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主要授课内容: 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材料的物理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耐久性 主要授课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主要授课内容: 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材料的物理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耐久性 主要授课内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主要授课内容: 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材料的物理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耐久性 主要授课内容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 第一节 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一、材料的化学组成 材料的化学组成是决定材料性质的内在因素之一。主要包括: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一、材料的化学组成 材料的化学组成是决定材料性质的内在因素之一。主要包括: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材料的元素组成主要是指其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 二、材料的微观结构 材料的性质与材料内部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材料的结构主要分成:宏观结构、显微结构、微观结构。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二、材料的微观结构 材料的性质与材料内部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材料的结构主要分成:宏观结构、显微结构、微观结构。 微观结构是指原子、分子层次的结构,可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来分析研究该层次上的结构特征。材料的许多物理性质,如强度、硬度、弹塑性、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等都是由其微观结构所决定。 微观结构层次上,材料分为晶体、玻璃体、胶体。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 1.晶体 返回 质点(离子、原子、分子)在空间上按特定的规则呈周期性排列时所形成的结构称为晶体结构。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晶体 质点(离子、原子、分子)在空间上按特定的规则呈周期性排列时所形成的结构称为晶体结构。 碳素钢晶体,质点相对密集程度较高,又以金属键联结,结合力强,故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很大的塑性变形能力。 硅酸盐矿物材料(如陶瓷)的复杂晶体结构(基本单元为硅氧四面体),质点相对密集程度不高,且大多以共价键联结,结合力较弱,故这类材料的强度较低,变形能力差,呈现脆性。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 2.玻璃体 返回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将熔融物质迅速冷却(急冷),使其内部质点来不及作有规则的排列就凝固,这时形成的物质结构即为玻璃体,又称为无定形体或非晶体。 玻璃体的结合键为共价键与离子键,构成玻璃体的质点在空间上呈非周期性排列。 玻璃体无固定的几何外形,具有各向同性,破坏时也无清晰的解理面,加热时无固定的熔点,只出现软化现象。同时,因玻璃体是在快速急冷下形成的,故内应力较大,具有明显的脆性,例如玻璃。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 3.胶体 返回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物质以极微小的质点分散在介质中所形成的结构称为胶体。 分散粒子一般带有电荷(正电荷或负电荷),而介质带有相反的电荷,从而使胶体保持稳定性;胶体的质点很微小,总表面积很大,因而表面能很大,有很强的吸附力,所以胶体具有较强的粘结力。 硅酸盐水泥主要水化产物的最后形式就是干凝胶体。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7 三、材料的构造 材料在宏观可见的层次上的组成形式称为构造。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8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致密状构造 密实结构材料内部基本上无孔隙,结构致密。特点是强度和硬度较高,吸水性小,抗渗性和抗冻性较好,耐磨性较好,绝热性差。如钢材、天然石材、玻璃、玻璃钢等。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9 2. 多孔状构造 返回 多孔结构材料内部存在大体上呈均匀分布的独立或部分相通的孔隙,孔隙率较大。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 多孔状构造 多孔结构材料内部存在大体上呈均匀分布的独立或部分相通的孔隙,孔隙率较大。 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其性质决定于孔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及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这类材料的强度较低,抗渗性和抗冻性较差,吸水性较大,绝热性较好。如加气混凝土、石膏制品、烧结普通砖等。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0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3. 微孔状构造 微孔状结构具有众多直径微小的孔隙,通常密度和导热系数较小,有良好的隔声吸声性能和吸水性,抗渗性能较差。石膏制品,烧结砖具有典型的微孔状构造。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1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4. 颗粒状构造 颗粒状构造材料是指呈松散颗粒状的材料。 颗粒有密实颗粒与轻质多孔颗粒之分。前者如砂子、石子等,因其致密、强度高,适合做承重的混凝土骨料;后者如陶粒、膨胀珍珠岩等,因其多孔结构,适合做绝热材料。 颗粒状构造的材料,颗粒间存在大量的空隙,其空隙率主要取决于颗粒级配。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2 纤维结构材料的性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一般平行纤维方向的强度较高,导热性较好。如木材、玻璃纤维、石棉等。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5. 纤维状构造 纤维结构材料的内部组成有方向性,纵向较紧密而横向较疏松,组织中存在相当多的孔隙。 纤维结构材料的性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一般平行纤维方向的强度较高,导热性较好。如木材、玻璃纤维、石棉等。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3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6. 层状构造 层状结构材料具有叠合结构,用胶结料将不同的片状材料或具有各向异性的片状材料胶合成整体。 每一层的材料性质不同,但叠合成层状构造的材料后,可获得平面各向同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绝热性或装饰性等性质,扩大其使用范围。