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宇宙的边疆
3
经典晨读 1 高考导航 2 课堂互动 5 学习目标 3 课后强化作业 6 课前预习 4 语林精品 7
4
经 典 晨 读
5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6
【赏析】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了大丈夫的壮伟形象。威武潇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7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哪里值得叹息呢!
8
此诗以议论为诗,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9
高 考 导 航
10
(2014年高考北京卷)(原文在第十二课上)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光伏发电系统属于新兴的能源产业,有传统的煤电水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受到很多国家高度重视。 B.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所以城市住宅区、机场、医院的照明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 C.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因而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被称为救命能源。
11
D.我国荒漠面积非常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地理条件和基础能源。
E.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解析】 本题从强加因果、以偏概全、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选项两个分句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中后一句是前一句“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的一种表现。
12
C.链接材料中明确提到了“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选项则变成了“光伏发电系统由……构成”,属以偏概全。且第一句与后面并无因果关系,光伏发电系统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被称为救命能源,是因为其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极端恶劣自然条件的试验。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迅速恢复供电。E.由原文结尾“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可知,选项中“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的说法错误,属颠倒事实。 【答案】 AD
13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题常见的设误角度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
14
学 习 目 标
15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体会本文准确严密、生动优美的语言特色;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6
课 前 预 习
18
2.解释词语 微不足道:渺小得不值一提。 朝气蓬勃:形容富有朝气,蓬勃向上。 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影子和踪迹。形容完全消失或不知去向。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其雄伟、盛大。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19
川流不息:河水流动不停。形容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面貌全非:事物的面貌变得完全不像原来的样子(含贬义 )。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垂危。 与世隔绝:跟世人没有来往。 人才济济:有才能的人很多。
20
3.辨析词义 想象 幻想 空想 假想 “想象”也作想像,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没有发生的事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发展情形;设想。 “幻想”是指根据某种愿望或理想虚幻地想象,可以是永不能实现的,也可以是将来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的。一般含贬义。
21
“空想”着重于不切实际地凭空想象,永不能实现。
“假想”假设,想象,有时做动词,有时做名词。 例句:想象:想象一下,一百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幻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幻想登上月球,现在终于实现了。 空想:不学无术,还想成为科学家,那只能是空想。 假想:这只能是一种假想的结局。
22
4.走近作者 卡尔·萨根(1934~1996 ),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他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的天文学家,更是一位功勋卓越的科普大师,他的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获美国普利策奖,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对他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最高奖励。
23
难能可贵的是,在很少有人实际投身于对介乎科学边缘的或科学的信念进行检验或向其挑战时,他勇敢地与迷信盲从和伪科学挑战。他是太空科学和太空探索的化身。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风靡全球。
24
5.了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他的力作《暗淡蓝点》在我国面世不久,即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2000年度的十大科普好书。“暗淡蓝点”指的是从太空中遥望的地球。
25
该书是作者60岁那年出版的,其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与建设新的家园。该书的叙述风格宛如一部纵横往昔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交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全书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种种观念,根据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评估了将人类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是作者本人对未来太空家园的长远展望。该书布局大气磅礴,井然有序,淋漓酣畅而又丝丝入扣地阐明了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为人类移居太空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26
与萨根的其他书相比,《魔鬼出没的世界》更富个性,内容也更丰富。在该书中萨根大量分析和揭示了人类的各种传说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通过描述他的经历和列举大量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的故事告诉读者,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破除偏见和偏执认识,发现令人惊奇的事实真谛的有力武器。他令人信服地揭穿了“外星人绑架事件”、信仰疗法、月球上的“人脸”以及其他各种骗局,驳斥了科学毁灭信仰和科学是另一种专横的信仰体系的观点,探讨了误用科学的危险,提出了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的“探测谎言的方法”。 萨根正是这样的人,人们自然而然地对他充满崇敬之情。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更多像萨根这样的科学家。
27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所以文中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28
课 堂 互 动
29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第1-6自然段 ) (一 )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3 )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及方法。 第二部分(4-16 ) 第一层(4-6 )地球的状况和在宇宙中的地位。
30
(二 )自主思悟 1.文章第一段引子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句话暗示着作者的探究源于这种意识,一种自我要求和激励,而不是居功,从而去探索更多的人类所不知道的东西。
31
2.“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这句话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样”指的是宇宙永远在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行着,不受任何人的影响,它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宇宙的浩渺无边,宇宙的宽广,不是谁能改变的。
32
3.第2自然段中“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人类只有主动地去了解、掌握宇宙中的奥秘,才会有生存在这个宇宙中的条件。
33
4.作者将地球与整个宇宙作了哪些方面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先说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大小和年龄在浩渺无涯的宇宙中的微不足道。其次将时空的无限永恒与我们世界的狭小有限作了一个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一反差证明了地球仅是茫茫宇宙中的普通一粒。 作者认为地球与整个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这使读者对广阔的宇宙充满了崇敬和好奇,增强了阅读兴趣。
34
(三 )深入探究 1.作者认为我们应如何探索这神秘非常的宇宙? 作者认为我们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是: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因为,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35
