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Introducing sociocultural theory
James P. Lantolf
2
Lantolf 的突出贡献 Vygotskian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994)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2000)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2006) Vygotsky( ),儿童心理发展,社会文化理论是在Vygotsky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心理学(cultural historical psychology)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 80年代引入到SLA中,其中 Lantolf做出了突出贡献。 《》 《社会文化理论与第二语言学习》牛津大学出版社 《社会文化理论和第二语言发展的起源》牛津大学出版社
3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troducing sociocultural theory 11篇相关论文
4
Introducing sociocultural theory
第一部分: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 一、调节论(Mediated Mind) 二、发生领域(Genetic domain) 三、分析单位(Unit of analysis ) 四、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五、内化论与内在言语(Internalization & inner speech) 六、最近发展区(ZPD) 第二部分:11篇论文的主要内容
5
第一部分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
6
一、调节论(Mediated Mind) 1、社会文化理论核心思想 2、基本观点: (1)人类 世界
(1)人类 世界 通过调节,人类的思想、认知成为融合生理、自然、人类文化的功能体系。 人类独特的高级认知功能(记忆、注意、理性思维等)是依靠人类文化结构的辅助工具的调节而发展起来的,语言是最基本的调节工具。 工具、符号(语言、数字、音乐……) 调节作用(世界、他人、自己) 人类不直接作用与物质世界,而是通过工具改造世界,
7
一、调节论(Mediated Mind) (2)调节工具的历史性 Generation Generation 工具 :计算机的诞生
语言:新的比喻——人脑如计算机 继承 + 改造 工具、符号(语言……) 心理和符号工具在历史的传递过程中不断地被改造,每一代继承上一代成果的同时,按照自身的需要对调节工具进行改造
8
二、发生领域(Genetic domain)
1、历史的方法 高级认知功能是人类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人类社会文化构建工具的调节,逐步发展起来的。 研究高级认知功能一定要采用历史的方法研究其发展过程。 历史的方法:在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 运用历史方法的研究目的:研究高级认知功能发展的动态过程。
9
二、发生领域(Genetic domain)
2、四类不同层次的领域研究 (1)系统发生(phylogenesis) 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认知如何通过工具的调节发展到区别与其他生命体的认知过程。 (2)社会文化历史(sociocultural history) 探讨在人类不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工具是如何影响不同文化所推崇的调节方式和细微方式的。(比如,识字对思维的影响)
10
二、发生领域(Genetic domain)
2、四类不同层次的领域研究 (3)个体发生(ontogenesis) 关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利用调节工具(主要指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形成成熟的思维。 (4)微观发生(microgenesis) 研究调节在相对比较短时间内的重组和发展(比如,学习单词或语法) Vygotsky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发生领域,他采用历史的方法研究儿童认知的发展过程。
11
二、发生领域(Genetic domain)
3、相关研究 (1)个体发生(ontogenesis) 实验一(Vygotsky,1987) :在描述一系列物体时不能说出特定色彩词,同一颜色的词也不能重复第二遍。调节手段,色卡。 年龄小的儿童不能利用调节手段,反而引起混乱;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利用调节手段,但是只能用来调控自己不要说出某些色彩词;成人可以不依靠调节手段完成任务。 调节自然发展的三个阶段: 任何帮助无益 外部调节 内化的调节
12
二、发生领域(Genetic domain)
3、相关研究 (1)个体发生(ontogenesis) 实验二(Luria,1981):语言如何成为儿童调节自身行为的手段 看到绿灯按键,看到红灯停止按键。 年龄小的儿童,完全不能完成任务;大一点的孩子,在别人的语言提示下可以完成任务,当他们自言自语(private speech)告诉自己怎么做时,也可以完成;再大一点的孩子,不用别人的帮助,也不用自言自语就可以完成任务。 语言发挥调节作用的三个阶段: 物体调控 他人调控/个体话语 内在言语(inner speech)
13
二、发生领域(Genetic domain)
3、相关研究 (2)系统发生(phylogenesis) Vygotsky认为,在通过工具调节形成的认知发展过程上,人类和其他物种存在很大的区别。(后来的研究发现,从人类和类人猿上看,区别没有那么大) (3)社会文化历史(sociocultural history) 识字对社会文化、人类思维发展的影响。 (4)微观发生(microgenesis) 手势语的调节作用。 思维的进一步改进(reformation)和受损(deformation) 教育 改进;调节手段的改变 弥补受损
14
三、分析单位(Unit of analysis )
