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章  能力 聪明绝顶 神机妙算 冰雪聪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章  能力 聪明绝顶 神机妙算 冰雪聪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能力 聪明绝顶 神机妙算 冰雪聪明

2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能力、智力这些词语,并关心能力与智力的下列问题:
1.什么是能力和智力?其实质是什么? 2.围绕能力和智力内涵的阐述,有那些能力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什么? 3.能力与智力怎样评价与测量?智力测验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有哪些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 4.个体间存在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3 本章要点: 1 、能力的概念,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才能、天才的关系。 2 、能力的结构、理论、类型。 3 、能力的测量 4 、能力的个别差异 5 、能力的发展、形成与培养

4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一)定义: “能力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稳定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一)定义: “能力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稳定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大词典;孟昭兰,前苏联,叶奕乾〕

5 (二)分析能力的定义注意的要点: 1. 能力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ability);二是个体潜在的能力(capacity) 2.能力与活动的关系: (1)人的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一个人的能力。 (2)从事某项活动必须有一定能力作为条件和保证。所以能力是活动顺利完成直接有效心理条件. 、 3.能力不是完成活动的全部心理条件,而是直接有效的条件,还有其他心理条件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完成某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 4、顺利完成某项活动,不是单一某种能力能胜任的,而是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6 二、能力、才能、天才 1.才能是指在完成某种活动时,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例如,数学才能就是数学概括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的独特结合。
2.天才是指在能力独特结合的基础上,使人能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是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 3.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在优良的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正确的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良好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形成的。 4.能力与遗传素质的关系

7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 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 (一)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区别
1 .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含义与心理属性不一样。 2 .能力、知识和技能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和应用时迁移程度不一样。 3 .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速度与规律不一样。

8 (二)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联系 (1)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又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 (2)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视觉能力,则其不可能获得颜色的知识以及使用颜色的技能。。 (3)能力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形成的过程能力高的人,获得知识、技能比较容易,能力低的人,获得知识、技能比较困难。

9 四.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1.什么是智力 科学概念的智力(认知、发展、教育、测验等方面的专家)1921、1986年心理学家两次探讨智力的本质:
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Terman,1914). 智力是个人为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Colvin,1921). 智力是从真理和事实的观点出发,靠正确反应所获得的能力(Thorndike 1921). 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Woodrow,1921)。 Boring: “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测的东西” Wechsler :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让人有目的的行动、理性的思考、高效的适应环境。 Psychology textbooks : 是人进行认知任务时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

10 2.能力与智力的关系有三种观念:(能力包含智力;智力包含能力;智能相对独立)
3.本教材认为:智力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综合性能力,个体认识过程中的各种能力(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等)都包括在智力的范围,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心理学—北师大公共课教材)

11 第二节 能力的结构、分类与测量 能力的理论 能力的分类 能力的测量

12 一、能力的理论 能力的理论有时又称为能力学说,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从能力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来的,被称为能力的因素学说。 一类是从能力结构的角度提出来的,被称为能力的结构学说。

13 (一)能力的因素说 1、能力的二因素说 2、独立三因素说 3、能力的群因素说 4、智力形态论 5、多元智力理论 (二)能力的结构说 1、智力的三维结构说 2、智力层次结构说 3、三元智力理论

14 (一)能力的因素说 1、能力的二因素说 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G. Spearmen),能力的二因素说就是他于 1904 年提出的。 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了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即一般因素 (G 因素) 和特殊因素 (S 因素) 。 G 因素是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是能力结构的基础和关键,它代表一般的心理能量,相当于生理能量。 S 因素则是人们完成某些特定智力作业所必需的能力。

15

16 人们在完成智力作业时,如果包含的 G 因素越多,则各种作业成绩正相关值越高;相反s 因素越多,则其成绩的正相关值越低。
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说的主要贡献是:—方面为智力测验提高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是促进了智力测验的兴起和发展。 不足:( 1 )G 因素的具体含义不明确因为,最初斯皮尔曼认为 G 因索是各种活动中共同起作用的因素,对个体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遗传。但是 G 因素有多少是来自于遗传的,斯皮尔曼说不清楚。( 2 )他坚决否认群因素的存在。( 3 )斯皮尔曼将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对立起来,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

17 2、能力的独立三因素说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 , E. L)提出。
桑代克认为。智力中没有一般因素存在,智力是许多小的能力的总和。 桑代克认为智力由三种独立的因素所组成,它们是: 因素 1 ,抽象智力包括心智能力,特别是处理语言和数学符号的能力; 因素 2 ,具体智力指一个人处理事物的能力;