如胶合板、纸面石膏板、塑料贴面板等。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4 第一节 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四、建筑材料的孔隙 材料实体内部和实体间常常部分被空气所占据,一般称材料实体内部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为孔隙,而材料实体之间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为空隙。 孔隙率是指孔隙在材料体积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密度越小、强度越低、保温隔热性能越好、吸声隔热能力越高。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5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 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 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 根据材料所处的体积状况不同 位体积的质量 密度 :物质单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6 (1) 实际密度(简称密度) 实际密度公式: (1-1) ——材料的密度( ) ——材料的重量( )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实际密度(简称密度) 实际密度公式: (1-1) ——材料的密度( ) ——材料的重量( )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7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实际密度测定 :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指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的固体物质本身的体积,亦称实体积。土木工程材料除钢材、玻璃等外,绝大多数材料均含有一定孔隙。 测定有孔隙的材料密度时,须将材料磨成细粉(粒径小于0.20mm),经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得其实体积。材料磨得愈细,测得的密度值愈精确。      磨成细粉用密度瓶测体积--密度      致密的不规则散粒材料--排水法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8 (2)表观密度 包含孔隙在内--水分影响密度--干密度。 表观密度公式: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表观密度 包含孔隙在内--水分影响密度--干密度。 表观密度公式: (1-2) ——材料的表观密度( ) ——材料的重量( ) ——材料的表观体积( )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19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表观密度测定: 材料表观密度的大小与其含水情况有关。当材料含水率变化时,其重量和体积均有所变化。因此测定材料表观密度时,须同时测定其含水率,并予以注明。 通常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气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0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3)体积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材料的体积密度(原称容重,道路工程中亦称为毛体积密度)。  体积密度公式: (1-3) ——体积密度( ) ——材料的重量( )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1 返回 体积密度测定: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体积。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体积密度测定: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体积。 对于外形规则的材料,其表观密度测定很简便,只要测得材料的重量和体积(可用量具量测),即可算得。 不规则材料的体积要采用排水法求得,材料表面应预先涂上蜡,以防止水分渗入材料内部而使所测结果不准。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2 (4)堆积密度 粉状、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堆积密度公式: (1-3)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4)堆积密度 粉状、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堆积密度公式: (1-3) ——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 ) ——散粒材料的重量 ( )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 )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3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既含颗粒内部的孔隙,又含颗粒之间空隙在内的总体积。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堆积密度测定: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既含颗粒内部的孔隙,又含颗粒之间空隙在内的总体积。 散粒材料的体积可用已标定容积的容器测得。砂子、石子的堆积密度即用此法求得。若以捣实体积计算时,则称紧密堆积密度。 由于大多数材料或多或少含有一些孔隙,故一般材料的表观密度总是小于密度。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4 2. 材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率 (1)密实度 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密实度,反映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1-5)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 材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率 (1)密实度      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密实度,反映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1-5)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5 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孔隙率(P)。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孔隙率 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孔隙率(P)。 (1-6)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6 材料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材料的密实程度,孔隙率小,则密实程度高。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材料的密实程度,孔隙率小,则密实程度高。 按孔隙的特征,材料的孔隙可分为连通孔和封闭孔两种。