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 黄希庭教授
2
本讲主要内容 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障碍与克服 健全人格者的特征 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
3
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词源是拉丁文“persona”,意指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这就暗示了一个人有两面——公开可见的一面,以及隐藏其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对人格的定义是从外内两个方面来下的——两者彼此不同、但又都重要。外在的人格是一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式;内在的人格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知觉为是这样的。 人格心理学中的最大争议就在于对这些内在因素的理解上。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人格的评鉴和从扮演者的角度对人格的评鉴,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这里“自我”起重要的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着这个人的外部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区别。
4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 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5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 日常观察表明
刚出生的婴儿有的哭声洪亮、好动,是兴奋型;有的哭声细微,安静,是抑制型。这种神经类型的特点是遗传的。 Bleuler(1974)将病态人格与精神发育不全都列入“与先天人格变异有关的人格障碍”中一起加以讨论。脑电图研究也证明大脑发育不成熟、儿童行为障碍和成人病态人格的脑电图,有40-50%显示为与年龄不相应的不成熟型。
6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 遗传基因的研究表明
人的23对染色体中的第23对是决定性别的,男性为XY,女性为XX,如果性染体的变异就会导致性别畸型和人格障碍。 有一种人男性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个Y染色体,这种患者身体比正常同龄男性高大,好斗,凶暴,皮肤多有结节,性腺机能减退,多数不育。 另一种人女性有三个X染色体,这种人体型正常,有月经、能生育,其子女中有个别会出现XXY的人,但智力较差和心理异常。
7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 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表明
对病态人格的家谱调查表明,此类人的亲属中病态人格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脑电图研究证明,这类人的双亲中脑电图不正常率较高。 对800对双生子进行数十种人格特质的自评测量,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的相关一致高于异卵双生子,其中外向性上同卵双生子的相关为0.51,异卵双生子相关为0.18,在神经质上同卵双生子相关为0.46,异卵双生子相关为0.20。(Leohlin & Nicholls,1976)
8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 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表明
Slater调查过8对单卵双生子和43对双卵双生子,发生病态人格或神经官能症的一致率,单卵为25%,双卵为20%,二者差异不显著。他认为基本人格可能主要由遗传决定,但环境影响对人格异常也起主要作用。 1980年代以来用大五因素(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责任感、开放性)对双生子的测量表明,在宜人性、责任感及开放性上,同卵双生子相关为0.45,异卵双生子相关为0.20(Leohlin,1992;Jang,Livesley & Vermon,1996) 用自我评定和同伴评定的方法对同卵、异卵双生子在大五因素上的特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在神经质、责任感、开放性上自我与同伴评定为遗传相似性的相关为 ;而在外向性、宜人性上自我与同伴评定为遗传相似性的相关为0.45。
9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遗传生物基础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
单胺氧化酶降低,人就会产生欣快情绪、攻击、烦躁和幻觉等行为。Zuckerman,Buchsbaum & Murphy(1980)研究证实单胺氧化酶与感觉寻求分数呈负相关。感觉寻求分数高的人倾向于高冒险,强烈地追求新异经验和快乐刺激而厌恶惯常活动,其单胺氧化酶含量较低。
10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胎内环境的影响 母亲血清中的锌含量严重偏低会导致婴儿各种先天性畸形;有毒瘾的孕妇会使婴儿生来就染上毒瘾。
11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地区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都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育婴院生活的婴儿和在自己家中生活的婴儿,前者与成人的关系有障碍,很少对成人依恋,且言语落后,情绪冷漠等。 弃儿有更多的心理疾病,有更多的攻击、反叛和问题行为。
12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对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
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有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 59%的安全型依恋型孩子有较好的同伴关系,青少年时乐于与父母以外的人交往,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较少社交焦虑,成年期婚姻质量高。 不安全型依恋型孩子中只有38%同伴关系良好,青少年时有更多的社交焦虑,容易对自己、对他人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认识和消极体验,并影响其与同伴和教师的交往,难以调节社交困难所产生的挫败感,成年期婚姻质量差。
13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家庭环境的影响 虐待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童年期受家庭虐待的成年人,海马回体积较少,社会认知有缺陷:
人际关系敏感性较差,难于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缺乏同情心,较容易用攻击行为去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归因有敌意偏向。 认为自己能力缺乏,寻求帮助的速度也更快,在问题解决中遭受到更多的挫折,低的自我价值感。