18 因素 3 ,社会智力指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能力。
桑代克提出的独立因素说的主要贡献为:一是对二因素说作了补充和发展; 二是桑代克根据其学说编制出了相应的智力测验,这是心理学史上较早以自己的理论来编制测验的实例。 然而,桑代克没有说明三个因素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同时,桑代克否认一般因素的存在,关于这一点的依据是什么,桑代克没有作出任何说明。

19 3、能力的群因素说 该学说由美国心理学家塞斯登(瑟斯顿) (Thurstone,L.L) 于1938年提出。 瑟斯顿认为:人的智力可分成若干种彼此无关的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搭配,就构成每个人独特的智力。 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瑟斯顿把智力最后分成七种主要的基本心理能力,如下: 1)言语能力-理解并有效利用言语观念的能力; 2)数学能力:指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算术运算的能力;

20 3)空间能力:指与空间物体和空间关系打交道的能力;
4)知觉能力指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对象的能力; 5)记忆能力指学习并保持信息的能力; 6)推理能力指认识并利用抽象关系的能力、概括和归纳过去经验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7)词汇流畅能力指迅速想起词汇的能力。 最初,塞斯登认为这七种能力在功能上是相对独立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相关应该非常低,或者是零相关但通过研究却发现它们彼此之间存在正相关。

21 后来,塞斯登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对上述理论观点作了修改,他认为在七种主要的基本能为因素以外,还有第二级的一般因素存在。
塞斯登提出的群因素说,对于后来能力研究的影响比较大。 优点:首先,该学说直接影响了当代心理学界对智力结构的研究。 其次,该学说是以多因素分析方法为基础提出来的。这为后来研究智力本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最后,同桑代克一样,塞斯登也依据自己的学说编制了相应的能力测验,即著名的“基本心理能力测验”.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

22 不足: (1)在塞斯登的群因素说中,关于一般因素和群因素二者在智力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直是不明确的。 (2)塞斯登认为智力由七种基本能力构成,并且这些基本能力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研究结果与这种理论假设相矛盾,因而不能不说是该学说的一大缺点。

23 1963 年霍恩和卡特尔 (Cattell,R.B) 对塞斯顿的七个因素进行了第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不是有一个而是有二个主要因素。
4、智力形态论 1963 年霍恩和卡特尔 (Cattell,R.B) 对塞斯顿的七个因素进行了第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不是有一个而是有二个主要因素。 一是流体智力, 二是晶体智力 。 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秉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它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晶体智力依赖于流体智力。

24 如果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经历,其中一个有较强的流体智力,那么他将发展出具有较强的晶体智力,然而一个有较高流体智力的人如果生活在贫乏的智力环境中,那么他的晶体智力的发展将是低下的或平平的。

25 5.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 theory) 美国,加德纳(Gardner,1983)提出。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能力。” 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七种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组合的方式不同。 七种智力成分: 1.语言智力 阅读、写文章以及日常会话能力。作家 2、逻辑-数学智力 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数学家。 言语 数理逻辑

26 认识自然,并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个人 7、自知智力 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 生活方式的能力。 1999年,又提出第八种智力 8、认识自然的智力 认识自然,并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内省

27 中国古代六艺与多元智力理论 人际智力 礼—— 音乐智力 乐—— 身体运动智力 射—— 空间智力 御—— 语言智力 书—— 数学-逻辑智力
数——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包容了更大范围的各种能力。(瑟斯顿: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 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28 他认为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根据智力多元理论将智力有机结合从事工作能提高效率。
学校教育的宗旨? 开发多种潜能。 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力特点的职业和爱好。 不足:低估了一般智力的重要性 缺乏实用的测量工具(如自知智力、音乐智力)

29 (二)能力的结构说 1、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Guilford.J.P) 于 1959 年提出的。他利用因素分析方法来探讨智力结构,最后把所发现的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由操作、内容和产品。每个维度由不同的成分所组成。吉尔福特用一个立方体模型来表示。如图所示。

30

31 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操作的意思是个体对原始信息材料的处理过程。操作由 5 个成分组成:
——认识:指对事物的了解和发现: ——记忆:指保持已有认识的信息; ——分散思维:指沿着多种方向去思考和探索; ——辐合思维:指在思想上将全部信息引向最合理的答案; ——评价:指作出定论。

32 智力的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内容的意思是指在各种心理操作时。揭示所处理信息的种类。内容由 4 (或5)个成分组成:
——图形:指具体的东西;(后分听觉与视觉) ——符号:指数字、字母等; ——语意;指词、句子的意义; ——行为:指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33 智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产品,产品的意思是指智力对信息加工的结果。产品由 6 个成分组成:
——单元:指一个词或一个图形; ——门类;指个别的归类; ——关系:指事物间的关系; ——系统:指按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事物系统; ——转换:指从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转换到另一个事物; ——含蓄;指寓意。

