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發展簡述 盛起於1950年代,創始者為心理學家艾瑞克‧柏恩(Eric Berne)博士,他在1954年提出「溝通分析」概念架構。其後慕瑞爾‧傑姆斯(Murial James)、桃樂絲‧鍾吉華(Dorothy Jongeward)以及湯瑪斯‧亞‧哈理斯(Thomas A. Harris)均對此有所研究,成為「溝通分析」之大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發展簡述 盛起於1950年代,創始者為心理學家艾瑞克‧柏恩(Eric Berne)博士,他在1954年提出「溝通分析」概念架構。其後慕瑞爾‧傑姆斯(Murial James)、桃樂絲‧鍾吉華(Dorothy Jongeward)以及湯瑪斯‧亞‧哈理斯(Thomas A. Harris)均對此有所研究,成為「溝通分析」之大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發展簡述 盛起於1950年代,創始者為心理學家艾瑞克‧柏恩(Eric Berne)博士,他在1954年提出「溝通分析」概念架構。其後慕瑞爾‧傑姆斯(Murial James)、桃樂絲‧鍾吉華(Dorothy Jongeward)以及湯瑪斯‧亞‧哈理斯(Thomas A. Harris)均對此有所研究,成為「溝通分析」之大家。

2 一、發展簡述(續) 「溝通分析」本身同時也是一門瞭解人際關係並改善人際關係的技術,故其實用性甚高,應用範圍廣及精神醫療、臨床心理學、社會工作、諮商輔導等實務領域,親職教育當然也包括在內。 台灣許多以幫助人為宗旨而必須經常和許多人接觸的機構,例如張老師、生命線、婦幼衛生中心等,都曾訓練其工作人員使用「人際溝通分析」的技術。

3 二、溝通分析理論介紹

4 (一) 人格的三種自我狀態:P-A-C P-A-C是一種溝通分析理論,由Berne大師所創。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也是一種人際交往關係,在互動過程中,我們受到早期父母的教導與薰陶,在往後成長過程中,會形成三種不同的心態:

5 1. P(父母)→ 父母式自我狀態 (1)養育的父母:父母常表現出體諒、信任、 欣賞優點、照顧別人。
1. P(父母)→ 父母式自我狀態 (1)養育的父母:父母常表現出體諒、信任、 欣賞優點、照顧別人。     (2)批判的父母:父母以管教小孩為主,對孩 子常表現出挑剔的行為。

6 2. A(成人)→ 成人式自我狀態 父母依據現實環境作客觀的思考,用 理性及清晰的思考力跟孩子溝通。 這類型的父母通常喜歡說理。

7 3. C(兒童)→ 兒童式自我狀態 (1)自然兒童: 兒童是隨性而行的,行為是受個人的衝 動、未受訓練、 自然性和幼稚的表現,
3. C(兒童)→ 兒童式自我狀態 (1)自然兒童: 兒童是隨性而行的,行為是受個人的衝 動、未受訓練、 自然性和幼稚的表現, 嘗試追求個人內在的慾望與需求的滿 足,較具創造性。

8 (2) 智慧型兒童(小教授): 兒童表現的特質是直覺的、創造的, 喜歡察言觀色,也是屬於支配性、自 我中心的。 (3) 適應兒童: 經過調整,順應外在要求,也是「自 然兒童」 的修正。此種修正是經歷創 傷、要求、訓練…等經驗的結果。適 應兒童會發牢騷、不順從或反抗。

9 (二)溝通型態 1.互補溝通: 指彼此之間的互動是符合期待中的,也是 可以持續下去的。孩子與父母、孩子與孩
子,或是成人與成人狀態之間的溝通,基 本上都可以繼續下去,不會中斷。

10 2.交叉溝通: 指彼此間的互動沒有發展成所期待的,容易造成溝通的中斷,除非另一方做改變,溝通才可能會繼續下去。 3.曖昧溝通: 溝通的方式都含有社交層面與心理層面的意味,但是在曖昧溝通裡,真正要傳達的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這些字面意義會因為臉部表情、語調、手勢或其他非語文性的訊息而將字面意義做了改變,是最複雜的交流溝通方式。

