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槍枝的發展與運用
2
機構上的分類 可分類成前膛火繩槍、前膛燧發 槍、使用全金屬彈 殼子彈後之栓動式單發步槍、半自動步槍、可行全 自動 射擊之突擊步槍,以及近年來城鎮戰風行後, 所流行的短管卡賓型突擊步槍等,其中往往每一階 段的變革都是伴隨著彈藥的革新。
3
步槍的發展 輕兵器中最早出現的是步槍,而最原始的步槍是由火砲 縮減口徑及減輕重量而來 ,約出現於西元1400年代,之 後歷經戰場的考驗和改良發展,開始有我們現今看到 可 行全自動射擊突擊步槍的面貌。
4
槍枝的發展與演進 手炮是第一種大量生產的槍,約在十三世紀 火門槍是歐洲最早出現的火槍,於十四世紀中葉的 義大利
5
蛇桿是在 15 世紀初問世,點火的機關有了些初步的改良。 手炮的把柄上加了一個 S 型的鐵片,是火繩槍機的雛形, 也是史上第一種槍機。
火繩槍又稱茅茲槍,出現在十六世紀初,由西班牙人的發明。不僅較為進步、裝有彈簧、火藥盆的火繩槍機,同時也把槍管,槍托加大、 強化。 線膛在西元 1500 年前後誕生於德國紐倫堡地區,採用螺 旋式線膛的扳機擊發火繩槍,世最早的「來福槍」。
6
火種式火繩槍是燧發槍的先驅。出現於 16 世紀後期 歐洲,用火種或短火繩取代長火繩, 開槍時才點燃, 以免持續燃燒的長火繩在夜間暴露目標。
燧發槍在十七世紀法國人發明。屏棄火繩,採用擊 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藥。 標誌著純機 械式點火時代的結束。燧發式槍機是槍械發展史上 的一大突破,把所有舊式的槍 機都淘汰了。在擊發 式槍機發明前,風行了兩百多年。
7
擊發式槍機又稱火帽式,是十九世紀初一個英國牧 師佛西氏發展出來,在時間上和最早期後膛槍的發 展同時。準備發射時,把含有雷汞的銅 質火帽套在 引火嘴上;扣扳機時,擊錘打擊引火嘴上的火帽使 雷 汞爆炸發火,火花經引火嘴導入膛室,點燃黑火 藥。 早期的後膛槍在 1811 年由美國人郝式創造了第一個 成功的後膛槍設計, 得到美國專利,美軍從 1813 年 一直測試到 1817 年,從 1819 年開始,美國成了第一 個採用 後膛槍為制式武器的國家。一直生產到 年代,總數達 4 萬支左右,在內戰時還有 1 萬 支堪 用的拿來參戰。
8
連發槍於 1862 年發明,亨利與司班瑟連發槍是最早 使用金屬殼子彈的軍用連發槍。最早 量產使用金屬 子彈的軍用槍是美國的 M1860 司班瑟,這把槍不僅 是使用金屬彈的先驅,同時 也是可裝 7 發子彈的連 發槍,從後槍托內管給彈。 18 世紀末~19 世紀初的槍枝,其他國家在 1870 年代在金屬彈步槍上急起直追,不僅把許多 前膛槍改造成金屬彈的,也有許多全新設計。可是當時的設計多是單發的
9
自後膛槍發展以來,步槍的發展大約循著手動槍拴 式步槍、半自動步槍,到可行點放或全自動射擊之 突擊步槍模式。在二次大戰以前,世界各國 所使用 的均是手動槍拴式步槍,例如知名的德國毛瑟步槍、 英國恩菲爾得步槍及美 國的1903式春田步槍等 現代典型栓式步槍
10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兵工專家開始研製可以自 動上膛的半自動步槍,其中於西元1936年問世的美國 M1 Garand半自動步槍是其中傑出代表作,本槍可發 射與 M1903春田步槍通用之 吋子彈,利用橋夾 給彈,一次可以裝填八發子 彈,並以擊發子彈時, 所產生之氣體壓力來推動下一發子彈,進行自動上 膛,成為 二戰時美軍標準配備,並一直沿用到韓戰 時期。有名的武器書刊詹氏年鑑曾評論, M1步槍的 研發成功是「該世紀輕兵器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之一」
11
在二戰時期,德國開始檢討當時所使用槍拴式單發 步槍的戰場成效,他們發現 90%以上的步兵戰鬥傷亡 發生在400公尺內,而大部分的步兵傷亡均是由機槍、 砲 彈或是特種槍械(狙擊槍)所造成,傳統單發式步槍 所使用之高威力子彈效益不佳, 且其強大後座力不 適於自動射擊,因此提出縮短子彈彈筒長度,研發 可以全自動射 擊之全自動步槍,並推出使用7.92 × 33 mm子彈之FG42與STG44等步槍,投入蘇 聯戰場,除 了造成交戰雙方,尤其是蘇聯將士們的震撼外,也 開創了「突擊步槍」 新紀元。 德國STG 44 Sturmgewehr突擊步槍
12
「突擊步槍」的概念就是結合步槍、卡賓槍及衝鋒 槍的優點,使用 改良型的短彈,使其槍身短、重量 輕、射程遠、精度高,能行半自動、三發點放及 全 自動射擊,火力強且彈藥攜行量大,是現代步槍的 主流。
13
在二戰末期,由卡拉什尼可夫設計出一把使用7