34 吉尔福持认为,上述三个维度是紧密联系的,在人们进行智力操作时,即离不开内容,也表现在一定结果 (产品) 中,把这三个维度组合起来,可以得出 :5(操作) × 4(内容) x 6(产品) = 120 种组合。即每一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成分同另外两个维度中的任何两个成分结合,都可以构成一种智力因素,每一种因素都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吉尔福特通过研究,已经找到了 180 种因素。

35 1971 年,吉尔福特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他在内容维度上增加了听觉一项,从而使整个体系成为 5(内容) x 5 操作× 6(产物=150 个独立因素组成。
他又通过研究,证实了这 150 个独立因素中有 105 个因素的存在。 1988 年,吉尔福特更进一步地指出,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有180 种独立因素组成,具体为: 内容包括五个因素,即图形、听觉、符号、语意和行为。 操作包括六个因素,即认知、短时记忆、长时记亿、发散思维、辐合思维、评价。 产品包括六个因素,即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含蓄。 即5(内容)× 6(操作)× 6(产品)=180。

36 优点: ①丰富了人们对智力本质,特别是智力的复杂性的认识; ②对于认识人类智力和开发人类智力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最后,促进了智力测验的发展。 缺点: ①吉尔福特否认一般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独立性,没有看到二者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②将智力划分为无数个小的因素,使人看不到智力的整体性。

37 2、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说 1960年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E.Vernon)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体模型,而是按层次排列的结构(见下页图)。
这是斯皮尔曼二因素说的深化,在G与S因素之间增加了大因素群、小因素群两个层次。 他认为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 下一层次是两个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 第三是小因素群,其中言语和教育下面的小因素是言语和数量等,操作和机械下面的小因素是机械操作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 第四层次是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38

39 3、三元智力论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坦伯格(R.J.Sternberg,1985)受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试图从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人类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问题,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统合体应包括:组合性智力(即智力的内部结构成分)、经验智力(即智力内部结构成分与经验的关系)、实用性智力(即智力的情境性或实践性的外部应用)。 组合性智力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 (1)元成分即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包括行动的计划、策略与监控等;

40 (2)操作成分即指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做出判断和反应的过程;
(3)知识获得成分即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储存。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 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已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性能力;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的能力,如阅读、驾车、打字等技能活动的自动编码。 实用性智力也称情境性或实践性智力: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来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包括适应能力、塑造能力与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41 二、能力的分类 人的能力各不相同,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从能力使用的普遍性来看,可以将能力分为:
1、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活动中所共同表现出来的能力。 2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般能力,就不可能发展出特殊能力。其次,特殊能力的发展又对一般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42 (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能力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成分的多少,可以将它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1、模仿能力--又称再造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活动和行为,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模仿能力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成分较低。但是,它却是个体早期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手段。 2、创造能力--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所创造出的新思想和新产品应该具有“首创性” (即第一次发现) 、“独特性” (即同已有的东西不一样) 和“社会价值”。衡量创造能力必须以这三点为标准。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43 (三)、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从能力测验的观点看,可以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1、实际能力 是指人们经过学习、训练和实践活动锻炼以后,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程度。 2、潜在能力 是指人们将来有机会学习或接受训练时,可能达到的水平与程度,即指可能发展的能力。 流体与晶体能力与实际和潜在能力相关前面已介绍.

44 (四)、桑代克的能力分类 社会的智慧:了解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关系的能力; 具体的智慧:人对事的了解以及对技术和科学的应用能力; 抽象的智慧:是人们应用文字或数学符号的能力。

45 (五)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根据能力应用的不同方面,可以将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认知能力 这种能力是指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提取的能力。 通常我们所说的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就属于认知能力。

46 2 、操作能力 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来完成各种各样活动的能力,操作能力是在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顺利地完成各种各样操作活动的重要条件。通常所说的体育运动能力、舞蹈能力、实验能力等就属于操作能力。 认知能力是操作能力的基础,因为认识不深入,人们就无法进行各种操作活动;反过来,操作能力又会促使认知能力深化,因为操作能力不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47 3 .社交能力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就属于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个人社会性成熟的程度。

