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文言文专题复习 八 实词推断 方法
2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3
语境分析推断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内部语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4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5
高考链接 2006全国一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答案:C。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词语。“视”应为“对待、看待”之意 这四句的翻译为 “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 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好行侠仗义 对待贫民百姓如同子弟 士大夫们更以此赞赏他 ”
6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
1991年全国题 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xiá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
7
课堂演练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深”有“深厚” 之意,但联系下文“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秦之遇将军” 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贬义,应释为 “刻毒”。
8
2.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请解析: 弄璋: 弄瓦:
9
2.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请解析: 弄璋: 弄瓦: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10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11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12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5、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6、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13
含义相同相近: 求全责备——求, 民殷国富——富, 登峰造极——登, 文过饰非——饰, 扶危济困——扶, 比肩接踵——接, 怜香惜玉——怜,
心驰神往——驰, 含义相同相近: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 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济—扶助 比—紧接着,紧挨着 惜—爱惜、爱 往— 向往 以 成 语 为 例
14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伐,攻击; 夙兴夜寐——夜,晚; 寤寐求之——寐,睡觉; 溯洄从之——洄, 避重就轻——就, 欲盖弥彰——彰,
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寤,醒来 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不躲避 接近、趋向 不掩盖 彰显 含义相反相对:
15
小结: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 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3、比较推断词义。
16
观察下列句子,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 者,秦也,非天下也 拈轻怕重 言简意赅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相同或相反相对)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 者,秦也,非天下也 拈轻怕重 言简意赅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17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8
例如: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19
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2006年广东卷)
宾语 宾语 “寝”是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作使动。 译文: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稀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 。 例题 方法
20
例题 译文: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数年说话时不谈荣誉耻辱,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方法 赞美,赞赏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 益以此多之。(2006年重庆卷) 宾语 译文: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数年说话时不谈荣誉耻辱,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例题 方法
21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
高考链接 2000年全国题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在句中作什么成分?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 答案:C
22
四、联想推断法(联系所学过的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23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2006年全国卷)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比喻细小的东西 译文:他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 例题 方法
24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07年广东卷) 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友好、与… …交好。 例题 方法
25
高考链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年11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 “附”:“归附” 。《六国论》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 乘:登上、驾车、乘船、凭借、计算、量词乘(shèng)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败北”,现代汉语词语。 答案:C
26
高考链接 2006重庆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答案为C。拜:授予官职。 妾不堪驱使 袖四十斤铁锤 拜为上卿 太后之色少解
27
五、邻词推断法 1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考:敲打 3 成益愕,急逐趁之 《促》 过:责备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3 成益愕,急逐趁之 《促》 4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屈》 考:敲打 过:责备 趁:追赶 幸:希望
28
六、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29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殚、竭:尽 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 伦:类 夫晋,何厌之有—— 贪得无厌。 厌:同“餍”,满足 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人不倦。 诲:教导、指导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长治久安 治:安定,太平
30
1、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因遗策 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
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
31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不期而遇 约定)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风知劲草,强 )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 ⑥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⑦吾亦望汝副其心 (名副其实,符合) ⑧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
32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迎合奉承) (公权)议论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改变) 3、课堂演练 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异日,(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迎合奉承) (公权)议论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
33
七.字形分析法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34
晴 形声字: 主“义”+标“声”=形声字 声旁:主要起标声的作用 形旁:表示事物的类别
注: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
35
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会意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从 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武 表示两人前后相随
36
粜(tiào) 解释下列句中“籴dí” 字的含义: ——卖出粮食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翻译: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连接,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粜(tiào) ——卖出粮食
37
2007年湖南省试题 翻译: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补充原文:宓mì子贱(人名)治单父(地名)。有若(人名)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qú也。”(试题原注:“臞”通“癯”) 译文:宓子贱治理单父,有若会见他说:“您为什么瘦了?”路子贱说:“君王不知道我没有德才,派我治理单父,政务紧急,心里忧愁,所以瘦了。” 译文: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
38
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lí颈以塞责耶!” 译: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 (6)2009年全国卷2
(5)2008山东省试题 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lí颈以塞责耶!” 译: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 (6)2009年全国卷2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形声。从心,敃( 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译: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39
兵器 人的行为 动词:治玉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 有关;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 动词:治玉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 有关; 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 有关; 凡“讠(言)、忄(心)”、“辶(辵)、彳(行)”等与 有关; 兵器 动物类 人的行为
40
可见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凡: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与地名或高地有关; 从“求”与毛皮关; 从“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从“贝”与金钱有关; 从“系”与捆绑有关; 从 “攴(pū) ”与敲击关; 从“歹”与死亡有关, 从“月”与肉有关, 从“页”与首有关, 从“目”与眼有关。 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41
八、代入检验法(还原法) 即将题目中的解释当作正确的用法,看它在句中和文中是否都通顺。
1(2006年全国卷Ⅱ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计布匿濮阳周氏。” 答案: A. 隐藏
42
(2)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途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唯夫子之令。” 答案:D,交给
43
课堂回顾 语境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联想分析法(课内迁移法) 邻词推断法 成语对应法 字形分析法 代入检验法
44
实战演练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45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穷:学尽 尽:学完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46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联想推断 联系文言知识:反通“返”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认错,道歉《廉蔺》
47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48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说文解字》:“行,道也。”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49
声:歌声 响:声响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并列,近义
50
联想: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阻止,阻遏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阻止,阻遏
51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译文: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52
课堂小结 实词的解读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科学的推断,通过文言文的读记形成大语感,加上通晓文言文特有的背景信息(如古文化常识等),如果再加上有训练有素的“猜读”能力,辅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将不再是“雾里看花”。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