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锹洪 秦 Modified 7年之前
2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威爾斯語:Teyrnas Unedig Prydain Fawra Gogledd Iwerddon;蘇格蘭蓋爾語:An Rìoghachd Aonaichte na Breatainn Mhòr agus Eirinn mu Thuath;愛爾蘭語:Ríocht Aontaithe na Breataine Móire agus Thuaisceart Éireann;低地蘇格蘭語:Unitit Kingdom o Great Britain an Norlin Airlann),簡稱聯合王國(英文:United Kingdom)或不列顛(英文:Britain)[2],通稱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中文裡的「英國」一詞,即由「英格蘭」而來,其國際代碼為GB。
3
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除了英國本土之外,還包括十四個海外領地[3]。
聯合王國由四個國家聯合而成,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斯[4]。英國的採用議會制,政府所在地為倫敦,但是同時擁有其他三個國家級行政機構分別位於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卡地夫(威爾斯)和愛丁堡(蘇格蘭)。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現任君主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4
英王國在最強盛時期連同其海外殖民地被稱為大英帝國,該帝國在1922年的時候達到巔峰,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陸地,是有史以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大英帝國解體後,英國繼續在語言,文化,政治上對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響力,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現在仍然是大英國協組織的首腦,和其他15個大英國協國家的國家元首。 英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5],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6],但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的崩潰,英國已經失去了曾經在國際事務上的領導力。不過,英國仍然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強大影響力、舉足輕重的經濟、文化、軍事強國。
5
英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擁有核武器和世界上第三的軍費開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英國亦為歐盟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八大工業國組織成員國之一和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全球前七大經濟體、也是一系列國際組織如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
6
歷史 主條目:聯合王國歷史、不列顛群島歷史、大英帝國和大英國協 1897年的大英帝國 大英國協的版圖 現在的英國是過去1000年中幾次合併的結果。10世紀以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各自是獨立的國家。1284年威爾斯被英格蘭控制,1535年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603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共有一位君主,1707年正式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 1800年,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1169年-1691年逐步被英格蘭控制)合併,組成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
7
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強國和海上霸主,有著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度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在其頂峰時期,大英帝國曾經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因其控制的土地覆蓋了地球大部分經度,太陽時刻都會照耀英屬領土,故號稱「日不落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然而二十世紀頭50年,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國力減退。而在後半個世紀中,這個龐大的殖民帝國的殖民地紛紛開始獨立。在二十世紀最後一個脫離英國的前英殖民地,是主權在1997年7月1日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
8