2.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6
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37
【答案】 D(A项,济济jǐ;B项,档dànɡ案;C项,旋xuán涡。 )
38
2.下面对文章的引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子体现了作者的写作要旨:未知世界无穷无尽,开拓未来是人类的职责,人类必须开动脑筋才能领悟世界。 B.引用名人的话可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更有分量。 C.说明文的引子既能开启下文,又可点化该项科学活动和探索的意义。 D.引子还可把读者形象化、情感化地引入枯燥的知识世界中。 【答案】 B
39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的“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表达出科学家对宇宙研究的沉醉,透出感觉上的冲击力。 B.第1自然段说明了探索宇宙令人激动、兴奋、刺激,引导人们注意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C.第2自然段中的“小小行星”与“无限永恒”运用夸张的方法,突出了宇宙之大,无穷无尽。 D.“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 【答案】 C(不是夸张,是作比较。 )
40
4.对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以及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把宇宙作为纯客观 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介绍。 B.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在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 C.空间尺度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给人层次分明的感觉,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41
D.由广阔的宇宙,穿越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命运”的热情。
【答案】 C
42
5.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两段名言的作用是什么?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是为了突出说明宇宙的特点——任何人在宇宙面前都是渺小的,都是微不足道的。 B.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明确下文要说明的重点。 C.引用名人名言,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读者即使不相信作者的说法,也会相信名人的说法。 D.作者的用意不仅是介绍宇宙的知识,而且启示读者,使读者明白要有开动脑筋探索未知的精神。 【答案】 C
43
6.“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这两句话如何理解?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能”是天生的本领,这里应是指人们对于自然的直观感觉。 B.“我们还乡心切”的意思是我们急于返回地球。 C.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大海”比喻的是宇宙。 D.“我们还乡心切”的意思是对宇宙进行透彻深入的“了解”。 【答案】 B
45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 )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46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47
7.对文中加点的“天神”一词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天神”指上天的意志。 B.“天神”指宇宙的规律。 C.“天神”指我们所处的地球。 D.“天神”指现有的知识。 【答案】 B(从“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一句可以知道,“冒犯‘天神’”指违背规律。 )
48
8.对下列文本中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意思是说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但海水面积之大远非我们所能穷尽。 B.“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意思是说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约30万公里。
49
C.“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意思是说地球在宇宙中未必是唯一的,地球环境并不具有代表性。
D.“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意思是说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这个地球是十分罕见的,证明了地球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答案】 C(A项,没有解说出这句话的比喻义。B项,“30万公里”是1光秒。D项,这句话是为了证明天体在宇宙中的稀罕而珍贵。 )
50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现在还仅仅是起步阶段,目前对宇宙的认识,也是基于对地球的认识。 B.在探索宇宙方面,我们可能还十分“幼稚”,但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努力不会白费。 C.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是用来丈量天体之间的距离的,也是目前最大的长度单位。 D.由于地球在天体中不具有“典型”性,我们目前基于地球获得的知识,因而也不具有普遍性。
51
【答案】 B(B项,“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说法错误,文中是作者相信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并没有说“已经证明”。 )
52
10.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宇宙空间的测量上,地球上用来表示长度的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用处了。 B.如果人类能发明与光速相等的宇宙飞行器,我们只需8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太阳。
53
C.如果我们从宇宙中的一个星体上不加定向地任其落下,落到地球上的概率是1033分之一。
D.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星际间的空间十分辽阔,行星、恒星和星系十分稀罕而珍贵。 【答案】 C(C项,“落到地球上的概率”应为“落到一个行星的概率”。 )
54
第二课时(讲读7-18自然段) (一)整体把握 第二层(7-14),说明探索星系和恒星的奥秘。 第三层(15-16),说明探索彗星和行星的奥秘。 第二部分(4-16),说明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三部分(17-18),说明人类从地球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
55
(二)自主思悟 1.第7自然段中,“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中的“这些”,是否有确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在上下文中找不到“这些”指代的内容。因为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这些文字是和电视画面相配的。
56
2.第10自然段最后“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200万光年,在此处指从M31星系到地球的距离,这样说也很符合电视片解说词的特点,因为此时的电视镜头正是M31星系。
57
3.作者是如何介绍银河系里的恒星的?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作者采用比喻、拟人、对比、举例等方法来为我们形象地介绍了银河系里的恒星。
58
如:①“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中用的是对比的说明方法,将这类恒星脆弱但体积大的特点展现了出来。②“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中用的是比喻和对比的说明方法,将这类恒星个头小但密度大的特点展现了出来。③“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中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恒星分布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59
4.第13自然段中“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中的“与世隔绝”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每个星系之间“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它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它们周围少数恒星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星星了。
60
(三)深入探究 1.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课文介绍了许多相关的天文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的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于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61
2.本文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怎样的文体特点?
①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62
②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象(情理扩展)。 ③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63
3.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64
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处,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65
4.作者认为存在外星文明,有何依据?可信度怎样?