连通孔不仅彼此贯通且与外界相通,而封闭孔彼此不连通且与外界隔绝。 按孔隙的尺寸大小,又可分为微孔、细孔及大孔三种。 一般而言,孔隙率较小,且连通孔较少的材料,其吸水性较小,强度较高,抗渗性和抗冻性较好。 密实度+孔隙率=1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7 3. 填充率与空隙率 (1)填充率 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称为填充率。 (1-7)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3. 填充率与空隙率 (1)填充率 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称为填充率。 (1-7)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8 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间空隙体积所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空隙率。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空隙率    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间空隙体积所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称为空隙率。 (1-8)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之间相互填充的密实程度。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29 二、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亲水性与憎水性 2.吸水性 3.吸湿性 4.耐水性 5.抗渗性 6.抗冻性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二、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亲水性与憎水性 2.吸水性 3.吸湿性 4.耐水性 5.抗渗性 6.抗冻性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0 当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可以发现,有些材料能被水润湿,即具有亲水性;有些材料则不能被水润湿,即具有憎水性。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亲水性与憎水性 当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可以发现,有些材料能被水润湿,即具有亲水性;有些材料则不能被水润湿,即具有憎水性。 与水接触时,材料与水之间的分子亲合力大于水本身分子间的内聚力,材料表现为亲水性;材料与水之间的分子亲合力小于水本身分子间的内聚力,材料表现为憎水性。 原因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1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被水湿润的情况可用润湿边角θ表示。当θ≤90度时(如图1-2-1a),材料表面吸附水,材料能被水润湿而表现出亲水性,称为亲水性材料;θ>90度时(如图1-2-1b),材料表面不吸附水,称为憎水性材料。当θ=0度时,表明材料完全被水润湿。 图1-2-1:润湿边角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2 憎水性材料则能阻止水分渗入毛细管中,从而降低材料的吸水性。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亲水性材料易被水润湿,且水能通过毛细管作用而渗入材料内部。 憎水性材料则能阻止水分渗入毛细管中,从而降低材料的吸水性。 土木工程材料大多数为亲水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砂、石、砖、木材等,只有少数材料如沥青、石蜡及某些塑料等为憎水性材料。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3 2. 吸水性(浸水状态下)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 吸水性(浸水状态下)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 (1)质量吸水率 即材料在吸水饱和时,其内部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质量的百分率。 (1-9) ——材料的质量吸水率( )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 )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4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体积吸水率 即材料在吸水饱和时,其内部所吸收水分的体积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5 材料所吸收的水分是通过开口孔隙吸入的,故开口孔隙率愈大,则材料的吸水量愈多。材料吸水饱和时的体积吸水率,即为材料的开口孔隙率。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土木工程用材料一般采用质量吸水率。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有下列关系: 材料所吸收的水分是通过开口孔隙吸入的,故开口孔隙率愈大,则材料的吸水量愈多。材料吸水饱和时的体积吸水率,即为材料的开口孔隙率。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6 3. 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含水率是指材料内部所含水重量占材料干重量的百分率。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3. 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含水率是指材料内部所含水重量占材料干重量的百分率。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7 影响因素 材料的吸湿性随着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当空气湿度较大且温度较低时,材料的含水率较大,反之则小。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影响因素 材料的吸湿性随着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当空气湿度较大且温度较低时,材料的含水率较大,反之则小。 平衡含水率 材料中所含水分与周围空气的湿度相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当材料吸湿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即为吸水率。 不利影响 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均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材料吸水后会导致自重增大、导热性增大、强度和耐久性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材料干湿交替还会改变形状尺寸而影响使用。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8 4. 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4. 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39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值的大小表明材料在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程度。