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一章 非洲(四)東非和南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一章 非洲(四)東非和南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非洲(四)東非和南非

2 學習重點 東部非洲和南部非洲自然環境的特徵 各部族傳統的生活方式 東部非洲和南部非洲的殖民史 東部非洲和南部非洲的近代發展

3 第一節 自然環境 第二節 東非的發展 第三節 南非的發展

4 第一節 自然環境

5 位置 東非 東非裂谷以東、臨印度洋 最貧窮落後 南非 安哥拉、尚比亞以南 看圖片

6 東非裂谷高原 張裂型的板塊邊界上板塊分離造成寬度 約40~50公里的裂谷 看圖片

7 地形分三區: 北:衣索比亞高原平均2500公尺,全非地勢最高 中:湖群高原斷層湖、吉力馬札羅火山 南:馬拉威高地,平均不到2000公尺
看圖片

8 七月時:間熱帶輻合區北移印度洋東南信風受馬達加斯加島阻擋雨量減少
一月時:間熱帶輻合區南移,東北信風來自阿拉伯半島乾燥;風向與海岸、山脈平行 間熱帶輻合區冬、夏位置 氣溫分布與風向圖

9 照11-3 資料來源:世界珍寶,頁273

10 南非高原 平均高度超過一千公尺 中、西部喀拉哈里盆地 東南和西南陡崖海岸平直 內部高原前寒武紀古老結晶岩層 看圖片

11 南部非洲的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 終年:東南信風迎風坡 2.熱帶莽原 間熱帶輻合區與副熱帶無風帶在此季移 3.夏雨型暖溼氣候 東南信風
阿古拉斯暖流

12 4.熱帶沙漠 副熱帶高壓帶籠罩 東南信風背風坡 本吉拉涼流 5.溫帶地中海型30~40ºS 夏季:副熱帶高壓季移至此 冬季:西風帶季移至此
終年:本吉拉涼流經過較為乾燥 看圖片

13 南部非洲氣候圖澳洲

14 南非高原的生活 沙漠與草原的過渡地帶,雖雨水有限,但野生動、植物種類繁盛羚羊、長頸鹿、獅子、豹、鴕鳥 原始部落社會賴以為生的資源 看圖片

15 納米比沙漠 本吉拉涼流經過 全年降雨不到五十公釐 有些地方十年或二十年才下一次雨 涼流的霧氣是動、植物水分的來源 看圖片 回目錄

16 第二節 東非的發展

17 東非海岸的傳統貿易 列強對東非的瓜分

18 東非海岸的傳統貿易 殖民勢力未進入此地前: 內陸:傳統的農牧活動 沿岸:發展貿易形成城邦索馬利亞至莫 三比克 看圖片

19 東非沿岸早期的發展歷程 一世紀 羅馬帝 國興起 阿拉伯 、波斯 轉口 貿易 紅海 沿岸 愈重要 七世紀 阿拉伯 帝國 擴張

20 東非傳統貿易路線 冬季時: 阿拉伯人利用印度洋的風東北季風 (異常強勁) 加上間熱帶輻合區風帶南移東北信風
阿拉伯人利用印度洋的風東北季風  (異常強勁)  加上間熱帶輻合區風帶南移東北信風 貿易去程:以鐵、陶、絲綢等換象牙、 犀角等 看圖片

21 東非傳統貿易路線 夏季時: 阿拉伯人利用印度洋的風西南季風  加上間熱帶輻合區風帶北移東南信 風赤道西南風 貿易回程 看圖片

22 東非傳統貿易的影響 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沿著海岸定居 東非沿岸的穆斯林愈來愈多通婚 阿拉伯+非洲文化=斯瓦希利文明 看圖片

23 發現東非列強對東非的瓜分

24 列強對東非的瓜分 葡萄牙人武力控制港口帶來奴隸貿易 18世紀以後,奴隸一度取代早期的黃金、象牙,成為東非主要商品
英、德競爭最激烈瓜分東非 英:東北肯亞、烏干達一帶 德:南部坦干伊喀(坦尚尼亞) 僅衣索比亞勉強維持獨立

25 東非各國的農牧經濟 主要產業活動以農牧為主 農牧業各地呈現不同的分布特色 1.地形 2.氣候差異 3.殖民經濟 看圖片

26 東非內陸大部分部落 從事自給性的農牧活動 1.以玉米、高粱為糧 2.重要牲畜:牛

27 沿海及鐵路線經過的高原 發展熱帶栽培業 1.現金作物:咖啡、茶、棉花,佔出口貿易 額的一半以上 2.依賴式經濟結構的特徵

28 高度較高的山區:土地利用呈垂直變化

29 東非—肯亞為例 高地氣候涼爽 白人移入最多的地區 西南高地上經營大農場 西方思想、基督教文化 經濟上仰賴英國

30 吸收西方文明 肯亞-經濟發展較為良好原因: 優先發展現金作物賺取外匯 致力擺脫依賴式經濟結構發展各種產業 1.觀光:景色、野生動物資源
 1.觀光:景色、野生動物資源  2.工業化程度較高 看圖片

