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音樂教學策略 一、細密的思考與規劃〈plan〉 二、選擇適合的內容〈Subject〉 三、把握教學架構與目標〈Object〉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音樂教學策略 一、細密的思考與規劃〈plan〉 二、選擇適合的內容〈Subject〉 三、把握教學架構與目標〈Objec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音樂教學策略 一、細密的思考與規劃〈plan〉 二、選擇適合的內容〈Subject〉 三、把握教學架構與目標〈Object〉
四、釐清該策略的目的〈Purpose〉 五、深入幼兒的經驗〈Experience〉 六、甫設幼兒的反應〈Response〉 七、審慎的評估〈Assessment〉 八、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Goal〉

2 藝術教育的結合與表現 舞蹈 戲劇 音樂 美術 文學

3 完全藝術教育 一.內容: b.演唱:獨唱、輪唱、合唱。 c.欣賞:各類樂器、歌唱、各種族群(世界音樂欣 賞)。
1.音樂─a.演奏:各類樂器的獨奏、重奏、合奏、協奏。 b.演唱:獨唱、輪唱、合唱。 c.欣賞:各類樂器、歌唱、各種族群(世界音樂欣 賞)。 d.創作:節奏創作、旋律創作。 e.音效與配樂。 2.美術─a.繪畫、雕塑、陶藝、平面與立體造型及設計。 b.各種材料(顏料)的運用、嘗試與新發現。 c.欣賞:不同時代的作品欣賞。 d.自我表達與創作。

4 b.表演:舞蹈、律動、感覺(感動)與即興。 c.欣賞:古典、現代、各類舞蹈欣賞。 d.創作:即興。
3.舞蹈─a.肢體與空間的對話(探索)與動作發展。 b.表演:舞蹈、律動、感覺(感動)與即興。 c.欣賞:古典、現代、各類舞蹈欣賞。 d.創作:即興。 4.戲劇─a.偶戲、布袋戲、舞台戲、光影、默劇…等。 b.表演:各種形式的戲劇表演。 c.欣賞:各種形式的戲劇欣賞。 e.創作:故事、戲劇、道具、服裝、燈光、音 樂、舞蹈、佈景…等。 5.文學─a.詩、詞、文、語言節奏。 b.表演:朗誦與表演。 c.欣賞:相聲、雙簧、詩詞朗誦…等。 e.創作:新詩、短文。

5 布魯納認知發展理論 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 影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
 透過動作和實務操做來了解周圍的事物與表達認知。 影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  能透過心理象徵(mental symbol)來表示未在眼前出現的事物,亦即幼兒透過感官對事物所得到的心象來了解周圍的事物與表達認知,而能以象徵的方式來表示物體或事件本身。 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 透過文字、語言和抽象符號〈如音符、音樂術語〉來了解周圍的事物與表達認知。由於圖畫和影像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幼兒經常以它作為選擇及類推所代表事物的媒介。

6 音色---分辨弦樂器和節奏樂器的聽辨能力。
力度---具有區辨強音和弱音的能力。 節奏---具有辨別固定拍、快拍子和慢拍子的能力。 旋律---具有區辨和分類高低音的能力以及畫出旋律 線條的能力。 曲式---具有區辨相同或不同樂句的能力。 音樂結構和和聲---具有察覺有伴奏或無伴奏旋律的 能力。 學齡前幼兒具備之音樂概念

7 創造性課程自我評估 評估內容 1.適時地添加新的材料、設備或道具以豐富、擴展孩子創造性遊戲的 內容。
1.適時地添加新的材料、設備或道具以豐富、擴展孩子創造性遊戲的 內容。 2.活動的過程注重教師啟發性的引導及自發性的表現。 3.允許孩子嘗識使用各種樂器、道具及材料,並鼓勵創造性行為之發 揮。 4.經常提出開放性問題以及提供建議,藉此增進孩子的創造思考及問 題解決的能力。 5.教學計劃具有挑戰性,且適合孩子的需要。 6.提供具體的機會,讓孩子能經常使用他們的感覺去探索、了解屬於 他們的世界。