14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家庭环境的影响
独生子女一般都具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受教育条件,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利,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变成不利因素。 身体素质较好; 自我意识强对自我目标的追求高,自尊心强; 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知识面宽; 骄傲自大、任性、自私,对长者及他人缺乏尊重; 缺乏社会责任感;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15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同孩子的与不安全依恋成正相关,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同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相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安全型的依恋成正相关,并与回避型依恋成负相关。 受父母溺爱的孩子,常缺乏爱心、耐性和挫折容忍力。经常受到体罚,孩子会变得难以管教、而且会发生更多的攻击行为。 只要不惹麻烦,父母便漠不关心的孩子,其成就动机和自我价值感都较低。 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容易使孩子造成说谎的不良行为。
16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气氛分为平静型、和谐型、冲突型和离散型及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平静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密度居中,一贯和气,几乎不发生矛盾。 和谐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密,有时发生摩擦产生矛盾,但很快能够解决达到统一。 冲突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动荡不定,经常发生激烈冲撞和矛盾。 离散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关系相当松懈,或者已经分裂成残缺家庭,成员间漠不关心或很少关心。 和谐型家庭气氛最有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冲突型家庭气氛极易形成抑郁萎糜或粗暴的性格。
17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结构不全与家庭冲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58%的品德不良少年来自缺损家庭。而且双亲不和比双亲不全影响更坏。父母长期的敌对争吵会使子女心理产生严重的焦虑、多疑或神经质,甚至引发人格障碍。 生活在父母经常冲突家庭的孩子,成人后常以攻击行为和敌意行为来解决问题和冲突;易对他人产生敌意、反社会行为、移情障碍、孤僻;常有许多心理问题,如抑郁、冷漠、紧张和焦虑。 家庭暴力,往往使孩子难以发展出与其父母的亲密关系,导致孩子今后的交往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缺乏。
18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项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沟通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家庭相比较,患者的家庭成员之间在交谈方式上较少彼此感应并且缺乏人际感受性;成员之间不愿意倾听对方的话语,很少有讯息交往。
19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学校教育的影响 德育与学生人格养成 智育与学生人格养成 体育与学生人格养成 群众关系教育与学生人格养成
校风与学生人格养成 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养成,自立、成就动机、应对方式、自尊心、自信心、时间管理
20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社会阶层的影响 不少研究表明,低社会阶层有较多心理疾病;
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其孩子的行为特征也不同。
21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社会文化的影响 人类文化与人性:狼孩 民族文化与民族性:
巴里等人(Barry,Child & Bacon,1959)的研究表明,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以渔猎为生,需要坚定、独立、敢于冒险的性格。他们以仁慈宽大的方式管教孩子并鼓励其个性化,以培养出成人所具备的人格特征。而生活在西班牙南部山脉的塞姆人(Themne),以种植粮食为生,需要老实、服从、保守的性格。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似乎只在断乳期之前,之后便严厉管教,甚至排泄也严苛训练,不允许有任何个性化,以便造就出农家所需要的人格特征。
22
王登峰和杨国枢的研究表明,西方人与中国人在人格特征的表述上有显著不同,而大陆和台湾的大学生在对人格特征的表述上则十分相似。
差异表现 西方学者 中国大陆大学生 中国台湾大学生 描 述 人 格 的 维 度 外向、有活力、热情 势利浮夸(卖弄、炫耀、贪心) 势利浮夸 愉快、利他、有感染力 外向开朗—内向拘谨(乐观、活泼、健谈) 沉稳干练—迷糊懦弱 公正、克制、拘谨 沉稳干练—迷糊懦弱(恒心、毅力、沉稳) 善良宽厚 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 善良宽厚(友爱、好心肠、和善) 外向开朗—风向拘谨 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文雅 暴躁固执(急躁、暴躁、刚烈) 暴躁固执
23
人格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环境基础 后天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合理的教养以及环境中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在病态人格的形成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4
人格的决定因素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三种交互作用方式 自我对交互作用的介入
反应的交互作用(reactive interaction)是指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evocative interaction)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proactive interaction)是指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所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塑造其人格。 自我对交互作用的介入 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选择、自我调控
