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節 三峽大壩 第二節 南水北調工程 第三節 乾旱區沙漠之治理 中國水資源分布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節 三峽大壩 第二節 南水北調工程 第三節 乾旱區沙漠之治理 中國水資源分布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節 三峽大壩 第二節 南水北調工程 第三節 乾旱區沙漠之治理 中國水資源分布圖
第十五章 中國的環境 第一節 三峽大壩 第二節 南水北調工程 第三節 乾旱區沙漠之治理 中國水資源分布圖

2 中國的水資源分布圖

3 第一節 三峽大壩 一、長江概述 二、長江的水災原因 三、治理長江—三峽大壩 四、三峽工程的環境效應 五、移民安置問題

4 長江流域圖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喇山的主峰,注入東海,全長6,300多公里,流域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面積的1/5,是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主流從發源地到宜昌為上游,宜昌至鄱陽湖的湖口為中游,湖口以下為下游。

5 長江源頭風光

6 長江的水災原因 引發長江水患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降水因素:長江的江水以雨水補給為主,約占其逕流量的70%~80%。 (二)地勢低窪:長江較易發生水災的地方在江漢平原與洞庭、鄱陽湖盆低窪區。 (三)圍湖造田:長江中、下游湖泊眾多,具有調節江水功能。當地居民圍湖造田,造成洞庭湖與鄱陽湖等湖面縮小降低了調節江水的功能。

7 降水因素 長江每年5~10 月為主要汛期。(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996-1998)
當降水的強度與時空分布接近平均值時,不致會形成水災,但若局部地區降水強度大,就會造成局部地區水災。(1983年漢水水患) 若長江全流域發生歷時長、強度大,雨區的移動又符合長江流向的暴雨,就會出現全流域特大洪水。(1954年長江大洪水)

8 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 )

9 漢水洪水災害 1983年7月27~31日,嘉陵江中上游與漢水上游出現大雨,暴雨中心在大巴山南側,當地測站記錄了603mm的最大日降水量,石泉水庫出現每秒 161 萬立方公尺的最大流量,安康站洪峰流量達 31,000m3/s,約 200 洪水頻率年,淹沒安康老城,死亡 870 人,經濟損失 5 億多人民幣。

10 長江特大洪水 1954年於4月開始的暴雨,主汛期為5~7月3個月中,累計降水量達 1,200mm 以上地區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上游山區、大別山與黃山區,其中局部地區降水量達 1,800mm 以上。特大洪水造成漢口站洪峰流量76,100m3/s,最高洪水位29.73m,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1.45m。因此堤防潰決,淹沒耕地約 萬公頃,受災人口達 1,800 萬人,京廣鐵路 100 天不能正常通車,死亡人口達 3 萬多人。

11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工程是開發與治理長江的重大工程,具有防洪、發電和航運等綜合效益。

12 三峽大壩的照片與衛星影像

13 三峽工程的環境效應 (一)重點文物古蹟以及景點的淹沒。 (二)影響長江魚類的生態。 (三)加重江水汙染。 (四)江水河道的侵蝕淤積問題。
(五)加重庫區土地負擔。 (六)傳染病的流行。

14 長江三峽大壩的環境效應

15 移民安置問題 按照三峽大壩正常蓄水位 175 公尺來看,三峽庫區淹水涉及四川、湖北兩省19縣市。1985年估算淹沒區移民數為 萬人,但因人口成長及其他因素,至今移民的人數已達百萬人,到2009年預估將有 120 多萬人被迫離開家園,遷移他處。

16 三峽移民經費預算內容 三峽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規劃2009年完成。截至2005年底,中國政府共投入510億人民幣於移民安置等相關工作。

17 第二節 南水北調工程 一、黃河概述 二、黃河斷流 三、南水北調工程

18 黃河流域圖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喇山北麓,於山東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河川。內蒙古河口鎮以上為上游,源流區仍在青藏高原上,水流穩定多湖沼,進入隴西高原前,由於地勢陡降蘊藏豐富的水資源。

19 黃河斷流的原因 降水減少:華北地區因全球暖化的影響,氣溫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
水土保持不佳: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低,保水能力差,水土流失嚴重,加上黃土高原與黃河流域地區人口增加與經濟發展所導致的農地與都市用地增加,用水激增。 上游水利工程的興建:興建水利工程,巨大的截流能力有利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與經濟建設,但導致下游水量的減少,加重了下游水資源匱乏的程度。

20 黃河斷流天數及月份示意圖

21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22 黃河斷流主要原因示意圖

23 南水北調的構想—南北水資源比較 中國水資源與耕地資源的分布不均,以人均水資源量來看,華北地區等河川流域的人均水量遠低於其他流域。為了調節此種水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考慮將南方的水調往北方,以供農工或城市供水之需。

24 中國各大流域水資源情況(2002)

25 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的工程十分龐大,從1952年提出構想以來,中國政府就進行長期的調查探勘,最後提出東線、中線與西線等三方案。2002年12月東線正式開工,2003年12月中線也隨之開始興建,至於西線仍處於規劃階段。

26 南水北調路線圖

27 南水北調的問題 對長江流域的問題 長江的水是否有剩餘,足以提供北方之用? 長江的航運會不會因江水北送導致水位降低無法通航?
大量江水的北送,會不會影響長江的生態環境?

28 南水北調的問題 對黃河流域的問題 南方吸血蟲病是否可能向北傳播? 大量水的調入華北平原,有否可能加重其土壤鹽鹼化?
沿途工程所帶來的人口遷移、環境衝擊甚至水汙染均需考量。

29 第三節 乾旱區沙漠之治理 一、沙漠化現象 二、沙塵暴 三、防治對策 中國降水量分布圖

30 中國降水量分布圖

31 沙漠化現象 由於氣候變化或因人類活動干擾導致乾旱區、半乾旱草原區的土地退化,也就是指土地擁有的生物生產力減退乃至破壞,形成荒漠景觀,稱為沙漠化現象。

32 中國西北地區沙漠化土地分布圖

33 區域發展引發沙漠化示意圖

34 沙塵暴 分布:西北與華北地區。 特色:這些區域氣候較乾燥,地面多沙地或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特別在春季氣候回暖,土壤解凍,地表裸露,多細沙塵土,狂風起時沙塵瀰漫,在本地及狂風經過區域,易形成所謂「黃風」、「黑風」等沙塵暴天氣。

35 沙塵暴產生示意圖

36 內蒙古的草原颳起沙塵暴

37 沙塵暴衛星影像圖(2007)

38 綠色長城 為了對抗沙漠化,中國規劃了一道「綠色長城」(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東從黑龍江省,西至新疆,北抵國界,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接喀喇崑崙山,東西長 4,480 公里,南北寬 560~1,460 公里的森林帶來防止風沙的入侵,這些樹木將像一堵防風牆一樣阻攔住沙漠前進的步伐。

39 中國綠色長城

40 橫貫中國北方的防護林工程

41 退耕還林(草)政策 中國政府目前已選定13個省174個縣作為試點(示範縣),將水土流失嚴重的耕地,沙漠化、鹽鹼化嚴重的耕地以及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定的耕地,有計畫、有步驟地停止耕種,因地制宜地造林種草,恢復植被。

42 內蒙古多倫縣退耕還林項目區

43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透過對現有植被的保護,封沙育林,造林復林、退耕還林、草地治理等生物措施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工程措施,確保京津地區的安全。


Download ppt "第一節 三峽大壩 第二節 南水北調工程 第三節 乾旱區沙漠之治理 中國水資源分布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