作者认为宇宙空间中与地球环境相类似的行星体必然存在,而从概率上讲不会只有地球是如此幸运的,这种推理是较为可信的,但并不确凿。有没有外星文明还需精确的物证。因为对宇宙的基本组织形式及其性质目前尚无定论,不能简单地就认定有与地球相似的文明存在。另外有科学家认为外星文明不存在,依据是这样的推理:假如有外星人,那他早已光顾地球,并留下证据了,事实上地球从来都不曾留下外星人的痕迹。
66
(四)概括主旨 作者意在通过本文告诉我们: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它的浩瀚、深奥令我们惊叹不已,人类在它的面前显得更加渺小了;人类已知的宇宙中心距离地球80亿光年;宇宙还有许多我们所未知的事物,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67
(五)鉴赏艺术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通俗而优美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浩渺无边、宇宙的奥秘、宇宙的久远的历史,从而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变得生动有趣。
68
1.善用比喻。 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向大海“涉足”。把地球上的人比作“尘埃”,“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尘埃”是微不足道的、渺小的,是我们用肉眼很难看到的,宇宙中的“尘埃”则更是小之又小、微之又微的,用“尘埃”的小来衬托出宇宙的大、宇宙的浩渺。
69
2.巧用拟人。 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到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再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70
3.笔带激情。 文章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是有文学色彩的。如“只要一想起宇宙……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用“晕眩战栗”来形容人们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那种激动的心情。再如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71
4.语含哲理。 作者用了一些经典性的语言,具有哲理性。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刻而抽象的科学知识解说得浅显易懂、具体可感而又充满趣味。
72
【答案】 B(A晕:yùn,C泊:pō,D间:jiàn。)
73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标识 不径而走 宣泄 蛛丝蚂迹 B.松弛 食不裹腹 追溯 不落窠臼 C.精萃 美仑美奂 即使 矫揉造作 D.重叠 天翻地覆 痉挛 再接再厉 【答案】 D(A径—胫,蚂—马;B裹—果;C萃—粹,仑—轮。)
75
【答案】 D(A中“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此处望文生义;B中“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此处贬词褒用;C中“三令五申”指多次命令和告诫,句中的“强调”与之重复;D中“朋坐族诛”指株连治罪,残酷镇压,此处使用正确。)
76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中国环保部反对外国驻华使领馆发布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一事,美方称发布数据不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B.交通罚款是行政机关根据行政法规作出的处罚决定,也是受处罚人应尽的义务。如果处罚金享受到“打折”的“优惠”,将影响法律的严肃和公正。
77
C.该行为艺术家将自己的头和双手被一个巨大的镣铐紧紧地锁住,镣铐仔细看来是一个普通住宅户型的模型,上面大书“房奴”二字。
D.厂家经过检测,认为该车为新车,否定了车主认为该车是旧车的事实,并建议车主找到有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来对车辆新旧与否进行检测。 【答案】 A(B.偷换主语,第二句的主语应是“交纳交通罚款。”C.误用介词,“被”应改为“用”。D.不合逻辑,去掉“与否”。)
78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这句话是解说星系,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遥远的星系说成是“纤细的光须”,把这些光须比作浮在浪涛上的“海水的泡沫”。 B.“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中的“这些”,与电视画面相配,我们在上下文中找不到“这些”指代什么。“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已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模糊性。
79
C.“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中的“贝壳”“珊瑚”等比喻,带动了热爱的感情色彩。用对比联想来说明难以估量的事物,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D.“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的大距离”指的是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答案】 B(“已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80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恒星的特点,给读者以直观的形象。 B.“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
81
C.“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这里说地球上的居民了解的恒星只有一个,这一个是指地球。也表明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太少。
D.“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这句推测人们对宇宙模糊认识的原因是“与世隔绝”,“世”指宇宙。 【答案】 C(地球上的居民了解的一个恒星是指太阳。)
82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83
语 林 精 品
8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文展示】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85
【名句背景】 西汉大将军李广,出身军人世家,英勇善战。一手好的射技,更令人叹服。他曾经以百骑人马面对数千匈奴,杀得匈奴骑兵半夜逃遁。但是,汉武帝认为他命数不好,从来不给他众多部队。他总以寡敌众,虽杀敌无数,但自身也遭重伤,难立功勋。在一次战斗失败后,他不愿部下承受惩罚,而以自杀谢罪。李广死讯传出,天下认识与不认识他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86
【名句译释】 司马迁评论:“《论语》说:‘上面的人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人家也不会听从。’这大概是在说李广将军吧……谚语说:‘桃子、李子都不会说话,可是树下已经踩出一条小路。’这句话虽然是说小事,但是可以说明大道理啊。”
87
【名句评析】 李广虽然英勇善战,却不善言辞,司马迁说他在交际上像笨手笨脚的乡下人。但司马迁却选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谚语来称赞他的高尚品质:务实而沉默,有功而不居。春季开花如霞如云,夏季结果鲜美甘甜,人们自然相约而来,以致踏出条条小路。这句话比喻只要真诚、实在,就能感动人,为人所敬仰;也比喻务实际,不尚虚名,实至名归。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