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理血剂 【概念】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理血剂 【概念】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理血剂 【概念】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2 1.活血祛瘀 ── 配行气之品 2.止血──配既止血又能活血祛瘀之品。
①促进血行,增强活血化瘀药之疗效。 【分类】 1.活血祛瘀 ── 配行气之品                             2.止血──配既止血又能活血祛瘀之品。 ②血瘀而致气滞病证,故配行气之品。 【使用注意】 ①运用活血化瘀剂时,应适当配伍理气药,以增强行血化瘀之效。  ②化瘀之剂易伤血、动血,不可久用,对体虚者,应配养血之品以护血,或配益气之品 以扶正;对有出血宿疾者,或妇女月经过多,孕妇等,均宜慎用。  ③运用止血剂,要避免止血留瘀之弊,故可于止血方中酌配既能化瘀又能止血之药。  ④急性出血,宜止血为先,急治其标;慢性失血,宜着重治本或标本兼顾。

3 活血祛瘀剂  活血祛瘀剂,适用于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病证,如经闭、痛经、干血痨、癥瘕、半身不遂、外伤瘀痛等。临床表现以刺痛有定处,舌紫黯,舌上有青紫或紫点,腹中或其他部位有肿块,疼痛拒按,按之坚硬,固定不移为特点。   活血祛瘀剂常用活血祛瘀药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为主组成方剂。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又常配理气药以行气活血。血证的成因较多,且病 机又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故遣药组方又相应有所侧重,如血瘀偏寒,需配温经祛寒药以温经活血;血瘀偏热,又当配清热凉血药以清热活血;水瘀互见,则应 以利水渗湿药与化瘀药同用;正气亏虚而瘀血阻滞者,应扶正活血兼顾。  具体方剂: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温经汤  *生化汤   桂枝茯苓丸   *失笑散      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失笑散,*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

4 桃核承气汤 ( 《伤寒论》) 【组 成】 桃仁 去皮尖,五十个[12g] 大黄 四两[12g] 桂枝 二两[6g] 甘草 炙,二两[6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5 ·瘀热互结下焦经脉:少腹急结,( 闭经,痛经) ·膀胱气化未受影响:小便自利 ·瘀热扰心 :烦躁,其人如狂,谵语 ·热在血分:夜间发热
·桃核承气汤 【主治】下焦蓄血证。 ·瘀热互结下焦经脉:少腹急结,( 闭经,痛经) ·膀胱气化未受影响:小便自利 ·瘀热扰心 :烦躁,其人如狂,谵语 ·热在血分:夜间发热 【病机】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破瘀泄热,兼以攻下。 【使用禁忌】 孕妇禁用

6 ·桃核承气汤 【方解】 君:桃 仁 ─ 破瘀活血 大 黄 ─ 下瘀泄热 臣:桂 枝 ─ 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 芒 硝 ─ 泻热软坚通便,助大黄攻逐瘀热。 佐:炙甘草—护胃气,以防寒凉药伤胃 —调和诸药   * 两药相配,逐瘀泄热,瘀热并治 四逆散去枳实,加香附、陈皮、枳壳、川芎,减甘草用量,使得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功效大增 【配伍要点】 桃仁+大黄,瘀热并治

7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的常用方剂。 2、辨证要点: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3、临证加减:
·桃核承气汤 1、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的常用方剂。 2、辨证要点: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3、临证加减: --治跌打损伤时,加赤芍、归尾; --治闭经、痛经时,加当归、红花; --兼气滞者,加乌药、青皮。 4、现代运用: 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子宫 内膜异位证、急性脑出血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8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 成】 【用法】 桃仁 四钱[12g] 红花 三钱[9g]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 成】 桃仁 四钱[12g]   红花 三钱[9g] 生地黄 三钱[9g]   川芎 一钱半[5g] 赤芍 二钱[6g]   牛膝 三钱[9g]    桔梗 一钱半[5g]   当归 三钱[9g] 柴胡 一钱[3g]   枳壳 二钱[6g]   甘草 一钱[3g] 【用法】 * 水煎服。