对人类经过调节而成的认知功能应该如何分析? 以何为分析单位? Vygotsky: 无声的思维(thinking)+ 有声的话语(speaking) 意义 + 语言形式 = 词(word) 反对意见(1)一个词中不能体现调节过程 (2)词只能体现抽象的心理过程,忽视了调节 中的实质活动(activity)。 (3)分析单元应该是活动,包括 经工具调节的活动(tool-mediated activity) 经目标调节的活动(goal-directed activity) 活动理论
15
四、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1、相关理论阐述 (1)活动:心理发展得以实现的社会实践 (2)人类行为:经过社会和文化的调节形成的人类活动 (3)活动理论研究重点:人类认知的社会起源,导致认知形成的实践活动
16
四、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1、相关理论阐述 (4)人类的心理、认知不仅是大脑的生理活动,而是一种功能体系(functionality system),是在以往的文化产物的基础上形成的。Luria(1973,1979) (5)心理学要研究此功能体系的形成历史和运作方式。(Vygotsky) Vygotsky活动理论的核心建立在Leontiev理论的基础上
17
四、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2、“活动”的特点 Leontiev强调是”活动“把外部的社会物质活动和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 (1)活动的三个层次 动机(motivation) 行动(action) 操作条件(conditions、 operations ) 活动:动机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通过具体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
18
四、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2、“活动”的特点 (2)活动是否相异由目标、动机决定。 目标、动机相同,行动不同,活动相同 目标、动机不同,行动相同,活动不同 Eg1.生活中的例子——狩猎 目标、动机相同:获得猎物 行动不同:集体狩猎、部分个体狩猎 活动相同
19
四、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2)活动是否相异由目标、动机决定。 Eg2. 教育中例子——比较城市和乡村母子互动活动的区别 城 市 农 村 任务 相同:在母亲的指导下重新搭建农场模型 目标 动机 与孩子共同分享目标,培养孩子的能力,教会孩子自己思考 没有与孩子分享目标,力求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 活动 给孩子指导,让孩子自己搭建模型 直接命令孩子该做什么
20
四、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2、“活动”的特点 (3)活动的不稳定性 活动在展开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变化 Eg. 孩子学习如何丈量 活动第一部分:丈量鞋子(调剂工具是丈量英尺的工具) 活动第二部分:丈量桌椅等(调节工具改变) 调节工具改变 活动改变
21
四、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3)活动的不稳定性 可以利用改进调节工具来改进活动 Eg. 互联网在外语学习者交际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调节工具:面对面的老师调节 电子化的调节 提供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对语言的能动使用
22
四、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3、“游戏”(play)的重要作用 Vygotsky: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与其他小朋友的合作中,激活了 “最近发展区”内的知识,促进儿童发展。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游戏”同样扮演重要角色。
23
五、内化论与内在言语 (Internalization & inner speech)
1、相关理论阐述 (1)内化过程:人类通过把社会文化调节形成的产物(如语言形式)纳入思维的过程。 (2)内化过程的具体体现: 他人调控 自我调控 (3)认知发展:生物因素(内因) + 文化因素(外因) Vygotsky通过内化论把生物因素和文化因素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认知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调节工具的掌握
24
五、内化论与内在言语 (Internalization & inner speech)
2、 “内化”——新手(novice)与 专家(expert)的区别 外部手段支持 VS 内化的认知 Eg. 任务:按照模型组建拼图 被试:2-7岁儿童 家长通过语言操控 儿童自己操控任务 儿童语言:外部社会交接功能 内化的思维功能 他人调控 自我调控 把家长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作为调节行为工具
25
五、内化论与内在言语 (Internalization & inner speech)
3、个体话语(private speech) 内在言语(inner speech) 个体话语:自言自语,自我调节的表现 由社会层面向个人层面过度 内在言语:思维工具,语言只保留内化的心理操作。 当遇到困难时,外化会重新出现,直到认知 发展,实现新的内化——重新评估(reassessment) 认知发展 内 化
26
五、内化论与内在言语 (Internalization & inner speech)
4、内在言语与手势语 (1)手势语:社会交际功能 + 认知功能 (2)手势语是内在言语的一种表现 (3)意义的传递:口头 + 手势
27
六、最近发展区(ZPD) 1、概念起源 (1)Vygotsky的文化发展遗传规律(genetic law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2)核心观点:高级思维在人类的认知发展中出现两次,先在外在社会层面,后在内在心理层面。 (3)最近发展区:社会调节工具被内化的区域,是一种比喻,用来观察和理解调节工具的内化过程。
28
