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2 语言接触的结果 语言之间的相互借用 双语现象 语言同化 语言渗透

3 第一节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 社会的接触必然带来语言的接触。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如果不同外界接触,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大约60多年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从这一方面论证了语言接触的原因。他说:“语言和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4 借词也称外来词,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佛、菩萨、罗汉、和尚、巧克力、沙发、芭蕾、咖啡、卡片、卡车”等就都是借词。

5 借词是语言接触中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我们知道,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动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要相互接触,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在相互接触之中,必然要从对方语言中吸收一些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语汇,满足交际的需要,这是各种语言发展的一个共同现象,因此,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如上举的汉语中的那些借词。英语中更有大量的词语是从法语中借用的,如“state(国家)、enemy(敌人)、fine(好的)、honour(荣誉)、peace(和平)”等。

6 汉民族自古以来有着同其他民族交往的悠久历史,汉语中有不少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来的借词,但有些借词使用年代久远,人们已经觉察不到它们是借词了。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琵琶、箜篌”等就是汉代从西域各民族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而“佛、菩萨、罗汉、和尚、塔、袈裟、涅槃”等就是汉代以后随佛教传入我国而从梵语中过来的。

7 汉语中借词较多的几个时期是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近现代,特别是近现代时期,我国同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反映西方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的词语随之大量汉语渗透到汉语词汇中,如“麦克风、德律风、赛因斯、德谟克拉西、三明治、咖啡、巧克力、沙发、高尔夫、可口可乐”等。汉语中虽有许多借词,但借词在汉语词汇中的总比重是不大的,而且从现有材料来看,汉语中的借词主要是名词,只有少数来自日语的借词是动词、形容词。

8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 音译:即用汉语近似音节转写外来词读音。如“沙发(sofa)、芭蕾(ballet)、坦克(tank)、麦克风(microphone)、加拿大(canada)、高尔夫(golf)”等。由于不同语言之间语音的差异,所以这种转写只是原词的近似音,在吸收到汉语中来时,有的扩展了音节,有的压缩了音节,读音完全汉化,已经改造成汉民族语音习惯的形式了。音译词目前以人名、地名居多,一般事物往往采用意译,另造新词表示。

9 音译加汉语语素:即先音译外语中的词,另外再加上一个表示类名的汉语语素,使词义明确。如“卡片(card)、卡车(car)、吉普车(jeep)、啤酒(beer)、芭蕾舞(ballet)、艾滋病(aids)”等就是。

10 半音译半意译:即根据原词内部结构成分,一部分用音译,一部分用意译,意译部分大多是表示事物类别的成分。如“华尔街(wall street)、爱克斯光(x-ray)、新西兰(New Zealand)”等。

11 音译兼意译:即在音译的同时,又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语语素意译,既照顾到原词的语音形式,又能显示意义,音义双关。如“罗曼蒂克(romantic)、休克(shock)、维他命(vitamin)、幽默(homour)等。

12 借形:这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外来词类型,即把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词直接吸收到汉语中来并按汉语普通话来读音。这类外来词十分奇特,它们用汉语材料构成,却又是地道的外来词。这部分外来词中,有的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的意义。如“劳动、封建、反对、博士、学士”等就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日语借去后表达新概念,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而有的则是日语借用汉语材料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又被汉语借用,如“哲学、共产、政党、支部、反应”等

13 近年来,汉语出现了一种新的借形形式,就是直接借用西文字母记录新的概念,表示新的事物现象。例如用TV表示电视,用MTV表示音乐电视,又如DVD(数字激光视盘)、VCD(激光视盘)、CD(激光唱盘)、CPU(中央处理器)、DOS(磁盘操作系统)、WTO(世界贸易组织)、BBS(网上讨论板)、QQ(网络聊天系统)、WC(厕所)、 (电子邮件)、VIP(贵宾)等等,《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这样的词语上百条。

14 双语现象 概念: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指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个人双语只是社会双语现象的具体体现 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双语制指一种以法律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从实际看,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产生的社会原因:①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②外语教育。

15 语言的同化 语言同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言、从而使被排挤、被代替的语言消亡的现象。在同化中取得胜利的语言称为同化语言,在同化中被排挤或被代替的语言称为被同化语言。语言同化是在语言深入接触中出现的语言融合的一种表现。

