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進階ERP – 物料規劃 指導老師:王正華 報告人:高嘉聰
2
物料成本 採購成本 設置成本 缺貨成本 存貨持有成本 進行採購相關活動,如開立採購單等活動所花費之時間、人力等相關成本。
改變生產程序、更換生產線、調整機器與設備所造成成時間、人力等相關成本。 缺貨成本 原物料不足以進行生產或銷售,完成品數量不足以提供需求者所需要之數量。 待補訂單成本 損失之營業成本 存貨持有成本 公司為了儲存成品、半成品、原物料及設備,必須花費之各種保管以及維護之費用。 空間成本、風險成本、服務成本、資金成本
3
物料規劃概述 獨立需求 相依需求 批量計算
4
再訂購點之規劃 依據公司目前之存貨水準是否已低於再訂購點之數量,而決定是否要進行採購或是生產等補充物料數量之活動。 存貨數量 訂貨批量
安全存貨 送達時間 時間 訂貨批量 補貨前置時間
5
影響再訂購點的重要參數 安全存貨量(Safety Stock) 補貨之前置時間(Replenishment Lead Time)
設定太小 → 缺貨危機 設定太大 → 庫存積壓 補貨之前置時間(Replenishment Lead Time) 補貨處理時間+計劃之供貨時間+收貨處理時間 物料之平均消耗率(Average Consumption) 與補貨之前置時間交互作用,對再訂購點產生影響 在固定補貨之前置時間下,與再訂購點高度呈成正比
6
基本再訂購點模型 假設:需求固定、補貨前置時間確定 例如:已知物料A每日使用10單位,補貨前置時間為5天,再訂購點為多少單位?
ROP=d × LT = 10 × 5 = 50 ROP(Reorder Point)為再訂購點 d代表每單位時間需求量 LT(Lead Time)為補貨前置時間
7
需求率變動之再訂購點模型 假設:需求符合常態、前置時間確定
例如:已知物料B平均每日之使用量為15單位,每日需求之標準差為3單位,設定顧客水準為95%,而補貨前置時間為5天,則再訂購點為何? 安全存量
8
ERP中再訂購點的程序 自動計算(歷史資料) 手動計算(歷史資料+各項影響因素+主觀意見) 同時監控公司內所有物料的使用情形
根據物料特性決定是否採用再訂購點規劃 決定安全存貨量 監控物料之消耗情況 檢查物料可使用量 產生採購提案 物料之批量計算(決定採購數量) 內製(生產工單) or 外購(採購單)
9
以預測為基礎之規劃(1/2) 預測的目的在於提高顧客服務水準,以及精確控制存貨水準以降低存貨成本。 事前考量 預測的對象?(產品或產品群)
預測的方法?(定性預測法或定量預測法) 預測的時間間隔與幅度? 預測正確性之要求 預測模型參數之修正及建立 分析結果與提出報告以及例外情形
10
以預測為基礎之規劃(2/2) 定性預測法 定量預測法 以主觀的意見來進行分析預測,再根據分析預測結果建立預測模型。
利用過去歷史資料進行分析,較定性預測法來的客觀。 草根預測法 時間序列分析 市場調查法 線性迴歸分析 專家意見法 因果關係 歷史推衍法 德爾菲法 預測之評估與控制
11
草根預測法 說明 作法 假設一般高層主管較無法深入了解市場之變化,但基層人員比較能夠了解市場需求,也較能反映市場變化。
首先由基層人員估計市場需求,將基之估計值加總傳回上層之人員,屬於由下而上(Bottom-up)的主觀預測法。
12
市場調查法 說明 作法 包括電話訪談、街頭問卷調查、企業問卷調查…等,適合新產品的開發、使用者滿意度、企業使用指標調查。
使用問卷或訪談調查,受訪者的答覆不一定能完整真實反映市場之需求,且成本高,可能因地區性或其他差異性造成誤差。
13
專家意見法 說明 作法 預測成本低、方便、快速,但專家意見較主觀,造成變異過大。
由各個階層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闡述意見的同時也逐漸讓各專家的意見結合,而得到比較一致的共識。 常見的專家有銷售經理、資深銷售人員、相關管理人員、學者、顧客。
14
歷史推衍法 說明 作法 由產品之間的關聯性或是互補性來進行預測。
利用資料挖礦(Data Mining)技術,挖掘出與新產品具相關性以及互補性等性質之產品,再利用相關產品之資料進行新產品需求預測。
15
德爾菲法 說明 與專家意見法概感相似,但為避免高階主管之意見掩蔽了較低層人員之意見,針對每個參與之人員採取匿名之方方,並持有相同之比重。 作法 挑選不同領域之專家 利用問卷獲取專家之意見 彙整專家意見,再經由利用統計或其他方法分析 修正預測值,並重新設計問卷,以求得新的預測值 反覆上一步驟,直到專家意見趨於一致
16
時間序列分析(1/6) 主要是利用過去歷史消耗資料對於未來進行預測,需先進行資料預處理(Pre-Processing),將各相關之例外性資料排除。(p.55,圖2-6) 趨勢(Trend):長期之變化走向 季節性(Seasonality):資料固定的周期規律變動 隨機(Random):資料無一定的型態 週期循環(Cycle):長期的波狀起伏變動(一年以上) 常數(Constant):資料分析可得一直線趨勢,並非遞增或遞減,而是保持不變之趨勢。
17
時間序列分析(2/6) 天真預測法 移動平均法 採用上一期之觀測值作為本期之預測值 成本低,但預測準確度會較其他方法低 簡單移動平均法
加權移動平均法
18
時間序列分析(3/6) 《簡單移動平均法》 《加權移動平均法》
月份 實際值 預測值 1 25 - 2 32 3 27 4 34 ( )/3=28 5 33 ( )/3=31 6 ( )/3=31.33 《加權移動平均法》 前一、二、三、四期所佔之權重分別為0.5、0.3、0.15、0.05,前四期之實際銷售量分別為800、600、650、620,第五月份預測值為: 0.5(800)+0.3(600)+0.15(650)+0.05(620)=708.5
19
時間序列分析(4/6) 指數平滑法 指數平滑法含趨勢因子 較常使用的預測法
給予資料之權重成指數型態,愈近期之資料權重愈高,也可以算是一種加權平均數 指數平滑法含趨勢因子 當產品有趨勢現象 更增加預測準確度
20
時間序列分析(5/6) 《指數平滑法》 月份 實際值 預測值 1 25 - 2 32 3 27 28(假設由先前資料之平均) 4 34
28+0.1(27-28)=27.9 5 33 ( )=28.51 6 ( )=28.96
21
時間序列分析(6/6) 指數平滑法含趨勢因子 例題:欲針對第二期之需求進行預測,給定第一期之F1=100,T1=10,而平滑常數=0.2,趨勢平滑常數=0.3。如果第一期之實際值為115,第二期之預測值為何?