在二戰末期,由卡拉什尼可夫設計出一把使用7.62 × 39 mm M43短彈,可行半自動與全自動射擊 的短管步槍,並 於西元1947年出現在蘇聯紅場閱兵的士兵們肩上,這就是 世界知名 的AK47步槍。AK47開啟了近代突擊步槍的風潮, 它的結構簡單、生產便宜,操作 保養容易,不重精度, 但是可靠性絕佳,幾乎不大會壞,世界上幾乎在有共產 主義 、游擊隊或是任何一個有紛爭的地方,都可以看到 它的蹤影。依照某些兵器評論家 統計,AK47自問世至今, 已生產超過上億支以上,而且目前還有很多國家仍在生 產中,是人類有史以來生產量最多的一把槍枝。除此之 外,它也是世上最早發展成 一個槍族的體系,相同的設 計機構除了用在突擊步槍外,也用在機槍上面,開創了 現代步槍模組化設計的早期概念。上述這些特質, 使得 AK47成為近代輕兵器中的一個經典。
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VHe5A6rJs&featur e=youtu.be
15
相對於蘇聯的發展,英美各國在二戰之後,也同樣 得到與德蘇類似的結論:傳統步槍高威力的子彈, 已經逐漸不適用於近代戰場,而半自動或可全自動 射擊的步槍,對步兵戰力有重要的提昇。因此,在 戰後各國槍械設計家競相進入子彈小口徑 化設計的 風潮,比如英國設計家提出7 mm口徑子彈或是更小 口徑4.86 mm子彈實驗型槍枝的設計。美國則是將M1 步槍進行改良發展出M14步槍,除了增加全自動功 能 外,並使用將其在二戰中所使用.30-06子彈(7.62 × 63 mm)的彈筒長度縮短而成的 .308子彈(7.62 × 51 mm)。
16
因為西方各國於二次大戰後,有感於各國槍型和彈 種不一,所造成後勤 補給和維修上的困難與複雜化, 均不約而同朝向「彈藥標準化」方向發展。在當時 政經領頭的美國強力主導下,北約各國於1953年正式 採用7.62 × 51 mm T65式子彈 ,作為北約標準之步、 機槍標準彈藥;因此,歐洲也出現性能類似於M14的 幾種經 典過渡槍種,比如英軍配發之FN FAL步槍
17
美國在 1960年代的越戰中,早期使用M14步槍,但東 南亞的叢林地形使得當時北約標準彈 藥以及M14的缺 點充分暴露,加上越共及其背後撐腰的中共、蘇聯 大量配發可靠性 高,又可以在短時間接敵時,全自 動化大量發射子彈的AK47刺激下,當時美國國 內專 家研究顯示:步槍的作戰距離不需要超過400公尺, 而以高射速、小口徑的子 彈,取代大威力的7.62 mm 彈頭,可提高子彈的殺傷力,而且經濟性更好。此 種氛 圍導致了5.56 × 45 mm口徑M193彈,以及 AR15/M16小口徑步槍的誕生。
18
突擊步槍的發展和概念大概於此即定型,往後步槍 的發展則依循近代城鎮戰和機械化戰爭的發展,往 小型化和縮短槍長方向發展。
19
輔助器材 瞄準鏡 能讓使用者在不同用途和距離時更清楚的看到目標 以精確打擊。目前各國軍隊的制式步槍幾乎都能搭 載光學瞄準鏡。有些特殊任務還能使用夜視瞄準鏡。 可見瞄準鏡已成為戰場上必不可少的裝備。
20
滅音器 是一種附加於槍械上的裝置,用來減低發射該武器 時所產生的噪音和火光的程度。通常它是安裝於槍 管上的呈圓柱狀的金屬管,例如通過改變推進氣體 的排溢方式,有時也通過降低彈頭的射速,來達到 抑制聲音的效果。
21
彈鏈 可分為「可散式彈鏈」及「不可散式彈鏈」,材質 由帆布到金屬各有不同。 彈鏈的主要目的是令機槍可無間斷地持續發射連串 子彈,近代的機槍由於射速較高,標準彈匣無法做 到持續火力效果,而大容量彈匣亦經常出現卡彈問 題,原因是彈匣供彈過快令機匣導氣量不足。彈鏈 通常存放在彈鏈攜行箱(又稱彈箱)內,可掛於機 槍側面或底部,令裝備輕型機槍、中型機槍或通用 機槍的士兵作戰時可攜帶大量彈藥。
22
彈匣 是一種為可連續射擊的槍械儲存與供應彈藥的容器。 這種容器包含可拆卸與固定兩類,最主要的功用是 將預先安裝在彈匣內的彈藥在射擊過程當中依序的 送入槍機當中。
23
彈夾簡介 彈夾基本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單排,單純用來固 定子彈,接在槍上壓入子彈後夾子就丟掉的,稱之 為橋夾,英文叫做stripper clip,會使用這種方法填彈 的大多是栓式步槍。
24
莫辛納干步槍,橋夾就是這樣用的,把子彈壓進下面的彈倉,留在外面的夾子就丟掉。
25
夾片裝進彈倉後,子彈打完時就會跳出來或從彈倉 下方落下。這種設計的一大缺點是,在夾片中的子 彈打完前,你不能重新裝彈(除非自行退掉夾片,而 橋夾只是夾子彈,想補彈大可直接填散裝子彈),因 此使用夾片的槍並不多,大家都知道的一把就是二 戰美國最有名的M1半自動步槍。
26
這種則是雙排交錯,會隨著子彈一起進到槍的彈倉裡的
稱做夾片,英文叫en block clip。
27
END 謝謝聆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