雖然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力減弱和經濟不景,但保守黨「鐵娘子」瑪格麗特·柴契爾在1979年當選為首相後,便大力推行改革,倡議保守主義,成功削減福利開支和削弱工會的力量,令英國經濟復甦和保持國際上的影響力,然而與瑪格利特·柴契爾同黨繼任者梅傑首相任內英國經濟又陷衰退。其後工黨東尼·布萊爾於1997年當選為首相後,提倡又被稱為「第三種道路」的社會自由主義,令英國經濟一直繁榮。 現在,英國不僅國家富強、在國際政治和外交舞台上依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經濟表現勝過其他已開發國家,也是失業率最低的西方國家之一。 英國是大英國協(大英帝國的繼任組織)成員,並在1973年正式加入歐盟。2010年5月11日,大衛·卡麥隆正式接替戈登·布朗,出任英國首相。
9
地理 英格蘭地理 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地勢綿延起伏,北部多山區。主要的河流包括了泰晤士河和塞文河,其中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主要城市包括了倫敦、曼徹斯特、紐卡斯爾、利物浦、利茲和伯明罕。多佛港附近的英吉利海峽隧道將英國與海峽對岸的法國相連接。英國還有1098個小島。 蘇格蘭地理 蘇格蘭的地勢則變化多端,南部為平原,而北部和西部則主要是高地,有全英國最高峰(海拔1343米)。首府是愛丁堡,最大城市則是格拉斯哥。 威爾斯地理 威爾斯地勢崎嶇,大半屬於坎布里安山脈的範圍。首府是卡地夫。 北愛爾蘭地理 北愛爾蘭位於愛爾蘭島東北部,多山丘,主要城市有貝爾法斯特。 參見:英吉利海峽
10
政治 主條目:英國政治、英國黨派、英國政府和英國內閣 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現任首相大衛·卡麥隆
英國是採用君主立憲制為管治國家的管治制度,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和其他15個大英國協成員國的國家元首,也對澤西島,曼島和根西島等君主領地擁有統治權,在名義上,這些君主領地不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但也是由聯合王國政府來管理其國防和外交事務,包括由聯合王國議會為這些領地立法。 英國的民主制度是漸進緩慢開放而形成,上議院議員由世襲貴族與主教擔任,並非選舉產生,下議院議員由各地貴族、大地主、富豪操縱指派,平民並無選舉權,後來甚至出現已經荒涼的市鎮仍有權派出議員,新興城市如曼徹斯特或伯明罕卻無權派出議員的怪現象。1832年執政的民黨(Whig)才取消頹廢市鎮的選舉權,讓成年男性家境小康者有選舉權。1867年執政的保守黨進一步降低選民的財產限制給工人選舉權,1884年執政的自由黨才完全取銷選民的財產限制,給農民選舉權使成年男性都有選舉權。但英國婦女則是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獲得選舉權。
11
英國的議會政體被稱為威斯特敏斯特體系,該法令系統由世界很多國家採用。英國議會的辦公地點在威斯特敏斯特宮,分為選舉產生的下議會(平民院)和指定產生的上議會(貴族院),所有通過的法案草案需要由英國君主批准後成為法律,但是按照英國習慣憲法,君主不能否定議會通過的法律草案,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設置議會之前,英國議會擁有最高的立法權。 英國的政府首腦是首相,首相是議會的議員,必須取得下議會中多數議員的信任方可就任,所以首相往往是國會獲得最多席位的政黨的領袖,首相和內閣形式上由君主指派,但是根據習慣憲法君主不能否決當選首相和首相所指派的內閣成員。內閣成員來自議會兩院,大部分來自平民院,首相和內閣擁有實際的最高的行政權力,所有的內閣成員均是君主的樞密院的成員。現任首相是大衛·卡麥隆[7] 英國議會下院由英國現有的646個選區選舉產生,其中529個選區在英格蘭,18個在北愛爾蘭,59個在蘇格蘭,40個在威爾斯[8],下一屆大選英國選區數量將提高到650個。任何一個選區選舉以簡單多數方式產生一個議會議員,君主在首相的建議下可以提前舉行大選,英國1911年議會法案規定大選每5年舉行一次。 英國最大的三個主要政黨為工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這三大政黨據有現議會下院646個席位中的616席,其餘席位由蘇格蘭國民黨、威爾斯黨、工會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和新芬黨等瓜分。作為歐洲議會的成員,英國現有78位歐洲議會議員,自英國的12個歐洲議會選區內選舉出。
12
法律制度 參見:英國憲法及英國法律 聯合王國是全世界三個沒有成文憲法的國家之一,英國的憲法由習慣、判例法和國際條約等構成。所以英國的憲法制度和大陸法系不同,理論上,英國議會可以通過法案來進行憲法改革。
13
行政區劃 本土行政區劃 泰晤士河畔的國會大廈。 英國實際上由四個構成國家組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然後它們又分別劃分為:
泰晤士河畔的國會大廈。 英國實際上由四個構成國家組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然後它們又分別劃分為: 英格蘭行政區劃(參見:英格蘭郡縣列表) 蘇格蘭行政區劃 威爾斯行政區劃 北愛爾蘭行政區劃 英格蘭被劃分為9個行政區:英格蘭東北、英格蘭西北、約克郡與恆伯、東密德蘭、西密德蘭、東英格蘭、大倫敦、英格蘭東南、英格蘭西南。除了大倫敦地區下設32個自治市(英語:Borough Council)之外,各個區域下設郡或特別管轄區。 蘇格蘭包括了32個自治市。威爾斯有22個自治市、北愛爾蘭有24個自治市、2個市以及6個郡。
14
行政區劃 海外領地及殖民地 主條目:英國海外領地、大英帝國和大英國協 英國還擁有幾個不同性質的殖民地: 英國海外領地
海峽殖民地(Crown Colony) 英國的君主同時還是其他15個以往曾經為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國家的象徵性國家元首,英國政府對大英國協會員國仍有實質的影響力。 參見:英國海外領土及境外領土#英國
15
領土糾紛 主條目:英國領土糾紛問題 與西班牙之間對直布羅陀的宗主權存有爭議。