8 7.遊戲時,經常主動地參與並支持孩子創造性的行為表 現。
7.遊戲時,經常主動地參與並支持孩子創造性的行為表 現。 8.活動中當孩子提出非大人所預期的答案時,能給予尊 重和鼓勵。 9.和孩子談話時,經常表現出尊重、耐心,且能適時地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以提昇創造之表現。 10.遊戲時,能給予孩子充分的彈性空間,自由地表達 出他們的想法。 11.活動中經常帶領孩子與同伴發展合作的關係。 12.經常提供刺激,鼓勵孩子發揮自由聯想的能力。 來源:Dodge,D.T.:「Creative Curriculum Observation From」

9 音樂圖譜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尋找聲音,並將各種聲音加以組合的能力。 2.培養想像力以及創造聲音的能力。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如旋律即線條、快慢與節奏即構圖的律動、合聲即空間、音色即光影與質感、曲式即佈局、強弱即色彩。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尋找聲音,並將各種聲音加以組合的能力。 2.培養想像力以及創造聲音的能力。 3.利用符號或圖案來表現圖譜,創作另一種更形式符合幼兒所需的譜曲法。

10 二、教學之程序 1.事先收集各種圖畫、童詩、童謠、故事,以刺激孩子的 思考、想像的能力。
2.給予簡易的「節奏方格」的練習,訓練孩子注視圖形的 專注力。 3.指導「聲音創作練習」說明圖形及符號之運用,表現線 條弧度、聲音高低、長短、大小,以及音樂的時間。 4.以主題故事、童韻或詩作引導,共同尋找各種與主題有共同點 的聲音,之後再將圖畫移開,列出可能之現象。 5.由孩子自行創作音型和樂器或聲音之種類。

11 三、設計原則 1. 必須事先教導孩子知道如何控制各種樂器及了解樂器屬性。 2.要求表現之內容較具故事性、戲劇性,避免太詮釋聲音。
3.要求孩子多發揮想像之空間,以提昇創作之品質。

12 有效的音樂教學原則 1.支持孩子整體性的發展-----包括:生理、情緒、社會和認知 能力發展。
1.支持孩子整體性的發展-----包括:生理、情緒、社會和認知 能力發展。 2.認識學前兒童各階段的發展特徵,並針對個別差異施以不同指導。 3.透過與成人,同儕以及音樂材料三者的互動,來加強孩子的學習能力。 4.提供孩子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必須是和孩子生活中真實與具體事物相關者。 5.提供孩子選擇經驗各種不同音樂活動和教材的機會,同時不同困難度的設備,在使用的安排上也須依據個別差異來分配.。  6.給予孩子時間,透過活動的參與發展探索音樂的能力。

13 教學成功的老師 1.瞭解教學對象的心理特徵 2.注意力缺乏持久力 3.大肌肉的發展較小肌肉的發展更早 4.小孩子的表演欲及操弄很強
5.爭取老師的注意及愛(讚賞) 6.喜歡競賽 7.兒童有依賴性和退縮的傾向 8.男女兒童的發展有很大的差異 9.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速率不同

14 教導者的期許 教學目標→ 起點難易→ 教學活動→ 教學評量 1.力求教學生動有變化,配合兒童發展特徵。 2.從活動中學習。
教學目標→ 起點難易→ 教學活動→ 教學評量 1.力求教學生動有變化,配合兒童發展特徵。 2.從活動中學習。 3.讓學生有表演的機會。 4.教學要顧及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順序。 5.引起兒童學習動機。 6.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7.理想老師的特質。 8.對兒童要有合理的教師期望。

15 團體課 個別課 教師 必須同時面對多位學生,需要有教室管理的知識與經驗,也必須接受過有系統的教學技巧訓練。 對採取的教材必須有清晰的架構與進階概念 學生 群體學習常能促進孩子的社會能力 能專注學習音樂技能與知識 優點 提供同學間的互動機會,增進學習興趣與實效。 能依個別能力,給予適當的學習內容 缺點 如果小組內的成員學習進度不一致時,會影響學習狀況。 不易得知其他同年齡學習者的情況,常因缺乏變化而減低學習興趣。 父母的參與,與課後的複習