25
人格障碍与克服 何谓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也称为病态人格(psychopathic personality)又称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的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其思维和智力活动并无异常。
26
人格障碍与克服 何谓人格障碍 关于病态人格的概念,迄今并无一致的看法,有如下主要倾向: 病态人格是轻型精神病的表现;
病态人格是介于正常人和精神病之间的边缘状态; 病态人格与神经官能症的关系 Mayer-Gross等认为,从社会角度来看是病态人格,而从临床出发则视为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也称神经症,是一组较轻的大脑机能障碍之总称。其共同特点:①起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②症状多样,可表现为精神、神经或躯体症状中,但检查却不能发现相应的体征;③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有自知力,要求治疗;④部分患者有人格缺陷。其实,这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范畴。 病态人格不是真正的精神病,是人格的异常 病态人格缺乏起病、病理过程和转归等为疾病所具有的特征,故它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但这类人也不正常,而是人格的畸形发展。
27
人格障碍与克服 何谓人格障碍 病态人格的特征: Cleckley(1964)认为病态人格有16项特征,后归纳为五项:
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 认知与行为相脱节; 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对人缺乏感情; 有神经官能症的不安和失望感。
28
人格障碍与克服 何谓人格障碍 病态人格的特征: McCord(1956)等人认为病态人格有七项特征: 法纪观念较差;
行为受原始的欲望所驱使; 具有高度的冲动性; 具有攻击性; 甚少感到羞惭; 歪曲的情感; 病态人格综合征。
29
人格障碍与克服 何谓人格障碍 病态人格的特征(沈渔邨等,1980 ): 早年开始。一般在青春期开始,若是男性可以更早发生;
严重的人格偏离正常。人格发展不协调、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发展; 严重的情感障碍。智能无改异,但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易于增强或低落,有的对人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 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偶然动机或本能的愿望所支配,自制力一般较差,容易发生冲动和不正常的意向活动,结果不仅使周围蒙受损害,往往也损害了自己; 对其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吸取经验教训; 人格偏离的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后就比较恒定不易改变,到40-50岁以后可渐趋缓和; 矫正困难,预后不良。药物治疗、环境影响和教育措施对这类人往往收效有限,在不顺利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反应状态和癔病发作。
30
人格障碍与克服 病态人格的分类 根据美国《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Ⅳ )中的分类,有三大类群: A类群包括一些“古怪的或偏执的”人格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不信任和猜疑; 分裂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人际困难,认知或感知方面的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
31
人格障碍与克服 病态人格的分类 B类群包括几种“戏剧化、情绪化,或者反复无常”的人格障碍,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破坏社会准则以及无视他人权利、需要和感受的行为。 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具有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混乱的自我形象,变化不定的心境或情绪,以及强烈的冲动性。 表演型人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戏剧化的自我表现以及寻求别人注意的行为模式。 自恋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自我夸大、需要他人赞扬以及缺乏同理心的行为模式。
32
人格障碍与克服 病态人格的分类 C类群包括一些“焦虑或恐惧”的人格障碍。如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依赖型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i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交往的焦虑以及对负性评价的担心信,常有社交恐惧症。 依赖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顺从和过分依赖。 强迫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秩序、完美主义以及控制感。
33
人格障碍与克服 较常见的人格障碍说明: 自恋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34
自恋型人格障碍 特征: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只要出现其中的5项,一般就认为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35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主要表现: 以自我为中心,情感易变化、激动,待人处世容易感情用事,缺乏同情心,因而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自我评价不切实际,爱听表扬忌讳批评。 高度的幻想性,行为夸张戏剧化,希望惹人注意; 与癔症型人格表现相似但性格比较内向、冷漠。
36
自恋型人格障碍 可能成因: 过分受宠爱,天赋高,特别自信,以为自己战无不胜。特别强烈的自我夸奖,期望得到别人的爱慕和忠诚以确定对自我的评价,生活在虚幻的完美世界里,或因无法面对现实而心理崩溃。
37
自恋型人格障碍 克服的途径: 以正确态度对待现实,了解自己人格中的弱点,努力纠正自我中心和尽量减少人际关系冲突;
应认识到现实中不可能事事以“我”为中心。 确信这种人格障碍是可以克服的,要树立信心。 学会关心别人,和谐相处,对别人的进步和成功表示关心和赞美。
38