9 【病机】瘀血内阻胸部(主) 气机郁滞(次)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 【主治】胸中瘀血证。 瘀血阻于胸中:胸痛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有定处。 瘀血阻滞,清阳不升 :头痛 肝气不舒:急躁易怒 郁久化热:内热烦闷或入暮潮热, 瘀热上扰心神:心悸,失眠 累及于胃:呃逆不止 瘀血征象:唇暗或两目暗黑,舌暗红 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胸中瘀血 【病机】瘀血内阻胸部(主) 气机郁滞(次)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10 【方解】 君:桃 仁─活血祛瘀 臣:红 花—活血祛瘀 川 芎─活血行气而止痛 当 归─养血活血,使祛瘀而不伤正
血府逐瘀汤 君:桃 仁─活血祛瘀 臣:红 花—活血祛瘀 川 芎─活血行气而止痛 当 归─养血活血,使祛瘀而不伤正 赤 芍─活血祛瘀;清解血分之瘀热 牛 膝─活血祛瘀, 引胸中瘀血下行 佐:枳壳─行气宽胸 桔梗─宣达肺气 载药入胸中   柴胡─疏肝理气 生地─配当归以养阴血,使祛瘀而不伤正; 配赤芍以清血分瘀热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枳壳+桔梗、柴胡; 桃仁等祛瘀药+当归、生地 一升一降,开胸行气,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亦行

11 【运用】 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注意: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1. 辨证要点:
血府逐瘀汤 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注意: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1. 辨证要点: 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2 临床加减: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加郁金、丹参 瘀热甚者,重用生地、赤芍,加丹皮 头部瘀痛者,加麝香、老葱 3.现代运用: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肝脾肿大、闭经等属瘀血内阻者

12 〖附方一〗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 一钱(3g)  川芎 一钱(3g)   桃仁 二钱,研泥(6g)  红花 三钱(9g)   老葱 三根,切碎(6g   生姜 三钱,切片(9g)  大枣 七个,去核(5g)  麝香 五厘(0.15g),绢包  黄酒 半斤   用法: 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而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13 〖附方二〗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 炒,二钱(6g)  当归 三钱(9g)   川芎 二钱(6g)    桃仁 研如泥,三钱9g) 丹皮 二钱(6g)    赤芍 二钱(6g)   乌药 二钱(6g)    延胡索 一钱(3g)   甘草 三钱(9g)    香附 一钱半(5g)   红花 三钱(9g)    枳壳 一钱半(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血,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

14 〖附方三〗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
小茴香 七粒,炒(1.5g)  干姜 二分,炒(3g)     延胡索 一钱(3g)    没药 一钱(3g)         当归 三钱(9g)       川芎 一钱(3g)   官桂 一钱(3g)       赤芍 二钱(6g)       蒲黄 三钱(9g)     五灵脂 二钱,炒(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 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证。

15 〖附方四〗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秦艽一钱(3g)  川芎 二钱(6g)    桃仁 三钱(9g)    红花 三钱(9g) 甘草 二钱(6g)     羌活 一钱(3g)    没药 二钱(6g)    当归 三钱(9g)   五灵脂 二钱,炒(6g) 香附 一钱(3g)    牛膝 三钱(9g)    地龙 二钱,去土(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16 血府逐瘀汤 2.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3均治血瘀所致的诸证 通窍活血汤 膈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开窍通阳 舒肝行气 方 名
方 名 相 同 不 同 方 意 功 效 主 治 血府逐瘀汤 1.均以: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为基础组成 2.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3均治血瘀所致的诸证 桔梗 枳壳 行气开胸 柴胡 牛膝:引血下行 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功效好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之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 通窍活血汤 麝香 老葱 活血通窍作用较强 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脱发,面色青紫,或酒渣鼻、妇女干痨 膈下逐瘀汤 香附 乌药 枳壳 元胡 行气止痛作用大 瘀血结于膈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积块或小儿痞块肚腹疼痛 少腹逐瘀汤 小茴 官桂 温通下焦 干姜 温经止痛作用较优 血瘀少腹积块月经不调通经 身痛逐瘀汤 秦艽 羌活 通络宣痹 地龙 通痹止痛力强 瘀血痹阻于经络肢体痹痛,关节疼痛 舒肝行气 开窍通阳