22
線性迴歸分析 利用兩個以上變數間之相關性以建立迴歸模型,再利用迴歸模型之函數關係建立預測模型。
迴歸分析可應用於因果關係分析,若此時自變數為時間時,則為時間序列分析。 y y=β0+β1x β0 x
23
因果關係 主要是欲找出影響需求量之各種變因,並在時間上有先後的關係。 可以藉由各種數據分析法或是資料處理,找出與預測值相關性高之影響指標。
迴歸分析 實驗設計 資料挖礦
24
預測之評估與控制 評估 控制 通常一個好的預測模型,其MAD、Bias、MSE值會比較低。 追蹤信號(Tracking Signal)
當累加之TS超過管制上下限(正負3.75MAD)或顯示可辨別的型態或走勢時,應調整預測模型。
25
ERP中預測法的程序 自行選擇規劃方式 根據歷史消耗資料推算出預測模型 決定哪些物料使用預測方法進行物料規劃 維護相關物料之歷史消耗資料
決定使用何種預測方法 維護相關之各項參數 評估系統分析之結果 利用預測結果進行物料規劃 根據各項預測期間之可使用量與該期預測之需求差距,計算淨需求,並轉為計劃中工單(Planned Order) 將計劃中工單轉為採購單或是生產工單
26
以時間區間為基礎之規劃(1/3) 一種固定訂購週期,並以時間點做為觸發訂購活動之規劃。
需求量之變異相當大,造成至下次補貨時間前之時間內缺貨之機率較高 相對於再訂購點規劃,需要較高的安全庫存量以應付需求的變異 以歷史消耗資料進行預測 以物料需求進行規劃 影響因素:物料平均消耗率、規劃期間週期、補貨前置時間、安全存貨量
27
以時間區間為基礎之規劃(2/3) 產品A每天之平均消耗量為20,其標準差為3,規劃之週期為15天,補貨前置時間為3天,現有存貨為100,需達95%的不缺貨率,則再訂購數量為何?
28
ERP中以時間區間為基礎之規劃的程序 決定使用此方法的物料 決定時間區間之長度 求算需求單位(T+L期間內所需數量與待補訂單之數量)
計算安全庫存量 計算物料存貨可使用量=現有存貨+在途量-待補訂單之數量 發出採購提案 將採購提案轉為生產訂單或採購訂單
29
批量計算 基於成本考量,採購批量的大小並不一定會根據短缺之數量進行採購,而會依據各種管理決策或程序採購不同的批量。 批量計算程序
靜態批量計算 批次訂購量 固定訂購量 補充到最大庫存水準 最佳化批量計算 部分週期平衡 最小單位成本 動態批量大小之建立 週期批量計算 每日批量大小 每週批量大小 每月批量大小 經濟訂購批量 計劃週期批量大小
30
批次訂購量 (Lot-for-Lot) 簡單的計算方式 淨需求量=總需求量 批次訂購量 數量 收貨 發貨 時間
31
固定批量 (Fixed Lot Size) 物料是以棧板或成箱送達,有其固定數量 每次發生短缺時就訂購所設定的固定數量 批量大小為5 日期
11/1 11/2 11/3 11/4 11/5 總需求量 5 4 12 3 淨需求量 10 訂購量 剩餘庫存量 1 2
32
補充到最大庫存水準 (Replenish to Maximum Stock Level)
發生物料短缺時,直接將短缺物料之存貨量補充到該物料之庫存水準的上限。 適用於該物料存貨成本低、訂購成本高、庫存周轉率高 最大庫存水準 庫存補充數量 現有庫存量
33
最佳化批量計算(1/2) (Optimal Lot Sizing Procedure)
部份週期平衡法(Part Period Balancing) 找出存貨成本與設置成本或訂購成本相等或最相近的採購數量。 最小單位成本法(Least Unit Cost) 找出累積訂購量之單位成本最小的批量進行採購。 動態批量大小之建立法(Dynamic Lot Size Creation) 找出邊際存貨有成本最接近,且未超過設置成本或採購成本
34
最佳化批量計算(2/2) (Optimal Lot Sizing Procedure)
經濟訂購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 考慮總成本最低的訂購量 經濟訂購批量 非瞬間收貨的經濟訂購批量
35
週期批量計算 (Periodic Lot Sizing Procedure)
將該週期內所有需求整合成一個批量,一次訂購該週期內所有需求。 數量 訂購量 需求量 時間 週期長度 週期長度
36
謝謝聆聽 請多指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