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实验二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四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实验五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六 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  实验五的检验 实验八  实验六的检验 实验九  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十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实验十一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实验十二 简易法提取植物总DNA

2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一、实验目的: 了解味觉差异受遗传控制的本质,掌握测定味盲基因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P.T.C.即苯硫脲,是一种无毒的白色结晶状化合 物,味苦。P.T.C.尝味能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 T t)决定的遗传性状。

3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人类基本味觉有咸、甜、苦、酸4大类。味觉 的适宜刺激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通过味觉能力测试可知,对一种物质的溶液, 能尝出其特有味的最低浓度,在人群中因个体 差异而不同,尝味阈值分布是在一个连续变化 的范围内。

4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造成味觉个体差异的原因很多,有年龄、人种 、民族、性别及健康状态等。
同一个人,在反复辨别中会有30%的差异,这 与测试溶液的温度及与舌作用的时间、面积有 关,但不会产生味觉类型的变化。 当然在现在还未知的因素作用下,如宇航飞行 中所经历的,会使一个人对物质感受的味觉类 型产生改变。

5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在一般情况下,同样条件的人群中,对同一物质也会 产生不同的味觉,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可以是因为饮食 习惯方式而产生。 诸如可逆性的适应反应,具体表现如有人经常吃苦瓜 而使苦感迟钝。

6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导致个体差异的原因还有 来自于遗传的,属先天性变异。
还有交叉反应,包括继时对比型与同时对比型。前者 如吃蔗糖后会感到水有酸味,后者是在同时给予各种 不同味觉刺激时,因相互干扰可失去味觉,有时甚至 引起完全不同的其它味觉。如弱的甜味存在会使其它 物质的咸味增加,含有4%~24%的乙醇会使酸味、 咸味降低而会增强甜味、苦味。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导致个体差异的原因还有 来自于遗传的,属先天性变异。

7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味觉差异与遗传有关,发现于1931年。在Dupont公 司研究一种称为苯硫脲(简称P.T.C.)的物质时,Fox发 现这物质引起的味觉类型有强烈的个体差异。 苯硫脲是一种由尿素合成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具有硫 代酰胺基,含有这种基团的物质多具有苦味。

8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1931年12月,Blakeslee在新奥尔良市举行了公开的 苯硫脲味觉调查与宣传会,海报上写着“你生活在什 么样的味觉世界里?”,对2550名自愿受试者的结果 分析,可知这种个体差异在人类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说苦的人数占65.5%,其他人说酸或是其它味道, 有人没有感到任何味道。 这以后,就把不能尝出P.T.C.苦味或只能在高浓度下 才尝出苦味的人称做P.T.C.味盲。

9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人群中得到的尝味阈值分布呈双峰形。Snyder同时做 了家系调查,表明P.T.C.味觉由遗传所决定,属常染 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导致 P.T.C.味盲的是隐性基因。根据当时已建立的,以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为基础的群体遗传分 析方法,由此得出的各项理论值与实际观察值之间, 经统计学处理可知是相等的。

10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到1990年为止,我国已对29个民族的P.T.C.味觉进行 了调查,汉族中味盲率在9%左右。在已知资料中频 率最低的是黎族(4.62%)。频率最高的是柯尔克孜族 (42.11%)。 这为人种学、人类群体遗传学提供了基本数据。有这 样的观点,各种族有特具的频率,越是接近白种人, P.T.C.味盲率就越高,越是接近有色人种,味盲率就 越低。Coon 1965年报告,白人味盲率在20%~40% ,黑人在3%~10%。

11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P.T.C.味盲实际上只是对含有硫代酰胺基(N—C=S)的 20多种物质有同样反应的一种“苦”味盲,而与其它 物质的味觉无关。 此外,还有对多硝基苦剂的苦味盲。同样是苦味物质 ,比如常用作苦感测试的硫酸奎宁,并不具硫代酰胺 基团,P.T.C.味盲中对此物质的苦味有的能感觉,有 的不同感觉。

12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因受体各不相同,对于甜、酸味的品尝更是独立于 P.T.C.味觉之外。如果因某人对某化合物是味盲,就 认为其不知食物的口味是一种误解。Blakesce认为, 每个人都生活在独特的味觉世界中,用以表示人各种 味觉复杂组合的多样性。 像P.T.C.味觉那样,味觉差异受遗传控制的,还有阿 斯匹林、甘素、邻磺酰苯酰亚胺等。

13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由于自然界中苦味物质多对正常机体有害,并常伴有 不快感,其尝味阈值也就低。但由于是某种苦味物质 的味盲,就可能引起疾病。 在单纯性甲状腺患者中,P.T.C.味盲频率较高,在新 疆不少地区有含苯硫脲成分的苦豆子,同样是P.T.C. 味盲的奶牛或奶羊食入后(尝味牛羊不吃)就会将此成 分通过乳汁进入味盲人体内。

14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已知致甲状腺肿的goitrin(L-5-乙烯-2-硫噁唑烷酮)具 苦味。与P.T.C.一样也是具有硫代酰胺基,可抑制甲 状腺素合成。这种天然物质还存在于十字花科的许多 种蔬菜与野生牧草中,在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均发现 吃这些植物的牛的乳汁与甲状腺肿流行有关。 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丙基硫氧嘧啶也是具硫代酰胺 基团的苦味物质,P.T.C.味盲对此物也是味盲。该物 也是可以抑制甲状腺素合成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中,P.T.C.味盲频率确实较低。

15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知识背景: 遗传学中有关味觉的研究现已在民族起源、双生子研 究、亲子鉴定、疾病成因及食品、药物研究等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还出版了Kalmus的《味觉遗传学》专著。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可以预见,这些研究 将会积极推动遗传学理论与应用的发展。

16 三、实验对象:学生人群 四、实验用具药品 药品试剂:不同浓度的P.T.C. 、蒸馏水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三、实验对象:学生人群 四、实验用具药品 药品试剂:不同浓度的P.T.C. 、蒸馏水

17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五、实验步骤:将P.T.C.溶液与蒸馏水反复交替给受试者,测定其尝味阈值。 协助你的老师配制P.T.C.溶液。

18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五、实验步骤: 2.受试者端坐在凳子上,仰头张口,由合作者滴5~6滴溶液于受试者舌根部,徐徐下咽,并询问品出什么味道。测定从14号液开始,逐次测定至尝出苦味为止,并记下号码。   当受试者鉴别出某一号溶液时,应将此号溶液重复尝味三次,三次结果相同时,才是可靠的。   在测定过程中,应将P.T.C.溶液与蒸馏水反复交替给受试者,以免由于受试者的猜想及其他心理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9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五、实验步骤: 3.据研究, 尝味阈值 ≥11号, 基因型为TT; 尝味阈值为10~7号,基因型为Tt;
  尝味阈值 <7号, 基因型为tt(P.T.C.味盲)。

20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五、实验步骤: 4.表 人群中P.T.C.味盲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能尝出P.T.C.苦味的溶液号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21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实验作业: 在你班级中,P.T.C.味盲率是多少? 记下你的基因型,并根据自己的基因型,推出父母的 表现型和基因型。


Download ppt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