17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组 成】 【用法】 黄芪 生,四两[120g] 当归尾 二钱[3g]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组 成】 黄芪 生,四两[120g]   当归尾 二钱[3g]    赤芍 一钱半[5g]    地龙 一钱[3g] 川芎 一钱[3g]      红花 一钱[3g]      桃仁 一钱[3g] 【用法】 水煎服。

18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治法】补气活血通络 【病机】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气虚不能行血,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脉络瘀阻 舌淡黯,苔白,脉缓
补阳还五汤 气虚不能行血,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脉络瘀阻 舌淡黯,苔白,脉缓 气虚 舌本失养 语言不利 血瘀 气虚不能固摄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 或小便失禁 【病机】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治法】补气活血通络

19 【方解】 君:黄 芪 (重用)─ 大补元气, 使气旺而促进血行   臣:当 归 尾 ─ 活血祛瘀   佐:川 芎、赤 芍 桃 仁、红 花 地 龙─通经活络  
补阳还五汤 活血化瘀,助归尾之力 1.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以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配伍要点】 大量补气药+少量活血通络之品 1.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以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使用注意】

20 补阳还五汤 【运用】 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 3、临证加减: 偏寒者,加肉桂、巴戟天、熟附子; 脾虚者,加党参、白术; 痰多者,加半夏、天竺黄; 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 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 下肢瘫痪者,加杜仲、牛膝。  4、现代运用: ·脑血管意外遗证、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证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证属气虚血瘀者。 实验研究:本方能促进胆汁分泌。用雄性大白鼠制成肝郁模型,然后用本方灌胃,在腹腔麻醉条件下,做胆汁引流,记录1小时胆汁流量,结果显示本方对肝郁动物的泌胆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1∶11)。

21 温经汤(《金匮要略》 【组成】 【用法】 吴茱萸 三两[9g] 当归 二两[6g]
芍药 二两[6g]    川芎 二两[6g] 人参 二两[6g]    桂枝 二两[6g]     阿胶 二两[6g]    牡丹皮 二两,去心[6g] 生姜 二两[6g]    甘草 二两[6g]     半夏 半升[6g]    麦冬 去心,一升[9g]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用法】

22 【病机】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虚、寒、瘀、热)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温经汤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寒凝瘀阻:少腹冷痛,或月经推后, 或闭经不行,痛经,甚则宫寒不孕。 血不循经:漏下不止,或月经提前, 或一月数行。 阴血不足,失于濡润:唇口干燥 瘀热或阴虚内热:傍晚发热,手足心热 冲瘀 任血 虚阻 寒滞 【病机】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虚、寒、瘀、热) 寒凝血瘀—主;虚、热—次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23 【方解】 君:吴茱萸 ─温经散寒 臣:当 归 温经散寒, 桂 枝 ─助吴萸温经散寒 通血脉 —通利血脉 川 芎 ─养血,活血,调经 白 芍
温经汤 【方解】 君:吴茱萸 ─温经散寒 桂 枝 ─助吴萸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 臣:当 归 川 芎 ─养血,活血,调经 白 芍 丹 皮 ─活血祛瘀,清虚热 阿 胶 ─养血滋阴 麦 冬 —制约吴茱萸、桂枝温燥之性 温经散寒, 通血脉

24 佐: 人 参─补中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半 夏─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调经 生 姜─助吴萸、桂枝温经散寒 --合参、夏、草以温中养胃 使: 甘 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温清消补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 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使全方温而 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通、温养之剂

