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口与环境——地域文化与人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口与环境——地域文化与人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口与环境——地域文化与人口

2 一、课前导入 文化 “崇红、尚新、团圆、吉祥”这四个观念是中国人年俗的深刻内涵。
“崇红”即崇尚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红色是一种具有强烈生命意义的色彩,因此人们过年要贴春联、红窗花,还要穿红挂绿扭秧歌,本命年的人要穿红裤衩。这些都表达了人们的生命意识,并祈求以红色来杀伤邪恶。 “尚新”就是崇尚新物,过年时尽可能通过以新物代替旧物,来迎接新生活。除夕夜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服和鞋袜,连最穷的人家也要买把筷子表示迎新。这体现了人类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 “团圆”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不忘祖先、尊老爱幼、团结凝聚等优良传统的体现。 而崇尚“吉祥”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所以过年期间,人们说话做事尽可能体现“吉祥”如春节期间在饮食上,菜要成双,不许出单,最少也要八个菜;菜肴必须有鱼和鸡(分别代表龙、凤)。同时说话做事有许多禁忌,比如打碎了碗碟不能说“打了”要说“岁岁平安”;爆竹没响不能说 “臭了”要说“ 平平静静”;饺子煮破了不能说 “破了”要说 “挣了”……

3 注意: 不是单纯的把课文读一遍, 看书要用脑, 看书要动笔, 看书有收获。
请同学们独立阅读课本上本节的所有内容(P22和P23),重点内容用笔在书中标记。 注意: 不是单纯的把课文读一遍, 看书要用脑, 看书要动笔, 看书有收获。

4 二、独立思考 概念 产生条件 内涵 举例 文化 地域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语言、城市、建筑风格
对照表格,进一步阅读课本,在书中找出表格中空白部分的答案,做出标记,然后和屏幕对照答案,先标记完的同学对照课本并进行记忆。 一、文化和地域文化 概念 产生条件 内涵 举例 文化 地域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语言、城市、建筑风格 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 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中国旗袍、日本和服、欧洲西装

5 注意: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仅仅是影响人口发展的一个因素。
文化差异 现 象 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初婚年龄大小 婚姻稳定程度 宗 教 早婚,生育时间延长 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 提高出生率 降低出生率 不稳定,离婚率高 降低出生率 提高出生率 稳定 为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 提高出生率 注意: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仅仅是影响人口发展的一个因素。

6 变化 人口文化 逐渐革除的陋习 发扬光大 的文化 积极意义 婚俗制度 生育 职业选择 人口流动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发扬光大 的文化 积极意义 婚俗制度 生育 职业选择 人口流动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少生、优生 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男轻女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积累社会财富 重仕轻民重农轻工轻商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工商业迅速发展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 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7 议、展、评 判断下列地理事物哪些属于文化?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答案写在练习本上,最后派代表积极展示 【海南岛】 【服装】 【饮食】 【房屋】 【冲积平原】 【火车】 【梯田】 【机床】 【河流】 【建筑技术】 【空气】 【艺术】 【宗教】 【水库】 【三个代表】   【太阳光】 【校规】 【哲学】 【尊老爱幼】 通俗地说,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经过人类活动改造的自然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人类创造。

8 议、展、评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要求:将小组内的答案形成文字可简捷地写在纸上,积极展示 材料一:爱尔兰人口约374.4万,是欧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首都都柏林。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婚龄便高达29.1岁,超过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家。根据1951年的人口普查,50岁女性从未结过婚的占同龄女性的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数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 材料二: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是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 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有着重 要的影响 1. 以上文字材料说明了什么? 2. 材料中分别表现出哪些文化差异对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影响?分别如何影响? (结合课本《文化背景与人口》部分)

9 (1)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议、展、评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最后积极展示,并说明理由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题。 (1)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试述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致多育多子”;“早生贵子、四世同堂”的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人们注重自身发展,把精力用在学业、工作上,使人们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10 (三)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和自己所学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讨论统一答案后选代表展示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答案】 优生原理总的原则是血缘关系越近,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差,血缘关系越远,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好。因此,男女双方通婚距离的远近即通婚圈的大小也会影响到后代的先天身体素质。一般地说,通婚距离越远,越有利于生育身体素质较好的后代。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也会对人口文化素质造成影响。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打上烙印。不同地域文化的人通婚,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发展,这些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