48 (六)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 1 、认知能力:个人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 2 、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记忆、理解和其它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 人们的元认知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专家和新手的明显区别不仅在于前者对本行知识知道得较多,而且还在于善于应用和组织所知道的知识,也就是说,在元认如能力上他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49 (七)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 一个人往往有多种能力,形成一个能力系统通常有一种能力占优势,其它的能力从属于它。 不少人都能顺利地完成同样的活动,但是完成这种活动的能力组成因素所处的地位也可能不同,有的因素在一些人身上是优势能力,但在另一些人身上是非优势能力。 区分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发挥优势能力的作用,对于因材施教、加速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50 8、学业智力与职业成功智力 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一定取得卓越的成就,学业成绩中上等级者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色,取得优异成就。根据这种现象斯坦伯格(R.J.Sternberg)将智力分为学业智力与职业成功智力。 他将学业智力称之为“惰性化智力”(inert intelligence),它只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分数做出部分预测,而与后来的职业成败较少发生联系。 学业智力是学习、领会、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智力是可以发展的,特别是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与职业生涯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可以不但修正和发展的成功智力。

51 职业成功智力: 包括分析智力--即指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强调比较、判断、评价等分析思维能力; 创造性智力--机制发现、发明、创造、想象和假设等创作思维能力; 实践性智力--即指解决实际生活与职业活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使用、运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52 三、能力的测量 (一)心理测量的必备条件 1、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分数可靠性或稳定性。
一个测验测量某种东西其结果是一致的,那么这个测量是可靠的。 我们之所以相信尺子,是因为它能给出同样的测量,无论是今天用或是明天用,无论是木匠用或是裁缝用。 同尺子一样,心理测量技术只有当它反复测量并能给出相同的结果时才是可靠的,当一个测验具有信度时,用它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

53 不同的测验要求不同的测量信度经常用来估计测验信度的有三种:。
第一种叫折半信度,如果测量某种特征的测验是由许多小题目构成的,那么测验内部的一致性就很重要。在编制这种测验时可用折半法求其信度,即以一份测验施测于一群人,将测验的题目随机地分为两半,分别计算分数,用这两组分数求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称为折半信度系数。折半信度是估计测验信度的一种常用方法。一份经过精心编制的能力测验,其信度系数在 0.90 以上。

54 第二种叫再测信度,就是用同一种测验在不同的时间里先后施测于同一群被试,以测得的分数求相关,即得到再测信度系数。
用再测法估计测验信度,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要适当两次施测的间隔附间过短,第二次施测成绩往往会受第—施测的影响,从而造成再测信度的假性高相关。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过久,第二次施测成绩会因受心理发展和练习的影响,而使测验信度降低。由于测验信度受时间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比任何一个测验都可有不止一个的再测信度系数。再测信度对于估计测量某种相对稳定的特质 (如能力) 是特别有用的。

55 第三种叫评分者信度,当测验要求评分者解释—个人的答案时,评分者信度是很重要的例如创造力测验和测量性格的投射测验,在评分时都容易掺杂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因此在评分前,评分者必须经过相当专门的训练,这样评定的分数才不至于波动太大。

56 考察评分者信度的方法是,随机抽取相当份数的试卷,由两位评分者按记分规则分别给分;然后根据每份试卷的两个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评分者信度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一致性达 0.90 以上,才被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57 2、效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推确程度。 一个有效度的测验,测量的结果必然是该测验要测得 的东西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有一定的目的和使用范围。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秤是用来测量重量的。用秆来测量重量是有效的,用它来测量长度便是无效的。同样,智力测验只能用来测量智力,用它来测量性格,那便是无效的。因此,在使用测验时,一定要预先了解测验的功能和它的使用范围。

58 确定一个测验效度的方法,通常是以一群人在该测验上的得分和另一个效度标准求相关,以其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表示效度以智力测验为例,通常用下列方法来确定一个智力测验的效度:
(1)与标准的智力测验求相关一般是与斯坦福——比纳量表相比较,求共相关系数。因为斯坦福——比纳量表是被以往的研究所肯定了的。 (2)与学生在校的成绩求相关,因为在条件 (如年龄、环境等) 相同的情况下,聪明者比愚笨者的作业成绩要好。

59 (3)与学生就业后的成绩求相关,如果相关系数高,则该测验的效度就高。
效度系数愈高 (0.80 以上) ,则预测效果愈高这种效度是用来预测将来行为用的,因而称为预测效度。 还有一种效度叫构想效度,它是根据某种心理学理论构想而建立的例如上一节中介绍过的塞斯顿群因素模型强调智力由七种因素所构成,那么在编制智力测验的选题时,就必须集中于这七个因素方面的题目才是有效的。 有效度的测量也常常具有信度但是,有信度的测验却不一定是有效度的。