一般,材料被水浸湿后强度均会有所降低。因为水分被组成材料的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水膜,削弱了微粒间的结合力。 值愈小,表示材料吸水饱和后强度下降愈多,即耐水性愈差。材料的软化系数在0~1之间。不同材料的值相差颇大,如粘土 =0,而金属 =1。土木工程中将 ≥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在设计长期处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结构时,必须选用 >0.85的材料。用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物的材料,其 值不宜小于0.75。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0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5. 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通常用渗透系数(即一定厚度的材料,在单位压力水头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量)表示。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1 值愈大,表示渗透材料的水量愈多,即抗渗性愈差。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值愈大,表示渗透材料的水量愈多,即抗渗性愈差。 材料的抗渗性也可用抗渗等级表示。抗渗等级是以规定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以符号“Pn”表示,其中n为该材料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的10倍数。 材料的抗渗性与其孔隙特征有关,封闭孔隙中水不易渗入,抗渗性仍良好;开口大孔中水易渗入,抗渗性最差。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2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6. 抗冻性      吸水饱和状态下破坏作用时由于材料孔隙内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而引起的。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重量损失不大,强度也无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材料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 抗冻等级 抗冻等级是以规定的试件,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得其强度降低和重量损失不超过规定值,此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用符号“Fn”表示,其中n即为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如F25、F50等。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3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抗冻等级选择 材料抗冻等级的选择是根据结构物的种类、使用要求、气候条件等来决定。例如烧结普通砖、陶瓷面砖、轻混凝土等墙体材料的抗冻标号为F15或F25;用于桥梁和道路的混凝土应为F50、F100或F200,而水工混凝土要求高达F500。 重要性 抗冻性良好的材料,对于抵抗大气温度变化、干湿交替等破坏作用的能力较强,因而常作为考查材料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设计寒冷地区及寒冷环境(如冷库)的建筑物时,必须要考虑材料的抗冻性。 返回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4 三、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1. 导热性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导热性 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用导热系数(即厚度为1m的材料,当其相对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k时,在1s时间内通过1面积的热量)表示。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5 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小,表示其绝热性能愈好。各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别很大,大致在0.029~3.5 。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小,表示其绝热性能愈好。各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别很大,大致在0.029~ 。 导热系数与材料内部孔隙构造有密切关系。由于密闭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所以,材料的孔隙率较大者其导热系数较小,但如果孔隙粗大或贯通,由于对流作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反而增高。材料受潮或受冻后,其导热系数大大提高。因此,绝热材料应经常处于干燥状态,以利于发挥材料的绝热效能。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6 2. 热容量、比热容 热容量是指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 热容量、比热容 热容量是指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7 比热是指1g重量的材料,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反映材料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比热是指1g重量的材料,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反映材料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8 材料的比热,对保持建筑物内部温度稳定有很大意义。比热大的材料,能在热流变动或采暖设备供热不均匀时,缓和室内的温度波动。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比热,对保持建筑物内部温度稳定有很大意义。比热大的材料,能在热流变动或采暖设备供热不均匀时,缓和室内的温度波动。 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容量是设计建筑物围护结构(墙体、屋盖)进行热工计算时的重要参数。选用导热系数较小而热容量较大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有利于保持建筑物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材料的导热系数也是工业窑炉热工计算和确定冷藏绝热层厚度的重要数据。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49 3. 耐燃性和耐火性 耐火性 材料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用其耐受的时间来表示,称为耐火极限。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3. 耐燃性和耐火性 耐燃性 材料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可否燃烧的性质。 耐火性 材料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用其耐受的时间来表示,称为耐火极限。