16 语言同化有强迫同化和非强迫同化两种。强迫同化是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为了奴役和同化被统治民族而采取的语言同化政策,他们强制被统治民族采用他们的语言文字,而限制或禁止被统治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例如,日本人占领我国的东北和台湾时,就曾经在东北和台湾强制推行日语。当年沙皇俄国和德国,也曾经在他们占领的国家实行残酷的语言同化政策。

17 非强迫同化,是指一个民族自愿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采用他民族的语言的现象。例如,公元5世纪在我国的北方建立了鲜卑族统治的北魏政权,为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自己的统治,统治者自己提出要“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王公卿士在朝廷要讲汉语(正音),禁止说鲜卑语(北语),极力推行“汉化”政策。

18 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常常是先出现借词,后来使用本民族语料重新改造成新词,例如英语sience,最初音译为“赛因思”,后来意译为“科学”,双方并存并用一段时间,最后社会接纳了意译词“科学”,因为意译词使用本民族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则构成,字面上通俗易懂,容易使人接受。比如像“电车、电灯、电视、电影、电话、电台”等等,假如音译,就有点不可想象。当然也有一直使用意译词或者音译词战胜意译词的,例如“逻辑”,过去意译为“名学”,但是社会选择了音译词。

19 引进外来概念和相应的词,到底音译为借词还是翻造为新词,要考虑到本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理。比如英语中姓氏smith,含义是铁匠,可是翻译为史密斯,因为把“铁匠”作为姓氏在中国人看来很奇怪,不符合汉民族使用习惯心理。 又如美国的电脑品牌apple,我们意译为“苹果”,容易使人理解接受,音译为“阿普”,就不如意译词通俗,而美国的一家电影公司fox,我们音译为“福克斯”,而不是按照实际意义用对应的词“狐狸”翻译,因为这个事物在西方表示聪明,是褒义词,而在汉语中代表狡猾,是贬义词,以“狐”为基础构成的很多词,都具有贬义色彩,例如“狐媚、狐臊、狐仙、狐疑、狐狸精、狐狸尾巴、狐假虎威、狐群狗党”等等,如果原义照搬,翻译为狐狸电影公司,我们显然不能接受。

20 借词、意译词、仿译词都是因社会接触而产生的几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区别。由于借词是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也就是说,借词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的音义结合关系,所以借词是外来词,而意译词和仿译词则不是外来词。因为意译词是根据原词意义用汉语语素构成的,它的构成材料和构成方式都是本民族的,实际上是新词,只不过造词的原因是源于外来的事物概念而已。

21 汉语意译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汉语原有名词前加上表示来源的语素。如造词时用“胡、洋、西、番”等作限定性语素来表示外族事物,早期的意译词多采用这种方式。如“胡琴、胡麻、胡人、胡桃、胡椒、胡笳、胡瓜、洋财、洋布、洋货、洋气、洋装、洋油、洋人、洋钉、洋灰、西装、西餐、西点、西医、西药、西乐、西化、西式、西学、西红柿、番茄、番瓜、番菜、番椒、番薯、番邦”等就是。

22 另一种方式是用汉语意义相关的语素创造新词。即根据外来词的含义选取适当的语素构词新词来指称外来事物、概念,而不考虑原词的内部和外部形式。如“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电灯、电话、电影、电视、广播、激光、民主、科学、水泥”等就是如此。这些词的构成材料和构词材料的组合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是吸收了外民族语言的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所以都不是外来词。

23 仿译词是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与所源出的外语词逐个对译而产生的词。如“黑板(blackboard)、足球(football)、篮球(basketball)、软件(soft-ware)、快餐(quick lunch)、蜜月(honeymoon)、水门(watergate)、热狗(hotdog)、机关枪(machinegun)”等就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译成本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与外语词一一对应。由于仿译词也没有借入外语词的语音形式,所以仿译词也不是外来词。

24 语言的融合必须经过双语制阶段,但并不意味着双语现象必然会造成语言的融合。双语现象能否导致语言的融合还取决于社会历史条件。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才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鲜卑语与汉语融合就属此类。反之,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他们就会继续坚持自己的语言,不会实现语言的融合。元代时,蒙语与汉语的情况就大致属于此类。

25 双语制如果失去了共同的条件,还可能丧失。元朝时,蒙古人散居各府各县,不少蒙古人学会汉语。元朝覆灭以后,许多蒙古人又回到原来的聚居地,仍然说自己的蒙古语,“双语制”便也不复存在了。

26 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发生的不同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融合的作用:在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人民往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融合的方式:自愿融合,又称合作方式,例子如“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 被迫融合,又叫斗争方式,例子如契丹、女真(包括后来的满族)。