16 培養幼兒音樂的基本能力 1.音高感 2.旋律感 3.節奏感 4.和聲感 5.強弱感 6.速度感 7.音色感 8.音樂的記憶、把握能力

17 音樂教師自我評量 1.您認為您具備哪些可以讓您成為成功音樂教師之個人特色? 2.您認為您有哪些個人特質必須再加強才能讓您成為成功的音樂教師?
3.您在音樂屬性方面有哪些有助於或不利於您成為成功的音樂教師? 4.教導音樂哪些方面最吸引您? 5.教導音樂哪些方面讓您最不感興趣? 6.您認為您和別人(所有的人)相處的好嗎?即使是和您差異很大的人呢?

18 7.您是否喜歡孩子和年輕人?即使他們的行為態度和您所
期望的不一樣? 8.您是一個組織力及條理都很清楚的人嗎? 9.當別人成功時,您是否會感到快樂?或是因此而困擾? 10.如果您靠演唱或演奏能和當音樂教師賺同樣的錢,您 會選擇表演或是教學?是否請您解釋您做此選擇的理 由? 11.您大部分的興趣是否都放在音樂上,或者您也對其它 的藝術和其他領域的研究感興趣,如語言、文學社會 科學和物理等等?

19 音樂教育概觀 (一)音樂課程月計畫規劃要則 (二)音樂教學素材
●由教師主導依年計畫而定 ●含進度、教學方式及曲目 ●可依教學效益評估,必要時做適當的調整 (二)音樂教學素材 (Musical Teaching Materials─ ─Hoice R. Lund) ●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來建立學生對音樂感應力,理解 及鑑賞力的歌謠或音樂 ●凡含有教學進度流程中各項音樂要素的歌謠或音樂, 只要品質優良,皆可以是適用的音樂教學素材

20 (三)音樂教學素材之範圍 (四)音樂教學素材資料庫 (五)建立音樂教學素材資料庫之必要性 ●現存歌曲 ●現存唸謠 ●應教學需要之良質創作
●現存音樂 (四)音樂教學素材資料庫 ●定義 音樂教學素材:可作為音樂概念教學煤介之唸謠、歌曲 或樂曲。 資料庫:將音樂教學素材加以分析,依教學中各種不同 需求分類,儲存並作成可查詢之目錄及檔案。 (五)建立音樂教學素材資料庫之必要性 ●充分配合種種不同的教學需要,避免生硬教 材之限制 ●長久運用之檔案,可逐時增加 ●增加教學的靈活性 ●落實不同地域之學校本位音樂課程之執行

21 (六)音樂課程的形成 目標 本位性音樂素材之研發 普遍性之音樂概念 教學進度流程 年計畫 月計畫 課堂教案

22 利用音樂做為媒介,用音樂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是音樂欣賞課程的重要目標。啟發孩子無限的想像空間,依不同的生活經驗,表達個人的獨特意念,較大的孩子可引導他們用文字來表達;但對於較小的幼兒,則可鼓勵他們用口語或動作來呈現。 一、提示想像 告訴孩子音樂中可能出現一些樂器的聲音,請他們注意聆聽。 二、聽音 由教師撥放音樂讓孩子聆聽,並引導他們與剛剛的問題做聯想。 三、感覺 在孩子聆聽完音樂後,鼓勵孩子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口頭發表他的感覺。切忌給予太多的提示,或暗示孩子教師希望獲得的結果或答案。 四、再聽音 教師針對剛剛孩子所發表的結果做適當的引導,提供孩子未能注意或遺漏的部分,請他們更專注地聆賞。 五、表現和創作 指導孩子根據所想像的結果,用舞蹈、繪畫或演奏的型態來做發表,並在過程中指導孩子多表現獨特性。 音樂欣賞五階段教學

