,它们在进化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现代分类学上规定种内菌株的DNA同源性≧70% 亚种:实验室中获得的微生物变异型称为小种或亚种。 菌株(品系):来源不同的同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均可称为菌株。 群:有些微生物的特征介于两种微生物之间,我们把这两种微生物及其中间类型统称为一个群
72
微生物的命名 命名的方法: 国际法规命名,即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林奈氏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最初定名人)+后来定名人+命名时间
主要部分 次要部分(一般可省略) 例: 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1872 缩写:B. subtilis Bacillus sp.
73
属名是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所构成。它是一个名词,用以表示该属的主要特征。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斜体 属名是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所构成。它是一个名词,用以表示该属的主要特征。 例如芽孢杆菌(Bacillus)表示能形成芽孢的杆状菌。 属名有时可用人名或地名来表示。 例如Pasteurella pestis (鼠疫巴斯德氏菌),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 属名在上下文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缩写。例如Bacillus可用Bac.表示。
74
种名是拉丁语中的形容词,表示微生物的次要特征。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ns aureus) aureus是形容词,意思是“金黄色的”。 种名也有用人名或地名来表示的。例如巴氏芽孢杆菌(Bacillus pasteurii),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teriurn bulgaricus)。 种名首字母不大写,斜体
75
主要菌种保藏中心 ATCC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CGMCC (China General Microbiolog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 CCTCC (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76
二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77
1.史前期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年--1676年间。 开创者:各国劳动人民,其中尤以我国的制曲、酿酒技术蓍称。 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酿酒、制酱、酿醋、沤肥、轮作、治病)。
78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一) 远古人类发现,吃剩的米粥数日后变成 了醇香可口的饮料—人类最早发明的酒
79
郑州殷代遗迹
80
我国古代的酿酒作坊 (四川新都县出土的汉代画像)
81
殷 商 酒 具
82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二) 公元前2300年左右,埃及人酿制啤酒的场面
83
2.初创期 时 间:1676--1861 开创者:列文虎克(Leeuwenhoek ) 特 点: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 对一些微生物形态进行描述。
84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85
Anthnoy van Leeuwenhoek与他的显微镜
1684年寄给皇家协会信的部分内容
86
3.奠基期 时 间:1861--1897 开创者:Pasteur和Koch 特 点:①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 ②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 生物的“黄金时期”; ③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 ④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
87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 1843~1910)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
88
1.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3) 免疫学——预防接种 (4)其他贡献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 首次制成鸡霍乱、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89
自然发生说 又称自生论或无生源说。一种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看法。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发生,或由另一类截然不同的生物产生。例如,我国古代人所说的“腐草化萤”;埃及人认为,太阳照在尼罗河的淤泥上就会产生出黄鳝和青蛙;“大多数鱼是由卵发育而成的,可是有些鱼(由于灌注了雨水)而从干涸的泥土和砂砾中产生出来”等等。自然发生说已被科学实验证明是错误的,现已被抛弃。
90
无菌营养液 出现微生物 巴 斯 德 的 雁颈瓶实验 无菌营养液 无生命出现 加热 无菌营养液 无生命出现
91
2.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 → 营养明胶 → 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92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93
科赫法则1 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
94
科赫法则2 这一微生物可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培养物;
95
科赫法则3 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应有的病症;
96
科赫法则4 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病原微生物相同。
97
4.发展期 时 间:1897--1953 开创者:Buchner 特 点:①进入微生物生化水平的研究;
时 间:1897--1953 开创者:Buchner 特 点:①进入微生物生化水平的研究; ②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 出现了抗生素等学科; ③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 ④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 ⑤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98
5.成熟期 时 间:1953--至今 开创者: Watson 和Crick以及Fleming 特 点:①微生物学从一门在生命科学中较为孤立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成为一门十分热 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②在基础学理论的研究方面,逐步进入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微生物迅速成为分子 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的对象; ③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人控制的方向发展。
99
1892 伊凡诺夫斯基 首次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TMV)
1928 Griffith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1929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1935 Stanley TMV结晶 1944 Waksman 发现了链霉素 1953 Francis Crick、James Watson、Maurice Wilkins和Rosalind Franking—— DNA 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学说 Monod & Jacob 操纵子学说
100
Alexander Fleming
101
Cncnc-micro 微生物与医药卫生 用“工程菌”生产药物 干 扰 素 胰 岛 素 乙肝疫苗 抗生素 各种单克隆抗体免疫血清
102
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从细胞水平上可以分成几类?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 基人(巴斯德和科赫有哪些贡献)?
基人(巴斯德和科赫有哪些贡献)? 3、科赫法则是什么? 4、微生物有什么特点? 5、如何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