27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发动大规模叛乱而造成与汉族对峙的政权的时期。
又称永嘉之乱。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掌,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

28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历史上就有关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记载。它们各有自己的语言。但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会盟、战伐、兼并等,发生了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融合。两汉以后,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民族和汉族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隋唐以后,契丹、女真(包括后来的满)等民族也和汉族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随着民族关系的发展,汉语和这些民族的语言发生了融合,在融合中继续成为胜利者。

29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 语言混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融合现象。这种现象不是一种语言战胜另外一种语言,而是两种语言“拼凑”成一种混合语。这种作为临时交际用的混合语,被称为“洋泾浜”或“皮钦语”(Pidgin)。

30 洋泾浜本是旧时上海外滩的一个地段,位于洋泾浜(一条小河的名字,早被填平)与黄浦江的汇合处。洋泾浜是旧上海外商聚集的地方,当地人与外国人接触,当地平民和他们接触,常用一些支离破碎的外语通话,于是“洋泾浜”就成了支离破碎外语的中国名称。

31 洋泾浜英语的基本词汇来自英语,并对其语音有所改造;语法则采自汉语。例如:
(1)My no can.(我不能。英语的正确说法是“I can not.”) (2)two piece book (两本书。英语的正确说法是“two books”) 这两例的词语都是英语,但是语法上却不合英语习惯,而是套用的汉语语法。如例(1)的语序是汉语的语序;例(2)的book(书)没有通过加-s表示复数,而且还在数词(two)和名词(book)之间加上类似量词的piece。

32 在世界许多通商口岸或国境接界的地方,都曾经出现过类似“洋泾浜英语”的混合语。除了洋泾浜英语之外,还有洋泾浜法语、洋泾浜葡语等,有些甚至可能是几种语言的混合,如曾经流行于地中海沿岸港口的“萨比尔”(Sabir)话,就是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混合。“洋泾浜”就是这些混合语的代名词。

33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 1. 词汇量很小,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外语,极少数取自当地词汇。 2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 1.词汇量很小,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外语,极少数取自当地词汇。 2.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大幅改造,音位数量少,但每一个音位有多个变体。 3.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迹。 4.只用少量的外语词汇和极其简单的语法规则,许多事物只能用迂回的比喻描画方式、用词组甚至句子来表达 。

34 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35 混合语 克里奥耳语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完全相同(基本取自殖民者语言的数量很小的词汇和经大幅改造的音系、极简单的语法)。 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语。

36 这种洋泾浜升格而成的克里奥尔语,多发生在由殖民劳工构成的社会或国家、地区中。这些殖民劳工来自不同的部落、种族或民族,各自操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不通,他们只能说一种洋泾浜化了的殖民者的语言。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社会单位中,互相通婚,有了后代。他们的后代便把这种洋泾浜作为母语来学习,并逐渐扩大词汇量,语法也逐渐规范化,从而形成克里奥尔语。

37 例如新美拉尼西亚语,就是从新几内亚的洋泾浜英语发展而成的克里奥尔语。它已基本定型,有简明的语法规则和音位系统,并有自己的书面语形式。目前大约有三、四十万人操这种语言,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官方语言,报纸、广播和学校教育都在使用这种语言。

38 海地有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牙麦加有以英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喀麦隆、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群岛也通行几种克里奥尔语。
我国青海省黄南自治州同仁县所流行的五屯话,使用人口约两千人,据研究五屯话也是一种克里奥尔语,是由汉语的一种方言同藏语混合所形成的

39 国际辅助语 随着世界各族人民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自然地产生一种理想,希望有一种国际辅助语能够成为世界各族人们共同语,全世界的人们都使用这种语言,从而不存在阻碍人们交际的语言障碍。目前比较成功的是世界语Esperanto)。它是荷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 柴门霍夫博士在创造世界语两年之后曾建立全世界世界语协会,作为世界语事业的权威机构。经过多年的准备,国际世界语协会于1908年4 月28日在瑞士日内瓦瑞士日内瓦宣告成立,协会的机关刊《世界语》。从1955年起,国际世协的总部设在荷兰鹿特丹 。

40 世界语的特点: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没有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 世界语的局限性在于:它的国际性其实只限于印欧语系,对其他地区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种陌生的不易掌握的工具;它只是人造的国际辅助语,无法代替自然语言,不可能成为世界共同语。


Download ppt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