23 音樂元素 音樂元素包含速度(tempo)、音量(volume)、連音與斷音(legato and staccato)、音準(pitch)、樂句(phrases)、形式(form)、情感(mood)、節奏(rhythm)這些可經由肢體動作去表達。 一、速度(tempo) 速度意指在音樂表演時快慢之間的不同處,漸快(accelerando)是指音樂由慢,逐漸加快的過程。漸慢(ritardando)是指由快逐漸變慢。 二、音量(volume) 音量意指聲音的大小。漸強(crescendo)意指由小聲以漸進的方式到大聲。漸弱(decrescendo)是指由大聲以漸進的方式到小聲。漸快(accelerando)是指平穩行進的音樂速度慢慢加快,而節奏也慢慢變得緊湊。 三、斷音與連音(staccato and legato) 斷音與連音在音樂上的術語是指一種尖的張力,配合正確地呼吸,搭配樂句而成的。斷音是指一個一個間斷的敲擊方式;連音是指如流水般無間斷的樂句。

24 四、音準 音準是指高或低的音調,所以此概念可以與肢體動作的高低相結合。 五、樂句(phrases) 樂句意指樂曲的分隔,通常是以4或8小節為一句,代表音樂的一種想法,一段樂句就像一個句子。 六、形式(form) 所謂形式是指每段樂曲中樂句的組成,而形成形式的方式是字母的組成。(例:AB曲式、ABA曲式、ABACA迴旋曲式) 七、情感(mood) 音樂是情感的表徵,當孩子在聆聽音樂時,最先表達的就是聆聽音樂後的感覺。孩子在聽到快樂的音樂時,常會以跳躍、轉圈跳舞、奔跑或類似此種肢體動作去表達。 八、節奏(rhythm) 節奏是由聲音、靜音、形式所組成的,節奏包括拍子與小節的概念。拍子是一種反覆聽到的節奏。小節是一個由拍子組成的結構。

25 奧福教學系統 *創辦人 奧福(Carl Orff, ) 德國 *教學理念 為奠定未來音樂學習的堅實基礎,兒童的音樂訓練,應依照音樂發展的過程進行,亦即以節奏為根本,逐漸建立對旋律,音響,與即興的語法模式。 *教學特色  將語言融入節奏、肢體動作、舞蹈、與即興創作。孩童由創作及演奏中,獲取音樂概念。 *教學架構 以全套奧福樂器,為主要教具,強調自發性,鼓勵以豐富的幻想力,來進行即興創作,藉以達成對音樂語彙的自然運用。

26 創辦人 Zoltan Kodaly(1882-1967)匈牙利. 教學理念 生活音樂化,人人都應有音樂知識。
高大宜教學系統

27 創辦人 達克羅茲(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瑞士. 教學理念 發展音樂學習者的音樂基本能力。
達克羅茲教學系統

28 幼兒音樂發展的特徵 初生至一歲 1.新生嬰兒出生就會對聲音做反應,利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需要與知覺,表達喜怒哀樂,對熟悉聲音顯示熱切,有頻繁的身體反應。 2.可透過遊戲來維持其聲音的敏銳性。播放輕柔的音樂、選擇一些使他感到愉快的音樂、搖籃曲或親切的逗弄及談話促進其心理和諧,培養音樂性以及聽覺的發展。 一歲至兩歲 1.能分辨各種不同的物體所發出來的聲音,對傾聽各種聲音特別的有興趣。 2.接近二歲的幼兒也開始對聽各種歌曲或歌唱有興趣,可以播放音樂,或是為幼兒唱歌,並且引導幼兒配合音樂拍掌或搖動身體,讓他感覺音樂的共振性。

29 二歲至三歲 1.此時期的幼兒聽力逐漸增強,喜歡反覆聆聽同樣的音樂,更能依音樂的強弱、快慢、雄壯、柔和,表現不同的情緒反應。對於有特殊節奏的音樂感興趣,而且愈來愈喜歡唱歌,但音域窄、肺活量不夠,某些音程及節奏不很正確。 2.對於能發出聲音的樂器或物體皆感興趣,喜歡拿著它們邊走邊敲,享受聲音的經驗。 三歲至四歲 1.此時期的幼兒有濃厚的唱歌慾望和興趣,喜歡自己熟悉的歌曲,也常會自編歌曲來唱,並且會邊唱邊跳邊敲奏。唱歌時也常會把一首歌曲的前奏、間奏、後奏一起唱出來,也能和大家齊唱或一個人唱完一首歌,但是由於音域狹小(5至6度音),及肺活量小,因此不能很流暢的唱。 2.此時期對於能發出聲音的樂器或物體很感興趣,因為手部的活動也增強了,所以喜歡用手去敲奏,例如:拿兩種物品互敲,或拿物品敲牆、敲桌面,聽它發出來的聲音。所以成人可提供幼兒一些音樂的玩具或樂器,像小型電子琴、鋼琴、口琴、小鈴、鈴鼓等,讓幼兒有機會一面聽一面遊戲。但是供應時也要注意樂器本聲音的準確性一定要良好,千萬不要給幼兒已走音或發不出音或是或是壞了一半的樂器。 3.此時期幼兒對節奏顯明、旋律優美、具有特殊音效的音樂,喜歡反覆的聽或唱或敲出節奏,成人如果能善加引導,不但會增加幼兒對音樂的喜好,更能培養其在音樂方面的創造能力。