60 3、常模 编制测验时建立的解释原始分数的参照标准。 常模建立的过程: 1 、根据测验适用对象的某种特质,例如,年龄、性别或受教育的水平等确定一个总体。 2 、从具有这些特质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群被试作为样本,将测验施测于他们。 3 、对样本施测后所得的分数加以统计整理,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即可作为该总体在该项测验上的常模。

61 大部分测验编制者都会为年龄、性别或教育程度等不同的总体建立几组常模,以作为不同被试的比较标准心理测验中常见的常模有:以年龄为样本建立的年龄常模 (几乎所有的智力测验都建立有一组组的年龄常模) ,以年级为样本建立年级常模,以地区为样本建立的地区性常模和以全国样本建立的全国性常模。

62 (二)智力测验 1、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是本世纪初法国政府为鉴别低能儿而聘请心理学家比纳 (. Binet) 和他的同事西蒙 (T .西蒙) 编制的这个量表叫比纳——西蒙智力师表,它含 30 个题目,于 1905 年首次发表,并于 1908 年, 1911 年作过两次修订。

63 该量表发表后,美,英,德,日,意等国都有心理学家分别将其译成本国文字并结合各自的国情加以修订这当中以推孟 (L M . Terman , 1916 , 1937 , 1960 , 1972) 在斯坦福大学光后四次修订而成的斯坦福——比纳量表最为有名。在我国第一次修订斯坦福——比纳量表是陆志韦 (1924) ,以后陆志韦和吴天敏进行了第二次修订 (1936) ,吴天敏作了第三次修订 (1982) 。

64 斯坦福一比纳最表第三次修订版适用对象的年龄范围为 3 岁至 18 岁 (最适用范围为 4 — 14 岁的儿童) 测验共分 17 个年龄组。自 3 岁至 14 岁,每一年龄组都有 6 个试题,第一 1 个备用题。普通成人组和优秀成人,Ⅱ组各有 6 个试题,优秀成人 3 组只有 3 个试题,全量表共有 112 个题。 编制方法:按照年龄组,每个年龄组6个项目。随着年龄组的上升,项目的难度逐渐增加。 内容:绘画、折叠、下定义、判断词义、回忆故事、推理、拼图等。

65 1 )测验题目的编选 三条原则: (1)试题应能测量智力功能,应尽量避免一般文化教育、知识水平的影响。
5岁组的题目(1960〕: 1)画一张缺腿人的画。2)、将一张纸叠成两层,成一三角形。 3)、给下列单词下定义:球、帽子、炉子。4)、描一个正方形 5)辨认两张画片的异同 6)、把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正方形。 1 )测验题目的编选 三条原则: (1)试题应能测量智力功能,应尽量避免一般文化教育、知识水平的影响。 (2)该项目通过的百分比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地增加这样,该项目才符合智力随年龄成长的构想,而与效度相合。。 (3)该项目通过与否与测验总分应有较高的相关。

66 2 )智商的计算 比率智商的不足: 1、智力没有下降,但是智商会减小。 2、对智力状况只提供一种综合的测量,只能给人一种笼统的智力概念。

67

68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 (D Wech31er)智力量表分为三种: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简称广域信息服务器) ,评定 16 岁以上成人的智力;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简称 WISC) ,测定 6 至 16 岁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韦氏学前儿童智力最表(简称WPPSI),评定4-6岁半儿童的智力。

69 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由几种有效的智慧能力“聚集”而成的这三种量表各包括 11 或 12 个分测验。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可以分别测量个体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
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为例,言语分量表包含的测验项目有:常识理解问题,算术,发现两物的相似性和词汇等;操作分量表包含的测验项目有:整理图片,积木,图象组合,译码和迷津等。

70 韦氏智力量表的重要特点是废弃了智力年龄的概念,保留了智商的概念,但已不是传统的比率智商,而是离差智商(第一偏离。 Q.)。
离差智商就是用标准分数来表示的智商即让每一个被试和他同年龄的人相比,而不像以前比纳量表所用的智商是和上下年龄的人相比。 1960 年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的离差智商使每一年龄都有平均分数, M = 100 ,标准差= 16 ;而韦氏成人和儿童智力量表其均数也定为 l00 ,但标准差= 15 。下图给出的斯坦福大学修订的比纳量表和韦氏智力量表用标准分数表示的正态曲线图。

71

72 离差智商计算公式: 举例:某个人得分为85分,其参照的团体的平均分为80分,团体成员智商分数分布的标准差为5。 那么这个人的智商IQ=100+15×1=115。

73 韦氏智力量表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能算出一个人在全量表上的离差智商,还能算出他在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上的离差智商。虽然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有很高的正相关+0.771→+0.81),但这两种分量表测得的毕竟是不同的能力。这就有可能对一个人的智力结构的诸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 离差智商的优缺点: 优点:克服了比率智商不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商有可能会下降的现象。 问题:1.容易形成对智力的绝对水平的误解.不同年龄,智商虽然都是100,其智力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2.文化差异对测验结果的影响.