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0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强度特征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有关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的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有关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的性质。 一、材料的强度特征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当材料受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产生应力,外力增加,应力相应增大,材料破坏时,应力达到极限值,这个极限应力值就是材料的强度,也称极限强度。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1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材料的强度 图1-3-1 材料受外力作用示意图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2 材料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强度是通过静力试验来测定的,故称为静力强度,通过标准试件的破坏试验而测得。 材料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3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抗弯强度与试件的几何外形及荷载施加的情况有关。对于矩形截面和条形试件,当其二支点间的中间作用一集中荷载时,试件的抗弯极限强度按下式计算: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4 2.影响材料试验结果的因素 (1)试件的性质和大小:相同材料采用小试件测得的强度比大试件的高。 (2)加荷速度:加荷速度快者,强度值偏高。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影响材料试验结果的因素 (1)试件的性质和大小:相同材料采用小试件测得的强度比大试件的高。 (2)加荷速度:加荷速度快者,强度值偏高。 (3)温度:一般温度高时,材料的强度将降低,沥青混凝土尤为明显。 (4)含水状况:含有水分的材料,其强度较干燥时的低。 (5)表面状况:试件表面不平或表面涂润滑剂,所测得强度值偏低。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5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3.强度等级 各种材料的强度差别甚大。建筑材料按其强度值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个强度等级,如烧结普通砖按抗压强度分为5个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按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4个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按其抗压强度分为12个强度等级等等。 注意:强度值和强度等级或标号不能混淆,前者是表示材料力学性质的指标,后者是根据强度值划分的级别。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6 4. 比强度 比强度反映材料单位体积重量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4. 比强度 比强度反映材料单位体积重量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玻璃钢和木材是轻质高强的材料,它们的比强度大于低碳钢,而低碳钢的比强度大于普通混凝土。 飞机上的一些合成材料是典型的轻质高强型材料,建筑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如铝合金和代替钢铁的高强塑料(UPVC)。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7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二、 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1. 弹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属可逆变形,其数值大小与外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E称为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弹性模量愈大,材料愈不易变形,即刚度愈好。弹性模量为常数,等于应力与应变之比。 (1-19)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8 2.塑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出现裂缝,当外力消除后,不能够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塑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出现裂缝,当外力消除后,不能够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实际上,纯弹性变形的材料是没有的。通常一些材料在受力不大时,表现为弹性变形,当外力超过一定值时,则呈现塑性变形,如低碳钢就是典型的这种材料。另外许多材料在受力时,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同时产生,这种材料当外力取消后,弹性变形即可恢复,而塑性变形不能消失,混凝土就是这类材料的代表。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59 弹塑性材料的变形曲线如图1-3-2所示,图中ab为可恢复的弹性变形,bO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弹塑性材料的变形曲线如图1-3-2所示,图中ab为可恢复的弹性变形,bO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图1-3-2:弹塑性材料的变形曲线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0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三、 材料的韧性与脆性      材料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同时产生较大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韧性,用冲击韧性指标表示。冲击韧性指标是指用带缺口的试件做冲击破坏试验时,断口处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 材料受外力作用,当外力达到一定值时,材料突然破坏,而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称为脆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土木工程材料中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均为脆性材料,如天然岩石、陶瓷、玻璃、普通混凝土等。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1 四、 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1. 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压入或刻划的能力。