與阿根廷之間對福克蘭群島與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的宗主權存有爭議。 雖然因為歷史因素,自從1949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之後,英、愛兩國之間就一直對北愛爾蘭的歸屬存有爭議甚至演變成暴力衝突(參見北愛爾蘭問題)。但在1998年兩國簽署貝爾法斯特協議之後,局勢就已從對立逐漸轉變為區域合作。 英屬南極領地與智利和阿根廷在南極大陸所宣稱的領土範圍有多處重疊。但根據南極公約,目前各國於南極的聲稱領土權處於永久凍結的狀態。 英屬印度洋領地-聲稱的模里西斯和塞席爾[編輯] 經濟 主條目:英國經濟、英國金融和英國企業列表 倫敦金融中心 北海油田 聖潘克拉斯火車站 倫敦街頭觀光馬車 西敏寺(1749) 旅遊業
16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佔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儘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工業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亦處於世界領導地位,舉世聞名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英國的旅遊業也相當重要:每年有超過2700萬遊客,排名世界第六,低於中國(3300萬)而高於澳大利亞(1910萬)。 參見:英國工業、英國商業、英國農業、英國農產業及英國
17
貨幣 主條目:英鎊和歐元 英國雖在1973年加入歐盟,但英國出於國內政治及內部經濟的考慮而拒絕加入歐元區。憲法的改革也同樣是現在英國所面臨的問題。目前,英國國內商業已經開始接受歐元及美元等外國貨幣,但是,主要的貨幣還是以英鎊為主。 通訊 主條目:英國通訊
18
人口統計 主條目:英國人口和英國人口普查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英國人口大約有6120萬,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蘭東南部(首都倫敦就有720萬)。其中英格蘭人佔83.6%;蘇格蘭人佔8.6%;其他還有威爾斯人佔4.9%、北愛爾蘭人佔2.9%、印度人佔1.8%以及非洲人佔1.8%等等。英國醫療採用公醫制度,醫師幾乎全是公務員,看病動手術皆不需繳任何醫藥費,較偏遠地區醫師會親自到病患家裏看病。
19
語言 主條目:英語和英式英語 英國名義上沒有官方語,實際上是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英格蘭以外的地區也有其他官方語言,例如威爾斯語(威爾斯人口的26%)、蘇格蘭蓋爾語(6萬人使用)等。世界各地移民到英國的人也講自己的家鄉語言,如孟加拉語、粵語、客家話、印地語、旁遮普語和烏爾都語。英國是印度以外說印地語人數最多的地方。 由於過去大英帝國的擴張,英語幾乎擴散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是世界上學習最普遍的第二語言,並且還產生了許多其他種系的英語,又因為二十世紀美國的強大,英語亦成為普遍認同的世界性語言。
20
教育 主條目:英國教育和英國大學 英國最聞名於世的兩所大學是牛津大學(Oxford)和 劍橋大學(Cambridge),此外,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格拉斯哥大學 ((英語:University of Glascow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華威大學(Warwick)、等等也是世界一流的著名學府。她們為英國以及整個世界培養了眾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工程師,例如艾薩克•牛頓、雪萊、查爾斯•達爾文、諾曼•福斯特、史蒂芬•霍金、約瑟夫•李斯特 (英語:Joseph Lister、亞當•史密斯 ((英語: Adam Smith )、詹姆斯•瓦特 ((英語: James Watt )、約瑟夫•湯姆遜、路德維希•維根斯坦和亞歷山大•弗萊明等。
21
宗教 主條目:英國宗教、英國國教和英國宗教歷史 基督宗教約佔總人口的71.6%。 伊斯蘭教:約佔總人口的2.7%。
印度教:約佔總人口的1%。 其他:約佔總人口的1.6%。 不明/沒有宗教人士約佔總人口的23.1%。 16世紀以後,英國是好幾個重要的新教教派的發源地:聖公會、公理會、浸信會、公誼會、循道公會-衛理公會、弟兄會等。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曾經是基督教多次屬靈復興運動的中心和海外傳教的重要基地,誕生過約翰·衛斯理、懷特腓、卜維廉、克理威廉、馬禮遜、達秘、戴德生、李文斯敦、賓路易師母、史百克等眾多著名基督教徒。 近年來基督教信徒在英國有下滑趨勢。
22
文化 主條目:英國文化 文化史 主條目:英國文化史 文學 主條目:英國文學和英國文學史
23
文學家 主條目:英國文學家 溫斯頓·邱吉爾 傑弗里·喬叟 威廉·莎士比亞 約翰·彌爾頓 威廉·華茲華斯 拜倫 雪萊 約翰·濟慈 勃朗特姐妹
阿嘉莎·克莉絲蒂 查爾斯·狄更斯 威廉·薩克雷 簡·奧斯丁
24
文學家 托馬斯·哈代 阿瑟·柯南·道爾 J·K·羅琳(J. K. Rowling) 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 D·H·勞倫斯
約瑟夫·康拉德(波蘭裔) 毛姆 T·S·艾略特 維吉尼亞·伍爾夫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威廉·布萊克 羅伯特·彭斯 丁尼生
25
戲劇 主條目:英國戲劇、英國舞台劇和英國戲劇史