74 智力测验的种类很多。除前面介绍的两种个人智力测验外,还有团体智力测验,如适用于中、小学生的洛奇——桑代克智力测验(Lerge——Thorndike Intelligence Test)和美国陆军所使用的陆军普通分类测验(Army General Classificationn Test)等等。 近年来,常用的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主要测量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或者说推理能力。其特点:全部使用图形作为测验的内容,可以进行跨文化的研究。(见下图)

75

76 (三)特殊能力测验 包括对艺术能力、音乐能力的机械能力等的测验。 梅尔美术判断测验(Mejer Art Judgment Test) 西肖尔(seashore,C.E.1939)音乐能力测验. 张厚粲等(1988)编制的机械能力测验。

77 (四)创造力测验 智力测验的内容一般是常识性的,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测验的结果主要反映个人的观察、记忆、理解和一般推理的能力。 创造力测验的内容不强调对现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是强调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异乎寻常的独特性,测验的结果主要反映个人的发散式思维能力。例如,1962年,盖茨尔斯和杰克逊(Gettzels&Jackson)设计的一套创造力测验包括五个分测验如下:

78 1.词汇联想测验 2.物体用途测型 3、隐蔽图形测验 4.寓言解释测验 5.组成问题测验

79 智商与创造力 许多研究表明,智商与创造力分数之间的相关是低的,但是正的。
高智商并不能保证高度的创造性,而低智商的人肯定只能得到创造力的低分数。相当数量的智力(一般认为最低阔限智商约为120)对于从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或艺术上的创造革新是必要的。

80 第三节 能力的个别差异 包括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 量:①能力水平上的差异   ②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质:③能力结构类型上的差异

81 一、个体差异: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差异现象。 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之分,能力在全人口中呈正态分布:处于中等水平的人占多数,偏离中等水平越多,所占的人数就越少。 智能不足儿童(低常儿童)及其特征: 195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智力不足儿童分为三类: 轻度 IQ 50- 生活能自理 中度 IQ 25- 生活半自理 重度 IQ25以下 生活不能自理

82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IQ 名称 百分比 140以上 极优等 1.33 120-139 优异 11.30 110-119 中上 18.10
90-109 中等 46.50 80-89 中下 14.50 70-79 临界 5.60 70以下 智力落后 2.90

83 2.能力结构的差异 一般与特殊能力的差异 智力结构的差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2 表现早晚的差异 ⑴ 人才早熟(417P)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有的人“早慧”,如王勃10岁赋诗,少年时就写出了著名的《滕王阁序》;高斯17岁就为现代数学奠定了基础。 ⑵大器晚成有的人“大器晚成”,如齐白石40岁才露出绘画才能;摩尔根发表基因遗传理论时已是60多岁了。

84 ⑶成材的最佳年龄阶段 人的能力表现虽有早有晚,但就大多数人来说,成才或出成就的最佳年龄应是成年或壮年期。美国学者莱曼曾研究了几千名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年龄与成就的关系,他认为25—40岁是成才的最佳年龄。

85 二.团体差异 1.性别差异 在一般智力上或者总的智商方面,男女没有差异 在特殊能力因素上,男女存在差异,各自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优势。 韦克斯勒(D.Wechsler)认为: 韦氏量表中有五个分量表(常识、理解、算术、填图、积木图案)有利于男性, 而有利于女性的量表却只有三个(类同、词汇、物体拼配)。

86 因此测验结果总智商有男高于女的趋势,而言语智商女高于男,操作智商男高于女。
男女两性智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吉尔福特(J.P.Guilford)研究发现,儿童期的智商,常呈现女优于男的趋势,青春期以后,则呈现男优于女的趋势。 从智商分数看,男性智力的变异大于女性,在特别聪明和特别愚笨的人中男性均多于女性。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87 ⑴、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是对数学原理和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上。经过大量的元分析,发现: 计算能力:女生仅在中、小学阶段占优势; 利用数学符号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中学时期女性略好,高中、大学阶段,男生较好。

88 言语能力是语言符号的加工、提取、操作的能力,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⑵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 言语能力是语言符号的加工、提取、操作的能力,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多数研究者认为女性的总体言语能力好于男性。尤其在词的流畅性上,女性优势最为明显;女性在大学文学和写作测验的上的平均成绩高于男性;在阅读和拼写上的成绩也比男性好。 与女性比,男性患阅读障碍的比例大于女性。 ⑶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空间能力上性别差异明显。男性的空间能力好于女性,尤其是空间知觉和心理旋转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而在空间想象力上没有明显差异。