11 人際溝通的四種心理地位 1.我好你也好(人際和諧)─生命是 有價值的。 2.我好你不好(投射地位)─你的生 命沒有價值。
3.我不好你好(投入地位)─我的生 4.我不好你不好(徒勞地位)─生命 本身毫無價值。

12 如何增進人際溝通的品質 好的溝通是理性的,可以持續進行下去而不是短暫即止,可以獲得事實及資料,創造「我好你也好」的溝通情境。因此,增強「成人」的效能對溝通是有益的。

13 哈里斯─強化「成人」自我狀態的方式如下:
1.認清「兒童」,了解其弱點、恐懼,和它表現情緒的主要方式。 2.認清「父母」,了解其訓誡、忠告、不變的態度,和表現的方式。 3.對別人的「兒童」敏感,對那個「兒童」說話,撫愛它、保護它,了解它需要創造性的表現,和所背負「不好」的重擔。 4.必要時,從一數到十,讓「成人」有時間分析資料,認清「父母」和「兒童」。

14 5.心中有疑惑時,暫時忽略它,不說話就不會受傷害。
6.發展一套價值系統。因為缺乏道德架構,便無法做決定。 →所以,想要增進人際溝通的品質,必須強化自我中「成人」部分的功能,並維持「我好你也好」的態度面對自己和他人。

15 三、溝通分析在親職教育上的應用

16 ‧溝通分析在親職教育上的運用 一、協助家長,也是協助孩子的最好途徑 (1)教導父母溝通分析法的原理 (2)撫慰 1.真誠關懷子女
2.不對子女過度期望 3.表現積極正向的態度、接納子女 4.當孩童有不當的人際溝通時應導之 以正 5.表現溝通的積極誠意

17 二、增進師生關係上的應用 (一)真誠關懷:孩童們最需要的其實就是長輩們的撫慰,但此類型的撫慰應要發自內心。
(二)態度一致:在管教的態度上應採前後一致,不能夠前後矛盾、言行不一。 (三)注入希望:為孩童們所做的事都注入希望,如此,他們在做事時會更有動力。 (四)誠實坦白:成人不能對小孩說謊,在教育上也不要傳達模糊的訊息,應具體地指明。

18 二、增進師生關係上的應用 (五)高度覺察力:要體察孩童各階段不同的需求。
(六)肯定與鼓勵:對於孩童表現好的部分給予肯定,若孩童解決事情失敗了,應以鼓勵代替指責,導引至正向之看法。 (七)陪伴:兒童在有需要時,長輩應立即出現,給予幫助。 三、增強親職教育人員對自我的了解,進而了解他人

19 四、問題討論 當孩子考了67分被爸爸打了33下,來到學校孩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你該如何運用溝通分析模式,跟家長溝通?

20 五、結語 『溝通分析模式』讓父母或老師可與孩子站在同一條線上,透過真誠、一致的關懷和理解,給予孩子充分的支持,讓雙方都能真心的對話而達成良好的溝通。   由於將孩子視為獨立、有能力的個體看待,這樣的態度可提升孩子的自信並願意發揮自己的力量。運用『溝通分析模式』,幫助與孩子對話的「成人」,都能更聽得見也聽得懂彼此的心意。

21 討論議題: 特殊孩子的父母角色?


Download ppt "一、發展簡述 盛起於1950年代,創始者為心理學家艾瑞克‧柏恩(Eric Berne)博士,他在1954年提出「溝通分析」概念架構。其後慕瑞爾‧傑姆斯(Murial James)、桃樂絲‧鍾吉華(Dorothy Jongeward)以及湯瑪斯‧亞‧哈理斯(Thomas A. Harris)均對此有所研究,成為「溝通分析」之大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