30 四歲至五歲 五歲至六歲 1.已學會歌唱的能力,能和別人齊唱,也能在許多人面前唱歌,也喜歡一邊玩或一邊工作時唱歌。
2.進入四歲的幼兒,已具備粗淺動作,可在拍掌之外,運用肢體的律動去感應聲音或音樂節奏,並能自由的表現各種節奏的動作。例如:配合音樂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及聲音、或是各種人的動作和聲音、或是各種交通工具、自然現象等簡單的動作及特殊音效。 3.有安靜的欣賞音樂的能力,但時間不能過長。 4.喜歡敲擊各種屬於大肌肉運作的節奏樂器,像鈴鼓、響板、大鼓等,有興趣去認識其名字與敲法,並也能和其他幼兒一齊演奏樂器。 五歲至六歲 1.五歲至六歲的幼兒漸漸喜歡團體活動,加上其動作發展漸趨完成,因此對於以團體一起活動的方式來表達的音樂,都有極大的興趣。 2.在唱歌方面,除了能和別人快樂的唱歌之外,也能唱出歌曲的感情來。除此之外也懂得以齊唱、接唱、輪唱、默唱、哼唱等方式來表達,並由於富有想像力及創造力,常常喜歡自編歌詞或是自編動作。 3.對各種樂器的使用及敲奏都有興趣,能組合各種樂器做合奏、重奏、分奏、獨奏等活動。 4.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及時間的耐力也增強了,也能配合音樂曲趣和節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作各種韻律活動及簡單的舞蹈

31 如何給嬰兒營造一個優良的音樂環境 培養嬰兒音樂資質的理想環境應該包括以下各種要素: 1.歌曲
唱歌是為人父母給予嬰兒最好的活動,這些歌曲最好包括了能觸動寶寶眼、口、鼻、耳朵和四肢的歌曲,幫助寶寶了解他們的肢體、意識到身體的感官四肢,另外還有律動的歌曲,能讓寶寶感覺到音樂流動、節奏、節拍、小節和音樂內涵的曲目。 2.互動的歌曲 這些包括能把小嬰兒抱在身上跳躍、擺動和跳舞的歌曲,讓父母親和小嬰兒有互相玩遊戲的機會,嬰兒與母親的互動可以刺激以及幫助寶寶小肌肉整合,而且也因此可以刺激寶寶認知的發展。 3.對比性歌曲 不同調性和節拍的歌曲,以及表現不同心情和感情的曲目可以為寶寶打開通往音樂世界的大門。

32 4.安撫的音樂 可以幫助安撫小寶寶,讓他們能在安靜的歌聲中平順他們的脾氣。 5.節奏快的音樂 這類音樂可以刺激感官-肢體的反應,以及其他各類的肢體動作。 6.探索動作 可以讓寶寶用手抓,或是操縱的物體,比方說小型手拿型樂器,這種敲擊型樂器可以發出聲響以及振動,可以鼓勵寶寶們自我實驗和建立認知的基礎。 7.重複 在抱著寶寶擺動時,重複簡單的歌曲和唱白,可以增強語言的節奏,重複不但可以增強記憶、口頭表達,往後更可以幫助語言發展。


Download ppt "音樂教學策略 一、細密的思考與規劃〈plan〉 二、選擇適合的內容〈Subject〉 三、把握教學架構與目標〈Object〉"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