英國劇場一向興盛,莎士比亞與其同時代作家克里斯托夫·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本·瓊森為早期英國劇場帶來了深度。近現代的著名劇作家則有哈羅德·品特、大衛·海爾(David Hare)、湯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彼得·謝弗(Peter Shaffer)、莎拉·肯恩(Sarah Kane)、馬丁·麥當諾(Martin McDonagh)等等。 當代最著名的英國舞台劇導演首推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著作《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為劇場經典書籍之一。最為人熟知的英國舞台劇演員則公認是勞倫斯·奧利維爾。 17世紀著名的 喬治·弗雷德里希·韓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 ,Georg Frideric Handel 英國國籍,德國民族)對英國的戲劇(Opera)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韓德爾曾經參與過小提琴(Violin), Oboe Organ (奧根古樂器)等音樂演奏。George Friedrich Handel 生於1685年的德國,1702年畢業於在 Halle的德國音樂學院,1707年他曾經在義大利定居並且開始學習戲劇表演,1712年韓德爾在英格蘭定居,並且成功加入了北愛爾蘭王家樂團進行演奏,在 年,他成功創建了自己的戲劇演奏公司並且給愛爾蘭的貴族進行演奏,1738年,他於英格蘭去世。
26
體育 主條目:英國體育 英國是體育大國,足球,馬球,英式橄欖球,木球,羽球等均起源於英國。其中足球為英國的第一運動,尤其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國家足球代表隊往往是民眾最為在意以及支持的運動團隊。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亦是世界上最為成功的體育聯盟之一,而四大滿貫之一的溫布頓網球公開賽亦會每年與溫布頓舉行。
27
思想家 主條目:英國思想家 約翰·洛克(John Locke),最早提出三權分立理論;
托馬斯·莫爾(Thomas More),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 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 伯納德·鮑桑葵(Bernard Bosanquet),英國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散文作家、哲學家、政治家,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 大衛·休謨(David Hume),哲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 亞當·斯密(Adam Smith),經濟學家、哲學家,代表作為《國富論》。
28
音樂 主條目:英國音樂和英國音樂史 當代英國擁有多樣的音樂文化。古典音樂方面,來自英國的知名交響樂團包括BBC交響樂團、皇家愛樂樂團、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以及倫敦愛樂樂團等。知名的作曲家有珀塞爾(Purcell, Henry)、埃爾加(Elgar, Edward)、霍爾斯特(Holst, Gustav)、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 Ralph)、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29
主要的樂手與樂團 (依照團名或姓氏字母的順序排列) 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 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
Blur(Blur) 香蕉女郎樂團(BANANARAMA) 酷玩樂團(Coldplay) 深紫(Deep Purple) 黑暗樂團(The Darkness) 大衛·鮑伊(David Bowie) 埃裏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 鐵娘子樂團(Iron Maiden) 猶大聖徒(Judas Priest) 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
30
小飛俠 (樂團) ( McFLY ) 摩托頭(Motörhead) 繆斯樂團(Muse) 綠洲樂團(Oasis)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 警察樂團(The Police) 皇后樂團(Queen) 電台司令(Radiohead) 羅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 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 性手槍(Sex Pistols)
31
Suede(Suede) 辣妹合唱團(Spice Girls) 史汀(Sting) 接招(Take That) 魔怪(Mogwai) 北極潑猴(Arctic Monkeys) 文化俱樂部(Culture Club) 杜蘭杜蘭(Duran Duran) 小艾略特(Elliot Minor) Placebo(Placebo) Travis(Travis) Plan B(B計畫) 飲食
32
節日假期 假期1 日期 中文譯名 當地名稱 備注 1月1日 元旦 New Year's Day …… 1月2日 元旦翌日 The Day following New Year's Day 只適用於蘇格蘭地區 3月17日 聖柏德烈日 St. Patrick's Day 天主教節日,只適用於北愛爾蘭地區 …… 耶穌受難日 Good Friday 復活節之前的一個星期五 …… 復活節星期一 Easter Monday 春分後第一個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一,不適用於蘇格蘭地區 …… 五月初公共假期 Early May Bank Holiday 五月份第一個星期一 …… 春天公共假期 Spring Bank Holiday 五月份最後一個星期一 7月12日2 奧蘭治日 Orangemen's Day (Battle of the Boyne's Day) 只適用於北愛爾蘭地區 …… 夏天公共假期 Summer Bank Holiday 八月份最後一個星期一 11月5日 團火節 Bonfire Night 非官方假期 12月25日 聖誕節 Christmas Day …… 12月26日 節禮日(拆禮物日) Boxing Day
Similar presentations