回避型人格障碍 特征: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介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自卑,在社会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做不是自己常做的一般事情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危险。 只要出现上述特征中的4项,一般认为是回避型人格。
39
回避型人格障碍 成因: 可能是由于消极的生活态度,或遭遇挫折; 也可能起源于童年的不胜任感和痛苦。
40
回避型人格障碍 克服的途径: 要正视现实中有缺陷的我和理想中完美的我的区别,关键是要逐步地接受现实中那个并不完美的“我”;
要以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 在自信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增加与人交往的次数,主动参加社交活动,逐渐不再把朋友看成约束自己的枷锁。
41
依赖型人格障碍 特征: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感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有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出现上述特征中的5项,即可认为是依赖型人格。
42
依赖型人格障碍 主要表现: 对别人的需求和期望使他过分依赖别人;
把爱情视为至高无上,认为爱别人就是与另外一个人在心灵和肉体上的合而为一,在爱别人的过程中,过分发展理想化的自我以讨人喜欢; 如果被别人嫌弃或未被赏识,就会感到深受伤害; 强迫自己在任何情况下绝对地依附他人、原谅他人;崇拜傲慢者引人注目的自尊,用屈从代替了坚持自己的权利,容忍在别人看来是无礼的同伴行为; 随着冲突的持续和加剧,消耗在增加而希望在减少,被压抑的憎恨会使他产生报复的念头,并以抱怨、痛苦、折磨、加剧的依赖性表现出来; 要么被嫌弃而憎恨或绝望,要么因同伴给予他自尊而离开同伴,因为他的自尊一旦得到满足,他就无法与他人保持依赖关系。
43
依赖型人格障碍 治疗的途径 关键是培养独立性,要患者减少自我防御的倾向;
正视自己内心的冲突、对现状的不满,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情感、愿望,而不是被迫的; 可以从点滴小事开始做起,或者对别人提出的计划做出修改,逐步过渡到完全由自己做决定; 重建自信,不妨每天大声对自己说:“我行的,我能做好”。
44
偏执型人格障碍 特征: 1、过分敏感,在没有充分依据时便预期自己会遭人伤害和摧残; 2、未经证实便怀疑朋友或同事的忠诚与诚实;
3、从温和的评论和普通的事件中就看出受羞辱与受威胁的意向; 4、对嘲笑与羞辱决不宽恕; 5、不愿信任别人; 6、无端自卑,很容易感到自己受轻视并立刻报以恶眼与反击; 7、未经证实,便怀疑配偶或性对象的忠实。 只要出现上述特征中的4项,即是偏执型人格。该种人格障碍患者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以男性居多。
45
偏执型人格障碍 主要表现: 固执刻板、敏感多疑、自我评价过高,常感情用事,并伴有攻击行为;
常常为一些不甚清楚的鸡毛蒜皮的问题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 一旦认定自己受了不公待遇就会不知疲倦地沉溺于诉讼; 缺乏幽默感,敏感多疑往往表现在具有歪曲体验的倾向; 对人充满不信任感和戒备感,惯用敌视的角度看待事物,人际关系紧张; 自己遇到失败,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失败的责任推委于客观和他人; 对别人的成功极为嫉妒,对侮辱和伤害铭刻在心,不易释怀。
46
偏执型人格障碍 起源于幼年期。 克服的主要方法是认知疗法。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缺点,改变极端的思维方式,建立一种合理化的认识。要改变怀疑别人的习惯,学会宽恕,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要相信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值得信赖的。
47
健全人格者的特征 大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看法
序 次数 行为特征 1 81 爱学习、乐于工作,积极上进,对生活充满希望 2 62 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人际关系好 3 48 能正确认识自己,有自信心,不自卑 4 47 能客观地看待事物,能适应新环境 5 46 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较稳定 6 40 意志坚定,遇困难不退缩 7 35 行为举止合乎情理 8 9 有忠心、良心、爱憎分明 有理想、有抱负、责任心 10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帮助弱小 11 无人格障碍、无精神病 12 身体健康无疾病
48
健全人格者的特征 健全人格的标准 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吸取新经验; 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 以正面的态度看待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 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 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现在和未来、以及困难与挫折,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49
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 家庭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教学改革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教师人格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校风班风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社区文化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人际(伙伴)关系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大众传媒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自我观念(自立、自信、自尊、自强)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学生人格障碍现状研究
50
参考文献 Kurt Pawlik & Mark R. Rosenzweig主编,张厚粲主译:国际心理学手册,第21章。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Lawrence A. Pervin主编,黄希庭主译:人格手册(第二版),第13章。华东师大出版社,即出。 Lawrence A. Pervin主编,周榕等译:人格科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黄希庭著: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1
谢谢大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