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刻划法和压入法两种。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四、 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1. 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压入或刻划的能力。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刻划法和压入法两种。 刻划法 常用于测定天然矿物的硬度。按刻划法矿物硬度分为十级(莫氏硬度):滑石1级、石膏2级、方解石3级、萤石4级、磷灰石5级、正长石6级、石英7级、黄玉8级、刚玉9级、金钢石10级(硬度递增)。 压入法 钢材、木材及混凝土等材料的硬度常用压入法测定,例如布氏硬度。布氏硬度值是以压痕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来表示。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2 一般材料硬度愈大,耐磨性愈好。工程中有时也用硬度间接推算材料强度。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 耐磨性 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与材料的组成成分、结构、强度、硬度等因素有关。 在土木工程中,对于用作踏步、台阶、地面、路面等部位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 一般材料硬度愈大,耐磨性愈好。工程中有时也用硬度间接推算材料强度。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3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耐久性是材料的一项综合性质,诸如抗冻性、抗风化性、抗老化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均属耐久性的范围。材料的强度、抗渗性、耐磨性等也与材料的耐久性有着密切关系。   一、环境对材料的作用 在构筑物使用过程中,材料除内在原因使其组成、构造、性能发生变化以外,还长期受到周围环境及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而破坏。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4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物理作用 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的交替变化,即冷热、干湿、冻融等循环作用。材料在经受这些作用后,将发生膨胀、收缩,产生内应力。长期的反复作用,将使材料渐遭破坏。 2.化学作用 包括大气和环境水中的酸、碱、盐等溶液或其他有害物质对材料的侵蚀作用,以及日光等对材料的作用,使材料产生本质的变化而破坏。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5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3.机械作用 包括荷载的持续作用或交变作用引起材料的疲劳、冲击、磨损等破坏。 4.生物作用 包括菌类、昆虫等的侵害作用,导致材料发生腐朽、蛀蚀等破坏。 各种材料耐久性的具体内容,因其组成和结构不同而异。例如钢材易氧化而锈蚀;无机非金属材料常因氧化、风化、碳化、溶蚀、冻融、热应力、干湿交替作用等而破坏;有机材料多因腐烂、虫蛀、老化而变质等。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6 二、材料耐久性的测定 对材料耐久性最可靠的判断,是对其在使用条件下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测定,但这需要很长时间。近年来多采用快速检验法。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二、材料耐久性的测定 对材料耐久性最可靠的判断,是对其在使用条件下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测定,但这需要很长时间。近年来多采用快速检验法。 快速检验法是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将材料在实验室进行有关的快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材料的耐久性作出判定,主要项目有:干湿循环、冻融循环、碳化、加湿与紫外线干燥循环、盐溶液浸渍与干燥循环、化学介质浸渍等。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7 三、提高材料耐久性的重要意义 在设计选用土木工程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问题。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三、提高材料耐久性的重要意义 在设计选用土木工程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问题。 采用耐久性良好的土木工程材料,对节约材料、保证建筑物长期正常使用、减少维修费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8 习题与复习思考题 1. 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特征、孔隙尺寸对材料的性质(如强度、保温、抗渗、抗冻、耐腐蚀等)有何影响?
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习题与复习思考题 1. 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特征、孔隙尺寸对材料的性质(如强度、保温、抗渗、抗冻、耐腐蚀等)有何影响? 2. 生产材料时,在组成一定的情况下,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有何区别?如何测定?材料含水后对三者有什么影响? 4. 影响材料吸水率的因素有哪些?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69 7. 什么是材料的耐久性?为什么对材料要有耐久性要求?
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5. 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6. 材料的强度与强度等级有何区别? 7. 什么是材料的耐久性?为什么对材料要有耐久性要求? 8. 经测定,重量为3.4kg,容积为10.0L的容量筒装满绝干石子后的总重量为18.4kg。若向筒内注入水,待石子吸水饱和后,为注满此筒共注入水4.27kg。将上述吸水饱和的石子擦干表面后称得总重量为18.6kg(含筒重)。求该石子的表观密度、吸水率、堆积密度、开口孔隙率?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70 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9. 称取堆积密度为1500 kg/m3 的干砂200g,将此砂装入容量瓶内,加满水并排尽气泡(砂已吸水饱和),称得总重量为510g。将瓶内砂样倒出,向瓶内重新注满水,此时称得总重量为386g,试计算砂的表观密度。 10. 某岩石试样干燥时的重量为250g,将该岩石试样放入水中,待岩石试样吸水饱和后,排开水的体积为100 cm3 。将该岩石试样用湿布擦干表面后,再次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25 cm3 。试求该岩石的表观密度、吸水率及开口孔隙率。 西安欧亚学院建工系 2006年2月


Download ppt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主要授课内容: 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 材料的物理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耐久性 主要授课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