89 社会方面的原因来看: 男女性别角色有差别。性别角色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对某一性别的适宜行为的期待。 一般来讲,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是竞争性和任务定向,对女性更强调情感和表达。这种性别角色的差异可能促使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表达。

90 2、能力的职业差异 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的能力。表4—1是詹森测得的美国各类从业人员的智商。 表4—1 职业类别与智力差异 职 专业 半 工商 半 技术 体力 农民 业 人员 专业 业者 技术 工人 工人

91 第四节 能力的发展、形成和培养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 一)发展趋势概括:
第四节 能力的发展、形成和培养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 一)发展趋势概括: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 时期。例如,3、4岁-15,智力稳定地增长。 2.人的总体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但是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最稳定的时期。 4.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趋势,但是人的晶体智力在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92 (二)发展趋势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贝利(Baylay)用贝利婴儿量表、斯坦福—比纳量麦和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等为工具对同一群被试从其出生开始做了长达36年的追踪测量,把测得的分数转化为可以互相比较的“心理能力分数”而绘制成下图。

93 从图可见: 智力在11—12岁以前是直线发展的,其后发展较缓慢; 到20岁前后达到了顶峰,大致到26岁前后即保持水平状态直至36岁,而不再增长 其他的研究也表明人类的智力在35岁左右发展到顶峰,以后缓慢哀退,到60岁以后衰退速度极快。 这是一般人智力发展的趋势,但是个别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例如,智力优异者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延续发展的时间也长;而智力落后者不仅发展缓慢,并且有提前停止发展的倾向,如图:

94

95 智力不仅作为整体而发展,而且智力中的各成分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同的。塞斯顿考察了他所提出的7个因素的发展情况结果如图所示,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
例如12岁时知觉速度已发展到成人水平的80%;而推理能力、词的理解力和词语运用能力等则要到14岁、18岁和20岁以后才分别达到同一水平。有人对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的发展研究表明,液态智力在中年以后开始下降,而晶态智力则在人的一生今都有稳定上升的趋向。

96

97 创造力的表现与智力不同。创造力的发挥主要在30一40岁这段年龄。它因从事的领域而有差异,化学是26—30岁,诗歌是25—28岁即30岁前,数学.物理学是30—40岁,心理学是30一39岁,技术发明是30一40岁,管弦乐、歌剧的作曲是35—39岁,绘画是35—39岁,小说创作(长篇小说)是40一44岁。因为创作长篇小论不仅需要足够的才能,还要有足够的知识经验。

98 汤浅光朝统计了1901—1965年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得者的年龄,物理学奖集中在45—49岁,化学奖集中在50一54岁,大部分人在40一50岁得奖。
佩尔兹和安德鲁斯的研究认为科学家创造力的发挥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30岁至40岁,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55岁左右。成人中期(35—50岁)是从事科学创造最旺盛的时期。这时既具有知识经验的积累又具有创新能力(灵活性、独创性)

99 二、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智力是心理特质,它本身是不能遗传的。遗传对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如感官的特征、发育器官的特征、四肢和运动器官的特征、脑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身体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例如,双目失明的人无法形成绘画能力,生来聋哑的人无法形成音乐能力。

100 3.身体素质不等同于能力本身。具有相同身体素质的人可以发展出几种不同的能力;而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如果得不到应有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形成。这说明在能力形成问题上,遗传决定论是不对的,但良好的遗传素质却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 良好的物质和文化的环境、良好的教育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条件。

101 胎儿的产前环境(即在母体内的环境)对胎儿的生产发育和出生后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生初期的环境剥夺(狼孩)对正常智力的发育会造成极其显著的障碍,而丰富的环境刺激则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育。 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遗传素质只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有可能把这种可能性变为能力发展的现实性。

102 心理家认可遗传在能力发展过程中是起作用的。
四个角度研究遗传在能力发展中作用的问题: 1、研究血缘关系疏密不同的人能力上的类似程度。血缘关系近--能力水平越近 2、研究养子养女和与亲生父母和养父母能力发展的关系 3、同卵双生子的追踪研究。 4、家族谱系研究。

103 (二)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是人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种能力都是在 实践中发展起来。长期从事管理工作人的管理能力等,长期教学工作,教师发展的教学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优良的个性品质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像动机、勤奋、谦虚和坚强的毅力等都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04

