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七章 病因 Etiology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张绪富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2
一 病因的概念 病因:即致病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邪气或病邪。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至此病者,谓之因。”
一 病因的概念 病因:即致病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邪气或病邪。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至此病者,谓之因。” ——《医学源流论》 “凡治病,先需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
病因学说:就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致病途径及其临床表现的系统理论。
这种以机体反应为核心的病因学说,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优势。 以临床症状为依据,以病因为结论,病因已经具备了病机的意义。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
4
二 病因学说的源流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二 病因学说的源流 《黄帝内经》以病邪侵害人体的不同部位作为分类依据,将病因归纳为阴和阳两大类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素问·调经论》
5
张仲景在《内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途径和传变规律,将病因分成三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联,雍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 《金匮要略》
6
宋代陈无择在张仲景病因分类的基础上,把病因和发病途径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三因学说”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至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疮踒折,疰忤,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7
明·吴有性在《温疫论》中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又称“疠气”、“戾气”,有别于一般的外感六淫之邪。
朱丹溪的“百病皆由痰作祟” 体内病理产物可转化成致病因素 清代王清任的论瘀血
8
现代分类法 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内伤病因——七情、饮食、劳逸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等
10
中西医之常见病因
11
三 病因学说的基本特点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从人与自然界统一的整体中探求病因 病因的相对性
三 病因学说的基本特点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从人与自然界统一的整体中探求病因 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病因的相对性
12
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病因学说的各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来推求病因,从而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辨症求因”,即“审证求因” 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病因学说的各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来推求病因,从而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通过发病的客观条件 疾病 用“取象比类”认识病因 “辨证求因”与直接发现法 是中西医探求病因方法的根本区别
13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The Six Climatic Evils
关键性问题 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的概念 外感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了解一些常见的外感病证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14
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
19
二十四节气斗纲图
20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太过、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关键在于机体是否发病? 六 气 六 淫 人的正气不足
21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 2、季节性--春多风、夏多暑、秋多燥、冬多寒 3、地域性---北方多寒、南方多湿
4、相兼性---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为病 5、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易发生转化
22
风 (Wind)
23
一 风邪的概念 二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自然界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邪具有轻扬开泄、升发、向上、向外
一 风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二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邪具有轻扬开泄、升发、向上、向外 善行数变 主动 多兼他邪的基本特性。
24
三 风邪的致病特点 易袭阳位 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
25
病位不定 “善行”: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 发病急骤,变化无常 “数变”: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26
症状动摇不定 “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常表现为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 风为百病之长 一是指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27
四 常见的风证 伤风: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失眠多梦、苔薄白,脉浮缓。 风痹:四肢关节及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
风水:发热、恶风、头面浮肿,小便不利。 风疹:皮肤瘙痒,漫无定处,皮肤出现丘疹,或红或白,时隐时现,遇风加剧。 风中于络:突然面部麻木不仁,口眼喎斜,甚则流涎。 破伤风:外伤后颈项拘息,口噤不开,肢体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等。
28
风水
29
风 疹
31
面神经麻痹
32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轻扬开泄 (浮越) 病位在上 病位在表 头痛、鼻塞、咽痒。 恶风、发热、汗出。 善行数变 病位游走不定
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症状变化多端 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 主动 肢体异常运动 破伤风之四肢抽搐、拘挛、角弓反张。 为百病之长 多兼邪致病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
33
寒 (Cold)
34
一 寒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二 寒邪的性质 寒凉 凝滞 收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