25 【运用】 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剂。主要用于冲任虚寒。 1、辨证要点:月经不调,痛经,小腹冷痛,经有瘀块,崩漏,舌质 黯红,脉细而涩。
温经汤 【运用】 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剂。主要用于冲任虚寒。 1、辨证要点:月经不调,痛经,小腹冷痛,经有瘀块,崩漏,舌质 黯红,脉细而涩。 2、临证加减: 小腹冷痛甚,去丹皮、麦冬,加小茴香、艾叶; 漏下不上,去丹皮,加炮姜、焦艾叶、熟地; 气虚者,加黄芪 3、现代运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虚寒腹痛等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

26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 全当归 八钱[各24g] 川芎 三钱[9g] 桃仁 去皮尖,十四枚[各6g]
【用法】 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27 【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 【病机】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 【治法】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血虚受寒,瘀血内阻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脉迟细或弦
生化汤 【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 血虚受寒,瘀血内阻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脉迟细或弦 【病机】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 【治法】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28 【方解】 【注意事项】 君:当 归 ─ 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 温经散寒。 臣:川 芎 ─ 活血行气 桃 仁 ─ 活血化瘀
生化汤 【方解】 君:当 归 ─ 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 温经散寒。 臣:川 芎 ─ 活血行气 桃 仁 ─ 活血化瘀 佐:炮 姜 ─ 温经止痛。 黄 酒 ─ 温通血脉而活血 童 便 ─ 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当归+川芎、桃仁 【注意事项】 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若恶露过多, 出血不止,甚则汗出气短神疲者,当属禁用

29 【运用】 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弦涩。 2、临证加减: 恶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去桃仁;
生化汤 【运用】 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 1、辨证要点: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弦涩。 2、临证加减: 恶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去桃仁; 瘀块留阻,腹痛甚者,加蒲黄、五灵脂; 血寒较甚,小腹冷痛,加肉桂 3、现代运用: 流产后胎盘残留、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肥大及子宫肌瘤、宫外孕等属寒邪凝滞,瘀阻胞宫者。

30 桂枝茯苓丸 ( 《金匮要略》) 【组 成】 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去皮尖 芍药各等分[各6g] 【用法】

31 【治法】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注意事项】 【主治】瘀阻胞宫证。 (腹痛拒按,或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 或妊娠始动不安等。)
桂枝茯苓丸 【主治】瘀阻胞宫证。 (腹痛拒按,或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 或妊娠始动不安等。) 子宫内素有瘀血癥块 + 妊娠 阻遏经脉 血溢经脉之外 胎失所养 胎漏不止 胎动不安 【治法】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注意事项】 用于妇女妊娠而有瘀血癥块者,只能渐消缓散,不可峻 功猛破。若攻之过急,则易伤胎元,临证运用,切当注意。

32 【方解】 桂枝茯苓丸 君 ── 桂枝 ── 温通经脉而行瘀滞。   ┌ 桃仁 ── 味苦甘平,为化瘀消癥之要药。   │ 臣 ┤ 丹皮 ── 既能散血行瘀,又清退瘀久所化之热。   │   └ 芍药 ── 和血养血,与诸祛瘀药合用,有活血 养血之功。 佐 ── 茯苓 ── 消痰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癥之力。 使 ── 白蜜 ── 缓和诸药破泄之力。 ◆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

33 【运用】 本方为治疗瘀阻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的常用方剂 2、现代运用: 常用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属瘀血阻滞者。
桂枝茯苓丸 【运用】 本方为治疗瘀阻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的常用方剂 1、辨证要点: 以下血色黑晦暗,腹痛拒按为证治要点。 2、现代运用: 常用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属瘀血阻滞者。 临 床报道:用定喘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气管炎100例,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个疗程,个别继发感染者,酌加鱼腥草、蒲公英,服药期间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且 均在发作期接受治疗,经1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占83%,好转占14%,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7%。本方确有较好的平喘、止咳、祛痰作用(新医 学,1972;9∶14)。

34 *失笑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 成】 【用法】 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 蒲黄炒香,各等分[各6g]
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       蒲黄炒香,各等分[各6g] 【用法】 先用酽醋调二钱(6g),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