六、最近发展区(ZPD) 2、最近发展区与两个发展水平 儿童发展水平两个层面: 实际发展水平:儿童已经具备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潜在发展水平:还没有形成的,但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 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近发展区: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29
六、最近发展区(ZPD) 3、构建“最近发展区”的两种不同观点 (1)在专家与新手之间的互动中,能力通过社会互动转移给新手。
(2)不仅在专家与新手的互动之间,包括更广的范围。
30
六、最近发展区(ZPD) 4、模仿(imitation) (1)跨越“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也是学习者获得调节工具, 将能力转移并内化的过程;
(2)此过程中,模仿是重要途径。 (3)模仿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意识的、复杂的 内化过程。 Child:open, open, open Adult:Did you open it? Child: Open it Adult: Did you open the tape recorder? Child: Tape recorder
31
第二部分 11篇论文的主要内容
32
一、Donato 1、个人话语 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个人语言出现在语法学习中,是学习者自我调节的表现。
教学中学生的个人言语常常被教师忽视。 2、调节论 在第二语言课堂中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1)纯说教,(2)学生可以参与,进行自我调节。 教学中,后者效果好,但教师常使用第一种。
33
一、Donato 3、支架理论 在老师引导的互动中,学生从只能回答一个单词到可以做复杂的回答,从师生搭建支架到生生支架。
Acquisition Participation 4、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在课堂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同一项任务(task)由不同群体承担时,因为不同动机、目标,调节手段不同,活动(activity)不同。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动机和目标,使任务成为“急需的互动”(emergent interaction)
34
二、Ohta 理论:支架理论和最近发展区 任务:两个日本大学生共同搭建支架,完成11道翻译题 方法:通过录像观察互动
发现:互动内容:寻求帮助+提供帮助 互动表现:显性+隐形(提高声调等) 互动效果:提高了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 语法项目,他人调控转为自我调控
35
三、Roebuck 理论:活动理论 任务:用第二语言写下看过的一篇报纸文章的内容 发现:任务(task)相同, 动机、目标不同,
活动(activity)不同
36
四、Swain 理论:合作对话(collaborative dialogue ) 任务:在法语浸入式教学中,以及成人学习英语的课堂
中,通过合作对话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发现:法语课堂中,合作对话发挥了调节作用 英语课堂中,在合作中,元认知策略(如预测、 计划、监控)被言语化 (verbalization),起到了比单独 使用学习策略更好的调节作用。
37
五、Sullivan 理论:交际式的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 “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考察“游戏行为”(playful behavior)在成人英语第二语言课 堂互动中的调节作用 S的理论: (1)以学生为中心 (2)交际主要是信息沟通和意义协商 (3)把生活中的真实语料引入到教学中 (4)学习可以看做两人或学习者小组一起“工作”(work) (5)交际式的教学适用于比较多的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 和学生之间,通过游戏来学习语言
38
六、Kramsch 理论:调节论 学习者通过新的语言重新为自己定位身份 (identity)
动中,重新建构结构。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彼此依存。 (2)语言学习不仅是学习新的语言形式,而是用自己的方式 重构语言系统,阐释别人已经创造的符号。 K的发现:通过语言互动,学习者重新建立起来语言调节手段,同 时影响了赋予了自己新的定位。
39
七、Pavlenko & Lantolf 八、Verity
理论: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对自我身份的重新调整(identity reformation ) 个体话语和内在言语 任务:从他人的自我记录、日记中观察其自我身份的调整的过程。 发现:(1)个人在进入新文化后,会放弃已适应的文化环境, 接受新的文化环境,建立新的调节工具 (2)个体经历了从失去自我调节到重获自我调节的过程 (3)在重新适应过程中,语言不仅是交流手段,也是调节 思维过程的工具。 (4)自我记录和日记发挥了“内在言语”的作用,是重要的调节手段。
40
九、McCafferty & Ahmed 理论:个体话语和内在言语——手势语(gesture)
任务:观察学习英语的日本学生,在讨论婚姻问题时,手势语的变 化。学习环境分为自然条件下的学习和课堂学习。 发现:(1)学习者用手势语表达已经言语化的内容,也表达没有言 语化的内容 。 (2)自然学习状态下,学习者掌握了美国文化中手势语的 隐含意思,课堂环境下没有掌握。 (3)掌握了美式手势语的意义表明,学习者在表层上试图 融入美国环境,学习者的观念正在向美国观念靠拢。
41
十、Thorne 十一、Van Lier 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与其他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理论相联
42
大家辛苦啦! 寒假愉快! 春节快乐!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