11 随堂练习 C 请大家独立思考,将答案写在本上,然后积极展示,并说明理由 CD C B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双选)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双选) A陕北民歌 B农田 C山东蓬莱常出现的海市蜃楼 D海南岛 2、下列文化中,哪些属于地域文化( ) A城市 B《圣经》 C中国旗袍 D河流 3.初婚年龄的大小不能影响( ) A.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死亡率 D.亲子年龄差距 4.有关婚姻的稳定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比较稳定 B.我国离婚率正逐年提高 C.发展中国家社会贫困,不稳定 D.美国再婚率比较高 CD C C B

12 5.晚婚晚育是中国新文化对人口哪些方面的影响
A.职业选择 B.生育 C.人口流动 D.年龄结构 6.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意义在于 A.稳定婚姻关系 B.延长生育时间 C.缩短世代更替周期 D.延长亲子年龄差距 7.与“四海为家”无关的因素是 A.工业化步伐加快 B.我国积极推进城镇化 C.改革开放的深入 D.“生态难民” 8.下列能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双选) A.婚姻关系稳定 B.有宗教信仰 C.初婚年龄高 D.离婚率高 9.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 D D CD C

13 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 D
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 D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14 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以后发生的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至今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 所处阶段 主 要 特 征 “高—高—低”模式 原始型 原始社会时期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模式 过渡型 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以后发生的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至今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低—低—低”模式 现代型 20世纪以来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低出生率、 低自然增长率 复习: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分布在上面时期的那些地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世界的人口数量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看这样的一幅资料,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人口每上升一亿,需要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年? 由此可见世界的人口数量正在持续上升,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学家把这个现象形象的叫做人口爆炸。 那么我们的人口可以这样持续的增长下去么,地球究竟可以容纳多少人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人口合理容量。

15 第一单元回顾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 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1—3题。
1.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约高9% B.约低9% C.约高1% D.约低1% 2.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 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A C A

16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一单元回顾 1、什么是人口容量?三个特点? 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3、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 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 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 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17 第一单元回顾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因素 与合理人口容量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 生活消费水平

18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因素 与合理人口容量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19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 的地区是 。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 口迁入的主要 原因是 。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 的主要原因是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有难度可进行讨论,然后积极展示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 的地区是       。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 口迁入的主要 原因是                             。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 的主要原因是                    。 (3)四川省人口大量 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 极影响是                              。 (4)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矿产资源的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务工、经商

20 二战前后部分大洲的人口迁移 二战前 大洲 二战后 欧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亚洲 迁出地 迁入地 迁入地 迁出地 迁入地 迁入地 迁出地
判断下列大洲二战前后是迁入地还是迁出地,独立思考后,积极展示 二战前后部分大洲的人口迁移 二战前 大洲 二战后 欧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亚洲 迁出地 迁入地 迁入地 迁出地 迁入地 迁入地 迁出地 迁出地

21 人口增长 人口 合理 容量 人 口 环 境 高 低 模 式 高 低 模 式 低 模 式 人口迁移 概 念 分 类
增长状况及因素 外国文化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 人口的影响 人口增长 中国文化的影响 增长模式 人口 合理 容量 谋求 协调 限制性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迁 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22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
 年份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B

23 B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 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B

24 【解析】 (1)本题考查数据的读取与分析能力。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所以A错;苏南人口的变化比例与苏北、苏中有关,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受人口基数的影响,2000年与2010年人口基数不同,所以C错;江苏省人口的数量变化受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双重影响,所以D错。(2)从三角坐标图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65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向老龄化迈进。所以②③正确。

25 【答案】 (1)B (2)B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这一热点问题,考查江苏人口的时间与空间变化,同时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是考查的难点,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Download ppt "人口与环境——地域文化与人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