105 (三)环境和教育 环境指对人的心理起作用的客观现实。环境起重要作用. 1、产前环境的影响 母亲怀孕的年龄:唐氏综合症患者的母亲怀孕年龄多在45-49岁。 服药、患病、情绪状态。 母亲的营养等也会影响胎儿智力发育。 “ 在某种意义上说,智力是吃进去的”。“ 民族的命运是取决于他们吃什么和怎样吃”。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能力。营养不良会造成脑细胞的数量减少。

106

107 2、早期经验 人的神经系统在前四年发展最快,0-4岁获得50%。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婴儿能力的发展 如一项研究发现:把婴儿放在有各种玩具的床上,他们比没有玩具的婴儿较早出现抓东西的动作。 3、早期教育 马卡连柯: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之前奠定的。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发现,好的早期教育,使学龄儿童的口语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108 有关收养的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儿童一旦被收养到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中去,智商会提高。10-12分。
但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培养非智力因素;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3、学校教育的作用 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掌握了各种知识、技能。 知识、技能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学校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09 (四)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 对学习、工作感兴趣、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人能力更可能得到发展,也更可能取得成就。 意志品质:坚持性、自制力、主动性。 性格特征:勤奋。勤能补拙。

110 三、智能特殊者 智商高于132或低于68的人在全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但是对这些人往往需要进行特殊的教育。 (一)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 我国心理学和教育界认为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中不仅包含智力和创造力,也包含一些非智力个性特征。

111 超常儿童的发现和培养 超常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1、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2、注意集中,记忆力强; 3、感知敏锐,观察仔细; 4、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 5、自信、好胜、有坚持性。

112

113 能力超常的原因及其与成就的关系 优越的自然素质是超常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 理想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主要条件。 在儿童的早期阶段智力发展快(布鲁姆的研究),并且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教育开始得越早,儿童潜在能力的实现就越大;相反,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潜在能力实现就越小。查子秀等对20多名超常儿童的调查情况也表朗,他们几乎都享有优越的早期教育条件。 “早熟早衰”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114 超常儿童今后能否在事业上作出成就,依存于许多条件。推孟的研究发现主要是:
1、个性品质:成就最大者在谨慎、自信、不用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个性品质上,明显地优于成就最小者。 2、家庭背景:成就最大者50%的家长大学毕业,家中有许多书籍,家长重视早期教育;成就最小者只有15%的家长大学毕业。可见超常儿童能否在事业上作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和他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在起常儿童的教育方面,既要重视培养他们的能力,更要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115 (二)智能不足者 智商在70以下者为智能不足。其明显的特征是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不良。 智能不足可分为三个等级: 轻度:智商70——50,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劳动,但应付新奇复杂的环境有困难,学习有困难,很难领会学校中抽象的科目。 中度:智商50一25,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可以或部分有障碍,只会说简单的字或极少的生活用语。 重度:智商25以下,生活不能自理,动作、说话都有困难。

116 智能不足的原因: ——程度较轻微者:其父母智力水平也较低。家庭中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在成长过程中营养条件较差。 ——比较严重的智能不足大多数是疾病。中毒、内分泌失调和母体疾病所致。较典型的智力落后疾病如唐氏综合症、苯酮尿症等。 ——智能不足儿童由于其心理缺陷,无法与正常儿童随班上课,因此对他们要进行特殊教育。

117 在1950年时,推孟的800名男性受试者中,有78人得到博士学位,48人得到医科学位,85人得到法律学位,74人正在或曾在大学任教,51人在自然科学或工程学方面进行基础理论研究,104人担任工程师。科学家中有47人编入1949年版《美国科学家年鉴》。所有以上数字和从总人口中任意选取800个相应年龄的人相比较,几乎大10至20倍或30倍。但他也发现全体被试中约有20%的人没有超出一般人的成就,只有不到一半的妇女参加了工作。他对800名男性被试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的人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在这两组人中.最明显的差异是个性特点不同。

118 四.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早期教育,适时进行早期教育 (二)通过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能力 (三)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 (四)注意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19 7.试分析人的能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芽如何鉴别? 8.试分析能力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9.怎样才能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概念解释 能力、智力、流体与晶体智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才能、天才、知识、知识掌握、技能、遗传素质、能力二因素说、能力三维结构说、智力多元论、三元智力论、量表、智商、常模、信度、效度、年龄智商、离差智商。 简答与问答题 1.简答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简答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3.简答能力测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简答能力早晚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5.简答基尔福特三维智力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6.简答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如何? 7.试分析人的能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芽如何鉴别? 8.试分析能力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9.怎样才能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10.试分析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特征?(完)


Download ppt "第十章  能力 聪明绝顶 神机妙算 冰雪聪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