31 東非高原的農業 咖啡內陸高原 甘蔗沿海平原 交通考量:農產分布於鐵路沿線及沿海 地區 高原土地利用密集維多利亞湖灌溉與 白人聚居地
看圖片

32 東非高原的農業特色 資金密集 勞力密集 產品在產地加工 看圖片 回目錄

33 第三節 南非的發展

34 發達的工礦:經濟發展程度高 政治上曾採行種族隔離政策 看圖片

35 布耳人移居南非的荷蘭人 種麥、蔬菜,肉來自霍屯督人 肉類需求增加擴張土地發展牧業 從其他地方輸入奴隸作為勞動力
 從其他地方輸入奴隸作為勞動力 英奪荷殖民地布耳人往東部高原發展 看圖片

36 南非的殖民地化 新航線發現後,印度洋與大西洋間航行 船隻日益增多 非洲尖端的開普敦成為中途補給站  (蘇伊士運河在1869年始完工) 看圖片

37 布耳戰爭 在東部內陸發現豐富礦藏 英國人從沿海向內陸推進發生戰爭 布耳戰爭:1899~1902年,持續兩年半
而後簽定協議,聯合管轄統治黑人  種族隔離政策 看圖片

38 礦業起家的南非 1868年在南非橘河與瓦爾河交會處發現鑽石礦 1884年在約翰尼斯堡附近發現金礦 礦業革命 帶動玉米、 小麥、甘蔗、
 帶動玉米、  小麥、甘蔗、  肉類等農產  農業商品化

39 礦業的發展對南非的影響 對內: 1.農業商品化 2.建設鐵路連結礦區、農產區與港口 3.黑人沒有得到實質的利益
 1.農業商品化  2.建設鐵路連結礦區、農產區與港口  3.黑人沒有得到實質的利益   (礦工每天都要用X光搜身檢查)  4.農村的貧窮與礦業城市的繁榮對比

40 礦業的發展對南非的影響 對外: 1.龐大利益多被跨國公司轉移至海外 2.帶來巨額的外匯奠定工業的基礎
 1.龐大利益多被跨國公司轉移至海外  2.帶來巨額的外匯奠定工業的基礎  3.全球戰略資源(金、錳、鉑、鉻儲量世界  第一,鑽石第二)的主要產地俄羅斯  4.「資源外交」即使施行種族隔離政策受  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但仍受到美、英等國  的袒護

41 南非的政治轉型(一) 多民族的國家 1.殖民後,農場需要引進勞工黑人奴隸和印度人 2.黑人佔78% 沒有行動、居住、就業的自由
3.1950年代後,白人政府大力推行種族隔離政策  四種人:原住民(班圖人)、白人、有  色人種與亞洲裔

42 南非的政治轉型(二) 白人 1.有專用的設施 2.有品質較高的住宅環境 3.有較好的教育資源與待遇 黑人 1.住:班圖家邦 2.行:帶通行證
 1.有專用的設施  2.有品質較高的住宅環境  3.有較好的教育資源與待遇 黑人  1.住:班圖家邦  2.行:帶通行證  3.工:以勞動力為主 看圖片

43 南非面臨的問題 內部勞動力不足 種族隔離政策 白人黑人分開 廢除種族隔離 沒有考慮實況 國際社會譴責 回目錄

44 圖11-1 東非 南非 BACK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Nally, p .

45 圖11-2(甲) BACK

46 圖11-2(乙) BACK

47 圖8-3 7月 1月 BACK

48 圖11-4 BACK

49 圖11-1、照11-9 喀拉哈里 海岸平直 內部高原 資料來源:圖11-1 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 Nally, p      照片11-9董明輝(攝)(1991),國家與人民:南非。臺北:錦繡出版,頁151 . BACK

50 圖11-5 BACK

51 照11-4 BACK 資料來源:林伊慧,楊予君(1996),放眼新世界10:中非、南非。臺北:錦繡出版,頁145

52 照11-5 BACK 資料來源:藍視蔚(編)(1984),沙漠:神祕美麗的新天地。臺北:世界地理出版,頁127

53 BACK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Nally, p .

54 圖11-4 BACK

55 圖11-4 BACK

56 照11-6(乙) BACK 資料來源:董明輝(攝)(1991),國家與人民:南非。臺北:錦繡出版,頁78

57 圖11-6 BACK

58 8456-p140 BACK

59 圖11-7 BACK

60 照11-7 BACK 資料來源:張柱(1998),國家文庫:東非。紐約:時代公司,頁

61 8456-p145 BACK

62 8456-p146 BACK

63 照11-9 BACK 資料來源:董明輝(攝)(1991),國家與人民:南非。臺北:錦繡出版,頁151

64 照11-10 BACK 資料來源:郭震唐(1986),放眼世界9:非洲之旅。臺北:錦繡出版,頁153

65 BACK 資料來源:照片11-11(甲) 繆靜芬(譯)(1994),知性之旅系列:南非。臺北:臺灣英文雜誌社,頁76
照11-11 資料來源:照片11-11(甲) 繆靜芬(譯)(1994),知性之旅系列:南非。臺北:臺灣英文雜誌社,頁76      照片11-11(乙) 繆靜芬(譯)(1994),知性之旅系列:南非。臺北:臺灣英文雜誌社,頁77 BACK


Download ppt "第十一章 非洲(四)東非和南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