35 【治法】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注意事项】 【主治】 瘀血停滞。 胞宫位于少腹,瘀血停于胞宫,脉道阻滞, 可致经血不能如期而至,
失笑散 胞宫位于少腹,瘀血停于胞宫,脉道阻滞, 可致经血不能如期而至, 月经不调,小腹急痛 2. 产后离经之血当去,若恶露不行,瘀停少腹, 阻滞不通故痛 3. 经水不调或产后瘀血停滞,多系心肝脾三经之病,因气滞不行,瘀血内停,以致少腹急痛,恶露不尽,头目眩晕 【治法】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注意事项】

36 【方解】 失笑散 五灵脂 ── 通利血脉而散瘀血,用治瘀血疼痛。 蒲 黄 ── 活血止血,与五灵脂相须为用,活血散结,祛瘀止痛作用增强,可治一切心腹诸痛。 酽 醋 ── 利血脉,化瘀血,加强活血止痛之功。

37 【运用】 本方是治疗血瘀作痛的常用方剂,尤以肝经血瘀者为宜。 以心腹刺痛,或妇人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为证治要点。 2、临证加减:
失笑散 【运用】 本方是治疗血瘀作痛的常用方剂,尤以肝经血瘀者为宜。 1、辨证要点: 以心腹刺痛,或妇人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为证治要点。 2、临证加减: --气滞较甚; + 金铃子散 -- 兼寒者:+ 炮姜、小茴香 -- 血滞加血虚的月经不调: + 四物汤同用 3、现代运用: 常用于痛经、慢性胃炎、心绞痛或宫外孕等属瘀血停滞者。

38 止血剂  止血剂,适用于血溢脉外而出现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   止血法应与温、清、消、补诸法结合使用,正确把握标本兼顾、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如热证出血用侧柏叶、小蓟、白茅根、槐花、地榆等,寒证出血用炮姜、艾叶、灶心土等,瘀血所致之出血用三七,蒲黄等为主组成方剂。此外,上部出血忌用升提药,可酌配牛膝、大黄之类以引血下行;下部出血忌用沉降药物,可辅以焦芥穗、黑升麻、黄芪之类以助升举。  具体方剂:   *十灰散       *小蓟饮子    *槐花散        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失笑散,*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

39 *十灰散(《十药神书》) 【组成】 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 各等分[各9g] 【用法】
上药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 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 服五钱(15g),食后服下。

40 【病机】火气上冲,损伤血络,迫血妄行 【治法】凉血止血 【注意事项】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 火气上冲,损伤血络,迫血妄行
十灰散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   火气上冲,损伤血络,迫血妄行 吐血,咯血,嗽血,衄血,血色鲜红 【病机】火气上冲,损伤血络,迫血妄行 【治法】凉血止血 【注意事项】 虚寒性出血忌用。

41 【方解】 大蓟、小蓟、白茅根、 侧柏叶 、荷叶 凉血止血 茜根—化瘀止血 棕榈皮─收涩止血 大黄─ 导热下行,使热邪从大便而出。
十灰散 大蓟、小蓟、白茅根、 侧柏叶 、荷叶 茜根—化瘀止血 棕榈皮─收涩止血 大黄─ 导热下行,使热邪从大便而出。 山栀子—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使热从小便而出 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藕 汁 — 清热凉血,止血化瘀。 萝卜汁 — 清热降气以助止血。 京 墨 — 收涩止血。 凉血止血 * 配伍要点 (1)丹皮配大黄、茜草,使凉血止血而不留瘀

42 【运用】 本方为主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上部出血证的常用方。 1、辨证要点:上部出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2、临证加减:
治火气上冲,血热较盛者,可改用汤剂,并重用栀子,大黄,加牛膝、代赭石   3、现代运用: 消化道出血、肺结核、眼前房出血、支气管扩张等属血热妄行者。 十灰散

43 *小蓟饮子(《玉机微义》) 【组成】 【用法】
生地黄 洗,四两[30g]   小蓟 半两[15g]   滑石 半两[15g]    木通 半两[6g] 蒲黄 半两(炒)[9g]   藕节 半两[9g]     淡竹叶 半两[9g]    当归 (酒浸)半两[6g]    山栀子 半两[9g]    炙甘草 半两[6g]  【用法】 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44 【病机】热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 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热结下焦
小蓟饮子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热结下焦 热伤膀胱血络 尿中带血,舌红,脉数 膀胱气化失常 小便频数,赤涩热痛 【病机】热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 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45 【方解】 君:小 蓟 ─ 凉血止血 臣:生 地 ─ 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佐:滑 石、竹 叶、木 通 ─ 清热利尿通淋
小蓟饮子 君:小 蓟 ─ 凉血止血 臣:生 地 ─ 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藕 节、蒲 黄 ─ 化瘀止血,使止血不留瘀 佐:滑 石、竹 叶、木 通 ─ 清热利尿通淋 栀 子 ─ 清泄三焦火,引湿热从小便从出 当 归 ─ 养血和血 使:炙甘草 ─ 和中调药 *归、地相配,滋阴养血, * 配伍要点 凉血止血药+利水通淋药 注意:只宜于实热证,若血淋、尿血日久兼寒或阴虚火动或气虚不摄者,不宜使用。

46 【运用】 本方为治疗血淋、尿血属实证的代表方剂。 2、临证加减: 热甚淋重者,加扁蓄、瞿麦; 血量较多者,加大蓟、白茅根;
1、辨证要点:小便赤涩热痛,尿中带血,舌红,脉数。 2、临证加减: 热甚淋重者,加扁蓄、瞿麦; 血量较多者,加大蓟、白茅根; 瘀阻尿道痛甚者,加琥珀、牛膝; 有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石苇。 3、现代运用: 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泌尿系结石、肾结核等属热结下焦者。 小蓟饮子

47 *槐花散(《普济本事方》) 【组成】 槐花 炒[12g] 柏叶 杵,焙[12g] 荆芥穗 [6g] 枳壳 麸炒[6g]各等分。 【用法】

48 【病机】风热湿毒壅遏大肠 【治法】清肠凉血,疏风下气 【注意事项】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大肠之便血。
槐花散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大肠之便血。 风热与湿热毒邪壅遏肠道,损伤肠络,血渗肠道 大便出血,痔疮出血,舌红,脉数 【病机】风热湿毒壅遏大肠 【治法】清肠凉血,疏风下气 【注意事项】 由于方中药性寒凉,故只宜暂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则不宜使用。

49 【方解】 君:槐 花─泻热清肠,凉血止血 臣:侧柏叶─清热凉血,收敛止血 荆芥穗─疏风,止血(炒黑) 佐:枳 壳─行气宽肠,
槐花散 君:槐 花─泻热清肠,凉血止血 臣:侧柏叶─清热凉血,收敛止血 荆芥穗─疏风,止血(炒黑) 佐:枳 壳─行气宽肠, 利于湿热毒邪的排泄

50 【运用】 本方是治疗肠风脏毒下血的常用方剂。 2、临证加减: 大肠热盛,加黄连、黄柏; 下血量多,加地榆;
1、辨证要点: ·大便下血(喷射状),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脉数。 2、临证加减: 大肠热盛,加黄连、黄柏; 下血量多,加地榆; 便血日久血虚,加阿胶、当归; 便血日久兼气虚,加黄芪、白术。 3、现代运用: 痔疮便血、结肠炎、结肠癌便血等属热毒壅于大肠者。 槐花散

51 (1)桃核承气汤中配伍大黄、芒硝的意义与调味承 气汤中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2)试述血府逐瘀汤的功用、主治和方解。
复习思考题 (1)桃核承气汤中配伍大黄、芒硝的意义与调味承 气汤中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2)试述血府逐瘀汤的功用、主治和方解。 (3)温经汤配伍吴茱萸、桂枝的意义是什么? (4)简述复元活血汤与七厘散在功用、主治伤的异 同。 (5)试述补阳还五汤的主治、功用及配伍意义。 (6)生化汤中为何用炮干姜而不用生姜? (7)为何在活血祛瘀剂中常配伍行气药,在止血剂 中常 配伍祛瘀药? ·············


Download ppt "理血剂 【概念】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